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30773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1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现当代德育思想1 1-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1-章章节节目目录录n n第一节苏霍姆林斯基n n第二节科尔伯格n n第三节价值澄清理论n n第四节关怀理论n n第五节品德教育2 2-章节目录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2-第一节苏霍姆林斯基 n n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呵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最主要的方面。n n首先,和许多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家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承认和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公开主张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的统一。3 3-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和n n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学校德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德育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辩证处理。n n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特别强调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n n在对学生通过自身的积极活动不断成长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教育实践中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活动”模式。这些活动模式有观察、阅读、劳动、奉献等。4 4-苏霍姆林斯基德育思想的第二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学校德第二节科尔伯格n n科尔伯格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是品德发展心理和道德教育领域认知主义流派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n n科尔伯格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是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的研究。n n在道德发展的研究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5 5-第二节 科尔伯格 科尔伯格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n n科科尔尔伯格伯格认为认为道德判断的道德判断的发发展就其展就其“结结构构”特征特征而言,会出而言,会出现现以下三种水平六个以下三种水平六个阶阶段。段。n n水平水平II前前习习俗水平俗水平n n阶阶段段1 1:服从和:服从和惩罚惩罚的道德定向的道德定向阶阶段。段。n n阶阶段段2 2:朴素的享:朴素的享乐乐主主义义或功利主或功利主义义定向定向阶阶段。段。n n水平水平习习俗水平俗水平n n阶阶段段3 3:好孩子定向:好孩子定向阶阶段。段。n n阶阶段段4 4:尊重:尊重权权威和威和维护维护社会秩序定向社会秩序定向阶阶段。段。n n水平水平后后习习俗水平俗水平n n阶阶段段5 5:社会契:社会契约约定向定向阶阶段。段。n n阶阶段段6 6:良心或普遍原:良心或普遍原则则定向定向阶阶段。段。6 6-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的发展就其“结构”特征而言,会n n道德教育方面的贡献则是基于对儿童、青少年道德发展阶段的认识而提出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新苏格拉底法”)和“公正团体法”(“新柏拉图法”)等。7 7-道德教育方面的贡献则是基于对儿童、青少年道德发道德两道德两难难故事法故事法经经典个案典个案(海因(海因兹偷药兹偷药)n n欧洲有个欧洲有个妇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认为只有一只有一种种药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药剂师最近最近发发明的明的镭镭化化剂剂。制造。制造这这种种药药要花很多要花很多钱钱,药剂师药剂师索价索价还还要高要高过过成成本本1010倍。他花了倍。他花了200200元制造元制造镭镭化化剂剂,而,而这这点点药药他他竞竞索索价价20002000元。病元。病妇妇的丈夫海因的丈夫海因兹兹到到处处向熟人借向熟人借钱钱,总总共才借到共才借到10001000元,只元,只够药费够药费的一半。海因的一半。海因兹兹不得已,不得已,只好告只好告诉药剂师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请求求药剂师药剂师便便宜一点宜一点卖给卖给他,或者允他,或者允许许他他赊赊欠。但欠。但药剂师说药剂师说:不不成!我成!我发发明此明此药药就是就是为为了了赚钱赚钱。海因海因兹兹走投无路在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夜晚竟撬开药药店的店的门门,为为妻子妻子偷偷来了来了药药。问题问题:这这个丈夫个丈夫应该这样应该这样做做吗吗?为为什么什么说应该说应该?为为什什么么说说不不应该应该?法官?法官该该不不该该判他的刑?判他的刑?为为什么?什么?8 8-道德两难故事法经典个案(海因兹偷药)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三水平六三水平六阶阶段理段理论论前习俗水平n n一、前一、前习习俗水平俗水平n n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服从以免受到惩罚)n n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海因兹为妻子偷药符合他的自身利益,药剂师赚钱也符合自己的自身利益。