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319148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59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科研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临床科研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二二)许能锋2013年12月16日第68节 上街校区第六教室临床科研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二)许能锋2013年12月161提纲提纲n n一、信息偏倚及其控制一、信息偏倚及其控制n n二、混杂偏倚及其控制二、混杂偏倚及其控制提纲一、信息偏倚及其控制一、信息偏倚及其控制一、信息偏倚及其控制n n(一)信息偏倚概念(一)信息偏倚概念n n(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n n(三)常见信息偏倚(三)常见信息偏倚n n(四)信息偏倚的控制(四)信息偏倚的控制一、信息偏倚及其控制(一)信息偏倚概念(一)信息偏倚概念(一)信息偏倚概念(一)信息偏倚概念(一)信息偏倚概念n n信息偏倚信息偏倚: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中收集资: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中收集资料不当,使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而产生的误差。料不当,使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被错误分类而产生的误差。n n本质本质:测量(暴露、疾病、预后等)时发生错误分类。:测量(暴露、疾病、预后等)时发生错误分类。(一)信息偏倚概念信息偏倚:指由于测量、诊断、询问或抄录过程(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n n产生环节产生环节:信息偏倚主要发生在资料收集阶段,亦可发生:信息偏倚主要发生在资料收集阶段,亦可发生于研究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阶段。于研究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阶段。n n产生原因产生原因:资料的观察、测量、收集方法不当,诊断试验:资料的观察、测量、收集方法不当,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患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准确性不足,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患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准确性不足,并且这种不足在比较组之间存在差别。并且这种不足在比较组之间存在差别。(二)信息偏倚产生环节与原因产生环节:信息偏倚主要发生在资料(三)常见信息偏倚(三)常见信息偏倚(三)常见信息偏倚(三)常见信息偏倚n n1.1.回忆偏倚回忆偏倚(recall bias)(recall bias)n n2.2.诊断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n n3.3.暴露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exposure suspicion bias)n n4.4.测量偏倚(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measurement bias)n n5.5.报告偏倚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reporting bias)n n6.6.沾染偏倚沾染偏倚n n7.7.归类错误偏倚(归类错误偏倚(misclassification biasmisclassification bias)n n8.8.家庭信息偏倚(家庭信息偏倚(family information biasfamily information bias)n n9.9.临床资料遗漏偏倚(临床资料遗漏偏倚(missing clinical data biasmissing clinical data bias)n n10.10.顺序偏倚(顺序偏倚(sequence biassequence bias)n n11.11.不敏感测量偏倚(不敏感测量偏倚(non-sensitive biasnon-sensitive bias)(三)常见信息偏倚1.回忆偏倚(recall bias)1.1.1.1.回忆偏倚回忆偏倚回忆偏倚回忆偏倚(recall bias)(recall bias)(recall bias)(recall bias)1 1)概念:回忆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在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或经历时,由于)概念:回忆偏倚是指研究对象在回忆以往发生的事情或经历时,由于在准确性和完整性上的差异所致的系统误差。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在准确性和完整性上的差异所致的系统误差。在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见。