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3176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X 页数:284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4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4页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1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第二单元人的心理本质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绪论2第三节感觉和知觉22 第一单元感觉概.22 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23 第三单元感觉现.24 第四单元各种感.26 第五单元知觉概.32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35第四节记忆.41 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41 第二单元表.44 第三单元三个记忆系.45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223第五节思维、语言及想象.48 第一单元思维概述.48 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49 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50 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52 第五单元想象.55第六节意识与注意.58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58 第二单元注意概述.61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62第五节 思维、语言及想象.484第七节需要与动机.64 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64 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67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69 第一单元情绪、情感概述.69 第二单元情绪理论.71 第三单元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73 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74 第五单元意志.76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5第九节能力和人格.80 第一单元能力.80 第二单元人格.84 第三单元气质.86 第四单元性格.93 第五单元人格理论.95 第九节 能力和人格.6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基础心理学:是一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7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基础心理学的内容: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一)认知: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二)需要和动机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8(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意志: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四)能力和人格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心理条件。一个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在他的心理活动的动力上,也表现在能力和人格上,人格又是由气质和性格组成的。气质: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三)情绪、情感和意志9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在的。正常发育的大脑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动物心理发展:感觉、知觉、思维萌芽。心理现象是在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过程中,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无机物和植物没有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心理是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0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并不是大脑本身所固有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将客观外界事物变成映像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心理反映是能动反映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它是一种主观映象,应该把心理和物质对立起来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结合的产物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学科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1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在西方,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医生希波克拉底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19世纪以前心理学一直隶属于哲学范畴。19世纪中叶,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证学科,并最终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eg.德国心理学家韦伯-1840年发现差别感觉阈限的定律-韦伯定律;eg.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做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12二、学派的纷争(一)构造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学派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的方法,分析意识内容,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他们如何联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二)行为主义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学派主张:心理学要抛弃意识,径直去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二、学派的纷争13(三)格式塔心理学创世人: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学派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建立了完形心理学,或叫格式塔心理学(四)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杜威学派主张:意识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反对把心理看作是一种不起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反对把心理学只看作一门纯学科,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三)格式塔心理学14(五)机能分析学派创始人:始人:弗洛伊德学派主学派主张:人的心理包含着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能够察觉得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潜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前意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中间心理状态。人心理结构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五)机能分析学派15三、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一)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人本主义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二)认知心理学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三、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16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一)、客观原则性:按照事物的本来的面目来说明,来解释事物。一要有科学手段,二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二)、辩证发展原则心理现象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我们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能割断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17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也叫自然观察法。观察站不应干预活动的进行,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加以记录,然后进行分析观察法不能控制条件,只能听任活动的自然进行观察法所得到的资料比较客观、真实(二)调查法:就一个问题,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让他回答,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口头提问叫访谈法;问卷提问叫问卷法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8(三)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其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以及别人对其的评价等等,个案法也叫个案历史技术eg.对超常儿童的跟踪研究就是运用的个案(四)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三)个案法: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其19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功能二、外周神经元系统及其功能外周神经元系统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20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脑: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一)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中枢,除传递信息外,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膝跳反射)(二)脑干:延脑、桥脑和中脑延脑:中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中脑:是上下行神经纤维的通道,还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脑干:调节着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21(三)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除嗅觉器官外,其他感觉器官来的神经元都要在丘脑换一个神经元才能到达大脑丘脑是大脑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位置(四)小脑功能: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四、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P18-19(三)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22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右半球:优势功能是不需语言参加的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音乐、美术能力,情绪的表达和识别能力)1860年法国外科医生布洛卡: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了运动性失语症;左半球主管语言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23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垂体腺、甲状腺、胸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等组成(P20-21)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内分泌系统:垂体腺、甲状腺、胸腺24第三节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二、感觉种类刺激来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25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觉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把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二者成反比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叫刺激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又叫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差别阈限表示的是差别感受性,一个人能够觉察到的差别越小,说明他的超别感受性越强第二单元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一、感觉性与感觉阈限的定义26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一个常数公式:I/I=K。