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对等理论--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18033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8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对等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翻译对等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翻译对等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quivalenceinTranslation1ppt课件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1pp EquivalenceinTranslation一、什么是对等二、对等理论的发展三、翻译对等的类型四、翻译界对对等理论的争论2ppt课件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一、什么是对等Equivalence refers to the description of one thing in different languages.In fact translation is about equivalence.“equivalence,when applied to the issue of translation,is an abstract concept and actually refers to the equival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理论家在诠释其翻译观点时往往以对等理论为基础理论家在诠释其翻译观点时往往以对等理论为基础3ppt课件一、什么是对等Equivalence refers to t二、对等理论的发展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英国翻译理论家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英国翻译理论家泰特勒泰特勒1790年年,他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为他在翻译原理简论一文中为好的翻译好的翻译下了下了一个定义一个定义: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好的翻译是把原作的优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点完全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言中去,使得译文语言国家的人们能够清晰的领悟使得译文语言国家的人们能够清晰的领悟,强烈的强烈的感受感受,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正像使用原作语言的人们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所感受的一样这这就是说就是说,好的译文应该能够在不同语言社会里和原作产生好的译文应该能够在不同语言社会里和原作产生同等效果同等效果,德国翻译理论家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尔考尔在在1896年的翻译艺一书中称之为年的翻译艺一书中称之为comparableeffect(效果相等效果相等)。1953年里乌(年里乌(E.V.Rieu)首次提出)首次提出“对等对等”这一概念这一概念 4ppt课件二、对等理论的发展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同等效果论的是英国翻译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理论形成1.Theproblemofequivalenceinmeaning,discussedbyRomanJakobson(1959)andcentraltotranslationstudiesfortwodecades.2.Nidasadaptationoftransformationalgrammarmodel,andscientificmethodstoanalyzemeaninginhisworkonBibletranslating.3.Nidasconceptsofformalequivalenceanddynamicequivalenceandtheprincipleofequivalenceeffect:focusonthereceptor4.NewmarksCommunicativetranslationandSemantictranslation5.WernerKollersCorrespondence5ppt课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理论形成The problem of eThemajortheory1.雅各布逊和他的“差异中的对等”雅各布逊在他名为论翻译的语言学观 (1959)这篇文章中,论述了三种翻译类型:语际(interlinguistic)翻译、语内(intralinguistic)翻译和语符翻译(intersemiotic)(Jakobson1959)。他认为在语内翻译时,译者为了清楚地表达信息,可以使用同义词,这就意味着语码单位之间通常没有完全的对等,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存在差异,译者翻译时可能面临找不到对应词语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不可译。他承认 专有名词可以用外来语(loan words)、直译语(loan translation)、新语(neologism)、语义转换(semantic shifts)和迂回表达法(circum locutions)等来引述(Jakobson1959:)。他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的重要地位,认为在没有与原文词、句对应的情况下,就该由译者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翻译。由此可见,雅各布逊的理论是以符号学为基础的,译者首先对源语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再把它转换成目的语相应的信息。6ppt课件The major theory1.雅各布逊和他的“差异中的奈达:形式对应 (formalcorrespondence)和动态对等 (dynamicequivalence)奈达翻译理论形成于20 世纪60年代并于80年代介绍到中国,“功能对等”是他的中心翻译思想之一 1964年,奈达在翻译科学探索中首次提出了“动态对等”的概念,提出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对静态的文本信息的关注转移到读者对文本动态信息的关注。在1969年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再次定义说:“动态对等就是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里的动态对等就是指功能对等7ppt课件奈达:形式对应(formal corresponde功能对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在现代语言学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从语言的本质入手,运用语义学理论对词汇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进行了客观、准确的分析。在奈达看来,各种语言结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且深层结构远比表层结构有共性。描写语言学翻译中通过语际间深层结构的转换,能最大程度上保证译文的忠实,同时由于译文的表层结构是通过深层结构转换而来的自由表达,能尽可能地保证译文的通顺。既忠实又通顺的译文为读者反应的对等创造了条件,这就使得功能对等有了实现的可能8ppt课件功能对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建立在信息论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的活动,翻译的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起到交际的作用。