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2176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时代(一)时代背景背景n自公元自公元220220年曹丕代汉年曹丕代汉,至公元至公元589589年隋统一南北年隋统一南北,史称魏史称魏晋南北朝晋南北朝.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魏晋南北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学艺术获得巨大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这一时期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这里包涵着几个重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这里包涵着几个重要因素:要因素:n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n二是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二是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n三是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三是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人们这一时期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术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得以蓬勃发展。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顾恺之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箴图局部局部晋晋 顾恺之顾恺之 列女图列女图(宋摹)(宋摹)1.谈玄谈玄热衷清谈,以玄远超脱为人生最高境界热衷清谈,以玄远超脱为人生最高境界。n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的哲学。n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n从从玄玄学学论论辩辩中中发发展展起起来来的的语语言言机机智智,则则促促进进了了文文学学的的发展。发展。2.饮酒饮酒纵情狂饮,蔑礼教而崇放达。纵情狂饮,蔑礼教而崇放达。3.吃药吃药服用烈性药物,追求精神刺激。服用烈性药物,追求精神刺激。4.隐逸隐逸游山玩水,遗世隐逸成为名士们高雅流行的游山玩水,遗世隐逸成为名士们高雅流行的举止。举止。5.重个性重个性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魏晋风度的核心内容。风度:风度:“清清”清廉纯正;超迈脱俗。清廉纯正;超迈脱俗。(二)(二)思想表征思想表征(三)(三)佛教、道教的发展、玄学的兴起1.1.佛经被大量翻译,佛寺遍布大江南北。佛经被大量翻译,佛寺遍布大江南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n佛教迅猛发展,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佛教迅猛发展,很快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n佛教带来了它所特有的艺术。不仅影响了此时的文学,佛教带来了它所特有的艺术。不仅影响了此时的文学,还对此后的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还对此后的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2.2.道教史上第二次勃兴时期。道教史上第二次勃兴时期。n很多著名的士族大姓均信奉道教。很多著名的士族大姓均信奉道教。n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著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著抱朴子抱朴子,创立了完整的神仙,创立了完整的神仙道教理论体系。道教理论体系。3.“玄学玄学”兴起兴起n 魏末正始年间,学者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魏末正始年间,学者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注释经典,注释老子老子,标志着玄学的诞生。,标志着玄学的诞生。n 玄玄学学的的核核心心是是老老庄庄学学说说,但但不不等等同同于于老老庄庄学学说说,还还结结合合了儒家经义。了儒家经义。n 继战国继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四)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1.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门类。2.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的认识。3.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状况10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与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魏晋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民歌魏晋南北朝民歌 时代背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时代背景:世积乱离,风衰俗怨 主要成员:主要成员:三曹三曹、七子七子、蔡琰、蔡琰 创作形式:五言腾踊创作形式:五言腾踊 风格基调:慷慨任气风格基调:慷慨任气 诗歌传统:诗歌传统:建安风骨建安风骨1.建安文学与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建安风骨”三曹父子三曹父子n曹操曹操(155155220 220),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人。蒿里行蒿里行短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步出夏门行苦苦寒行寒行。其诗多为乐府古题,。其诗多为乐府古题,“如幽燕老将,气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韵沉雄”。