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一个常数(韦伯常数/韦伯分数)韦伯定律指适用于中等的刺激强度,在下限附近韦伯分数增高;在上限附近韦伯分数下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受韦伯定律启发,得出一个经验公式:S=K lg R。S代表心理量;R代表物理量;K是一个常数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27第三单元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各种感觉都能发生适应的现象波长620纳米以上的红光作用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所以红光能保护对暗的适应二、感觉后象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再是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28感觉后象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例如:看到的灯光是亮的,灯灭以后留下视觉形象还是亮的灯,这种后象叫正后象如果看到灯灭了,眼睛里却留下了一个黑色灯泡的形象,后象的性质与刺激物的性质相反,这种后象叫负后象后象持续的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三、感觉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相继对比感觉后象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29四、联觉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四、联觉30第四单元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二)视觉器官视细胞层上有两种视觉神经细胞: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锥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杆体细胞呈杆状,集中在视网膜边缘及附近,对弱光敏感,叫暗视觉器官。它不能分辨出物体的细节和颜色,只能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一、视觉31(三)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征明度取决于光波的物理强度。饱和度取决于彩色中灰色所占的比例,灰的比例越大饱和度越小,反之饱和度越大2.颜色混合色光的混合是相加的混合颜料的混合是相减的混合例如:色光混合时,红光和蓝绿光混合得到的是灰,红和蓝绿色光是互补的颜色黄和蓝光混合得到也是灰,黄和蓝也是互补的颜色红和黄光不是互补色,它们混合的结果得到的是光谱上处在它们之间的颜色,即橙色(三)颜色视觉32光谱上最长的波和最短的波混合得到紫色,所以紫色不是光谱上的颜色,而是由色光混合得来的颜料的混合得到的结果不同,例如:黄颜料和蓝颜料混合得到的是绿而不是灰红颜料和黄颜料混合得到的是橘红色而不是橙色3.色觉异常:色弱、部分色盲和全色盲遗产途径:男孩是外祖父通过妈妈传给自己的外祖父是色盲,而且爸爸也是色盲,这时女孩才是色盲二、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听觉的感受性人类听觉的感受性和年龄有关,20岁以前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提高;6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感受性逐渐降低光谱上最长的波和最短的波混合得到紫色,所以紫色不是光谱上的颜33(二)听觉器官内耳中的科帝氏器官是听觉神经细胞集中地方(三)听觉的特征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三、嗅觉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四、味觉味蕾是接受味觉刺激的感受器味觉的适宜刺激时溶于水的、有味道的物质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二)听觉器官34五、皮肤感觉皮肤表面温度叫生理零度六、平衡觉平衡觉又叫静觉,其感受器是内耳中的前庭器官七、运动觉运动觉又叫动觉,其感觉器分布在肌肉、筋腱和关节中八、内脏感觉九、痛觉:痛觉最难于适应五、皮肤感觉35第五单元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二、知觉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把对这一物体的各种感觉结合在一起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36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征,知觉的这种特征成为知觉的整体性(二)选择性,有选择地知觉外界物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三)恒常性,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四)理解性在知觉物体时,人们总要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整体的特征,37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叫空间知觉距离知觉又叫深度知觉1.对象的重叠:遮挡的物体看起来离我们近,被挡的物体离我们远2.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近的物体看起来大、清晰、疏远,远的小、模糊、密集3.明暗、阴影4.运动视差:在作相对位移的时候,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移动的快,远的慢5.眼睛的调节作用:眼肌的紧张度也是判断远近的信号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38上述五个条件的条件通过一只眼睛就能判断出远近,所以叫做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差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做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立体电影、立体摄影都是应用双眼视差的原理制作出来的,它们都能让人获得鲜明的立体知觉感二、时间知觉时间视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生物钟是机体内部生理节律性的变化所引起的外部行为的节律性变化上述五个条件的条件通过一只眼睛就能判断出远近,所以叫做深度知39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有时物体在空间中并没有发生位移,却能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运动现象,又叫动景现象夜晚我们看到月亮从云层里钻了出来,谁都知道是云彩在移动,但视觉的效果却是月亮在动,这叫诱导运动似动、诱导运动和自主运动都是把不动的东西看成是动的,实际上他们都是视觉的运动错觉四、错觉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是必然会产生的,通过主观努力是无法克服三、运动知觉40第四节记忆第一单元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过去的经验,是指过去对事物的感知,对问题的思考,对某个事件引起的情绪体验,以及进行过的动作操作经验以映像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象又可以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二、记忆的种类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第四节 记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一、记忆的定义41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记忆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三、记忆过程记忆从识记开始,1)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念书、听讲、经历某个事件的过程就是识记的过程2)保持是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3)再现/回忆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4)再忆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记忆42四、遗忘及遗忘规律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创始人保持曲线遗忘曲线P43图1-14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四、遗忘及遗忘规律43第二单元表象一、表象的定义表象:把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表象是对事物形象的回忆,所以表象的特征首先就是它的直观形象性表象与直觉有共同的特点,但表象有片段不稳定性表象的形象也可以在我们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表象的这种特性叫做表象的可操作性表象的形象具有这个事物的主要特征,具有概括性表象在心里发展的过程中是从感知向思维过度的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思维也很难发展起来第二单元 表象一、表象的定义44第三单元三个记忆系统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记忆看做是人脑对出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单个系统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及相互联系(一)瞬时记忆(4秒以内)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间的记忆视觉的瞬时记忆叫图像记忆,听觉的瞬时记忆叫声象记忆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45瞬时记忆有以下特点:1.瞬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外界刺激物的形象2.瞬时记忆的容量很大,瞬时记忆的容量为9-20比特,但不会长于4秒3.如果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时记忆了(二)短时记忆保持在1分钟以内1.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加减2,即5-9个项目2.语言文字的材料在短时记忆中多为听觉编码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当前正在加工的信息,因而是可以被意识到的4.短时记忆的信息经过复述,都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瞬时记忆有以下特点:46(三)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特点: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论是信息的种类和数量都是无限大的2.长时记忆的编码有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两类3.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如果不是有意回忆的换,人们是不会意识到得4.