2 2)产生原因:)产生原因:n n(1 1)所调查事件或因素发生频率太低,未给研究对象留下深刻印象)所调查事件或因素发生频率太低,未给研究对象留下深刻印象而被遗忘;而被遗忘;n n(2 2)所需回忆事件时间久远,研究对象对其已记忆不清;关于自然)所需回忆事件时间久远,研究对象对其已记忆不清;关于自然流产史回忆准确性研究发现,对前流产史回忆准确性研究发现,对前1010年发生的自然流产,年发生的自然流产,82%82%回忆准回忆准确;前确;前2020年发生的自然流产,仅年发生的自然流产,仅73%73%能回忆完整。能回忆完整。n n(3 3)研究对象对所调查的内容或事件关心程度不同,而致回忆的认)研究对象对所调查的内容或事件关心程度不同,而致回忆的认真程度不一。真程度不一。1.回忆偏倚(recall bias)1)概念:回忆偏倚是指实例: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实例: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实例: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实例: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n nSlewartSlewart等(等(19561956)在关于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在关于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发现,多数患儿母亲于本次怀孕期间和孕前接受多数患儿母亲于本次怀孕期间和孕前接受X X线照射的比例大于对照组,线照射的比例大于对照组,以腹部和骨盆接受以腹部和骨盆接受X X线检查尤为明显,认为幼儿白血病与母亲孕期接线检查尤为明显,认为幼儿白血病与母亲孕期接受受X X线照射有关。线照射有关。n n有学者认为,两组妇女孕期有学者认为,两组妇女孕期X X线照射史不同也有可能由于回忆偏差所线照射史不同也有可能由于回忆偏差所致。因为,由于幼儿患病或死亡给病例组母亲在心理上带来创伤,使致。因为,由于幼儿患病或死亡给病例组母亲在心理上带来创伤,使他们能够比较认真地回忆孕期各方面的情况,甚至家属也帮助回忆;他们能够比较认真地回忆孕期各方面的情况,甚至家属也帮助回忆;而对照组母亲无此创伤,可能不会认真回忆,使暴露率较病例组低,而对照组母亲无此创伤,可能不会认真回忆,使暴露率较病例组低,从而夸大了从而夸大了X X线照射与幼儿白血病之间的联系。线照射与幼儿白血病之间的联系。n n有学者比较了孕妇接受有学者比较了孕妇接受X X线照射的医院记录与其回忆结果,发现两者线照射的医院记录与其回忆结果,发现两者一致率仅一致率仅73%73%。实例:幼儿白血病病因学的病例对照研究Slewart等(1952.诊断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diagnostic suspicion bias)n n1 1)概念:当观察者已知被观察者的某些暴露时,在调查时会自觉不)概念:当观察者已知被观察者的某些暴露时,在调查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侧重询问、检查该暴露就可能得出两者有联系的结论,此乃诊自觉地侧重询问、检查该暴露就可能得出两者有联系的结论,此乃诊断怀疑偏倚。若研究对象知道自己存在某种预后因素,或了解研究目断怀疑偏倚。若研究对象知道自己存在某种预后因素,或了解研究目的,其主观因素亦可对研究接造成影响,亦属于诊断怀疑偏倚。的,其主观因素亦可对研究接造成影响,亦属于诊断怀疑偏倚。n n2 2)原因:研究者若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暴露或预后因素,就怀)原因:研究者若事先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暴露或预后因素,就怀疑其已具有某种结局,或在主观上倾向于应出现某结局,于是在作诊疑其已具有某种结局,或在主观上倾向于应出现某结局,于是在作诊断或分析时,倾向于自己的判断,此即诊断怀疑偏倚。例如,对暴露断或分析时,倾向于自己的判断,此即诊断怀疑偏倚。例如,对暴露组或实验组进行非常细微的检查,而对非暴露组或对照组则不然,从组或实验组进行非常细微的检查,而对非暴露组或对照组则不然,从而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差。而使研究结果出现偏差。n n3 3)常见于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特别是在诊断亚临床病例、判断药)常见于队列研究和临床试验,特别是在诊断亚临床病例、判断药物副反应时,这种偏倚最容易产生。物副反应时,这种偏倚最容易产生。2.诊断怀疑偏倚(diagnostic suspicion 3.3.暴露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asexposure suspicion bias)n n研究者若事先知道暴露组或实验组的某种结局,可能会对其采取与对照研究者若事先知道暴露组或实验组的某种结局,可能会对其采取与对照组不可比的方法探寻其认为与该结局有关的暴露因素,如多次认真询问组不可比的方法探寻其认为与该结局有关的暴露因素,如多次认真询问实验组的相关资料,而漫不经心地调查对照组,从而导致高估暴露组或实验组的相关资料,而漫不经心地调查对照组,从而导致高估暴露组或实验组的暴露,此即暴露怀疑偏倚。实验组的暴露,此即暴露怀疑偏倚。n n例如,例如,Nishiyama Nishiyama 等(等(19621962)对儿童甲状腺癌过去放射性物质暴露史的)对儿童甲状腺癌过去放射性物质暴露史的调查发现,在调查发现,在3636例和例和2222例两组患儿中,以常规和查阅医疗记录方法调查,例两组患儿中,以常规和查阅医疗记录方法调查,有暴露史者分别为有暴露史者分别为28%28%和和0 0;而经过深入调查和询问,有暴露史者分别为;而经过深入调查和询问,有暴露史者分别为47%47%和和50%50%。