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2020版高中语文31归去来兮辞(并序)课程教学ppt课件鲁人版必修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4133129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2020版高中语文31归去来兮辞(并序)课程教学ppt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学考2020版高中语文31归去来兮辞(并序)课程教学ppt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学考2020版高中语文31归去来兮辞(并序)课程教学ppt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走进自然1第三单元走进自然15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并并序序)25归去来兮辞(并序)233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与其彻底决裂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4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东晋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做彭泽令八十多天,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陶渊明一直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因此气愤至极,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为此,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并序)。5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5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但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6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6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 7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 7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辨识通假三、一词多义8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辨识通假8资源助读知识整合9资源助读知识整合9资源助读知识整合10资源助读知识整合10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古今异义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古义:指军阀混战。今义:风浪,多比喻纠纷或乱子。古义:做官。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11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古今异义11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古义:感慨。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12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古义:感慨。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资源助读知识整合13资源助读知识整合13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特殊句式(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词结构后置)(3)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4)问征夫以前路(介词结构后置)(5)稚子候门(省略句)(6)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7)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8)将有事于西畴(介词结构后置)(9)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10)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14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特殊句式14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名句积累(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2016天津高考)(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2015湖北高考)(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2015山东高考)(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策扶老以流憩。(2015重庆高考)(5)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2014天津高考)(6)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2014湖南高考)15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七、名句积累15资源助读知识整合(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8)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9)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10)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11)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16资源助读知识整合(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二、说说文章主旨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陶渊明以诗心慧眼来透视生活,用生花妙笔来点化景物,通过无拘无束的乡间生活的再现和云淡风轻、明净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17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任务一】分析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理清写作思路1.这篇词赋有抒情和叙事两条线索,你能否选择重点词分别列出?提示本文抒情的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本文叙事的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18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结合文章,概括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提示作者在序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奔“程氏妹丧”只是表面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之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自己的志愿,又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病”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奔程氏妹丧之际弃官归田。19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作者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提示“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是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4.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陶渊明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提示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与乡邻交往之乐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巾车孤舟出游之乐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20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任务二】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分析文章写作特色,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体会作者的人生志趣1.“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这两句写太阳快要落山,暮色将至,而作者在园中流连忘返,表现出真正的隐者对自然的“挚爱”。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有怎样的深刻内涵?提示这两句意蕴丰富,既表达了对久违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又有恨自己不早些归来的感叹,同时“松菊犹存”更是喻指自己高洁的品格仍在。3.如何理解“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这句话?提示作者重申辞官归田之志,进一步表达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21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试列举文中语句加以分析。提示文章有感慨,有追求,有遗憾,有满足,但这一切都不是靠空发议论,而是借助于景物的形象描写。情在景中,景与物也有人情和个性。如第一段写归家途中的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烘托了一种离开困境、进入坦途的欢快之情。又如第二段描写刚进庭院时看到的景象:“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对家中松菊的特殊关切,说明作者志趣的高洁。诗人的性情与家乡自然美好景物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心灵的淳朴和自由,外化在清纯、幽远而富于生机的景物之中,使文章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22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和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提示23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有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4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4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25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归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6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6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7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7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8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8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9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9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0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0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1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1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2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2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3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3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4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4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5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5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6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6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7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7一二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38一二一、课文精读38一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B.