n曹丕曹丕(187 187 226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字子桓,曹操次子。220220年年曹操死后,袭魏王位。十月废献帝,建魏国,将曹操死后,袭魏王位。十月废献帝,建魏国,将都城自许昌迁至洛阳,谥文帝都城自许昌迁至洛阳,谥文帝(220220226226年在位)年在位)。燕歌行燕歌行(七言)(七言)、典论典论论文论文(文论)(文论)。曹曹 植植n曹植曹植(192 232),字子建。,字子建。“才高八斗才高八斗”,下,下笔成章。在文帝、明帝在位的笔成章。在文帝、明帝在位的12年中,受到限年中,受到限制与打击,多次迁封,最后封地在陈郡,卒谥制与打击,多次迁封,最后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思”,后人称之为,后人称之为“陈王陈王”或或“陈思王陈思王”。n钟嵘钟嵘诗品诗品称其为称其为“建安之杰建安之杰”,长于五言。,长于五言。前期前期白马篇白马篇名都篇名都篇,后期,后期赠白马王赠白马王彪彪。洛神赋洛神赋。短歌行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慷当以慨,忧思难忘。去日苦多。慷当以慨,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枉用相存。契阔谈燕,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白马篇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幷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建安(建安(196196220220),汉献帝年号),汉献帝年号。“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之称出于曹丕典论典论论论文文(1 1)孔融(字文举,孔融(字文举,153-198153-198)。建安元年。在父子伦理上大反孔旧)。建安元年。在父子伦理上大反孔旧说,建安三年,被曹操以说,建安三年,被曹操以“败伦乱理败伦乱理”罪名杀害。汉末孔府上的奇人。罪名杀害。汉末孔府上的奇人。荐祢衡表荐祢衡表(2 2)陈琳(字孔璋,陈琳(字孔璋,?-217?-217),何进),何进袁绍(袁绍(为袁绍檄豫州(曹为袁绍檄豫州(曹操)操)曹操。建安五年(曹操。建安五年(200200)。)。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行(3 3)王粲(字仲宣,王粲(字仲宣,177-217177-217),建安十三年(),建安十三年(208208)(4 4)徐干(字伟长,徐干(字伟长,171-217171-217)。建安初。)。建安初。室思室思:思君如流水,: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何有穷已时?(5 5)阮瑀(字元瑜,阮瑀(字元瑜,?-212?-212),建安初。),建安初。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为曹公作书与孙权(6 6)应玚(字德琏,应玚(字德琏,?-217?-217),建安十三年后(),建安十三年后(208208)(7 7)刘桢(字公干,刘桢(字公干,?-217?-217),建安十三年后(),建安十三年后(208208)建安七子图建安七子图(版画)(版画)建安风骨建安风骨n钟嵘钟嵘诗品诗品:建安风力:建安风力n严羽严羽沧浪诗话沧浪诗话:建安风骨:建安风骨n李白李白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登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蓬莱文章: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骨n刘勰刘勰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时序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二)魏晋南北朝诗歌n建安时期的三曹父子及建安七子建安时期的三曹父子及建安七子n魏末阮籍、嵇康魏末阮籍、嵇康n西晋太康时期陆机、左思、刘琨西晋太康时期陆机、左思、刘琨n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文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是魏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代文人思想、精神风貌、学成就最高、对后代文人思想、精神风貌、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创作乃至整个中国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诗人。出诗人。1.1.谢灵运与山水诗谢灵运与山水诗 门第极高,天资过人,性格极为高傲。宦仕生涯并不得意,被遣出京为永嘉太守。宋文帝时,遭纠劾被捕,举兵反抗被杀。作为高门贵族,他政治上有野心,但因个人原因没能进入最高统治层,所以常流露出厌恶官场、羡慕归隐的思想,感情中也多少保留一些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及对统治集团的不满。其思想很复杂,受儒、佛、玄三家的影响,诗中综合各家,说山水则包含哲理,以山水寄情。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谢灵运谢灵运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力描写山水的五言诗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力描写山水的五言诗人。在玄言在玄言诗盛行的盛行的时代,他以山水入代,他以山水入诗,使文学更接近,使文学更接近于于现实,开拓了,开拓了诗歌的歌的领域,域,给病病态的的诗歌注入了新歌注入了新鲜血血液,极大地影响了后代。液,极大地影响了后代。他的他的诗歌以山水寄情,表歌以山水寄情,表现了了对祖国山河的祖国山河的热爱和某和某些些现实感受,是感受,是诗歌歌创作中的作中的进步。步。谢灵运被誉为我国谢灵运被誉为我国“山水诗人之宗山水诗人之宗”,由他开创的,由他开创的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山水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谢灵运、灵运、鲍照、照、颜延之并称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三大家”。(2 2)鲍照诗歌的创新鲍照诗歌的创新一、生平:一、生平:(约(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涟水)人。出身寒微,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故世称的参军,故世称“鲍参军鲍参军”,后在刘子顼,后在刘子顼x叛乱失败时死在乱军中。