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第11章----利益集团理论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48652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第11章----利益集团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第11章----利益集团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制度经济学ppt课件-第11章----利益集团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利益集团理论第十一章 利益集团理论1第一节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u一、利益集团的理论回顾u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压力集团理论,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u政治学家本特利:集团分析法与制度变迁u政治学家杜鲁门:发展了本特利的研究u案例11-1利益集团的利益来源与利益集团的影响第一节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一、利益集团的理论回顾2第一节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u二、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迁的主导性组织力量u历史背景:垄断市场经济阶段,不完全理性和不完全信息,各种组织的出现u利益集团能够成为推进制度变迁主导力量的原因u1、利益需要推动制度变迁u2、利益集团存在规模效应u国家的裁判角色,中间性第一节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二、利益集团推动制度变迁的主导3第一节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u诺思分析制度创新的步骤u利益集团的主要活动:投票或寻租u诺思: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在组织的作用下改变社会游戏规则并将其程序化u利益集团是有规模优势的组织,规则就是不同集团相互博弈的均衡结果u利益集团具有组织、信息和交易成本上的优势,是推动制度变迁的主导性组织力量第一节 利益集团与制度变迁诺思分析制度创新的步骤4第二节利益集团的规模与集体行动u一、集团规模影响制度变迁u制度变迁主要由利益集团活动来推动,集团规模又影响着集团本身的影响力u利益集团的行动是一种公共产品,容易导致搭便车的行为u奥尔森:利益集团是影响制度变迁、导致国家兴衰的一个一般性的原因。可以分为三类:特权集团、中间集团和潜在集团,前两者为小集团,最后为大集团u规模和成员之间利益一致性第二节 利益集团的规模与集体行动一、集团规模影响制度变迁5第二节利益集团的规模与集体行动u实际的观察与理论的研究都表明:相对较小的集团在影响制度变迁上具有更大的力量u在对制度变迁的推动上,各个利益集团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小集团对制度变迁的推动力更大u二、大集团难以采取集体行动u大集团中,成员追求最大个人利益的结果不会促进公共利益:u1、大团体中成员间利益冲突往往大于利益一致u2、公共利益本身性质,奥尔森的公共物品理论第二节 利益集团的规模与集体行动实际的观察与理论的研究都表明6第二节利益集团的规模与集体行动u3、大团体的组织成本也阻碍其难以增进他们自身的利益u集团规模越大,集体物品的组织成本就越高u集团理性要求进行集体行动,个人理性又会导致集体非理性u奥尔森的集团行动九条理论第二节 利益集团的规模与集体行动3、大团体的组织成本也阻碍其7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利益集团的复杂性、多样性u博弈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u投票规则是重要的博弈手段,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的结果与投票相关u市长竞选的例子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利益集团的复杂性、多样性8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一、若干投票规则及绩效u一致同意规则、多数票制、加权投票规则、否决投票原则u(一)一致同意规则u所有参与方都同意,至少没有反对票u联合国安理会u任何参与方都具有一票否决权u威克赛尔准则u史密斯的拍卖机制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一、若干投票规则及绩效9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二)多数票制u一致投票规则的缺点:交易成本高u多数票制,又分为简单多数制和比例制u半数取舍、多项选一u表决过程的决策成本,随着决策所要求人数比例提高而增加u外部性成本和决策成本,个人独裁和一致同意u寻找决策所需比例:两种成本之和最小,最优多数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二)多数票制10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三)加权投票规则u发展基本投票规则,将一人一票制改为加权制u原因:有些情况下,投票者之间的力量存在巨大差异,一人一票制成为了一种变相的不公平u(四)否决投票原则u从几套方案中否决至最后留下的方案u新制度创新带来潜在收益和费用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三)加权投票规则11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不同投票规则会对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影响力产生不同的作用u一致同意:帕累托改进,但是成本昂贵u多数投票:多数派意愿实现,少数派福利受损u更多考虑本集团利益,滋生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u投票权的转让等等,逆向选择,偏离最优路径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不同投票规则会对利益集团对制12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二、博弈论分析u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尤其是制度供给的联系u假设(具体假设见教材)u变迁收益,表达成本u两个参与方,同时决策u收益共同知道,表达成本只有自己知道u成本分布函数相同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二、博弈论分析13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预期收益与参与成本的表达u完全信息下,制度变迁的供给区域大于不完全信息下的供给区域u就利益集团而言,利益集团间的博弈都是在不完全信息的环境下进行的u受教育程度不同、环境不同、搜寻信息努力程度不同u信息的不完全,机会主义搭便车行为,逆向选择,制度变迁供给量相对不足,出现惰性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预期收益与参与成本的表达14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三、俱乐部理论与制度变迁u制度是普遍意义上的公共品u但是具体制度常常是非纯粹的公共品u制度变迁的特例:俱乐部,作为特殊的利益集团,提供非纯粹的公共物品u四个认识前提u自愿获得并通过成本排斥他人,有限数量会员,成员同质,有效成员规模u三个问题:自身性质,相互关系,地方公共物品提供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三、俱乐部理论与制度变迁15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一)俱乐部理论u1、布坎南俱乐部理论u非纯粹公共物品的俱乐部思想u私人产品的排他性、公共品的非排他非竞争性u私人和公共品中间的存在:俱乐部u加入俱乐部的激励:最大化效用u个人效用:来源于物质或精神,层次不