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21587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8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幼儿的心理卫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的心理卫生 一、幼儿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二、幼儿心理保健三、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矫正1第一节 幼儿心理卫生的一般问题一、心理卫生概述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 2一、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定义 又称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种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3 (二)幼儿心理卫生的任务1 1、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研究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幼儿园的教育及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标准和卫生要求;2 2、将心理卫生纳入幼儿园管理的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保健的思想深入人心;3 3、按照心理卫生的要求指导幼儿园的工作,利用和创设各种有利因素,控制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创造和谐愉快的教育、生活等环境,使幼儿的智力开发、人格完善、品行塑造互为补充,以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4 (二)幼儿心理卫生的目标1 1、预防幼儿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发生;2 2、促进幼儿心理健康,使他们生活得更幸福、快乐、成功。5 (四)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1 1、使幼儿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防患于未然。2 2、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和生理健康。3 3、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6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7 “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应。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积极地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平衡的意志行为、良好的个性特征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8(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 1、正视现实 2、了解自我 3、善与人处 4、情绪乐观 5、自尊自制 6、乐于工作9(三)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2、求知欲较强。3、能合群。4、诚实而不说谎。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10 第二节 幼儿心理保健 一、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保健 二、维护心理健康措施11一、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保健(一)新生儿及婴儿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保健1 1、心理发展水平(1 1)会看:喜欢看复杂多样的和运动的物质。(2 2)能听:能有效分辨一些声音,喜欢自己母亲的声音。(3 3)触觉、味觉、嗅觉有了显著的发展,喜欢让人抱,不吃奶粉,不吃别人的奶等。(4 4)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12 2 2、心理保健(1 1)母乳喂养A A母乳是最理想的食品,能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要;B B可使新生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有利于心理健康。13(2 2)按摩母爱的行为,可促进小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智商,稳定情绪,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程序:先从头部开始、然后是脸、脖颈、肩膀、手臂、胸脯、腹部、腿和脚,最后再从脖颈到脚左右对称地进行轻缓地抚摸。力度:开始是轻如鸿毛般地抚摸,然后稍稍增加一点手力,以幼儿表情愉悦为适度。可用手指尖,也可用掌心或整个手掌,具体依身体的部位而定。时间:开始可短点,逐渐可延长到2020分钟。一边按摩还要一边和孩子说话,让其感到是一种愉快享受14(3 3)注重与新生儿的交往哭是表达情感、和父母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同的哭声代表他们不同的要求,如果成人置之不理,则不利于其心理的发展。要细心观察哭泣的原因,满足合理的需求。