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18222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复高考复习论述述类文本文本阅读指指导论述类文本 阅 读 指 导 论述文论述文主主 要要 特特 征征 一、议论性较强一、议论性较强 二、观点鲜明二、观点鲜明 三、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三、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阅读过程要注意的几点1.克服不良的解题习惯。做选择题只看题目不看材料的浮躁心态。不先阅读材料,直接看题目然后到文中找答案。2.快速整体把握文章 抓关键语句,作简要勾画。善于抓住四种关键语句:直接宣布新观点、新理论的句子。阐述上述内容的正确性、合理性,体现论据的句子。对上述内容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句子。关键性语句,如各段的起始句、收束句、结论句按写作模式预测行文,逐段概括内容。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要素: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关键要素: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立论和驳论。立论和驳论。立论的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立论的方法主要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因果论证、喻证法、类比法等。驳论的方法有:因果论证、喻证法、类比法等。驳论的方法有:反驳论点法、反驳论据法、反驳论证法、归谬法反驳论点法、反驳论据法、反驳论证法、归谬法等。等。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论证的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结合的逻辑关系。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思路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训练思路1 1)强化限时阅读的意识,进行速读训练。)强化限时阅读的意识,进行速读训练。2 2)不要把现代文阅读训练仅仅看成是解题训练,)不要把现代文阅读训练仅仅看成是解题训练,而应而应加强整体阅读意识加强整体阅读意识,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把,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解题训练。础上进行解题训练。3 3)加强)加强整体的宏观的把握,要从怎样整体的宏观的把握,要从怎样读文本读文本,怎,怎样样读题干读题干,怎样,怎样确定答题思路确定答题思路,怎样,怎样组织答题语组织答题语言言,怎样,怎样检查答题结果检查答题结果的全视角度来解题。的全视角度来解题。三、考试大纲:现三、考试大纲:现 代代 文文 阅阅 读读(必考论必考论述文述文)1 1理解理解 B B(1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 2分析综合分析综合 C C(1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解 题题 过过 程程 2.2.审出题干关键词审出题干关键词 要紧扣关键词作答。要紧扣关键词作答。1.1.明确明确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题干要求及陈述对象。选择选择“正确的正确的”还是还是“错误的错误的”。选择选择“符合符合”的还是的还是“不符合不符合”的。的。选择选择“属于属于”的还是的还是“不属于不属于”的。的。二、明确要求,察亮眼睛审题干二、明确要求,察亮眼睛审题干 解 题 过 程 三、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三、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选择题 1.1.筛选定位筛选定位 :找找准准、找找全全与选项对应的原文。与选项对应的原文。2.2.对照比较对照比较: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看选项的话题、说法及遣词用语与原文相比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在语言文字上有无变化,如何变化,变化后的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内涵外延等是否相同。3.3.排除确认排除确认 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每个错误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除的。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对选项中摘抄原文语句多、结构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形式类似、上下文能找到某些词语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改换了说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法,改换了表达形式,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这种流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于形式的对比,实际上并没真正读懂文章。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章。有些概括性较强的选项,原文根本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没这句话,若简单地与原文去对比,极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易出错。一定要从是否符合原文意思,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符合逻辑性上去思考判断。1 1(1 1)理解)理解文中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的含义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文章中的重要概念通常是指:a.a.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b.b.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体现作者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c.c.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重点代词的指代内容;d.d.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有深层含义的含蓄的词语。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辨别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同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一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延。此类题,常常用偷换概念或扩大外延的方式此类题,常常用偷换概念或扩大外延的方式 干扰项的设置方式:干扰项的设置方式:1.1.过于绝对过于绝对 2.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3.3.混淆时间混淆时间 4.4.模糊范围模糊范围5.5.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6.6.偷换概念偷换概念7.7.答非所问答非所问一、找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二、结合语境理解概念 (1)依据概念所在句子 (2)依据前后句叙说的内容三、结合行文思路全面把握 2 2(2 2)理解)理解文中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通常是指: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等。理解重要句子,理解重要句子,一看位置一看位置:段落中心句,一般在段:段落中心句,一般在段首(首括句)或段尾(总结句);要抓住带有结论性首(首括句)或段尾(总结句);要抓住带有结论性或概括性强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往往或概括性强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往往是那些具有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是那些具有挈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二辨关系二辨关系: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三析修辞三析修辞。从分析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分析修辞入手来分析语句的表现形式,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有时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有时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四论作用四论作用。重要句子往往体现文章的结构或行文线索。重要句子往往体现文章的结构或行文线索(形式),对文章主旨的表达和作者情感倾向(内容)(形式),对文章主旨的表达和作者情感倾向(内容)的把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把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五抓关键。五抓关键。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再深刻、再深奥的内涵也得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再深刻、再深奥的内涵也得凭借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从正确理解句子凭借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往往能够快速而又准确的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往往能够快速而又准确的把握住重要句子的含义。