3.暴露怀疑偏倚(exposure suspicion bi4.4.测量偏倚(测量偏倚(测量偏倚(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measurement bias)n n1 1)测量环境与条件不对等)测量环境与条件不对等(1 1)病例在医院调查,对照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调查;)病例在医院调查,对照在家里或工作场所调查;(2 2)病例与对照使用不同的调查表;)病例与对照使用不同的调查表;(3 3)调查者对病例与对照的态度与认真程度不同;)调查者对病例与对照的态度与认真程度不同;(4 4)由不同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由不同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5 5)调查病例与对照的时间间隔太长;)调查病例与对照的时间间隔太长;(6 6)调查员无意或有意地套取符合病因假说的信息。)调查员无意或有意地套取符合病因假说的信息。4.测量偏倚(measurement bias)1)测量环境n n2 2)测量差错)测量差错(1 1)调查员未按要求进行培训与预调查;)调查员未按要求进行培训与预调查;(2 2)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精良或未按要求校正;)使用的仪器设备不精良或未按要求校正;(3 3)使用的试剂药品不规范;)使用的试剂药品不规范;(4 4)调查表设计不科学,记录不完整;)调查表设计不科学,记录不完整;(5 5)调查询问方式、态度不恰当;)调查询问方式、态度不恰当;(6 6)调查或研究工作丧失科学态度。)调查或研究工作丧失科学态度。2)测量差错5.5.报告偏倚报告偏倚报告偏倚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reporting bias)n n报告偏倚报告偏倚是指研究对象有意地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亦是指研究对象有意地夸大或缩小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亦称说谎偏倚。称说谎偏倚。n n若涉及劳保、福利等,对一些问题的调查如职业危害,研究对象可能若涉及劳保、福利等,对一些问题的调查如职业危害,研究对象可能会夸大某些暴露信息;会夸大某些暴露信息;n n另一方面,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调查时,某些人为了继续从事该职业另一方面,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调查时,某些人为了继续从事该职业可能故意缩小某些患病信息。可能故意缩小某些患病信息。n n例如,调查性乱史或青少年吸烟史等,就可能会有相当部分的被调查例如,调查性乱史或青少年吸烟史等,就可能会有相当部分的被调查者没有如实地报告实际情况。者没有如实地报告实际情况。5.报告偏倚(reporting bias)报告偏倚是指研究6.6.沾染偏倚沾染偏倚沾染偏倚沾染偏倚n n对照组成员有意或无意应用了试验组的措施,称对照组成员有意或无意应用了试验组的措施,称为为沾染沾染。n n实验组成员有意、无意地接受了研究因素以外的实验组成员有意、无意地接受了研究因素以外的措施,而使结果有利于试验组,称为措施,而使结果有利于试验组,称为干扰干扰。6.沾染偏倚7.7.归类错误偏倚归类错误偏倚归类错误偏倚归类错误偏倚n n每项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可能达到每项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可能达到100100,就会产生假阳性,就会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即和假阴性,即误诊和漏诊误诊和漏诊在研究中将而将非病人分入病例组,病在研究中将而将非病人分入病例组,病人分入对照组。人分入对照组。n n由于调查者使用了由于调查者使用了不正确的诊断标准或不真实的检测数据不正确的诊断标准或不真实的检测数据而产生了错而产生了错误分类。误分类。n n错分有均衡与非均衡之分。错分有均衡与非均衡之分。均衡错分使偏倚趋向无效,而非均衡错分均衡错分使偏倚趋向无效,而非均衡错分对结果判断有影响。对结果判断有影响。7.归类错误偏倚每项诊断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可能达到100实例:队列研究中病例错分实例:队列研究中病例错分实例:队列研究中病例错分实例:队列研究中病例错分实例:队列研究中病例错分8.8.家庭信息偏倚家庭信息偏倚家庭信息偏倚家庭信息偏倚(family information biasfamily information bias)通过向家庭成员了解其某成员的既往病史或暴露史时,通过向家庭成员了解其某成员的既往病史或暴露史时,若该患者为新发病或久病不愈,则倾向于提供更多阳性信息;若该患者为新发病或久病不愈,则倾向于提供更多阳性信息;而当被调查成员是健康人时,则倾向于提供更多阴性信息,而当被调查成员是健康人时,则倾向于提供更多阴性信息,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假阴性,这种偏倚称之为家庭信息偏倚。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假阴性,这种偏倚称之为家庭信息偏倚。8.家庭信息偏倚(family information bi179.9.