要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和孩子交往,使其在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声、语意,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表情,保持良好情绪,促进新生儿的发展。(4 4)要和孩子多说话自出生开始,家长就要对孩子多说话,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15(二)幼儿前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保健1 1、心理发展水平(1 1)语言初步掌握了人类的口语,可和成人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够听懂成人的嘱托和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个人意愿和想法。(2 2)思维以直觉行动为主,概括水平很低,思维形式也比较简单,仍不能脱离具体的实物、动作或行动。(3 3)个性、社会性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独立性逐渐增强;社会性交往需要迅速增长,交往范围也逐步扩大。16 2 2、心理保健 (1 1)讲究科学断奶断奶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弄不好会对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科学做法:按月龄加辅食,到1010个月左右以粥、面等为主食,奶为辅食,除了早晚喂母乳,其他要用饭代替奶。到了1 1岁左右该断奶时,要慢慢在1 12 2周内断完,使孩子有个适应过程。添加辅食为断奶作好心理准备。17(2 2)重视语言发展1 1岁左右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缺乏足够的环境刺激和教育引导,可能出现语言缺陷或智力落后等心理问题。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使其语言及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18(3 3)重视饮食习惯的培养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仅有利于身体发育,也有利于心理发展。1 1、定时定量进餐。2 2、细嚼慢咽。3 3、不随便弃掉唾液。4 4、饮食要卫生。5 5、吃饭时不要说笑打闹。6 6、不偏食、不挑食。(自制)7 7、好吃的,分着吃,不贪吃。(谦让)8 8、饭前饭后帮帮忙。(独立性培养)19(4 4)排便习惯的训练排便习惯的训练要在1 1岁半以后。方法要得当,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不能催促、责骂,甚至惩罚,否则,焦虑、恐惧等的心理创伤会削弱大脑皮层的功能,甚至5 5岁以后仍然尿床,以致形成遗尿症。20(5 5)不要越俎代庖 孩子到了3 3岁左右就有了动手的愿望,想自己吃,自己穿,自己走,然而很多父母越俎代庖,仍然承担喂饭、穿衣、梳洗等任务,并且不让孩子参加任何简单的家务劳动。成人的过分保护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有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生活仍不能很好地自理,言谈举止也十分幼稚,失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果过度保护加上溺爱、纵容,孩子就会变得任性,爱发脾气,在人际交往中处处碰壁。孩子的“闹独立”受到压抑,也会形成反抗心理。21(三)幼儿期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心理保健 1 1、心理发展水平(1 1)游戏水平不断提高A A从无主题到有稳定而明确的主题B B从离不开实物到不依赖实物的替代C C从愿意同父母、教师一起玩到能构思组织游戏,出现问题能自己商量解决等。(2 2)从思维的发展水平来看,由直觉行动思维演化到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和可能。(3 3)从个性的发展来看,自我意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发展迅速。22 2、心理保健(1)培养“角色意识”,冲出“四二一”的过度保护圈。(2)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3)保护好幼儿的独立性(4)在游戏和活动中锻炼和发展(5)为入学做好准备为了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生活,在入学前要有所准备。A生活上要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B要培养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C要教育孩子善于和小伙伴友好相处。23二、维护心理健康的措施(一)创造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家庭、托幼机构、社会)(二)对幼儿进行心理卫生教育 心理卫生教育内容:1 1、培养对他人的积极情感;2 2、学习适当表达情绪情感和思想的方法;3 3、改善与人交往的技巧;4 4、形成与人合作、分享和商讨的品质;5 5、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6 6、发展自尊、自信、自主和自我控制;7 7、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及培养对问题的决策能力,自觉抵制有损于心理健康的行为。(三)开展心理健康服务24第三节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防治本节内容: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方法三、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及防治25一、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一)是否有某些异常行为表现行为不足(包括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未发生。