(这个阶段中个体的道德判断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即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9 9-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前习俗水平一、前习俗水平9-三水平六三水平六阶阶段理段理论论习俗水平n n二、二、习习俗水平俗水平n n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开始较全面地关心别人的需求,为自己塑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n n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海因兹偷药值得同情,但不能宽恕,否则,社会就会发生混乱。1010-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习俗水平二、习俗水平10-三水平六三水平六阶阶段理段理论论后习俗水平n n三、后三、后三、后三、后习习习习俗水平俗水平俗水平俗水平n n第五第五阶阶段:社会契段:社会契约约定向定向阶阶段。(法律是可段。(法律是可以通以通过过共同共同协协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商和民主的程序来改变变的)的)n n第六第六阶阶段:普遍道德原段:普遍道德原则则的定向的定向阶阶段。(段。(认认识识到除法律之外,到除法律之外,还还有有诸诸如生命的价如生命的价值值、全、全人人类类的正的正义义、个人的尊、个人的尊严严等更高的道德原等更高的道德原则则)因此,海因因此,海因兹兹有有责责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任挽救任何人的生命,不管管这这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个人是他的妻子、朋友还还是路不相是路不相识识的的陌生人。陌生人。1111-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后习俗水平三、后习俗水平11-第三节价值澄清理论n n价值澄清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流行的一种德育理论。价值澄清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也就是说,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在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1212-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是美国20世纪六七n n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念是经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价值本身没有真伪与对错。价值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而,教育者不能也无法向儿童传授和灌输任何价值观。n n尽管价值是相对的,是不能被传授和灌输的,但是作为成人,我们还是有能力也有义务帮助儿童形成他自己的价值,也就是应该教会儿童价值澄清的过程。1313-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他们认为个n n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需的七个步骤:n n1自由地选择。n n2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n n3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n n4赞同与珍视。n n5确认。n n6根据选择行动。n n7重复。1414-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必需的七个n n上述价上述价值值澄清澄清过过程的七个步程的七个步骤骤涉及的主要是涉及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三个方面的内容:选择选择、珍、珍视视、行、行动动。n n选择选择选择选择:n n1 1自由地自由地选择选择。n n2 2从各种可能的从各种可能的选择选择中中选择选择。n n3 3认认真思考每一种真思考每一种选择选择的后果再的后果再进进行行选择选择。n n珍珍珍珍视视视视:n n4 4赞赞同与珍同与珍视视。n n5 5确确认认。n n行行行行动动动动:n n6 6根据根据选择选择行行动动。n n7 7重复。重复。1515-上述价值澄清过程的七个步骤涉及的主要是三个方面的n n价值澄清理论把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价值水准的表达方式称之为“价值指示器”,是潜在的价值,也就是澄清过程的内容与主体。n n价值澄清理论认为,教师应当特别留意“价值指示器”在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存在,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帮助,使价值观念得以澄清,并以促进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1616-价值澄清理论把指向价值但尚未达到价值水准的表达第四节关怀理论n n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尼尔诺丁斯。她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关怀理论”受到了德育学界的广泛关注。n n诺丁斯特别强调道德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主张以关怀(caring)为核心来组织教育,是道德教育中重视情感因素的杰出代表。1717-第四节 关怀理论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n n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诺丁斯认为关怀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关系,它的维持和巩固既需要关怀方对关怀对象的需要做出反应,也需要关怀对象认可和接受对方的关怀行为。这样关怀双方在关怀关系中就是平等互惠的。