只有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量,才能使“译语接受者和译语信息之间的关系,与原语接受者和原文信息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为了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信息量,奈达强调可以适当改变原文的形式,以增强译文的理解 9ppt课件第二阶段 建立在信息论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他认为翻译是把一第三阶段建立在社会符号学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即翻译意义,而符号学是分析意义的最全面的系统,逐步采用社会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的方法来处理翻译问题。他认为,必须把语言看作一种符号现象,对他进行解释时不可脱离它的社会环境。并把意义重新区分为修辞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各类意义又分为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两个层次。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更清楚 10ppt课件第三阶段建立在社会符号学基础上的功能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三、翻译对等的类型Therearethreetypesoftranslationequivalence:Stylistic equivalencesocio-cultural equivalencelinguistic equivalence:is divided into pragmatic,semantic,and grammatical equvilence,the highest priority is credited to pragmatic equvialence and then semantic equivalence has priority over grammatical equivalence 11ppt课件三、翻译对等的类型There are three type四、翻译界对对等理论的争论 自从1953年里乌(E.V.Rieu)首次提出“对等”这一概念后,翻译理论家们就从未停止过争论应该如何理解这一翻译理论,由此形成许多不同甚至相去甚远的观点:12ppt课件四、翻译界对对等理论的争论 自从1953年里乌(E.霍姆斯霍姆斯认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认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本对等文本对等”(textualequivalence),只有),只有“对应对应”(correspondence)或)或“匹配匹配”(matching)。他否定)。他否定equivalence这个概念,这个概念,认为在源语和译入语中不存在真正的同义词。其实他混认为在源语和译入语中不存在真正的同义词。其实他混淆了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淆了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equivalence和和correspondence或或matching。equivalence是直接的是直接的对等,而对等,而correspondence或或matching是在目的语里没是在目的语里没有或找不到有或找不到equivalence时,为了解决时,为了解决“不可译不可译”的问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种翻译策略。题所采取的一种翻译策略。巴斯内巴斯内特指出,完全的特指出,完全的equivalence是不可能的。是不可能的。雅各布逊雅各布逊也指出完全的对应是不可能的,源语总有许多也指出完全的对应是不可能的,源语总有许多不可传递的成分,基本意义虽传达到了,不可传递的成分,基本意义虽传达到了,“内涵意义内涵意义”和和“外延意义外延意义”则丧失了,所以翻译中允许创造性的改则丧失了,所以翻译中允许创造性的改动。动。13ppt课件霍姆斯认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本对等”(textual eq石锡书和杜平提出石锡书和杜平提出“辩证地看待奈达的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功能对等理论理论”张美芳教授张美芳教授1999年在其论文年在其论文“从语境分析看动态对等论的从语境分析看动态对等论的局限性局限性”中指出,奈达提出的中指出,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动态对等”存在某种程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缺陷。她以分析查良镛先生写在香港回归之日的一篇上的缺陷。她以分析查良镛先生写在香港回归之日的一篇文章为基础指出,在下列情况下,文章为基础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动态对等动态对等”不能取得:不能取得:“原文与译文的目的不一致时,其功能不可能对等;原文与译文的目的不一致时,其功能不可能对等;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经验不相同时,读者反应不可能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经验不相同时,读者反应不可能对等;译语语篇的交际者及其之间的关系与原语语篇的不对等;译语语篇的交际者及其之间的关系与原语语篇的不相同,译文风格有可能随之变化。相同,译文风格有可能随之变化。”(1999:13)14ppt课件石锡书和杜平提出“辩证地看待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14ppIII)Conclusion Reflection on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help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Equivalence,constructed at the abstract level,is thus a rather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erm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etically,equivalence is attainable;and equivalence usually takes the form of different sub-categories that are realized at different layers or aspects of translation,which is why this term usually goes together with a modifier.Certainly,nothing but the abundant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and the study of the concrete problems occurring in translation would suffice for a theory relating to equivalence.All in all,equivalence is at least a functional and effective term for u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ranslation or to tolerate the fierce controversy in this field and find a way out of the awkward dilemmas in the practical translating that would otherwise keep unresolved.To put it another way,the theory on equivalence actually did,do or will do offer us a theoretical basis to verify the variety of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15ppt课件III)Conclusion15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