把握住重要句子的含义。此类题,命题时常常设置干扰项:此类题,命题时常常设置干扰项:1 1、转述时故意漏掉关键副词,把未然说成、转述时故意漏掉关键副词,把未然说成已然,把推测说成必然等。已然,把推测说成必然等。2 2、转述时颠倒逻辑关系(因果、递进、承、转述时颠倒逻辑关系(因果、递进、承接、条件等)。接、条件等)。3 3、干扰项的其它设置方式:过于绝对、以、干扰项的其它设置方式:过于绝对、以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偏概全、混淆时间、模糊范围、无中生有等。等。1 1、确定文本内容的类型,平时的阅读中政治、确定文本内容的类型,平时的阅读中政治、经济、文学、美学、史学、教育、社会现象与经济、文学、美学、史学、教育、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等各种类型的文本都有所接触,才不社会问题等各种类型的文本都有所接触,才不会临阵犯憷。会临阵犯憷。2 2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不论文本是立论或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不论文本是立论或驳论或证明或评论等文章,都要搞清其中心论驳论或证明或评论等文章,都要搞清其中心论点、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想要证明什么,或点、分论点各是什么,作者想要证明什么,或想阐明什么,或想评论什么;他是怎样论证或想阐明什么,或想评论什么;他是怎样论证或阐明的,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方法。阐明的,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什么方法。3 3要研读题干,出题人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要研读题干,出题人要求解答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与文章的哪个角度,哪个段落,哪些这个问题与文章的哪个角度,哪个段落,哪些句子有联系。句子有联系。4 4、整理答题的思路:提问的角度与文本整理答题的思路:提问的角度与文本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我应该怎样把它阐述的角度是什么关系,我应该怎样把它们接上轨才符合答题的要求;我需要引用们接上轨才符合答题的要求;我需要引用文章的哪些材料,我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文章的哪些材料,我需要对原材料作什么抽象、概括、引申或转述的工作。抽象、概括、引申或转述的工作。5 5、组织答题语言: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组织答题语言:题干对答题语言有什么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么特殊要求,该分几点答(往往要参考该题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题的赋分),是否对准了答题的点,需要什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什么关键词,表述是否完备并简洁。技法由位置而句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总领句-一般从总领的范围答起总结句-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过渡句-要联系上下文做分析由语境而句子:句不离篇由修辞而句子根据修辞的特点把握句子的含义,弄清作者采用修辞的方法,常常能破解作者真正的目的“谈静”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心境愈空灵,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心界愈空灵,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徘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懂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化抽象为具体拟人、自在平等指示代词主旨词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17.作者所说的“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如何整合答案1、简化问题:小林一茶的俳句表现了“静趣”2、带入关键词:小林一茶的俳句运用()手法,表现了在()“静”中悟出的()的”静趣3、明确:小林一茶的俳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苍蝇的自在情态,表现了在他心界空灵中,由眼前的苍蝇而悠然遐想,悟得万物平等真谛,泯灭了益虫、害虫的功利观念,他由此在静中悟得的情趣就是作者阐述的静趣由关键词而句子压缩句子主干把握关键词特别注意指示代、程度副词等修饰性的词语在结构上具 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筛选并整合筛选并整合文中文中的信息的信息 重要信息是指: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重要信息是指:文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对重要概念、知识的阐释;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态度和文要概念、知识的阐释;最能表达作者观点态度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章主旨的语句等。解题关键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提炼要点:可解题关键就是要准确把握题干,提炼要点:可直直接摘取文中现成的词语或短句接摘取文中现成的词语或短句;可;可采用采用“对比对比”、“求同求同”、“求异求异”法分析出有效信息,再概括、法分析出有效信息,再概括、提炼、整合出所需的信息来提炼、整合出所需的信息来。要顺利解答此题,阅读时,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要顺利解答此题,阅读时,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有层次意识。有层次意识。2 2(1 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在现代文阅读的备考训练中,抛开对文章思在现代文阅读的备考训练中,抛开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将阅读完全等同于解题训练,是违路的把握,将阅读完全等同于解题训练,是违背阅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无论是哪种背阅读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的。无论是哪种文体、哪种文本的阅读,都应该学会如何去把文体、哪种文本的阅读,都应该学会如何去把握文章思路。因为握文章思路。因为“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是阅读的“纲纲”,“纲举纲举”则则“目张目张”,思路把握住了,思路把握住了,任何题目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正基于此,高任何题目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题,尤其是最近两年。结构思路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小结结构思路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小结1 1明确论点明确论点,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 辨明标志性词语。辨明标志性词语。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 A、关联词、关联词、B B、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表明承递关系的词语、语、C C、顺序词、顺序词 、D D、范围词、范围词、E E、过渡词、过渡词寻找关键语句。寻找关键语句。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论述类文本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设问句和小结句等问句和小结句等,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构提供了重要参考。2(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中观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中观点。乱抄原文语句,不懂归纳概括,概述遗漏要点是乱抄原文语句,不懂归纳概括,概述遗漏要点是常见的毛病。常见的毛病。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总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总结结一、整体把握原则一、整体把握原则二、阅读习惯二、阅读习惯:速读第一遍,理结构和思路(关注题目、首尾速读第一遍,理结构和思路(关注题目、首尾句、中心句、观点句);句、中心句、观点句);看题目,全文读第二遍;看题目,全文读第二遍;细读题目,不在审题上节省时间。细读题目,不在审题上节省时间。三、技巧点拨三、技巧点拨1、做好四个、做好四个“比较比较”:题干与原文的比较题干与原文的比较题干与选项的比较题干与选项的比较选项与选项的比较选项与选项的比较选项与原文的比较选项与原文的比较技巧点拨技巧点拨2 2:清楚干扰项的设置方式:清楚干扰项的设置方式:1.1.过于绝对过于绝对 2.2.以偏概全以偏概全 3.3.混淆时间混淆时间 4.4.模糊范围模糊范围 5.5.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6.6.偷换概念偷换概念 技巧总结:技巧总结:心存考点,整体把握,答心存考点,整体把握,答案在文中,一读二找三比案在文中,一读二找三比四排除四排除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