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9第七章教学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31972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9第七章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教育学9第七章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教育学9第七章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第七章第七章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16/17/20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七章 教学理论18/10/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概述教学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三节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学原则与方法第四节第四节教学教学设计设计26/17/2024第一节 教学概述28/10/2023第一节第一节 教学概述教学概述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产生(一)、教学的产生 学校产生以前:学校产生以前:教学活动同生活本身是同一回事。教学活动同生活本身是同一回事。特点特点:自发的、偶然的、非定型的自发的、偶然的、非定型的.学校产生以后:学校产生以后:教学从生活本身分化出来。教学从生活本身分化出来。特点特点:自觉的自觉的 、经常连贯的、经常连贯的、日益定型。日益定型。36/17/2024第一节 教学概述38/10/2023广义的教学广义的教学是泛指那种经验的传授和经验的获得的活动是泛指那种经验的传授和经验的获得的活动狭狭狭狭义义义义的的的的教教教教学学学学是是指指教教师师的的教教和和学学生生的的学学的的双双边边统统一一活活动动,其其活活动动的的目目的的是是使使学学生生掌掌握握一一定定的的知知识识、技技能能,同同时时身身心心和和思思想想品德获得一定的发展。品德获得一定的发展。(从教学的本质特点出发从教学的本质特点出发)(二)、教学的定义(二)、教学的定义46/17/2024广义的教学是泛指那种经验的传授和经验的获得的活动(二)、教学教 学 (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教教 育育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图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图 1.1.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教育包括教学。56/17/2024教 学 (三)、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教 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2.教学与智育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智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智育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 66/17/2024教学与智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2.教学与智育教3.3.教学与传授知识教学与传授知识 4.教学与上课教学与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上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学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以教学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包括传授技能,外,还包括传授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其它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等其它方面。76/17/20243.教学与传授知识 4.教学与上课教学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以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一)(一)教学的地位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86/17/2024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88/10/2023 (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 1.1.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社会作用)(社会作用)2.2.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个体作用)(个体作用)96/17/2024 (二)、教学的意义98/10/2023 三、教学的任务三、教学的任务1.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获得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和行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为习惯 106/17/2024 三、教学的任务108/10/2023第二节第二节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的概念(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过程,亦即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过程,亦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过程。116/17/2024第二节 教学过程118/10/2023(二)、教学过程的本质(二)、教学过程的本质1.1.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特殊的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2.2.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的过程126/17/2024(二)、教学过程的本质128/10/2023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二)、(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三)、(三)、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四四)、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合的规律 136/17/2024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38/10/2023直接经验: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什么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二者的关系怎样什么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二者的关系怎样?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依据教科书的系统;依据教科书的系统;从已知到未从已知到未知;知;日积月累,逐步打好基础;日积月累,逐步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循序渐进。二者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一方面,直接经验是学习和理解间接经验一方面,直接经验是学习和理解间接经验的基础;另一方面,间接经验又可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的基础;另一方面,间接经验又可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丰富直接经验的内涵。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辨证统一的。丰富直接经验的内涵。