叛乱失败时死在乱军中。二、文学创作:二、文学创作:诗、赋、散文都很出色,多有名篇。诗诗、赋、散文都很出色,多有名篇。诗歌为其主要创作成就,现存诗在歌为其主要创作成就,现存诗在200首以上。首以上。五言乐府诗很有名。五言乐府诗很有名。鲍照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造鲍照是第一个有意识地致力于七言诗创造的诗人,的诗人,有以有以拟行路难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代表的七十八首为代表的七言乐府;言乐府;又是杂言式七言歌行的开创者,其七言诗音其七言诗音节错综变化,大体隔句用韵,擅用险艳之字,节错综变化,大体隔句用韵,擅用险艳之字,风格风格“俊逸俊逸”,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七,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七言诗隔句押韵自他始,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言诗隔句押韵自他始,在文学史上地位很高。还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地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追求高度紧张、富于刺激、雄壮有力的诗追求高度紧张、富于刺激、雄壮有力的诗情,对陈梁以后诗人的影响很大情,对陈梁以后诗人的影响很大。拟行路难其一奉君金巵奉君金巵zh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扺节行路吟。不见栢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不见栢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全诗隔句用韵,一韵到底,突破了七言全诗隔句用韵,一韵到底,突破了七言诗每句用韵的传统,有重要的意义。诗每句用韵的传统,有重要的意义。(3 3)谢朓与永明体谢朓与永明体一、永明体:一、永明体:南朝齐代永明时期,沈约和声韵学家南朝齐代永明时期,沈约和声韵学家周颙周颙y y ngng,考辨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考辨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并将它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又提出并将它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去;又提出“八八病病”,即在五言诗写作中出现的违反四声即在五言诗写作中出现的违反四声原则的八种声韵相犯的毛病,即原则的八种声韵相犯的毛病,即“四声八四声八病病”说。说。沈约、谢朓等人把这些与晋宋以来诗沈约、谢朓等人把这些与晋宋以来诗歌的对偶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体歌的对偶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新体诗,文学史称它为诗,文学史称它为“永明体永明体”。意义: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是古永明体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是古代诗通向近体诗的桥梁,反映了诗歌由自代诗通向近体诗的桥梁,反映了诗歌由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为格律诗的形成奠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为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定了基础。但由于它过于强调声律,容易把创作引向唯美主义道路。(注:(注:“八病八病”指:平头、上尾、蜂腰、鹤指: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谢朓的山水诗谢朓的山水诗生平简介:(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齐代杰出诗人,“竟陵八友”之一。因与同族前辈谢灵运均擅长山水诗,并有“大小谢”之称。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后因被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致死,仅36岁。有谢宣城集。谢朓对山水诗的突出贡献:谢朓对山水诗的突出贡献: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在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在谢灵运山水诗的基础上有很大发展,并最后完成山水诗的体制。并最后完成山水诗的体制。继承了大谢诗歌细致、清新的特点,同继承了大谢诗歌细致、清新的特点,同时彻底克服了大谢诗歌的不足,摒弃了那些时彻底克服了大谢诗歌的不足,摒弃了那些繁芜庞杂的玄言成分,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繁芜庞杂的玄言成分,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滞板及情境割裂之弊。他通过山水景物的描滞板及情境割裂之弊。他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4 4)齐梁宫体诗齐梁宫体诗 产生背景:产生背景:.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诗歌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对诗歌的影响。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大力创作影响。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大力创作宫体诗,题材单调狭窄,脱离社会生活。宫体诗,题材单调狭窄,脱离社会生活。.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宫廷。.受民间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情调上的影响。受民间流行音乐的内容和情调上的影响。