长时记忆的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或因干扰造成系列位置效应是干扰对记忆效果造成影响非常明显的例子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三)长时记忆47第五节思维、语言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应形式,它的最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认识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出去出来,形成概括性的认识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是思维操作的基本形式(一)分析与综合(二)抽象与概括第五节 思维、语言及想象第一单元 思维概述一、思维的48第二单元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形态分)动作思维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抽象思维是用词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又叫词的思维或逻辑思维二、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探索问题答案方向不同分)辐合思维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规则进行的思维发散思维是沿着不用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叫求异思维三、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49第三单元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的掌握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质的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指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外延越广概念的掌握,或叫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借助于语言,从成人哪里继承和学会包含于概念中的知识和经验的过程第三单元 概念掌握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概念的掌握50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人工概念只是模拟自然概念,它与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三、问题解决及对问题解决的研究(一)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所谓问题空间,就是对问题解决情景的认识,包括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从出事状态过渡到目标状态的认识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51(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正迁移和负迁移2.原型启发的作用: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的影响*(三)问题解决的策略通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有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后总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启发法就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2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听懂别人讲的话,也包括写字和阅读,这些活动都是人的心理活动,都依附于个体而不是依赖与于整个社会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语言和言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言是社会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言语则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语言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言语则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53二、言语活动的形式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外部言语,不是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叫内部言语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二)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三)视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能看到字词,却不能理解字词的含义,这种失语症叫失读症(四)书写性言语中枢:这一中枢受到损伤,患者其他运动机能正常,却不能写字绘画了,这种失语症叫失写症二、言语活动的形式54第五单元想象一、想象的定义想象是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表象属于记忆的范畴想象则是对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属于思维范畴二、想象的种类(一)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像梦是无意想象的一种极端的例子第五单元 想象一、想象的定义55幻觉则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二)有意想像有意想像是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进行的想像不依据现行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创造叫创造想像幻想是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像幻觉则是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56第六节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意识概述一、意识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的心理的根本区别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二、无意识三、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六节 意识与注意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一、意识57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持续20分钟第三阶段:脑电波的频率下降,波幅更大,出现波,持续40分钟第四阶段:当大多数脑电波呈现波时,睡眠进入第四阶段,持续90分钟此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波消失,高频低幅脑电波出现,梦境开始出现,持续510分钟此后又会重复上述睡眠的四个阶段,第四个睡眠阶段结束后,又会出现一次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而且时间会比第一次长,这样睡眠周期不断循环,直至醒来,不过随着黎明的到来,第四和第三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第一阶段: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持续10分钟58(二)梦梦境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梦境的不连续性,即梦中的思想、行为或情景会突然变成与原来无关的其他思想、行为或情景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进行梦的剥夺,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就把睡眠者叫醒。开始被试者有不舒服的感觉,好像没睡好觉,心里觉得不踏实;几天后被试者就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影响到健康现象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二)梦59第二单元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说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的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注意能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并加以维持,从而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加工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并不是反映任何事物,也不反映事物的任何属性第二单元 注意概述一、注意的定义60二、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努力就能维持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有意注意在无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二、注意的种类61第三单元注意特征一、注意广度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广度,又叫注意范围二、注意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能稳定地保持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也会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注意的起伏或叫注意的动摇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说的分心第三单元 注意特征一、注意广度62三、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转移注意转移的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和个体对这两种活动的态度,也受个性特点的影响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的要求,注意的分散主则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四、注意分配能够分配注意的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注意分配的另一条件是,所从事的集中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三、注意转移63第七节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一)需要的定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需要都是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人生出了生理的需要之外还有社会性的需要,而且人的需要都受社会的制约,都带有社会性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二)需要的种类1.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人所特有的,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所以又叫获得性需要第七节 需要与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一、需要64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动机(一)动机的定义动机是激发人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二)动机的产生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情绪具有动机的作用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65(三)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动机和行为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66(二)动机的种类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叫生理性动机2.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在自我意识没有发展起来的婴儿身上存在着,在成人身上也存在着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动机的种类67第二单元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一)需要的层次马斯洛认为,可把认得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事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命财产的安全、秩序、稳定爱和归属的需要:在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产生。