如很少说话或不跟小朋友交往)(二)行为表现程度是否异常行为过度(某一类行为过多,如多动)(三)异常行为表现是否处于特定环境下行为不适当(某种行为在不适当的情景下发生,如悲伤时大笑)(四)行为表现是否与年龄相符行为不适当26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治方法(一)行(一)行为疗法(行法(行为矫正)正)1 1、概念 行行为疗法法是是应用用学学习原原理理以以改改变或或消消除除不不良良行行为或或症症状状,并并教以教以顺应社会的良好行社会的良好行为的的心理治心理治疗方法方法。行为治疗者认为,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学习的结果,那么改变或消除异常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摒弃习得的经验或者重新学习。2 2、儿童行为治疗的内容(1 1)帮助儿童学会某些技能 (2 2)增加儿童的某些行为 (3 3)减少儿童的某些行为 (4 4)改变儿童的某些行为 273 3、常用的行为疗法 (1)系统脱敏法(交互抑制法)A.A.概念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系统训练,采取一定步骤,按照敏感事物的刺激强度由弱到强、由小到大而逐渐训练其心理承受力,增强适应力,从而最后达到对敏感事物不产生“过敏”反应。B.B.运用原则 a.a.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b.b.把所有焦虑反应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焦虑阶层”c.c.由弱到强一个一个地予以消除,最后把最强烈的焦虑反应(即我们所要治疗的行为)予以消除(即脱敏)。C.C.适用范围 此种疗法多用于矫治焦虑症、恐怖症。28(2)阳性强化法 A.A.概念 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可以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B.B.强化物的分类:a.a.初级奖赏:如儿童喜爱的食物b.b.一般奖赏:如红花、五星等c.c.活动奖赏:如去公园、看木偶戏等d.d.社会奖赏:如点头、微笑、拥抱、表扬、赞美等 29 C.C.运用原则:a.a.及时强化。它比延缓强化更为有效。b.b.强化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而不是笼统的。例如,可对儿童说:“你这样做很好,因为你能与其他小朋友轮流玩积木。”而不是说:“你是个好孩子。”c.c.逐渐脱离强化程序。为了尽快建立良好行为,摒弃不良行为,在治疗的最初阶段给予较高频率的、连续的强化是十分必要的。以后,为了鼓励儿童在得不到强化或者只有很少强化的情况下仍能继续坚持已经建立的行为,应逐渐减少强化频率,使强化时断时续地出现。D.D.适用范围 该法主要用于改变胆小、退缩行为和多动症。30(3)消退法 A.A.概念 所谓消退,指的是撤销促使某些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C.C.运用原则:消退法常与阳性强化法同时使用,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必须坚持始终,不能中途又给予强化物,否则易使治疗失效。B.B.适用范围 常用于治疗儿童的多种问题行为,如攻击行为、暴怒发作、多动症等。31(4)(4)暂时隔离法 A.A.定义 指的是将阳性刺激物暂时隔离,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B.B.运用原则 a.a.在采用暂时隔离法之前,应先向儿童提出警告,如若儿童置警告予不顾,再给予实施。有时,在真正执行隔离前,只要向儿童发出口头警告,就可以制止儿童的不良行为。b.b.将儿童暂时隔离的环境应该是安静的,不含有其他阳性刺激物。否则,儿童可能从这些新的强化物上得到乐趣,而不将关禁闭视作为惩罚。32 c.对于学前儿童,暂时隔离的时间一般每次为35分钟。d.不要将儿童禁闭在黑暗的或者带有恐怖色彩的地方,否则,可能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C.C.适用范围 暂时隔离法可以单独采用,也可以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同时使用,治疗儿童的暴怒发作、攻击行为、执拗行为、破坏行为等。33(二)游戏疗法 游戏是儿童可藉以自我表现的最自然的媒介。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自然地暴露其内在的心理冲突以及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绪情感。他们会把真实的自我完全开放,把累积的挫折感、紧张感、不安全感、困惑、恐惧、攻击的欲望,等等都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游戏治疗可在特设的游戏室或活动角进行,在游戏室或活动角放置各种玩具和材料。在玩具和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至少应有做娃娃家游戏的家具和玩偶、沙、粘土、蜡笔、颜料、图画纸、玩具枪、电话,等等。玩具和材料的结构要简单,功能多变,易于为儿童所把握。34 沙游戏疗法:沙游戏治疗是近年来盛行于欧美的一种儿童心理疗法。这是一种非语言的治疗。沙是儿童攻击性游戏的良好媒介,儿童可以将娃娃和其他玩具埋在沙里,也可以将沙当作“雪”、“水”、“掩埋的泥土”或者“炸弹”。沙子的用途可以随着儿童的想象而发生变化。孩子在一沙盘上利用各种不同的道具,按照他们内心的体验,堆积各种图案,治疗师从中分析他们的心理。此疗法对于有攻击行为、焦虑、抑郁、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具有很好的疗效。35(三)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家庭治疗产生于20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目前家庭治疗在北美、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都颇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医疗业务兴旺,理论及临床研究都很活跃,围绕这一领域的专业杂志已达多种。