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资料--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17335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的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病毒性肝炎的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病毒性肝炎的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的资料病毒性肝炎的资料病毒性肝炎的资料1一、典型病例一、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10岁,某小学学生,因发热、乏力、食欲差、恶心、呕吐1周,尿黄、眼 黄 2日,于 1998年 3月 12日 入 院。既往无肝炎史,无用药史,无输血及手术史,近1月内无下水史。最近学校中有同学患“肝炎”,详细情况不明。体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巩膜中度黄染,肝肋下2cm,有压痛,脾肋下可及。化验:SALT 1100IU/L,SAST 620IU/L,TBIL 50mol/L。HBsAg阴性。一、典型病例患者,男性,10岁,某小学学21.诊断什么病?诊断根据是什么?诊断什么病?诊断根据是什么?2.如何治疗如何治疗 答案:答案:1.1.诊诊断断为为急急性性黄黄疸疸型型肝肝炎炎,以以甲甲型型可可能能性性大大。可进一步查抗可进一步查抗-HAV IgM-HAV IgM以确诊。以确诊。2.2.治治疗疗:消消化化道道隔隔离离;卧卧床床休休息息;可可静静滴滴葡葡萄萄糖糖液液500ml500ml加加入入Vit Vit C C,亦亦可可加加入入甘甘草草甜甜素素、茵茵栀栀黄黄注注射射液液,有有改改善善症症状状、降降黄黄和和改改善善肝肝功能的作用。功能的作用。1.诊断什么病?诊断根据是什么?2.如何治疗3典型病例二典型病例二l 贾某,男性,36岁。乏力、纳差2周就诊。HBsAg阳性2年。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1年多。曾住院治疗3次,服用多种保肝药物,未用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无手术及输血史。体检:一般情况可。无明显肝病面容,肝掌可疑,前胸部可见3个小蜘蛛痣。肝脏肋下未及,脾脏侧位肋下 刚 及,稍 硬。无 腹 水 及 浮 肿。典型病例二贾某,男性,36岁。乏力、纳差2周就诊。H4病例二病例二l 化验:SALT 320IU/L,SAST 165IU/L,TBIL 23mol/L,TP 73g/L,ALB 35g/L;HBsAg(+),HBeAg(+),anti-HBc(+),anti-HBs(-),anti-HBe(-),HBV-DNA 7105copies/ml。B超:肝回声较粗,血管走行不清,PVD 1.3cm,脾肋 间 厚 4.5cm,肋 下 厚 3.0cm,长 2.1cm。病例二化验:SALT320IU/L,SAST5提问:诊断为何病?提问:诊断为何病?l 答案:l 根据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1年多,HBsAg、HBV DNA阳性,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l 又根据肝功能损害较严重,B超变化也较明显,但尚未达到重度标准,故诊断为中度。提问:诊断为何病?答案:6二、病原学二、病原学1.甲型肝炎病毒:HAV.抗-HAV.2.乙 型 肝 炎 病 毒: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HBVDNA.3.丙型肝炎病毒:HCV.anti-HCV.4.丁型肝炎病毒:HDV.anti-HDV.5.戊型肝炎病毒:HEV.6.庚型肝炎病毒:HGV二、病原学1.甲型肝炎病毒:HAV.抗-HAV.7 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示意图示意图)乙肝病毒(示意图)8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A(n)mRNAcccDNAHBsAg 包膜包膜负负链链DNA包包裹裹后后的的前前基基因因 mRNA传染性传染性HBV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传染性传染性HBV病毒颗粒病毒颗粒部分双链部分双链DNA逆转录酶逆转录酶DNA聚合酶聚合酶肝肝 细细 胞胞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A(n)mRNAcccDNAHBsAg9 三、流行病学三、流行病学(一一)传染源:传染源:患者病毒携带者(患者病毒携带者(ASC1.2ASC1.2亿)亿)(二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1.1.粪口传播:甲肝、戊肝粪口传播:甲肝、戊肝 2.2.血血液液(体体液液)传传播播:乙乙、丙丙、丁丁肝;肝;3.3.母婴传播母婴传播:乙、丙、丁乙、丙、丁 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10流行病学流行病学2(三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1.1.甲肝以儿童为主;甲肝以儿童为主;2.2.乙、丙、丁、戊肝各年龄组均有。乙、丙、丁、戊肝各年龄组均有。(四四)流行特征流行特征:1.1.散发:散发:2.2.暴发:暴发:3.3.季季 节分布节分布 4.4.地理分布。地理分布。流行病学2(三)易感人群:11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12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乙乙型型肝肝炎炎垂垂直直传传播播是是指指乙乙肝肝病病毒毒在在生生殖殖生生育育过过程程中中通通过过男男方方或或女女方方传传给给他他(她她)的的子子女女。