临床资料遗漏偏倚临床资料遗漏偏倚临床资料遗漏偏倚临床资料遗漏偏倚(missing clinical data biasmissing clinical data bias)n n由于临床资料正常、阴性、未测量或测量未作记录所造成由于临床资料正常、阴性、未测量或测量未作记录所造成的临床资料遗漏,与完整的临床资料之间存在系统误差,的临床资料遗漏,与完整的临床资料之间存在系统误差,称之为临床资料遗漏偏倚。称之为临床资料遗漏偏倚。n n例如,在统计分析病历资料时,未发现某项内容,就可能例如,在统计分析病历资料时,未发现某项内容,就可能导致此类偏倚。导致此类偏倚。9.临床资料遗漏偏倚(missing clinical da10.10.顺序偏倚(顺序偏倚(顺序偏倚(顺序偏倚(sequence biassequence bias)n n当研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时,季节、气候、温度、研究对当研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时,季节、气候、温度、研究对象机体状况发生变化,即由于顺序规律而发生的系统误差象机体状况发生变化,即由于顺序规律而发生的系统误差称之为顺序偏倚。称之为顺序偏倚。n n例如,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通常需持续治疗几个月,则例如,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通常需持续治疗几个月,则季节的变化可影响疗效,如从冬季开始治疗到夏季,其效季节的变化可影响疗效,如从冬季开始治疗到夏季,其效果会优于从夏季开始治疗到冬季。果会优于从夏季开始治疗到冬季。10.顺序偏倚(sequence bias)当研究按一定的顺11.11.不敏感测量偏倚不敏感测量偏倚不敏感测量偏倚不敏感测量偏倚(non-sensitive biasnon-sensitive bias)n n当某检测试验或手段不足以测出临床有意义的变化或差别当某检测试验或手段不足以测出临床有意义的变化或差别就可能带来假阴性,称之为不敏感测量偏倚。就可能带来假阴性,称之为不敏感测量偏倚。11.不敏感测量偏倚(non-sensitive bias)(三)信息偏倚控制(三)信息偏倚控制(三)信息偏倚控制(三)信息偏倚控制1 1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n n(1)(1)测量变量与指标明确、客观,并力求量化或等级化;测量变量与指标明确、客观,并力求量化或等级化;n n(2)(2)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精良,并经常校正,使用标准化试剂;研究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精良,并经常校正,使用标准化试剂;n n(3)(3)对资料收集者进行统一培训,以便统一标准、统一方法,并按要求进对资料收集者进行统一培训,以便统一标准、统一方法,并按要求进行预调查,调查方法也应规范化,调查者对被调查者的询问方式,提问的行预调查,调查方法也应规范化,调查者对被调查者的询问方式,提问的深度和广度均应相同;深度和广度均应相同;(三)信息偏倚控制1制定明细的资料收集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n n(4)(4)通过与所收集资料有联系的鲜明记忆目标帮助患者联想回忆;通过与所收集资料有联系的鲜明记忆目标帮助患者联想回忆;n n(5)(5)收集到的患者记忆资料与相关客观记录核实;收集到的患者记忆资料与相关客观记录核实;n n(6)(6)通过调查知情人或相应调查技术获取敏感问题的正确信息;通过调查知情人或相应调查技术获取敏感问题的正确信息;n n(7)(7)对研究对象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以取得研究对象的密切合作,对研究对象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以取得研究对象的密切合作,提供如实、客观的信息;提供如实、客观的信息;(4)通过与所收集资料有联系的鲜明记忆目标帮助患者联想回忆;n n(8)(8)资料收集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收集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组织措施:有明确的组织系统及各岗位职责与分工。常用课题负责组织措施:有明确的组织系统及各岗位职责与分工。常用课题负责人、具体执行者(资料收集者)与督导员三级系统。人、具体执行者(资料收集者)与督导员三级系统。工作制度:实行包括工作日志、汇报制度与督导检查制度,即随时工作制度:实行包括工作日志、汇报制度与督导检查制度,即随时与定期考核制度。与定期考核制度。资料可靠性抽查制度:由督导员在工作早期抽查资料可靠性抽查制度:由督导员在工作早期抽查10%10%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象进行复查或核对。复查或核对。(8)资料收集全过程都要进行质量控制组织措施:有明确的组织资料的检查与核实资料的检查与核实资料的检查与核实资料的检查与核实a a技术检查技术检查 检查资料收集方法、实验方法及操作规程等是否存在技术问题以检查资料收集方法、实验方法及操作规程等是否存在技术问题以至于影响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至于影响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b b对照核实对照核实 所有资料都要逐项检查,对关键性的、有可疑的、填写不准确的所有资料都要逐项检查,对关键性的、有可疑的、填写不准确的资料,再次对照客观事实进行调查、测量或检验,并予以纠正。资料,再次对照客观事实进行调查、测量或检验,并予以纠正。