(三)南北朝民歌(三)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南朝民歌:产生年代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大部分保存在产生年代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大部分保存在郭茂倩所编的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清商曲辞里。留存总数里。留存总数400400余首。余首。分为分为“吴歌吴歌”(326326首)、首)、“西曲西曲”(142142首)。首)。“吴歌吴歌”地域上包括建业及周围地区,属于长江三角地域上包括建业及周围地区,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洲地区;“西曲西曲”包括江汉流域的荆樊等地,属于长江中包括江汉流域的荆樊等地,属于长江中游。游。南朝民歌兴盛的原因南朝民歌兴盛的原因: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物产丰饶,山川地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物产丰饶,山川明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发达;社会思想活跃,明媚;经济发达,城市生活发达;社会思想活跃,观念较开放;南朝贵族统治者对民歌的喜好。观念较开放;南朝贵族统治者对民歌的喜好。内容:内容:集中写男女之情,大部分是情歌。多为女性集中写男女之情,大部分是情歌。多为女性的吟唱,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的吟唱,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影响:影响: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李白的许对唐代诗歌影响很大。李白的许多短诗语言清新自然,及是学习南朝多短诗语言清新自然,及是学习南朝民歌的收益,民歌的收益,如一首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到清代为止,文人模拟南朝民歌的现象始终没有断绝。北朝民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现存约现存约6060多首,大部分保存在多首,大部分保存在乐府乐府诗集诗集横吹曲辞横吹曲辞的的梁鼓角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中。中。主要特色及形成原因:主要特色及形成原因:质朴粗犷,豪迈雄壮。质朴粗犷,豪迈雄壮。北方自然景观的单调、严峻阔大;北北方自然景观的单调、严峻阔大;北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充满变化和风方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充满变化和风险,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强悍泼辣的险,形成了粗犷豪放的性格、强悍泼辣的气质。气质。内容:内容:较之南朝民歌要广泛得多: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如敕勒歌;对刚强尚武精神的歌颂;反映离乡漂泊之悲,徭役从征之苦;反映下层人民贫苦生活;反映爱情与婚姻的民歌。敕敕勒勒歌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四)魏晋南北朝小说(四)魏晋南北朝小说1.关于关于“小说小说”:“小说小说”一词最早见于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庄子外物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与大达亦远矣。”指一种指一种“琐屑之言琐屑之言”(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见鲁迅理,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还不是一种),还不是一种文体。文体。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最把小说家列于诸子略十家最后,数量占诸子略最多,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后,数量占诸子略最多,是小说见于史家著录的开始。的开始。“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君子弗为也。也。然然亦弗灭亦弗灭也。闾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小说小说”已有了文体的意义,认为小说本是街已有了文体的意义,认为小说本是街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虽谈巷语,由小说家采集记录,成为一家之言。虽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明确指出小说起自民间是小道,尚有可取之处。明确指出小说起自民间传说。)传说。)这一时期的小说分为志怪与志人小说。这一时期的小说分为志怪与志人小说。一、志怪小说:一、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表记述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故事和传说。兴盛的原因:兴盛的原因:“中国本信巫,秦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以来,神仙之说盛行,盛行,汉末又大末又大畅畅巫巫风风,而鬼道愈,而鬼道愈炽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渐见流流传传。凡此,皆凡此,皆张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怪之书书。”鲁鲁迅迅中国小中国小说史略史略六朝鬼神志怪六朝鬼神志怪书按内容分三类按内容分三类:地理博物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的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神异经、张华、张华的的博物志博物志;鬼神怪异鬼神怪异:曹丕的曹丕的列异传列异传、干宝的、干宝的搜搜神记神记、托名陶潜的、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搜神后记、吴均的、吴均的续齐谐记续齐谐记、王嘉的、王嘉的拾遗记拾遗记;佛法灵异佛法灵异:王琰的王琰的冥祥记冥祥记、颜之推的、颜之推的冤魂志冤魂志(还魂志还魂志)。志怪代表作:干宝的志怪代表作: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 干宝,字令升,东晋新蔡(今河南新蔡)干宝,字令升,东晋新蔡(今河南新蔡)人。元帝时以著作郎领国史,后任太守、散骑人。