同,边际拥挤成本u大学图书馆的案例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一)俱乐部理论16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成员同质,行为和偏好相同,最大效用相同u图11-3,有效率的俱乐部:边际服务成本与边际拥挤成本相等,M*为最有效率的俱乐部规模u成员人数不是决定俱乐部规模的唯一变量,还包括俱乐部物品,后者可用每年服务成本表示u服务水平提高降低拥挤成本但是增加服务成本,成员增加会导致服务水平降低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成员同质,行为和偏好相同,最17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如图11-4uX曲线表示最优服务水平uN曲线表示与产品规模相对应的成员规模u交点E代表俱乐部物品与成员同时最优,整个俱乐部的均衡ux2与n2为最优的物品量与会员量u在机制顺畅、人员流动自由的情况下,交点回向E点恢复u非纯公共品局部性制度配置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如图11-418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俱乐部成员的效用水平同时决定于俱乐部物品即俱乐部对成员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成员数u四种情况,过高和过低都使得效用不高u俱乐部服务水平和成员数相互引致,相互适应,同时均衡u2、奥克兰的俱乐部均衡理论u布坎南理论的拓展:在俱乐部模型的同时考虑所有社会成员的效用最大化u成员间非同质性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俱乐部成员的效用水平同时决定19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模型假定u社会中一部分人是俱乐部成员,另一些人是非俱乐部成员u不存在纯公共品u社会成员不同质u俱乐部成员效用水平收到三个因素影响:u1、私人物品消费量,正相关u2、俱乐部物品消费量,正相关u3、俱乐部拥挤程度,负相关(俱乐部成员人数和利用率)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模型假定20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二)俱乐部和制度变迁u1、俱乐部本身也是一种制度u俱乐部是一种内在制度,相对于外在制度而言,内在制度被定义为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则u例子:礼貌u内在制度多诉诸于自愿协调,违反内在规则由个人在具体环境中决定接受还是不接受违规的后果u例子:种植花木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二)俱乐部和制度变迁21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俱乐部内的决策:呼声、退出和忠诚u认可或丧失认可的临界点,规则转变为内在制度或被废弃u服从于渐进的演化过程u非同质会员的歧视问题u非同质条件下成员间契约达成的交易成本很高,需要集权组织来决策和协调u组织形式:私人成员合作经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政府经营u优劣比较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俱乐部内的决策:呼声、退出和22第三节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u2、俱乐部选择制度u以投票机制或其他博弈方式选择局部性制度u制度安排产生于一定的制度环境,制度变迁由于制度环境变化而造成u量变到质变u俱乐部自身是一项制度,并且又会对其他制度造成影响u理解成员同质性u现实中是非极端的同质性u同质性俱乐部成员间协调成本较低,但是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小,非同质性相反第三节 利益集团的投票与制度变迁2、俱乐部选择制度23第四节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u市场制度的失灵,寻租的难以避免u新制度经济学:寻租是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发生作用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u特殊的投票方式,非正规u一、寻租理论概述u租的含义u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u寻租行为理论的历史与发展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市场制度的失灵,寻租的难以避24第四节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u寻租定义的不统一u布坎南的定义,塔洛克的描述,托里逊的定义u出租车牌照的例子u按照目的分类:u1、为了获得垄断权利u2、为维持已获得的垄断利益u3、为防止他人寻租对自己利益伤害(避租)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寻租定义的不统一25第四节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u二、寻租活动下的制度变迁u与产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在联系u新制度经济学的广泛应用u寻租关系是其新领域u寻租的产生,利益集团运用资源并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来维护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过程u制度变迁分类:诱致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u制度租金和对制度的寻租u不良后果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二、寻租活动下的制度变迁26第四节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u政府作用与利益集团博弈u制度:获胜的利益集团委托政府主持监督和制定的契约u政府的信息优势,合法的暴力手段等等,成为了设租所依靠的资源u典型情况:政府将产权从无组织的多数人那里再分配给有组织的少数人,并分享其租金u制度变迁中,政治也是市场u奥尔森的寻租理论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政府作用与利益集团博弈27第四节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u诺思的政府双重目标理论:寻租产生的必然性u制度变迁与寻租的相互影响u三、寻租与制度变迁的低效u寻租的激励机制把有限资源导向非成产性利用并制度化u一些寻租的低效案例:u中国科举制度的寻租性机制u缪尔达尔对“南亚病”的分析,腐败的制度化u案例11-2黑色房地产:中国房地产业中的寻租及危害第四节 利益集团的寻租与制度变迁诺思的政府双重目标理论:寻租28第五节利益集团博弈下的制度均衡u一、制度均衡的状态描述u公共选择理论u制度均衡是一段时期以来制度变迁的结果,从公共选择角度来分析,制度变迁及制度均衡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u制度交易、制度竞争、供求均衡u对于制度均衡的几种理解u本节所指制度均衡:局部制度逐步演变成为一般性基础制度第五节 利益集团博弈下的制度均衡一、制度均衡的状态描述29第五节利益集团博弈下的制度均衡u二、利益集团与均衡形成的过程u国家的裁判角色u自然演变而非突变和强制性实施u渐进的诱致性制度u周期:僵滞阶段、创新阶段、均衡阶段u变迁之源:制度本身对于社会产值的分配不均衡u僵滞阶段的短暂延续u创新集团产权的越来越大范围的承认第五节 利益集团博弈下的制度均衡二、利益集团与均衡形成的过程30第五节利益集团博弈下的制度均衡u周期的终点制度均衡u受到政府法律的保护,成为一种确定的社会制度,以保障其效力u通过新获取的利益获得国家的保护,新的正式制度形成的重要过程u拿出一部分利益和其他利益集团共享,收益均势,均衡出现u均衡不一定帕累托最优但是集团间没有动力从事新的制度创新u周而复始第五节 利益集团博弈下的制度均衡周期的终点制度均衡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