c c缺漏检查缺漏检查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就应及时对逐项数据进行复核,检查资料是否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就应及时对逐项数据进行复核,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在资料收集结束后应再次认真检查是否存在缺项与漏项或某项齐全;在资料收集结束后应再次认真检查是否存在缺项与漏项或某项目填写不完整。目填写不完整。d d逻辑检查逻辑检查 逐项对数据进行复核,发现资料间相互矛盾的地方就可能存在错逐项对数据进行复核,发现资料间相互矛盾的地方就可能存在错误。例如,某人性别为男性,而生育史中记载先兆流产误。例如,某人性别为男性,而生育史中记载先兆流产3 3次,这就显次,这就显然存在逻辑错误。然存在逻辑错误。资料的检查与核实a技术检查e e计算机检查计算机检查计算机检查计算机检查 e1e1资料录入时检查资料录入时检查 资料录入时可通过设置某些变量的类型(字符型、日期型或数字型)资料录入时可通过设置某些变量的类型(字符型、日期型或数字型)、取值范围、有效数字位数及逻辑检查,也可以通过双输入(例如应用、取值范围、有效数字位数及逻辑检查,也可以通过双输入(例如应用Epi DataEpi Data软件)部分或全部数据来检查数据的录入质量。软件)部分或全部数据来检查数据的录入质量。e2e2资料录入后检查资料录入后检查 资料录入完成后一方面可通过抽查部分调查表来了解输入质量;另资料录入完成后一方面可通过抽查部分调查表来了解输入质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统计软件做简单的统计描述,如进行频数分布分析、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统计软件做简单的统计描述,如进行频数分布分析、绘制散点图等,检查所有数值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可以发现异常值绘制散点图等,检查所有数值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就可以发现异常值与异常点。此外,计算机也可以通过检查相关项目的数值之间是否存在与异常点。此外,计算机也可以通过检查相关项目的数值之间是否存在不合理或逻辑错误来发现差错或异常。例如,某人在吸烟史项目是填写不合理或逻辑错误来发现差错或异常。例如,某人在吸烟史项目是填写从未吸过烟,而戒烟史上却记载戒烟从未吸过烟,而戒烟史上却记载戒烟3 3次,显然存在逻辑错误。次,显然存在逻辑错误。e计算机检查e1资料录入时检查开展阶段性小结工作开展阶段性小结工作开展阶段性小结工作2.2.尽可能采用客观指标或客观方法获取信息。尽可能采用客观指标或客观方法获取信息。如应用实验室检查结果、诊疗记录作为资料的来源。如应用实验室检查结果、诊疗记录作为资料的来源。此外,可以采用虚变量来分散研究对象的注意力,以减少此外,可以采用虚变量来分散研究对象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对信息准确性的影响。制定严格统一的诊断标准主观因素对信息准确性的影响。制定严格统一的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并严格执行。与纳入标准,并严格执行。3.3.尽可能采用尽可能采用“盲法盲法”收集资料。收集资料。采用采用“盲法盲法”收集资料有助于减少观察员的测量偏倚,收集资料有助于减少观察员的测量偏倚,若做不到盲法,应由同一个观察员测量待比较的各组。若做不到盲法,应由同一个观察员测量待比较的各组。2.尽可能采用客观指标或客观方法获取信息。4.4.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 通常采用带有编码设计的封闭式调查表较为适宜。调查表应由名通常采用带有编码设计的封闭式调查表较为适宜。调查表应由名称与编号、一般(识别)项目、研究项目、结尾部分(各类人员对调称与编号、一般(识别)项目、研究项目、结尾部分(各类人员对调查工作的评价)和结束部分(签名、日期)五个基本部分组成。查工作的评价)和结束部分(签名、日期)五个基本部分组成。n n(1)(1)编写调查表的基本原则编写调查表的基本原则n n1 1)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不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要,需要的项目一个不能少;n n2 2)用语通俗易懂,精炼准确,适合于所有调查对象,避免使用专业)用语通俗易懂,精炼准确,适合于所有调查对象,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术语;n n3 3)问题不能引起回答者的反感,亦不能带有暗示性,并避免出现固)问题不能引起回答者的反感,亦不能带有暗示性,并避免出现固定倾向的问答;定倾向的问答;n n4 4)要注意问题的现实性和逻辑性,特别是各问题之间的逻辑性;)要注意问题的现实性和逻辑性,特别是各问题之间的逻辑性;n n5 5)尽量选用客观、定量指标;)尽量选用客观、定量指标;n n6 6)多次修改,反复征求意见,力争完善。)多次修改,反复征求意见,力争完善。4.精心设计好调查表,使每个问题的答案标准化 通常n n(2)(2)安排调查表项目顺序的基本原则安排调查表项目顺序的基本原则1 1)识别项目放在研究项目之前;)识别项目放在研究项目之前;2 2)应符合逻辑顺序,如后面需要利用其结果的项目放在前面,按时)应符合逻辑顺序,如后面需要利用其结果的项目放在前面,按时间先后等;间先后等;3 3)易于回答或易于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敏感问题或难于回答)易于回答或易于引起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敏感问题或难于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的问题放在后面;4 4)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开放使问题放在后面;)封闭式问题放在前面,开放使问题放在后面;5 5)评价调查工作可信度的问题应分散安排在调查表中。)