目前我国乙肝患者目前我国乙肝患者80%-85%80%-85%来自于垂直传播。来自于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13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产前产前)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产前)14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产后产后)垂直传播发生的过程(产后)15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一)(一)甲型肝炎:甲型肝炎:HAV经口进入肠道病毒血症 免疫反应肝细胞损伤。四、发病机制(一)甲型肝炎:16乙肝的发病机理乙肝的发病机理l 乙乙肝肝病病毒毒感感染染人人体体后后,病病毒毒本本身身并并不不直直接接引引起起肝肝细细胞胞的的病病变变,其其所所复复制制的的抗抗原原表表达达在在肝肝细细胞胞膜膜上上,激激发发人人体体免免疫疫系系统统来来辨辨认认,从从而而对对已已感感染染发发生生攻击和清除反应。攻击和清除反应。HBV通过激发宿主的通过激发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感染肝细免疫系统攻击感染肝细胞而间接引起肝损害!胞而间接引起肝损害!乙肝的发病机理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17急性乙肝的发病原因急性乙肝的发病原因l如如果果机机体体的的免免疫疫功功能能健健全全,免免疫疫系系统统被被激激活活后后 识识别别乙乙肝肝病病毒毒,攻攻击击已已感感染染病病毒毒的的肝肝细细胞胞并并清清除除之之 急性乙肝急性乙肝急性乙肝的发病原因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18慢性乙肝的发病原因慢性乙肝的发病原因 乙乙肝肝病病毒毒入入侵侵后后,机机体体的的免免疫疫功功能能被被激激活活,但但处处于于低低下下或或者者耐耐受受状状态态,机机体体对对已已感感染染病病毒毒的的肝肝细细胞胞反反复复攻攻击击,但但是是又又不不能能完完全全清清除除之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反复发作 慢性乙肝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的发病原因乙肝病毒入侵后,机体的免疫功能19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l肝脏星状细胞(肝脏星状细胞(ItoIto细胞)细胞)l肝细胞肝细胞l内皮细胞内皮细胞lkupfferkupffer细胞细胞lPitPit细胞细胞 参与肝纤维化的细胞肝脏星状细胞(Ito细胞)20慢性乙肝免疫病理分期慢性乙肝免疫病理分期1免疫耐受期:免疫耐受期:SALT正常而HBVDNA高水平复制:2免疫清除期免疫清除期:SALT升高而HBVDNA中度复制;3病病毒毒残残留留期期:未被清除的HBV整合形成潜感染,ALT正常,HBVDNA低水平复制。慢性乙肝免疫病理分期1免疫耐受期:SALT正常而HBVDN21 免疫耐受免疫耐受 是是指指宿宿主主对对HBVHBV抗抗原原不不产产生生特特异异性性免免疫疫应应答答,是是免免疫疫系系统统与与HBVHBV和平共处状态。和平共处状态。与与树树突突状状细细胞胞(Dendritic Dendritic CellCell,DCDC)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功能缺陷密切相关。免疫耐受是指22慢性乙肝慢性乙肝(CHB)的病程进展的病程进展 HBeAg()HBV携带CHB肝硬化肝癌死亡 HBeAg()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性治疗)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性治疗)(阻断乙肝三步曲)(阻断乙肝三步曲)慢性乙肝(CHB)的病程进展23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1.病毒血症 2.消化道症状3.黄疸 4.皮肤表现5.肝外表现 6.其他表现五、临床表现1.病毒血症2.消化道症状24体征体征 1.黄疸;黄疸;2.肝肝脏脏肿肿大大:轻轻到到中中度度肿肿大大,质质地地软,软,有触痛,肝区有叩痛;有触痛,肝区有叩痛;3.出出血血体体征征:齿齿龈龈出出血血、皮皮肤肤淤淤点点淤斑。淤斑。体征1.黄疸;25慢性肝炎的各种体征慢性肝炎的各种体征 1.肝病面容、肝掌、血管蛛;2.浮肿、腹水;3.急性发作时肝脏肿大,重型肝炎 及肝硬化者肝脏缩小;4.脾脏肿大;5.腹壁静脉曲张;等。慢性肝炎的各种体征26巩膜皮肤黄染巩膜皮肤黄染巩膜皮肤黄染27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和腹壁静脉曲张28六、实验室检查六、实验室检查 (一)(一)肝功能试验肝功能试验1.酶学检查酶学检查 (1.)丙氨酸转氨酶(ALT、GPT):正常值40U/ML 临床意义:急、慢性上升.疗效观察指标。六、实验室检查29(2)门门冬冬氨氨酸酸转转氨氨酶酶(AST、GOT)正常值40U/ML 临床意义:慢性肝炎上升.疗效观察指标。(2)门冬氨酸转氨酶(AST、GOT)302.胆红素测定胆红素测定(1)胆红素类型:直应胆红素、间应胆红素(2)正常值:小于17mmol/L(3)总胆红素升高、直接胆红素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的意义;(4)胆酶分离的问题(重型肝炎)2.胆红素测定(1)胆红素类型:直应胆红素、间313.蛋白质蛋白质 白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 球蛋白:纤维细胞增多合成的球蛋白增多 白球比值(A/G):有时A/G倒置3.