是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尊重的需要: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高度评价,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第二单元 需要层次理论比较有影响的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68(二)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就越晚较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叫生长需要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69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情绪、情感的概述一、情绪、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题需要之间的反映外界事物符合主题的需要,引起积极情绪,否则引起消极情绪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面部表情是面部肌肉活动所组成的模式,它能比较精细地表现出人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是鉴别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主要标志例如:手势和身体的姿势;言语表情是情绪和情感在说话的音调、速度、节奏等方面的表现情绪和情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情感的概述70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指的是同一过程和同一现象,只是分别强调了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情感通过情绪来表达,离开了情绪,情感也就无法表达了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三、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71(二)动机功能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三)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情绪和情感对记忆的影响表现在愉快的情绪的情绪状态下,容易记住带有愉快色彩的材料情绪和情感对行为的影响表现在,当人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时,他容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态度变得和善,也可与主任,在消极状态,看问题悲观,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四)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二)动机功能 72第二单元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兰格强调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詹姆斯和兰格都强调情绪与集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作情绪的外周理论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坎农认为,情绪变化快而生理的变化慢同样的内脏器官活动的变化可以引起极不相同的情绪体验切断动物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情绪反应并不完全消失坎农认为,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73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情绪有其独特的机制,并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适应环境的独特作用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74第三单元情绪和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一、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对情绪感固有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度量,这种度量可以从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激动度、强度和紧张这几方面来进行而每一种特征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二、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一)情绪情感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的两极(二)激动度有激动和平静的两极(三)强度有强和弱的两极(四)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第三单元 情绪和情感变化的两极性及变化的维度一、75第四单元情绪、情感的种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基本情绪的种类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绪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二、心境、激情和应激(一)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做心情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一、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76(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三)应激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二)激情77第五单元意志一、意志的定义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析人的意志行动就必然要分析行动目的和行动计划的确立,以及采取行动实现目的这两个部分(一)准备阶段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并要做出决策第五单元 意志一、意志的定义78动机冲突一般有如四种形式:1.双趋势冲突2.双避式冲突3.趋避式冲突4.双重趋避式冲突(二)执行决定阶段三、意志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二)意志的果断性(三)意志的坚韧性(四)意志的自制性动机冲突一般有如四种形式:79第九节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能力一、能力概述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能力不是知识和技能,但与二者有密不可分的里联系。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同时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第九节 能力和人格第一单元 能力一、能力概述80能力的分类:按技能的结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能力一先天禀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晶体和液体能力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认知、操作、社会交往能力按创造程度:模仿、再造、创造能力能力的分类:81二、能力结构理论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塞斯顿的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二、能力结构理论82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一般把智商高于140的儿童叫超常儿童,智力远低于中等水平叫智力落后,一般把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叫弱智儿童(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三)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83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遗传的因素素质或叫天赋,叫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技能的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二)环境和教育的因素遗传决定了能力发展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则决定了在遗传决定的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可塑的范围大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84第二单元人格一、人格的定义认识、情绪和情感、意志是心理过程,每个人都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认识着外界事物,反映着这些事物和自己的关系,体验着各种情感,支配着自己的活动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第二单元 人格一、人格的定义85二、人格的特性(一)独特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成长起来,因而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没有哪两个人的人格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构成了人格的独特性(二)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是说,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三)稳定性由各种心理特征构成的人格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一贯的,是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这就是人格的稳定性(四)功能性外界环境的刺激是通过人格的中介才起作用的,也就是说,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二、人格的特性86(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因而,一个人的人格必然会反映出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点,他受到的教育的影响。三、人格结构(五)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87第三单元气质一、气质概述气质的定义: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和性情二、气质类型学说希波克拉底是最早划分气质类型并提出气质类型学说的人有以下几种:体液说(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第三单元 气质一、气质概述88三、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一)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的过程,即兴奋和抑制巴普洛夫指出,高级神经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这就是它们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普洛夫指出,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之间的不同组合,构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四、气质的特性1.感受性和耐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耐受性是神经系统能够忍受外界刺激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感受性高者,耐受性就比较低,反之三、巴普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892.反应的敏捷性:3.可塑性4.情绪的兴奋性5.指向性五、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六、如何看待气质类型(一)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2.