评价调查工作可信度的问题应分散安排在调查表中。(2)安排调查表项目顺序的基本原则1)识别项目放在研究项目之5.5.尽量在同一时间由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尽量在同一时间由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6.6.如有可能,在收集时可增加一些如有可能,在收集时可增加一些“无关无关”信息,以分散调查信息,以分散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者和被调查者的注意力,以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7.7.研究者应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搞好研究工作的质量控制。研究者应始终以科学的态度搞好研究工作的质量控制。5.尽量在同一时间由同一调查员调查病例与对照。二、混杂偏倚及其控制n n(一)(一)混杂偏倚概念混杂偏倚概念n n(二)混杂因子的特征(二)混杂因子的特征n n(三)混杂偏倚的特点(三)混杂偏倚的特点n n(四)(四)混杂因子的识别混杂因子的识别n n(五)混杂偏倚的控制(五)混杂偏倚的控制二、混杂偏倚及其控制(一)混杂偏倚概念(一)(一)(一)(一)混杂偏倚概念混杂偏倚概念混杂偏倚概念混杂偏倚概念n n1.1.定义:混杂偏倚(定义:混杂偏倚(confoundingconfounding)是指在研究某暴露因素)是指在研究某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关联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与疾病(事件)之间的关联时,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事件)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事件)有制约关系,又与所研究暴露因素密切相关的外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事来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事件)的联系。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为混杂因子件)的联系。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为混杂因子(confounderconfounder)。)。n n2.2.混杂偏倚在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中均可发生,但在混杂偏倚在分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中均可发生,但在分析性研究中尤为多见,并可发生于研究工作的各个阶段。分析性研究中尤为多见,并可发生于研究工作的各个阶段。(一)混杂偏倚概念1.定义:混杂偏倚(confoundin(二)混杂因子的特征(二)混杂因子的特征(二)混杂因子的特征(二)混杂因子的特征1.1.第三因子是所研究的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通过其他因素与疾第三因子是所研究的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通过其他因素与疾病产生因果联系;病产生因果联系;2.2.第三因子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但不是暴露因素作第三因子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有联系,但不是暴露因素作用的结果;用的结果;3.3.若第三因子为暴露与疾病因果联系中的一中间环节,那么若第三因子为暴露与疾病因果联系中的一中间环节,那么该第三因子不可能为一混杂因子,即混杂因子应不是疾病该第三因子不可能为一混杂因子,即混杂因子应不是疾病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因果链中的中间变量。(二)混杂因子的特征1.第三因子是所研究的疾病的危险因素或通研究肺癌与饮酒关系时吸烟混杂作用分析示意图研究肺癌与饮酒关系时吸烟混杂作用分析示意图研究心梗与高胆固醇关系时肥胖混杂作用分析示意图研究心梗与高胆固醇关系时肥胖混杂作用分析示意图(三)混杂偏倚的特点(三)混杂偏倚的特点(三)混杂偏倚的特点(三)混杂偏倚的特点n n1 1有方向性有方向性n n 当粗当粗OROR值层内值层内OROR值时,混杂因子的作用是正的,称值时,混杂因子的作用是正的,称之为正混杂,反之,为负混杂。之为正混杂,反之,为负混杂。n n2 2无特异性无特异性(三)混杂偏倚的特点1有方向性n n1.1.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可疑的混杂因子。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可疑的混杂因子。n n2.2.分层分析再比较粗分层分析再比较粗OROR与层内与层内OROR是否相等。是否相等。(四)混杂因子识别1.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提出可疑的混杂因子。(四)混杂因子识别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临床科研中偏倚及其控制(二)讲解课件OR值齐性检验值齐性检验OROR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可以计算合并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可以计算合并OROR值。