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辨证统一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为了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获得丰富的直接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社会实践,以获得丰富的直接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你赞同此观点吗?说明理由。你赞同此观点吗?说明理由。146/17/2024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获得的经验;什么是直接经验在教育史上,有在教育史上,有“形式教育论形式教育论”和和“实质教育论实质教育论”之争。之争。二者关系:二者关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统一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辩证统一(1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 2)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怎样运用怎样运用(一)要教给学生科学、系统的基础知识(一)要教给学生科学、系统的基础知识(二)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二)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三)注重启发式教学(三)注重启发式教学什么是知识、智力?二者的关系怎样?在教学什么是知识、智力?二者的关系怎样?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中应如何处理二者?知识是反映人类认识的全部成果。包括知识是反映人类认识的全部成果。包括“知什么知什么”和和“知如何知如何”的知识。的知识。智力是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能力系统。智力是个人在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识能力系统。156/17/2024在教育史上,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什么是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如何处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理二者?关系: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辩证统一的。(1)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掌握知识是提高思想的基础(2)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处理处理:(1)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确保教学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2)教学中,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思想因素)教学中,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思想因素(3)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充分利用良好的班集体的教育力量(4)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和思想水平)教师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和思想水平166/17/202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处理:16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教是为学而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教是为学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将两者割裂开来,或是只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两者互为前提和条件。将两者割裂开来,或是只强调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错误的。强调某方面的作用是偏面的、错误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在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176/17/2024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教是为学而案例:王老案例:王老师是一位是一位责任心非常任心非常强的的语文老文老师。他一。他一向向认为教学的成教学的成败关关键在教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学生只教得如何,而学生只要要认真听真听课并按老并按老师的要求的要求进行行预习、复、复习和完成和完成作作业,就一定能,就一定能够学好。因此,他学好。因此,他认真真对待每一堂待每一堂课,唯恐自己,唯恐自己讲得不得不够透透彻,学生听得不,学生听得不够明白,明白,课堂堂时间不不够就利用自就利用自习时间来来补课。结果学生成果学生成绩很不理想,王老很不理想,王老师令大惑不解。令大惑不解。请用教学用教学过程的程的规律分析其原因。律分析其原因。186/17/2024案例:王老师是一位责任心非常强的语文老师。他一向认为教学的成 情景:情景:有位教有位教师讲谈修改文章修改文章时的的导课便趣味盎然,他便趣味盎然,他说:大家常常写文章,:大家常常写文章,可什么叫可什么叫“文章文章”呢?老呢?老辞海辞海上上说:“画画绘之事,青与赤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之文,赤与白白谓之章。之章。”人的人的脸皮有青有赤亦有白,可皮有青有赤亦有白,可见,每个人的,每个人的脸皮就是一篇天生皮就是一篇天生的的“文章。文章。”(笑声)古今中外,(笑声)古今中外,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多女同胞都是非常讲究究“修改文章修改文章”的!的!(大笑)你看吧:她(大笑)你看吧:她们每天早晨起来梳每天早晨起来梳妆,对着着镜子,用奥琪增白霜反覆子,用奥琪增白霜反覆“揣摩揣摩”(涂抹),再用高(涂抹),再用高级胭脂、唇膏精心胭脂、唇膏精心“润色色”,还要用特要用特别的眉笔仔的眉笔仔细地修改地修改“眉眉题”。甚至于。甚至于连标点符号也毫不含糊点符号也毫不含糊非要用手非要用手术刀将刀将“单括号括号”(单眼皮)改眼皮)改为“双括号双括号”(双眼皮)不可!(笑声、掌声)你(双眼皮)不可!(笑声、掌声)你们看,看,这是何等是何等严肃认真、高度真、高度负责的的态度呀?我度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要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章。要想使文章出使文章出类拔萃,成拔萃,成为“真由美真由美”(真(真优美),不在修改上下番苦功夫,行美),不在修改上下番苦功夫,行吗?(笑声)何其芳同志?(笑声)何其芳同志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看来,看来,这是是一条至理名言(板一条至理名言(板书中心句)。中心句)。196/17/2024 情景:198/10/2023情景:在教情景:在教“分数的基本性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我结合内容合内容编了一个生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有趣的“猴王分猴王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的故事。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吃猴王做的的饼子。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子。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大小一样的的饼分分给小猴小猴们吃,吃,它先把第一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平均切成四块,分,分给猴猴1一一块。猴。猴2见到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平均切成八块,分分给猴猴2两两块。猴。猴3更更贪,它,它抢着着说:“我要三我要三块,我要三,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平均切成十二块,分,分给猴猴3三三块。故事故事讲到到这里里时,提出,提出问题:“同学同学们,你,你们知道哪只猴子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些?分得多些?”这一一问,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学生立即被故事吸引,积极思考故事极思考故事中提出的中提出的问题。