蛋白质白蛋白:合成代谢功能的指标324.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1.PT延长的秒数:正常值12-16秒,比正常 对照小于3秒为异常;2.正常化比值:病人/对照:大于1.2;3.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值80-100%意义:反映严重肝损伤(重型肝炎)4.凝血酶原时间(PT)33(二)(二)病毒基因检测病毒基因检测 意义:定性和定量 方法:斑点杂交法 PCR法(二)病毒基因检测意义:定性和定34(三)(三)免疫功能检查免疫功能检查 T细胞亚群:CD3.CD4.CD8 细胞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 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三)免疫功能检查35(四)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四)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方法:方法:1秒钟肝穿刺:简单、安全秒钟肝穿刺:简单、安全意义:常规病理:确定损害程度、分级意义:常规病理:确定损害程度、分级分分期期、观观察察有有无无纤纤维维化化及及程程度度,不不能能确确定定病病因因免疫组化:可确定病因免疫组化:可确定病因(四)病理检查(肝穿刺活检)36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波 2.CT 3.MRI影像学检查1.B型超声波37七、预后七、预后1.1.甲、戊肝预后好,不转为慢性;甲、戊肝预后好,不转为慢性;2.2.乙乙、丙丙、丁丁型型肝肝炎炎多多转转为为慢慢性性;20-30%20-30%可可转转为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硬化;1-3%1-3%可转为肝癌。可转为肝癌。3.3.其他型肝炎预后较好。其他型肝炎预后较好。七、预后1.甲、戊肝预后好,不转为慢性;38八、临床诊断八、临床诊断 (一)(一)临床分型临床分型 1.1.急性肝炎:急性肝炎:(1)(1)急性无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2)(2)急性黄疸型。急性黄疸型。2.2.慢性肝炎:慢性肝炎:(1)(1)轻度;轻度;(2)(2)中度;中度;(3)(3)重度。重度。3.3.重型肝炎:重型肝炎:(1)(1)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2)(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3)(3)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4.4.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5.5.肝炎肝硬化。肝炎肝硬化。八、临床诊断(一)临床分型391.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流行病学史流行病学史 如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如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症状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等。体体征征 指指肝肝肿肿大大并并有有压压痛痛、肝肝区区叩叩击击痛痛,部部 分分患患者者可有轻度脾肿大。可有轻度脾肿大。化验化验 主要指血清主要指血清ALT升高。升高。病原学检测阳性。病原学检测阳性。1.急性肝炎:流行病学史如密切接触史和注射史等。402.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41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指标 _ 项目 轻度中度 重度-ALT和/或AST(IU/L)正常倍正常倍正常倍 胆红素(mol/L)正常2倍 正常倍正常5倍 正常倍 白蛋白(A)(g/L)35353232 A/G1.4 1.41.01.0 电泳球蛋白(EP)21%21%26%26%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7060%60%40%胆碱酯酶(CHE)(U/L)*5400540045004500_ 慢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异常程度参考指标423.3.重型肝炎: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周内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迅速出现度以上(按度划分)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它原因者,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黄疸急剧加深;或黄疸很浅,甚至尚未出现黄疸,但有上述表现者均应考虑本病。3.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周内出现43(2)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同时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mol/L或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首先出现度以上肝性脑病者,称脑脑病病型型(包括脑水肿、脑疝等);首先出现腹水及其相关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称腹水型腹水型。