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C.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解析:B项,结合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在疏通句意的基础上准确断句。答案:B39一二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一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文中的诸侯为州郡的长官。B.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叔”即对自己叔叔的称呼。C.两汉时期,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称公田,文中是指收益归主管官吏的田。D.“乙巳”是干支纪年法纪年,干支纪年是由十二天干和十大地支两两相配来纪年的方法。解析:D项,应为“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答案:D40一二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一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D.陶渊明妹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成为辞官因素之一。解析:A项,“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错误,概述不全面。答案:A41一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一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参考答案:(1)那时社会动荡不安,心里害怕到远处做官。(2)于是惆怅感慨,深深地有愧于平生志愿。42一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2一二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56题。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陶渊明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43一二二、诗歌鉴赏43一二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清吹”“鸣弹”与“天气佳”相呼应,以声写静,渲染欢乐的氛围。B.“柏下人”表明所游地点在墓地的柏树下,生与死的对照引人深思。C.“清歌”“绿酒”写集会时朋友之间或唱歌奏乐或饮酒作乐的场景。D.“余襟良已殚”以自述口吻交代了诗人为欢作乐时完全放松的状态。E.本诗将个人与诸人对照,结伴出游之欢乐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解析:A项,“以声写静”分析不当;E项,“反衬个人内心无尽的悲哀”不恰当,与陶渊明此时的内心境界不吻合。答案:AE44一二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4一二6.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解析:首先理解“平中见奇”的问题指向,既要分析诗歌的“平”,也要分析诗歌的“奇”,可从语言和思想内容等方面分析。参考答案:诗歌语言平实,场景普通。诗人用平淡的语言写了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与友人结伴出游,开颜畅饮的场景。思想超脱,见识高迈。诗人能勘破生死,安然享受当下,有超出常人的不平凡的了悟。45一二6.有人评价此诗“平中见奇”,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技法指导技法指导如何判断名词的活用类型?名词的活用类型一般有两类,名词作动词和名词作状语。一、名词作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词结构的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词结构的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46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技法指导46技法借鉴主题阅读3.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4.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47技法借鉴主题阅读3.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二、名词作状语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1.表示比喻。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牛马:像牛马一样。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兄:当作兄长一样。3.表示处所。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江淮间草、露:在野草中、在露水间。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6.表示时间。当敛裳宵逝宵:在夜里。7.表示方位的名词常常用作状语。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向上、向下。48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二、名词作状语48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对点小练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解析:B项,名词作动词,其余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B49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49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解析: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A50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走进山水田园名句诵读名句诵读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5.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7.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51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走进山水田园51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素材趣读1.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纵浪黑白中,不喜亦不惧。他朴素得如一块石头,静穆简单却不失重,留得十年寒窗苦,桃源饮酒密辛多,心有田园璞玉,笔下真情文章。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无弦素琴是他倾诉的知己,菊花美酒是他永远的恋人,桃花源是他依恋的慈母。他用真情为我们修筑了心灵的家园,他用无弦琴为我们弹奏了精神的恋曲,他用美酒为我们创造了本性的仙境。言语朴实,表达着何谓真善美;为人率真,标榜着何为亲何为友。他就是一朵恬静的素菊,摇曳在东晋田园,却逸香万年。52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52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中国的绝大多数隐居名士大多学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选择了山川幽谷秀丽之地颐养天年。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时尚虽然不断变换,但在传统文化中始终不变的却是对纯正悠然栖居的渴盼。有专家分析,“隐居生活”的兴起,归结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城市里生活的人希望能找到一个休闲好去处,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二是投资不大,几万元即可;三是“慢生活”概念在休闲经济中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深层次的隐居将流行开来,人们会纷纷把目光投向农村,一股城里人“返乡”的热潮也必将来临。53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中国的绝大多数隐居名士大多学习“采菊东篱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美文品读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余秋雨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而且,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54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美文品读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54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安静,是一种哲学。历史上许多文人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这样一个陶渊明,使大家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人们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可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人们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55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陶渊明成了热门。文化上的高峰有时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而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请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56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到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意境,可以看成陶渊明整体风范的代表。但是王安石最推崇的却是前面四句,认为“奇绝不可及”,或许就因为这几句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人生哲理:在热闹的“人境”也能找到安静,关键就在于“心远”。正是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什么意味?只可感受,不能细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哲理玄言诗的痕迹。陶渊明让哲理入境,让玄言具象,大大地超越了魏晋名士。但是,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57技法借鉴主题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一种无与伦比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赠答诗)大化,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有删改)58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纵浪大化中,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亮点品读文章开宗明义,指出不能粗糙地将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我偏要这样”一语形象地表现出魏晋名士在追求老庄时“做作”的特点。前三段分别从行为、文化人格等层面将陶渊明与魏晋名士进行对比,突出陶渊明在回归自然、回归田园方面对魏晋名士的超越。从人们对陶渊明的陌生这一角度说明陶渊明是真正的安静。引用饮酒一诗,承上启下,证明“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并引出下文的分析,说明陶渊明能保持“安静”,关键在于“自远”。结尾再次引用陶渊明的诗作,收束全文,借这首诗点明陶渊明的思维起点就是“依顺自然”,所以他的“田园”生活才保持得那么安静。59技法借鉴主题阅读亮点品读59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思考】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参考答案:“田园”是陶渊明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家园;“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最自然的文笔去加以描写的具体对象;“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60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思考】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