此此导入法,抓住入法,抓住“开开场白白”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积极极进入思入思维的学的学习境地,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境地,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促使学生兴趣盎趣盎然地然地进入最佳的学入最佳的学习状状态。206/17/2024情景: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第三节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和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的概念(一)、教学原则的概念(二)、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二)、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1.1.教育教学目的、任务教育教学目的、任务2.2.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3.3.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实践经验4.4.现代科学理论依据现代科学理论依据216/17/2024第三节 教学原则和方法218/10/2023(三)、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三)、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 5.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6.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7.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 226/17/2024(三)、我国中小学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228/10/2023 案例案例1 1:生物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认识生物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认识”鸟鸟”,分别介绍这是鸟的眼睛、脚、分别介绍这是鸟的眼睛、脚、嘴巴和羽毛等。嘴巴和羽毛等。案例案例2 2: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屈原是讲的一段话: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介绍屈原是讲的一段话:“噢,那个屈原噢,那个屈原嘛嘛-他嘛,是一个贵族,他还有点爱国热情。他主张楚国来统一六国的。他嘛,是一个贵族,他还有点爱国热情。他主张楚国来统一六国的。-当时,也有这个可能,楚国地大,人又多当时,也有这个可能,楚国地大,人又多坏就坏在楚怀王身上。后坏就坏在楚怀王身上。后来被流放,写了本来被流放,写了本离骚离骚就死了。现在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嘛。就死了。现在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他嘛。请对两位老师的介绍进行评价。你的启示是什么?请对两位老师的介绍进行评价。你的启示是什么?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的原则 是指教师在准确无误地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是指教师在准确无误地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思想教育,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运用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时应注意什么?运用科学性与思想性原则时应注意什么?运用这一原则时应注意:运用这一原则时应注意: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236/17/2024 案例1:生物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认识”鸟”,分别介绍这是鸟例如: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概率时,为了证明大量现象中蕴藏着的自然规律,一位教师在教概率时,为了证明大量现象中蕴藏着的自然规律,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人出生在正月里的概率是多少?学生立即提出了如下问题,一个人出生在正月里的概率是多少?学生立即回答是回答是1/121/12。我们班里。我们班里5050个同学,有几个出生在正月里的可能性个同学,有几个出生在正月里的可能性最大?同学们想了一想都回答是最大?同学们想了一想都回答是4 4个,这时老师请出生在正月的个,这时老师请出生在正月的同学举手,果然是同学举手,果然是4 4个!惊奇和信服最能表达此时同学们的心情。个!惊奇和信服最能表达此时同学们的心情。当老师指出概率在自然科学和生产上、经济上、军事上有广泛的当老师指出概率在自然科学和生产上、经济上、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时,学生学好概率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应用时,学生学好概率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讲授同实际结合教师在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把理论讲授同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起来,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246/17/2024例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48/10/2023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2.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3.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256/17/2024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案例案例1:地理课上讲到世界粮食问题时可以这样开场:在农业如此地理课上讲到世界粮食问题时可以这样开场:在农业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粮食问题?是什么原因发达的今天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粮食问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解决粮食问题有什么途径?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做什引起的?解决粮食问题有什么途径?我们作为青少年应该做什么?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么?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思维处于沸腾状态。处于沸腾状态。266/17/2024268/10/2023案例案例2有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昆虫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一个有一位教师上生物课,讲昆虫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在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项羽必死。项羽必死。他走近细看,黑色全是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他走近细看,黑色全是蚂蚁拼成的。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箭自刎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要灭项羽。项羽无奈拔箭自刎了。了。”同学们纷纷猜测原因。同学们纷纷猜测原因。教师揭开谜底: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教师揭开谜底: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的,招来无数蚂蚁,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的,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的恐慌。