反应的敏捷性:90(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三)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的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四)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五)气质类型能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二)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91第四单元性格一、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态度使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一种反应倾向性,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因素组成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它是一成不变的,性格也是可塑的二、性格的结构(一)性格的静态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即对社会、对集体、对工作、对劳动、对他人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的性格特征第四单元 性格一、性格的定义92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4.性格的理智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二)性格的动态结构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性格的核心,而且对社会。对集体的态度又是最为重要的态度,因为态度直接表现了一个人对事物特有的、比较恒常的倾向,同时它也决定了性格的其他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93第五单元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人的原始的无意识本能,特别是性本能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人的各种生理需要,遵循快乐原则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遵循道德原则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次,遵循现实性原则二、人格结构的类型理论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第五单元 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的动力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94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征理论和人格五因素的模型(一)奥尔波特的特质论奥尔波特把人的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是个人所独有的特质,它代表着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个人特质因其在生活中表现的范围不同,分为三类,即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影响个体各方面行为的特质,它表现了一个人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倾向中心特质是决定一个人的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行为,能够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的特质次要特质是指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的三、人格特质理论奥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的人格特征理论和人95(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在构成人格的特质中包括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卡特尔还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是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得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三)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维度理论(四)人格五因素模型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宜人性和认真性(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96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89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89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简史.91 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97 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03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108 第一单元社会化.108 第二单元社会角色.111 第三单元自我、身份与自尊.113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 概述.97第三节社会知觉与归因.117 第一单元社会知觉.117 第二单元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119 第三单元归因.122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126 第一单元社会动机概述.126 第二单元主要的社会动机.127 第三单元社交情绪.135第五节态度形成于态度转变.137 第一单元态度概述.137 第二单元态度转变.140 第三单元态度测量.145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98第六节沟通与人际关系.146 第一单元沟通的结构与功能.146 第二单元体语沟通.150 第三单元人际关系的原则和理论.153 第四单元人际吸引.157 第五单元人际互动.159第七节社会影响.161 第一单元从众.161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164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166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99第八节爱情、婚姻与家庭.168 第一单元爱情.169 第二单元婚姻.174 第三单元离婚.175 第四单元家庭.177 第八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168100第一第一节概述概述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著作标志着社会性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一、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学科,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第一节 概述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90101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人队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映系统勒温:B=f(P,E),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公式含义:行为时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与其所处情境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指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因素群。”(二)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02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四个层面:个体层面、人际层面、群体层面和社会层面P91专栏2-1: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VS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课件103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德国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美国霍兰德:社会心理学划分:哲学思维、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一、哲学思辨阶段从希腊开始,延续至19世纪上半叶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德国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期104二、经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对社会心理学直接“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达尔文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谢夫勒、冯特及美国萨哈金)、法国的群众心理学、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潜意识(unconscious):译为无意识,指意识不到、察觉不到的一种心理,相对与意识(conscious)存在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专注分别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二、经验描述阶段105三、实证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社会心理学中使用的实证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利特和德国的莫德温勒: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专栏2-3)三、实证分析阶段106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一)价值中立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负面影响,使研究客观公正;对一些反社会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二)系统性原则:要求: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那人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三)伦理原则:主要伦理守则(1-6条主要伦理守则p98)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107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观察法:自然观察、参与观察(二)调查法:访谈法、问卷法访谈法:直接搜索资料的基本方法1.特点: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2.分类:1)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结构访谈:标准化访谈,即统一要求,一招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非结构访谈:访谈提纲是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082)直接访谈、间接访谈直接访谈:面对面的访谈间接访谈: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访谈3.访谈过程和技巧1)准备工作2)接近被访谈者3)应对拒绝的技巧4)谈话和体温技巧5)追问技巧2)直接访谈、间接访谈109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1.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收效快2.分类:1)结构问卷与无结构问卷2)发送问卷、访问问卷、邮寄问卷3.问卷构成:7部分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备选答案、一些人口学数据的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问卷法:研究者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1104.问卷设计主要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异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三)档案法优点:对研究对象心理干预小,适用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比较大4.问卷设计主要原则:111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一、社会学习论(一)简史:俄国巴普洛夫和美国华生是行为主义早期代表(二)学习机制:联想、强化与模仿联想:经典条件反射强化:欣赏是正强化,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