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19418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6生物与环境第1讲种群与群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6生物与环境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第1讲种群与群落考点透视1理清种群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提醒(1)误认为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只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2)误认为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一定会越来越大: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但不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死亡率出生率出生率迁入率增长型稳定型 衰退型预测影响增加减少2理清调查种群密度的2种方法(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条件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者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2)样方法误差归纳未做到“随机”取样。未找到“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导致数量“过密”或“过稀”。未对“多个”样方取平均值。样方边线上的个体未做到“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而是全部统计。(3)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调查值比实际值偏高原因一:标记个体不易重捕。原因二:标志物在调查期间脱落。调查值比实际值偏低原因一:标志物对个体会产生伤害,导致个体易被捕。原因二:标志物过分醒目,导致个体易被捕。典例解析例1.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答案A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形式与曲线相似,A正确;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增加,C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错误。例2.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D解析在由甲点到丙点过程中,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率仍然大于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使得种群数量降低到K/2时,种群增长率达到最大,更新能力更强,可实现持续发展。例3.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2)在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山鼠种群数量下降与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有关,同时山鼠种群中部分个体迁出苗圃也会导致山鼠种群数量下降。(3)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技巧归纳理清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应用(1)图示(2)K值与K/2值的分析与应用K值与K/2值的分析K值与K/2值的应用K值减少环境阻力增大K值保护野生生物资源增大少环境阻力降低K值防治有害生物草原最大载畜量不超过K值合理确定载畜量K/2值渔业捕捞后的种群数量要在K/2值处K/2值前防治有害生物,严防达到K/2值处考点透视考点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1区分2个概念(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提醒丰富度是物种组成的衡量指标。2图示4种种间关系3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阳光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及光照强度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4从“4”个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演替速度演替时间演替因素举例起点为零慢长自然因素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演替速度演替时间演替因素举例起点不为零快短自然、人为因素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等例1.典例解析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答案(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1)建立于已有部分物种的“矿区”基础上的演替应属于“次生演替”。(2)图示信息表明,昆虫一方面被杂食性鱼类捕食,另一方面又与杂食性鱼类共同争夺“水草”,故昆虫与杂食性鱼类存在着捕食与竞争关系。(3)“叫声”依赖“声音”传递信息,应属于物理信息,沿岸边调查“卵块”密度,宜采用样方法中的等距取样法。(4)水草腐烂将为浮游生物类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故可引发后者快速增殖。(5)图中杂食性鱼类若以水草为食应为初级消费者,若以昆虫为食,则属于次级消费者,而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若所食浮游生物为植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初级消费者,若所食浮游生物为动物,则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为次级消费者;自然界中以蛙为食且又可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多种,如蛇、肉食鱼、鼠等(注意所列举生物应为“不同纲”)。例2.年数量植物类别14152540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某弃耕农田上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B该地群落发生的是次生演替C表中的数据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的D该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寄生等答案C解析从表格植物类别中可判断出A项正确;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项正确;样方法应随机取样,C项错误;结构复杂的群落一般都包含了四种种间关系,D项正确。例3.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灌木阶段中灌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食物,所以灌木阶段的物种的丰富度要大于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A错误;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更为高大,因此无论从垂直结构上还是从水平结构上看,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物种更加多样化使得群落结构更稳定,群落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草本阶段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正确。技巧归纳1.(1)不要把“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误以为是群落的结构特征,这里的竹子属于种群范畴。(2)垂直分布垂直结构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属于四个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群落的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指同一个群落内不同物种的配置情况,包括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阳光)和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这时候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也高。(2)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考点3解决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考点透视1.区分种群增长的“2”类曲线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无环境阻力)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有环境阻力)增长模型增长率和增长速率K值无K值有K值例1.典例解析1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答案A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食物充足、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形式与曲线相似,A正确;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增加,C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错误。例2.下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000只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D例3.某研究所对一条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其种群增长速率呈现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种鱼的种群密度B在t1t2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t0t2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D捕食者对该种群的生存、繁衍是不利的D技巧归纳种群数量增长中的两大误区(1)误以为“”就是增长率。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Nt/Nt1)。根据NtN0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Nt1Nt1/Nt11。(2)误以为增长率就是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