造成项羽军心的恐慌。276/17/2024案例2278/10/202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融洽师生关系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 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86/17/202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案例:一位老案例:一位老师上上草船借箭草船借箭一一课时,在理解完字,在理解完字词后,他后,他让学生学生读了一了一遍遍课文,就启文,就启发学生学生读了了课文后有什么文后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提出来,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地提问:周瑜:周瑜为什么要什么要让诸葛亮造箭?况且葛亮造箭?况且还要要摆酒席招待他?周瑜是大酒席招待他?周瑜是大官又官又为何不直接下命令何不直接下命令让他造箭?却他造箭?却问他水上交他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用什么兵器最好?这不不是太虚是太虚伪了?了?诸葛亮向葛亮向鲁肃借船借船时,为什么不直接告什么不直接告诉鲁肃是借箭用的?是借箭用的?曹操怎么知道上的当?曹操怎么知道上的当?另一位老另一位老师在上在上这一一课时,他先,他先让学生学生进行自学,要求学生行自学,要求学生读懂懂课文;接文;接着引着引导学生逐段理解内容,把学生逐段理解内容,把课文文读懂懂读熟,然后,教熟,然后,教师启启发学生学生围绕体体现诸葛亮足智多葛亮足智多谋的重点段落提出的重点段落提出问题。学生很快提出:学生很快提出:诸葛亮葛亮让鲁肃准准备了什么?了什么?为什么不什么不让周瑜知道?周瑜知道?诸葛亮葛亮为什么断定曹操在什么断定曹操在这样的天气里只能放箭,不会的天气里只能放箭,不会轻易地出兵?易地出兵?诸葛亮葛亮为什什么么选择在第三天四更在第三天四更时去取箭?船去取箭?船为什么要一字排开,又要掉什么要一字排开,又要掉头?然后老?然后老师围绕“借借”字提出字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同学思考“借借”箭的原因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果。296/17/2024案例:一位老师上草船借箭一课时,在理解完字词后,他让学生案例案例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学中,我通教学中,我通过四个四个问题启启发学生学生发现定理,然后通定理,然后通过五个五个问题启启发学生的学生的证明思路。明思路。问题1:线面平行的定面平行的定义是怎是怎样的?的?问题2:教室内黑板平面与天花板平面的交:教室内黑板平面与天花板平面的交线与地面的关系如与地面的关系如何?何?学生都能回答学生都能回答“平行平行”问题3:为什么平行?什么平行?学生学生对这个个问题暂时没有明确的答案。没有明确的答案。问题4:我在黑板上画出:我在黑板上画出图1后后问:直:直线a与平面与平面的关系如何的关系如何?问题5:要:要证明直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只能根据定与平面平行,只能根据定义:直:直线与平面与平面无公共点。可否将它无公共点。可否将它转化化为直直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无公无公共点?共点?306/17/2024案例1:308/10/2023问题6:“任何一条任何一条”是一个是一个“无限无限”问题,要,要证明一直明一直线与共面的无数与共面的无数条直条直线都无公共点,几乎不能都无公共点,几乎不能实现,将其,将其转化化为“平面外的直平面外的直线与平面内与平面内的一条直的一条直线无公共点,两直无公共点,两直线的关系如何?的关系如何?学生异口同声:异面或平行。学生异口同声:异面或平行。问题7:若平面外一直:若平面外一直线与平面内一直与平面内一直线异面,异面,线面是否平行?面是否平行?学生学生举出反例,否定。出反例,否定。问题8:若平面外一直:若平面外一直线与平面内一直与平面内一直线平行,平行,线面是否平行?面是否平行?学生不能学生不能举出反例。出反例。问题9:若不平行,必相交,:若不平行,必相交,则必有一交点,那么交点与平面内的必有一交点,那么交点与平面内的这条直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什么位置关系?在直在直线上或在直上或在直线外。外。进一步追一步追问,若在直,若在直线上,可能上,可能吗?若在直若在直线外,可能外,可能吗?这说明什么?明什么?至此,在我的几个至此,在我的几个问题下,学生下,学生对此定理的此定理的证明思路豁然开朗,于是我不明思路豁然开朗,于是我不失失时机地要求学生机地要求学生归纳出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证明。明。316/17/2024问题6:“任何一条”是一个“无限”问题,要证明一直线与共面的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统一的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运用运用这一原一原则,应注意什么注意什么问题?1.深入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学生。2.正确正确处理整体理整体发展与重点展与重点发展、展、统一一训练与个与个别辅导的关的关系。系。3.正确正确对待个待个别差异,有差异,有针对性地性地进行教育。行教育。326/17/202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原则328/10/2023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规律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使学顺序和学生认识规律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系统周密的学习、工作、锻炼习惯。密的学习、工作、锻炼习惯。336/17/2024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338/10/2023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1.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系统组织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系统组织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系统组织教学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系统组织教学2.2.教学方法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学方法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学方法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学方法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引导学生打好基引导学生打好基引导学生打好基引导学生打好基础础础础;3.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4.4.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案例:张老师是高三的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复案例:张老师是高三的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复习时间,于是加快进度,在高三上期时就结束了全部课程,习时间,于是加快进度,在高三上期时就结束了全部课程,期末考试时成绩出乎张老师的意料,全班只有七个学生及格,期末考试时成绩出乎张老师的意料,全班只有七个学生及格,辛苦了一学期的老师十分生气地批评了学生,然而学生很不辛苦了一学期的老师十分生气地批评了学生,然而学生很不服气。这是为什么?你的启示?服气。这是为什么?你的启示?346/17/2024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系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是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正确理解教对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为正确理解教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材、掌握科学概念打下基础。356/17/2024直观性原则358/10/2023上上鱼鱼一一课课时时,教教师师事事先先在在水水盆盆里里放放了了一一条条活活鲫鲫鱼鱼,让让学学生生们们仔仔细细观观察察鱼鱼的的形形状状、鱼鱼的的表表面面、背背鳍鳍、胸胸鳍鳍、尾尾鳍鳍。然然后后,问问学学生生各各种种鳍鳍的的作作用用是是什什么么?学学生生一一下下给给问问住住了了。