36三、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原因及防治(一)吸吮手指(二)咬指甲(二)咬指甲(三)(三)习惯性阴部摩擦性阴部摩擦(四)分离焦虑(五)拒绝上幼儿园(六)退缩行为(七)口吃(八)语言发育迟缓(九)(九)遗尿症尿症(十)夜惊 1 1、表现 2 2、原因 3 3、措施37 (一)吸吮手指 1 1、表现 吸吮是一种本能的反射。有统计表明,90%90%的正常婴儿都有把自己的手指放到嘴内吸吮的情况,特别是长牙之时,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果到2-3岁以后孩子依然吮吸手指玩乐,说明孩子出现了行为上的偏移。38 2 2、原因(1 1)不适当的环境A.A.喂养方法不当喂养方法不当B.B.缺乏爱抚,特别是缺乏母爱。C.C.孤独、寂寞,没有玩具,缺乏同龄伙伴。(2 2)不良的教育方法A.A.家家长对孩子要求孩子要求过严B.B.受到有意、无意的鼓励。39 3 3、防治措施(1 1)定时定量(2 2)关注)关注爱护(3 3)充)充实生活生活(4 4)适当鼓励(5 5)耐心告诫(6 6)厌恶疗法(7 7)使用颚槽(8 8)寻求帮助 40(二)咬指甲1 1、表现研研究究表表明明,幼幼儿儿咬咬指指甲甲往往往往是是内内心心紧张的的一一种种表表现方方式式,一一般般认为它它是是一一种种缓解解紧张、分分散散注注意意力力的自慰行的自慰行为。2 2、原因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父母管教太严、精神高度紧张等引起的心理压力。413 3、防治措施(1 1)改善环境,消除不利因素。(2 2)养成良好的)养成良好的卫生生习惯。(3 3)正确教育,切忌粗暴。(4 4)厌恶疗法 (5 5)提供替代物 (6 6)适当使用奖励 42(三)习惯性阴部摩擦1 1、表现两腿交叉或并拢夹紧摩擦生殖器,同时双目凝视、面颊绯红,表情很不自然。2 2、原因(1)局部刺激)局部刺激(2)心理因素(3)其他原因)其他原因433 3、防治措施(1)去除)去除诱因因(2)按)按时作息作息(3)及)及时转移移(4 4)注意幼儿睡前睡醒)注意幼儿睡前睡醒时的看的看护44(四)分离焦虑1 1、表现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具体表现为孩子哭闹,焦躁不安,拒绝进食,或是脱离集体、默默不语,回家之后,孩子可能会显得比以往暴躁、暴饮暴食等。2 2、原因过度呵护 453 3、防治措施(1 1)及时有效地消除孩子的陌生感。(2 2)跟幼儿园做好信息沟通。(3 3)要增强宝宝对家长的信心。(4 4)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摆脱自我中心性。(5 5)要做好孩子入园的“后勤”工作。46(五)拒绝上幼儿园1 1、表现不愿意上幼儿园,一上幼儿园就腹痛、恶心、呕吐。2 2、原因(1)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惯,形成过分强烈的亲子依存关系。(2 2)刚入园就碰上过分严厉的老师。473 3、防治措施(1 1)培养孩子离开家长的习惯。(2 2)有进步及时表扬。(3 3)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克服胆怯和害羞心理。(4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48(六)退缩行为1 1、表现孤僻、胆小、退缩,他们不愿与陌生人接触,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一起玩耍,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呆在家里玩,这种现象称之为“儿童退缩行为”多见于5-75-7岁的儿童。2 2、原因(1 1)先天适应能力差。(2 2)后天抚养教育不当。493 3、防治措施(1 1)改善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2 2)从小就引导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培养积极、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3 3)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50(七)口吃1 1、表现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2 2、原因(1 1)遗传因素 (2 2)心理因素 (3 3)发育性因素 (4 4)暗示性因素 (5 5)生理因素 513 3、防治措施(1 1)消除心理障碍 (2 2)言语训练(3 3)放松疗法(4 4)系统脱敏疗法(5 5)药物治疗 52(八)语言发育迟缓1 1、表现语言发育迟缓,简称“语迟”。所谓“语迟”,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的语言发育没能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2 2、原因(1 1)智力发育迟缓(2 2)脑组织的有关部位功能发育不完善。(3)缺乏锻炼的机会。(4)生理因素 533 3、防治措施(1)全面检查(2)多实践和鼓励(3)从唱歌、童谣入手 54(九)遗尿症 1 1、表现 3 3周岁以上小儿睡眠中尿床而自己不知道,每周2 2次并持续半年以上。2 2、原因(1 1)躯体疾病 (2 2)大脑皮质功能失调 3 3、防治措施(1 1)积极引极引导、训练儿童养成按儿童养成按时排尿的排尿的习惯。(2 2)饮食起居要有食起居要有规律律,不要不要过度疲度疲劳。(3 3)积极治极治疗引起引起遗尿的原尿的原发性疾病。性疾病。(4)排除心理)排除心理压力,摸清尿床力,摸清尿床规律。律。55(十)夜惊1 1、表现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醒后不能回忆。2 2、原因焦虑、受惊等心理因素 3 3、防治措施(1)培培养养勇勇敢敢精精神神,避避免免听听紧张恐恐怖怖的的故故事事和和看看紧张恐恐怖怖的影的影视。(2 2)诱因解除或随年龄增长之后,即能自愈。(3 3)安慰孩子 (4 4)请专业人士帮助 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