元帝时以著作郎领国史,后任太守、散骑常侍等官。著有常侍等官。著有晋记晋记(原书(原书3030传,历经散传,历经散佚,今辑为佚,今辑为2020卷卷464464则),时称则),时称“良史良史”。干宝干宝“性好阴阳数术性好阴阳数术”,迷信鬼神;,迷信鬼神;搜神记搜神记的主旨即的主旨即“发明神道之不诬发明神道之不诬”(搜神记搜神记自序自序),是儒家思想、方术、),是儒家思想、方术、巫术和道教迷信的大杂烩。巫术和道教迷信的大杂烩。搜神记搜神记内容驳杂,但也保存了不少内容驳杂,但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十分有价值,如优秀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十分有价值,如三王墓三王墓、韩凭妻韩凭妻、董永董永、吴吴王小女王小女、李寄斩蛇李寄斩蛇等,都在一定程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揭露了统治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者的残暴。书中优秀作品情节完整丰富,形象鲜明书中优秀作品情节完整丰富,形象鲜明生动,文字简洁质朴。生动,文字简洁质朴。志怪小说对后代影响深远。志怪小说对后代影响深远。二、志人小说二、志人小说 又称轶事小说。汉末以来品评人物、谈论玄理之风又称轶事小说。汉末以来品评人物、谈论玄理之风开始在士族文人中流行,出现了专门记述清谈之士言语开始在士族文人中流行,出现了专门记述清谈之士言语辞令和风流轶事的小说类作品。它的兴盛与士大夫间充辞令和风流轶事的小说类作品。它的兴盛与士大夫间充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尚清谈的风气有很大关系。“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魏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晋以来,乃弥以标格语言相尚,惟吐属则流于玄虚,举止则故为疏放,止则故为疏放,终乃汗漫而为清谈。渡江以后,此风终乃汗漫而为清谈。渡江以后,此风弥甚,弥甚,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世之所尚,因有撰集,或者掇拾旧闻,或者记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述近事,虽不过丛残小语,而俱为人间言动,遂脱志怪之牢笼也。之牢笼也。”(鲁迅)(鲁迅)分类:笑话笑话:讽刺世刺世态的,如(魏)邯的,如(魏)邯郸淳淳笑林笑林,开后世,开后世诙谐文字之端。文字之端。野史野史:西京西京杂记(东晋葛洪晋葛洪伪脱刘歆作)脱刘歆作),记述西述西汉的人物的人物轶事,也涉及事,也涉及宫室制度、室制度、风俗俗习惯、衣、衣饰器物,并器物,并带有怪异色彩。有怪异色彩。逸闻轶事逸闻轶事:为志人小志人小说的主要部分,有(的主要部分,有(东晋)裴启晋)裴启语林林、(梁)沈、(梁)沈约俗俗说,(宋)刘(宋)刘义庆世世说新新语是成就和影响最是成就和影响最大的一部。大的一部。志人代表作志人代表作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编撰者刘义庆(编撰者刘义庆(403403444444)是宋武帝刘)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官至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尊崇儒学,晚年好佛,中书令。尊崇儒学,晚年好佛,“为性简素,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寡嗜欲,爱好文义。招集文学之士,近远招集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必至。”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在故事集,从而在当时起到名士当时起到名士“教科书教科书”的的作用。作用。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记言言则玄玄远冷隽,冷隽,记行行则高高简瑰瑰奇。奇。”鲁鲁迅迅 刻画人物入木三分。涉及人物1500多个,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气韵生动,活灵活现。如俭啬中的“王戎有好李”,写其吝啬贪婪;忿狷中的“王述吃鸡蛋”,表现其性急;简傲中记载的关于锺会和嵇康的故事,写出了锺会对嵇康仰慕又畏惧的心理。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概括力和表现力很强。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出自此书,如难兄难弟、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惚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十三此书对后世笔记文学创作影响极深,此书对后世笔记文学创作影响极深,不断有模仿它的小说出现,不少戏剧、不断有模仿它的小说出现,不少戏剧、小说也取材于它。小说也取材于它。(五)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五)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中国的文学批评,滥觞于先秦,演进于中国的文学批评,滥觞于先秦,演进于汉代,而成熟于魏晋六朝。汉代,而成熟于魏晋六朝。文学理论批评在魏晋时期繁荣昌盛,关文学理论批评在魏晋时期繁荣昌盛,关于文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文学的性质与于文学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文学的性质与特点、文体的区分、创作的过程、作家的风特点、文体的区分、创作的过程、作家的风格、文学的流变、评价的标准等等被提出来格、文学的流变、评价的标准等等被提出来并不断得到新的认识,批评著作的数量与质并不断得到新的认识,批评著作的数量与质量为前代所无法比拟。这是一个对文学理论量为前代所无法比拟。这是一个对文学理论极其富于热情的时代。极其富于热情的时代。典论典论论文论文1.典论典论是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已散佚,是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已散佚,论文论文是其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篇,约是其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篇,约580580余字。它是余字。