即:值。即:OR值齐性检验OR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可以计算合并On n若若若若OROR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则可以计算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则可以计算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则可以计算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则可以计算合并合并合并合并OROR值。即:值。即:值。即:值。即:n n若若若若OROR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不齐,则总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不齐,则总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不齐,则总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不齐,则总OROR值值值值需标准化处理。即:需标准化处理。即:需标准化处理。即:需标准化处理。即:若OR值齐性检验结果表明方差齐性,则可以计算合并OR值。即: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计算结果 结果表明方差齐性,故可以将肥胖与不肥胖的结果表明方差齐性,故可以将肥胖与不肥胖的结果表明方差齐性,故可以将肥胖与不肥胖的结果表明方差齐性,故可以将肥胖与不肥胖的OROR值可值可值可值可以合并。即:以合并。即:以合并。即:以合并。即:结果表明方差齐性,故可以将肥胖与不肥胖的ORl由于肥胖的混杂作用,高估了高胆固醇与心梗的联系强度。由于肥胖的混杂作用,高估了高胆固醇与心梗的联系强度。n n3.3.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l lLogistic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模型l lCOXCOX回归模型回归模型3.借助计算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五)混杂偏倚控制(五)混杂偏倚控制(五)混杂偏倚控制(五)混杂偏倚控制 研究工作中可在研究工作中可在3 3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混杂偏倚。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控制混杂偏倚。n n在研究设计阶段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杂因子发挥作用;在研究设计阶段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杂因子发挥作用;n n在资料收集阶段详细准确收集潜在混杂因子的资料;在资料收集阶段详细准确收集潜在混杂因子的资料;n n在资料分析阶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混杂偏倚的产生。在资料分析阶段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控制混杂偏倚的产生。(五)混杂偏倚控制 研究工作中可在3个阶段采取不同1.1.研究设计阶段的控制研究设计阶段的控制研究设计阶段的控制研究设计阶段的控制n n1 1)限制:限制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使某些可能产生混)限制:限制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使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变量不进入研究。杂作用的变量不进入研究。例如,比较例如,比较45455050岁组妇女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发病岁组妇女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发病的关系,就是通过限制年龄范围来控制其混杂作用。的关系,就是通过限制年龄范围来控制其混杂作用。再如,研究年龄与心肌梗死的预后,需要限制性别、再如,研究年龄与心肌梗死的预后,需要限制性别、种族、心梗部位、并发症等。种族、心梗部位、并发症等。1.研究设计阶段的控制1)限制:限制研究对象的选择条件,使某2)匹配)匹配 匹配匹配匹配匹配是指应用一种特殊性限制方法,强制实验组与对照是指应用一种特殊性限制方法,强制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某些混杂因素上保持同质性,以期在设计阶段控制混杂组在某些混杂因素上保持同质性,以期在设计阶段控制混杂因子。因子。n n(1 1)匹配方法)匹配方法个体匹配:一个病例与一个或多个对照匹配,并组成对子。其中匹配个体匹配:一个病例与一个或多个对照匹配,并组成对子。其中匹配个对照者称:配对,匹配多个对照者称:配比。就统计效率而言,个对照者称:配对,匹配多个对照者称:配比。就统计效率而言,:为:为5050,:为,:为6767,:为,:为8080,超过:就难以使统计,超过:就难以使统计效率再提高。效率再提高。成组配对(频数匹配):先查清病例组匹配因素的频率分布,然后按比成组配对(频数匹配):先查清病例组匹配因素的频率分布,然后按比频数分布去选对照组,使之与病例组一致。