这这时时,教教师师用用剪剪刀刀把把鱼鱼的的尾尾鳍鳍剪剪掉掉,结结果果,学学生生发发现现鱼鱼在在水水中中无无法法前前进进了了;他他又又把把胸胸鳍鳍及及腹腹鳍鳍剪剪掉掉,结结果果鱼鱼体体在在水水里里失失去去平平衡衡;再再把把背背鳍鳍剪剪掉掉,鱼鱼只只能能一一动动不不动动地地躺躺在在水水里里喘喘气气。通通过过观观察察,学学生生明明白白了了各各种种鳍鳍的的作用。作用。366/17/2024上鱼一课时,教师事先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让学生们仔细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恰当地选择和应用各种直观教具恰当地选择和应用各种直观教具2、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与讲解、板书和版画、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与讲解、板书和版画密切配合密切配合3、充分利用实验、课外活动、参观、社会调查等、充分利用实验、课外活动、参观、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注意:注意:不是愈多愈好不是愈多愈好,不能为直观而直观不能为直观而直观,而是根据教学需要来而是根据教学需要来直观直观,过多直观会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影响抽象思维发展。过多直观会浪费时间、分散注意,影响抽象思维发展。376/17/2024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恰当地选择和应用各种直观教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使这些基本知识、技能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是能准这些基本知识、技能持久地保留在记忆中,并在需要是能准确再现出来确再现出来。“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孔子孔子“复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之母”-乌申斯基乌申斯基乌申斯基乌申斯基386/17/2024巩固性原则388/10/2023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 1、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保证巩固的科学性、保证巩固的科学性、保证巩固的科学性(注意记忆的方法)艾宾浩斯遗(注意记忆的方法)艾宾浩斯遗(注意记忆的方法)艾宾浩斯遗(注意记忆的方法)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预习忘曲线。预习忘曲线。预习忘曲线。预习-提问提问提问提问-阅读阅读阅读阅读-思考思考思考思考-复述复述复述复述-复习复习复习复习3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作业、制作卡片、实践、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作业、制作卡片、实践、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作业、制作卡片、实践、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作业、制作卡片、实践(应用)、口决、提纲等)(应用)、口决、提纲等)(应用)、口决、提纲等)(应用)、口决、提纲等)4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巩固量、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巩固量、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巩固量、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巩固量作业负担)作业负担)作业负担)作业负担);396/17/2024运用这一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1、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398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方法的概念(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称。(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学的方法的统一。)解决教师解决教师“怎么教怎么教”和学生和学生“怎么学怎么学”的问题的问题 406/17/2024二、教学方法408/10/2023(二)(二)教学方法的意义教学方法的意义1.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起桥梁作用对于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起桥梁作用2.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3.使学生能力提高及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能力提高及身心全面和谐发展416/17/2024(二)教学方法的意义418/10/2023(三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讲授法讲授法谈话法谈话法讨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演示法参观法参观法练习法练习法实验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发现法发现法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自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426/17/2024(三)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能以及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讲读)主要包括: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讲读)谈话法谈话法(授新谈话、复习谈话、指导总结谈话)、讨论法(授新谈话、复习谈话、指导总结谈话)、讨论法(小组、全班讨论)和读书指导法。(小组、全班讨论)和读书指导法。436/17/202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438/10/2023运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运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1 1)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科学的组织教学内容。(2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有感染力。(3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4 4)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恰当地配合和运用板书。446/17/2024运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448/10/20231 1、讲授法、讲授法含义含义: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四种方式:讲述、讲解、讲演、讲读优点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节约教学时间,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缺点缺点:易导致满堂灌,学生被动学习注意:注意:(1)要科学组织讲授内容。)要科学组织讲授内容。(2)讲授形式要富有启发性。)讲授形式要富有启发性。(3)讲究语言艺术。)讲究语言艺术。456/17/20241、讲授法458/10/20232、谈话法(提问法)含义:按一定教学要求,通按一定教学要求,通过问答的方式,引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生获得得新知新知识,巩固旧知,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方法。优点: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易于使学生保持注意;缺点:只适用于从已知到未知。注意:注意:(1)要)要认真准真准备,精心,精心设问。(2)要善于启)要善于启发诱导。(3)营造良好造良好谈话氛氛围。(4)要做好)要做好归纳、小、小结。466/17/20242、谈话法(提问法)468/10/20233、讨论法它它是是在在教教师的的指指导下下,根根据据提提出出的的问题,在在独独立立钻研研的的基基础上上,组织学学生生在在小小组或或全全班班进行行讨论,达到互相启,达到互相启发、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加深理解的教学方法。