由于道德生活源于“爱”和“联系”,因此我们应当建立、维持和增强关怀关系。1818-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n n诺诺丁斯从关丁斯从关怀伦怀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应当当特特别别强强调调的四种主要成分或教育要素:榜的四种主要成分或教育要素:榜样样、对话对话、实实践和践和认认可。可。n n11、榜、榜样样。诺诺丁斯丁斯认为认为,在道德教育中,榜,在道德教育中,榜样样是至是至关重要的。我关重要的。我们们不能通不能通过过数学推理的方式教数学推理的方式教导导学生遵学生遵循原循原则则,以及如何把,以及如何把这这些原些原则则用于自己的用于自己的问题问题。相反,。相反,我我们们通通过过同被关同被关怀怀方建立关系来表明如何关方建立关系来表明如何关怀怀。教。教师师的关的关怀怀者角色比榜者角色比榜样样角色更角色更为为重要,但他重要,但他们们必必须须同同时时完成完成这这两种任两种任务务。真正的榜。真正的榜样样是以教是以教师师本人的关本人的关怀怀行行为为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教育生活中去感染、熏陶学生,在教育生活中给给予学生足予学生足够够的的时间时间和机会去和机会去实实践关践关怀怀,鼓励学生把所受的关,鼓励学生把所受的关怀怀教育教育放在广放在广阔阔的生活世界去的生活世界去实实践、体践、体验验、升、升华华。1919-诺丁斯从关怀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道德教育应当特别n n22、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对话是建立和保持是建立和保持对对他人关他人关怀怀关系的基关系的基础础。当学生和教。当学生和教师对话时师对话时,教,教师师一定要一定要全身心地、无全身心地、无选择选择性地向学生开放,聆听他的心声。性地向学生开放,聆听他的心声。对话对话的主的主题应题应无禁忌。所有学无禁忌。所有学术术性的性的话题话题、所有、所有人人类类生存的核心生存的核心问题问题诸诸如性、凶如性、凶杀杀、爱爱、恐惧、恐惧、希望、憎恨等等,都可以在希望、憎恨等等,都可以在课课堂上堂上进进行行讨论讨论。对话对话要求的并不是形式的平等,而是要求的并不是形式的平等,而是实质实质的平等,的平等,对话对话共同共同寻寻求的是理解、移情或者求的是理解、移情或者赞赏赞赏。它能。它能够够是愉快是愉快的、的、严肃严肃的、的、逻辑逻辑的、有想象力的以及的、有想象力的以及过过程性的,程性的,但它但它总总是始于是始于对对某种不确定性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东西的探西的探讨讨。学校。学校应应当是各种价当是各种价值观值观和信仰能和信仰能够够得到批判性地、或者得到批判性地、或者是是赞赏赞赏性地性地审视审视的的场场所。所。2020-2、对话。对话。对话是建立和保持对他人关怀关系n n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在师生关怀关系中,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实践是保持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敏感性和反应力。这并不是指一种学生迎合教师的教学策略,而是说学生学会关怀、学会自主性发展是最让教师感到欣慰的。学生进一步的道德实践是关怀老师个人,如尊敬老师、愿意为她分担一些课堂杂务,甚至协助她教低年级的学生。同时,她又提出关怀是需要一些基本技能的,学生必须通过践行学习关怀,诺丁斯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2121-3、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可以是多种多n n4、认可。诺丁斯认为,教师不断对学生做出的反应是学生形成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而不是将一种主观的期望强加给学生。唯其如此,学生才能产生自豪感,才能形成积极的道德追求,这就是对学生的认可。2222-4、认可。诺丁斯认为,教师不断对学生做出的反应n n在诺丁斯之前,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因素的主要有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菲尔。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体谅模式”。n n麦克菲尔是从经验中提炼出自己的理论假设的。他认为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爱与被爱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帮助人们实现这一需要就是教育的首要职责。道德教育应当以“体谅”为核心来组织,应当帮助学生摆脱恐惧和怀疑,以培养学生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为核心目标。道德教育不仅要传授道德规则,更要培养态度,塑造行为,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323-在诺丁斯之前,强调道德教育中情感因素的主要有英第五节品德教育n n理论上说,品德教育是以批判道德上的相对主义和教育上的过程主义为主要诉求的。n n里克纳明确指出:即使在文明冲突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仍然存在普遍认同的价值,没有无标准的道德教育,问题不应当是“要不要教价值观”,而应当是“教哪些价值观”和“怎样教这些价值观”;传授正确的价值观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文明之举,在社会普通忽视德育的情况下,学校德育尤为重要,否则对良好品德的敌视很快就会弥补道德教育的真空。2424-第五节 品德教育 理论上说,品德教育是以批判道德n n阿兰认为这一界定涵括了这样三个关键的、也一直为品德教育的倡导者们所一再强调的品德教育的特性与内涵:第一,品德教育强调直接或正面的价值影响,而不仅仅是通过隐蔽课程的间接或潜在的价值影响去实施道德教育,同时也强调社区对于学校价值教育的支持;第二,品德教育强调价值影响对行为养成的直接联系,强调培养良好行为教育目标的实现;第三,品德教育强调青少年反社会的不良行为是品德缺失的结果,即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支持行为的价值标准,即强调价值与行为之间的关系。2525-阿兰认为这一界定涵括了这样三个关键的、也一直为2626-26-2727-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