(2)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4(3)慢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 其发病基础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无肝病史及无HBsAg携带史,但有慢性肝病体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学改变(如脾脏增厚等)及生化检测改变者(如丙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肝穿检查支持慢性肝炎;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或慢性HBsAg携带者重叠甲型、戊型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时要具体分析,应除外由甲型、戊型和其他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3)慢性重型肝炎其发病基础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45病例三病例三 患者,男性,17岁,学生。于1996年5月13日因发热、恶心、呕吐、眼黄5日,神志不清 3日 而 入 院。发 病 前 无 用 药 史。体检:T 36,P 78次/分,R 19次/分。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检查不合作。巩膜明显黄染,心肺大致正常,腹平软,肝浊音界仅1肋间,肋下未及。脾未及。颈软,克氏征阴性。无病理反射。病例三患者,男性,17岁,学生。于1996年5月46 病例三病例三l 化化验验:WBC WBC 11109/L,11109/L,分分类类:中中性性粒粒细细胞胞80%80%。SALT SALT 650IU/L,650IU/L,SAST SAST 320IU/L,TBIL 320IU/L,TBIL 100mol/L100mol/L 提问:提问:1.1.此病人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什么?此病人的诊断是什么?依据什么?病例三化验:WBC47答案:答案:1.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诊断依据:此次为急性肝炎发病。发病2周内出现重型肝炎和肝性脑病的表现。有明显肝性脑病、明显黄疸、发热、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等。肝浊音界明显缩小。肝功能明显损害,转氨酶明显升高。答案:1.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急性重型。484.淤胆型肝炎淤胆型肝炎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皮肤瘙痒,大便灰白,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凝血酶原活动度60%或应用维生素K肌注后一周可升至60%以上,血清胆汁酸、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升高,黄疸持续周以上,并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者,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495.肝炎肝硬化肝炎肝硬化(1)肝炎肝纤维化主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诊断,超检查结果可供参考。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A)、型前胶原(PC-)、型胶原(-C)、层连蛋白(LN)四项指标与肝纤维分期有一定相关性,但不能代表纤维沉积于肝组织的量。(2)肝炎肝硬化 是慢性肝炎发展的结果,肝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肝纤维化及结节形成,二者必须同时具备,才能诊断。5.肝炎肝硬化(1)肝炎肝纤维化主要根据组50根据肝脏炎症可将肝硬化区分为根据肝脏炎症可将肝硬化区分为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特别是ALT升高,黄疸、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并伴有门静脉高压征。根据肝脏炎症可将肝硬化区分为活动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临床表51 肝硬化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ALT正常,无明显黄疸,肝质地硬,脾大,伴有门静脉高压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肝硬化的影像学诊断:超见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肝硬化52九、治疗九、治疗 (一)(一)一般处理一般处理 1.休息急性肝炎的早期,应住院或就地隔离治疗并卧床休息;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但要避免过劳,以利康复。慢性肝炎活动期应适当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不宜过劳。由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转重者应卧床休息,住院治疗。九、治疗(一)一般处理53(二二)营养营养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类食物,碳水化合物摄取要适量,不可过多,以避免发生脂肪肝。