优点: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缺点:问题无吸引力,学生容易无话可说,容易跑题.注意:注意:(1)做好)做好讨论的准的准备。(2)保)保证讨论有序有序进行。行。(3)及)及时归纳讨论结果。果。476/17/20243、讨论法478/10/202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486/17/2024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488/10/2023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的基本要求如下:(1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事先做好准备工作。(2 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 3).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496/17/2024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498/10/2021 1、演示法、演示法含义含义: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优点优点: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注意注意:演示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可为演示而演示。演示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可为演示而演示。(1)要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3)要讲究演示的方法。506/17/20241、演示法508/10/20232 2、参观法、参观法含义含义: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实验需要,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实验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实地直接观察、研究客观事物,获组织和指导学生到实地直接观察、研究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优点:形象、直观,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局限:受教学时间和场地影响注意:注意:(1)要有准备。)要有准备。(2)要有指导。)要有指导。(3)要有总结。)要有总结。516/17/20242、参观法518/10/202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是指通过实际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是指通过实际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艺并培养学生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艺并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能力的方法。526/17/2024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528/10/2023在教学中,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以下基本要求:在教学中,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以下基本要求:(1 1).对学生实际训练的获得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指导。对学生实际训练的获得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指导。(2 2).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际操作能力。(3 3).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536/17/2024在教学中,运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有以下基本要求:538/11 1、实验法、实验法含义含义: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操作仪器设备而获得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操作仪器设备而获得知识,养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养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优点优点:学会操作仪器;培养科研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会操作仪器;培养科研能力,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精神;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局限局限:受学校教学设施条件的影响受学校教学设施条件的影响注意:注意:(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注意实验过程中的指导。(3)做好实验小结。)做好实验小结。546/17/20241、实验法548/10/20232 2、练习法、练习法含义含义: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优点:优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训练毅力,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训练毅力,养成习惯。养成习惯。注意注意:练习有规律可循,不可搞练习有规律可循,不可搞“题海作业题海作业”(1)做好练习准备。)做好练习准备。(2)指导训练方法。)指导训练方法。(3)严格要求,及时讲评。)严格要求,及时讲评。556/17/20242、练习法558/10/20233 3、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含义含义: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在校内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参加实践活动,验证间接知识,或将书本知识运或校外参加实践活动,验证间接知识,或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用于实践的方法。优点优点:发挥学生独创精神,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发挥学生独创精神,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力。局限局限:受时间等限制受时间等限制注意:注意:(1)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做好实习作业的准备。(2)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做好实习作业过程中的指导。(3)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做好实习作业的总结。566/17/20243、实习作业法568/10/2023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探索、自我发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独立探索、自我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576/17/2024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578/10/2023运用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有以下要求:运用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有以下要求:(1).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南通南通师范二附小范二附小x老老师的的课堂,是把学生堂,是把学生带进情景,在探究的情景,在探究的乐趣中,趣中,激激发学学习动机;又在机;又在连续的情景中,不断地的情景中,不断地强化学化学习动机。探究机。探究心理的形式,心理的形式,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本身就是一种种满足,一种足,一种乐趣。其趣。