频数分布去选对照组,使之与病例组一致。2)匹配 匹配是指应用一种特殊性限制方n n(2 2)匹配因素的确定)匹配因素的确定已知或非常怀疑是混杂因子,将此因素作为匹配条件,则可消除其已知或非常怀疑是混杂因子,将此因素作为匹配条件,则可消除其混杂作用。混杂作用。某些复合变量作为配对条件,例如居住地或血缘关系,以消除构成某些复合变量作为配对条件,例如居住地或血缘关系,以消除构成复合变量的各种具体成份间种种难以推测的混杂效应。复合变量的各种具体成份间种种难以推测的混杂效应。配对因素一般不超过配对因素一般不超过4 45 5个,不然匹配难以实现。没有匹配的潜在个,不然匹配难以实现。没有匹配的潜在的混杂因子,可放在分析阶段去解决。的混杂因子,可放在分析阶段去解决。匹配因素中年龄、性别是最常的混杂因素,它与许多疾病和危险因匹配因素中年龄、性别是最常的混杂因素,它与许多疾病和危险因素都有联系,因此也是最常用的匹配因素。素都有联系,因此也是最常用的匹配因素。(2)匹配因素的确定已知或非常怀疑是混杂因子,将此因素作为3 3)随机分组)随机分组)随机分组)随机分组n n在流行病学现场实验、临床试验、预后研究等研究中,可采在流行病学现场实验、临床试验、预后研究等研究中,可采用此方法。用此方法。n n(1 1)随机分组是指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进入治疗组或对照组;)随机分组是指每个研究对象都有同样的机会进入治疗组或对照组;n n(2 2)检验随机化效果的方法是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检验随机化效果的方法是比较两组的基本特征;n n(3 3)随机化是消除混杂偏倚的有效方法。)随机化是消除混杂偏倚的有效方法。平衡治疗组与对照组已知可能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平衡治疗组与对照组已知可能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因素;平衡我们不清楚地因素。平衡我们不清楚地因素。3)随机分组在流行病学现场实验、临床试验、预后研究等研究中,2.2.资料收集阶段资料收集阶段资料收集阶段资料收集阶段n n认真收集关于混杂因素的详尽材料。认真收集关于混杂因素的详尽材料。2.资料收集阶段认真收集关于混杂因素的详尽材料。3.3.在资料分析阶段在资料分析阶段在资料分析阶段在资料分析阶段n n1 1)分层分析)分层分析 常用常用Mantel-HaenszelMantel-Haenszel方法。例如在研究吸烟与冠心方法。例如在研究吸烟与冠心病关系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年龄、性别可能是混杂因病关系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年龄、性别可能是混杂因素,可采用年龄大于或小于素,可采用年龄大于或小于6060岁分层分别比较,也可采用岁分层分别比较,也可采用男女性别分层比较。男女性别分层比较。3.在资料分析阶段1)分层分析n n2 2)标准化)标准化 当两个率进行比较时,如果两组内部构成存在差别足当两个率进行比较时,如果两组内部构成存在差别足以影响结论,需要标准化或校正。以影响结论,需要标准化或校正。例如,比较两个医院护士率时,甲医院:例如,比较两个医院护士率时,甲医院:245/500=49%245/500=49%;乙医院:;乙医院:182/500=36.4%182/500=36.4%。2)标准化甲、乙两医院甲、乙两医院20002000年护士功能性腰背痛患病率(年护士功能性腰背痛患病率(%)比较)比较 年年龄龄 甲医院甲医院 乙医院乙医院 护士人数护士人数患病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率护士人数护士人数患病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患病率3535岁岁100100252525.0 25.0 40040012012030.0 30.0 3535岁岁40040022022055.0 55.0 100100626262.0 62.0 合合计计50050024524549.049.050050018218236.436.4年年龄龄 甲医院甲医院 乙医院乙医院 护士标准人数护士标准人数实际患病率实际患病率预期患病人数预期患病人数护士标准人数护士标准人数实际患病率实际患病率预期患病人数预期患病人数3535岁岁50050025.0 25.0 12512550050030.0 30.0 1501503535岁岁50050055.0 55.0 27527550050062.0 62.0 310310合合计计1000100040040010001000460460甲、乙两医院甲、乙两医院20002000年护士功能性腰背痛患病率(年护士功能性腰背痛患病率(%)标准化分析)标准化分析 甲、乙两医院2000年护士功能性腰背痛患病率(%)比较 年龄n n3 3)多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LogisticLogistic回归模型、回归模型、COXCOX回归模型等)回归模型等)pp用途: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研究;用途:病因、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研究;pp优点:优点:平衡多个混杂因素,且可以是连续变量;平衡多个混杂因素,且可以是连续变量;估计混杂因素的相互作用;估计混杂因素的相互作用;减少样本量;减少样本量;决定危险因素或预后因素的相对比重。决定危险因素或预后因素的相对比重。3)多变量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COX回归模型等)谢谢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