它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论文,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具有极大的典范性与权威性。具有极大的典范性与权威性。典论典论论文论文对对四类文体四类文体不同风格的概括,不同风格的概括,开中国文体研究之先河。开中国文体研究之先河。2.文赋文赋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因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 陆机传。文赋是一篇美学著作,属于创作论范畴,首首次系统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技巧,用赋体写次系统论述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技巧,用赋体写成,在文学批评史上也是个创举。成,在文学批评史上也是个创举。文赋文赋主要论述内容:主要论述内容:“诗缘情”说:关于诗歌的艺术本质,关于诗歌的艺术本质,“诗缘情而绮靡,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赋体物而浏亮。”缘情,即缘于情,诗歌以缘情,即缘于情,诗歌以感情为纽带,情感是诗歌的艺术生命。感情为纽带,情感是诗歌的艺术生命。“诗缘情诗缘情”抓住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审美抓住了诗歌创作过程中的审美心理特征和诗歌的本质属性,大胆地否定了心理特征和诗歌的本质属性,大胆地否定了汉儒关于诗歌观念中的理念化倾向,汉儒关于诗歌观念中的理念化倾向,是对传是对传统的统的“诗言志诗言志”说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此两说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此两大学说成为中国诗歌批评的两大支柱。大学说成为中国诗歌批评的两大支柱。3.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刘勰(刘勰(465?521?),字彦和。祖籍东?),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属山东),家居京口(今江苏莞郡莒县(今属山东),家居京口(今江苏镇江)。早年丧父,家贫未娶,奋发好学,镇江)。早年丧父,家贫未娶,奋发好学,通经、史、子、集。二十余岁出家入南京定通经、史、子、集。二十余岁出家入南京定林寺,助僧佑整理佛典十余年,创作林寺,助僧佑整理佛典十余年,创作文心文心雕龙雕龙。近四十岁入仕,历任临川王萧宏记。近四十岁入仕,历任临川王萧宏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令等职。后受梁武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令等职。后受梁武帝之命入定林寺编定佛经,完稿后即削发为帝之命入定林寺编定佛经,完稿后即削发为僧,法名慧地,不到一年后辞世。僧,法名慧地,不到一年后辞世。梁书梁书称其:称其:“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志,必请勰制文。”文心雕龙文心雕龙凡十卷,五十篇,三万七千余凡十卷,五十篇,三万七千余言,是魏晋南北朝学术思想、文学创作、文学理言,是魏晋南北朝学术思想、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批评繁荣发展的产物,是论批评繁荣发展的产物,是先秦以来中国文学创先秦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全面总结,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全面总结,是刘勰本人的文学是刘勰本人的文学批评观念、审美情趣与创作才能的结晶。作者在批评观念、审美情趣与创作才能的结晶。作者在序志序志篇最末一句表露写作心态云:篇最末一句表露写作心态云:“文果载文果载心,余心有寄心,余心有寄。”刘勰思想兼宗儒佛,他以儒学为指导思想成刘勰思想兼宗儒佛,他以儒学为指导思想成功写作了这部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批功写作了这部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评专著。4.诗品诗品中国第一部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被后人誉著,被后人誉为“百代诗话之祖百代诗话之祖”,在中国文学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与美史与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学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地位。地位。“诗品品之于之于论诗,视文心雕文心雕龙之于之于论文,皆文,皆专门名家,勒名家,勒为成成书之初之初祖也。祖也。文心文心体大而体大而虑周,周,诗品品思思深而意深而意远,盖,盖文心文心笼罩群言,而罩群言,而诗品品深从六深从六艺溯流溯流别也。也。”清清 章学章学诚文史通文史通义 诗话钟嵘(468468?518518?),字仲?),字仲伟,颍川川长社社(今河南(今河南长葛葛县)人。初仕于)人。初仕于齐,入梁后,先后,入梁后,先后任衡阳王任衡阳王萧元元简及晋安王及晋安王萧纲之之记室,世称室,世称“钟记室室”。诗品品一一书作于梁武帝天作于梁武帝天监十二年十二年(513513)后,是作者晚年作品。)后,是作者晚年作品。诗品品是五言是五言诗专论,大致分两部分:,大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序言,第一部分:序言,阐述五言述五言诗的起源和的起源和发展,展,诗歌的本歌的本质特色、写作的体例和特色等;特色、写作的体例和特色等;第二部分:正文,将自第二部分:正文,将自汉魏至魏至齐梁的梁的120120余位余位诗人分人分为上、中、下三品,探上、中、下三品,探讨各自的各自的师承关系、承关系、诗作的作的风格,指出各家利病格,指出各家利病优劣,表劣,表现了作者的了作者的审美美观点。点。钟嵘论诗的重要标准是有无充沛的感情、华美的词采和典雅明朗的风格,这也是其决定诗人品等高下的标准。他极为推崇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指责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不满于曹操“鄙质如偶语”,对陶渊明“叹其质直”。总的来说,钟嵘的批评颇具眼光,但所持标准较为单一,没有更多地重视诗歌风格应多样化的问题,结论难免偏颇。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代风气(崇尚渊雅,反对切直)。但不论褒贬,都能做到概括简要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