其过程可程可简单地概括地概括为:探究:探究满足足乐趣趣产生生动机,把儿童机,把儿童带入情景后,根据入情景后,根据课文情文情节的的发展,展,内容的需要,使情景成内容的需要,使情景成为一个一个连续的的动态的客体。教的客体。教师有意有意识地地把儿童一步步把儿童一步步带入入课文描述的情景,文描述的情景,让儿童感到儿童感到“情景即在眼前情景即在眼前”,“我即在情景中我即在情景中”。586/17/2024运用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有以下要求:588/10/2023课文描述的一个个任务形象栩栩如生,也再现在儿童的眼课文描述的一个个任务形象栩栩如生,也再现在儿童的眼前;课文中描述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间,彷前;课文中描述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间,彷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物可赏的境地。客观的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物可赏的境地。客观的教学环境一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景后的热烈情绪又教学环境一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景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情景。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反过来丰富了情景。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表述的感受、见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表述的感受、见解都是儿都是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情”与与“境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强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强化。教学成为有意思的活动。化。教学成为有意思的活动。596/17/2024课文描述的一个个任务形象栩栩如生,也再现在儿童的眼前;课文中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利用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或利用一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定教材内容和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观事物的真、善、美,陶冶他们的性情,培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养他们正确的态度、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的方法。能力的方法。606/17/2024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608/10/2023运用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基本要求:运用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基本要求:(1 1)、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引起学生欣赏的动机和兴趣。(2 2)、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映。(3 3)、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个别差异。(4 4)、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616/17/2024运用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基本要求:618/10/20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素养条用,只有适应教师素养条件,能为教师所理解和掌件,能为教师所理解和掌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的某些特长,某些弱教师的某些特长,某些弱点和运用某种方法的实际点和运用某种方法的实际可能性,都应当成为选择可能性,都应当成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作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为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采取与自优势扬长避短,采取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己相适应的教学方法。626/17/2024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只有适应教师素养条件,(四)(四)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2、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特点。、依据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特点。3 、依据学生的特点。、依据学生的特点。4 、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5 、各种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各种教学方法自身的特点。6、依据教学时间、设备等教学条件依据教学时间、设备等教学条件。636/17/2024(四)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638/10/2023 (五)、(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 1 1、坚持以、坚持以“启发式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为指导思想 2 2、树立、树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观念的观念 3 3、树立、树立“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的观念646/17/2024(五)、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求648/10/2023作业:作业:某教师,帮助儿童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某教师,帮助儿童形成动物、植物的初级概念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进行的。教师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学生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唤。:因为它们都会叫唤。教师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是动物呀!:对吗?蚯蚓不会叫唤,可是它是动物呀!学生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教师教师: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鱼可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它们不是动物吗?学生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他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它们是动物,因为他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教师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是不是动物?学生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动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叫动物。请分析该材料符合那一条教学原则?采用了那种教学方法,贯彻该原则,请分析该材料符合那一条教学原则?采用了那种教学方法,贯彻该原则,使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使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656/17/2024作业:658/10/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