恢复期要避免过食。绝对禁酒,不饮含有酒精的饮料、营养品及药物。(二)营养病毒性肝炎患者宜进食高蛋白54(三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各型肝炎病人有明显食欲不振、频繁呕吐并有黄疸时,除休息及营养外,可静脉滴注10%20%葡萄糖液及维生素等。根据不同病情,可采用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三)药物治疗55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l处方一处方一l水林佳2#,饭后口服,每日3次。l肝苏颗粒1袋,饭后口服,每日3次。l10%GS 250 ml l甘美30ml(或甘利欣40 ml)l门冬氨酸钾镁20ml/静滴,每日1次l苦参碱100ml 静滴,每日1次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疗处方一56处方二处方二l双环醇2#,饭后口服,每日3次l熊去氧胆酸0.15,饭后口服,每日3次l5%GNS250mll谷光甘肽1.2 /静滴,每日1次l10%GS250mll茵枝黄30ml /静滴,每日1次处方二双环醇2#,饭后口服,每日3次57说明说明l 如为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待ALT.TBIL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可加用干扰素或核甘酸类、利巴韦林药物。l (1 1)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型肝炎l 除不加退黄疸药物外,其他用药同黄疸型。说明如为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待ALT.TBIL下降到一58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毒、调整免疫、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及心理等治疗措施。目前认为,形成肝炎慢性化主要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因此,对慢性肝炎应重视抗病毒治疗。慢性肝炎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抗病59慢性肝炎(中度)治疗方案慢性肝炎(中度)治疗方案 l处方一处方一l易善复 2片 每日3次饭后口服。l 5%GNS 250mll甘美 40ml/静滴,每日1次。l干扰素 500万单位 im 隔日1次,连用6-12个月l胸腺肽a1 1.6mg im 隔日1次,连用6-12个月。慢性肝炎(中度)治疗方案处方一60处方二处方二l双环醇 2片 每日3次,饭后口服l拉米夫定 0.1,每日1次,连用12-24个月l胸腺肽胶囊 2粒,每日3次,饭后口服,连用12-24个月处方二双环醇2片每日3次,饭后口服61处方三处方三l联苯双脂 15mg,每日3次,饭后口服。l阿德福韦 每日1次,睡前服。l白介素2 20u,肌肉注射,每日1次。处方三联苯双脂15mg,每日3次,饭后口服。62淤胆型肝炎的治疗淤胆型肝炎的治疗l处方一处方一l熊去氧胆酸 0.1,每日三次,饭后口服,l5%GS 250ml 甘利欣 40 mll门冬氨酸钾镁20ml /静滴,每日1次,l5%GNS 250 m 茵栀黄 20ml/静滴每日1次,l苦参碱 10ml /静滴,每日1次。淤胆型肝炎的治疗63处方二处方二l熊去氧胆酸 0.1,每日3次,饭后口服。l5%GNS 250mll谷光甘肽 1.2 /静滴,每日1次l10%GS 250ml 思美泰 1.0/静滴,每日1次l丹参注射液 250ml /静滴,每日1次l如HBVDNA载量高,加用抗HBV药物。处方二熊去氧胆酸0.1,每日3次,饭后口服。64重型肝炎的治疗重型肝炎的治疗 l 重型肝炎病死率高,需采取综合措施。应卧床休息,防止感染,肝昏迷者禁食蛋白饮食,加强皮肤、口腔护理、记出入量。重型肝炎的治疗重型肝炎病死率高,需采取综合措施。应65处方二处方二l10%GS250ml 甘利欣40ml 辅酶A100mg VitC 2.0 10%氯化钾10 ml,静滴,每日1次.l支链氨基酸250 ml 静滴每日12次l新鲜血浆 400ml 静滴,每日1次处方二66 处方二(续)处方二(续)l生理盐水150ml 磷甲酸钠(Carnet)3.0 l静滴,每日1次,连用24周.l10%GS 250ml 胸腺肽 60 ml 静滴,每日1次.l5%GNS 250ml 前列地尔 20ug 静滴,每日1次.l丹参注射液250ml 静滴,每日1次.处方二(续)生理盐水1567处方三处方三l10%GS 250ml l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 静滴,每日1次.l10%GS 250ml l谷光甘肽 1.2 静滴,每日1次.l5%GS 250ml l茵枝黄 20 ml 静滴,每日1次.处方三10%GS250ml68 处方三(续)处方三(续)l有血氨升高有血氨升高,肝昏迷者加用肝昏迷者加用.l10%GS250ml精氨酸精氨酸10g乙酰谷酰胺乙酰谷酰胺0.5l静滴静滴每日每日1次次 瑞甘瑞甘 6 6g口服,每日口服,每日3 3次次l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250ml/静滴静滴每日每日1次次l乳果糖口服液乳果糖口服液20ml口服,每日口服,每日3 3次次l新鲜血浆新鲜血浆400ml静滴静滴每日每日1次次处方三(续)有血氨升高,肝昏迷者加用.69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l 肝肝硬硬化化治治疗疗时时参参考考慢慢性性的的肝肝炎炎的的治治疗疗,静静止止期期抗抗病病毒毒和和中中医医中中药药为主。为主。肝炎后肝硬化的治疗肝硬化治疗时参考慢性的肝炎的治70处方一处方一l拉米夫啶拉米夫啶0.1每日每日1次口服次口服.l水林佳水林佳2#每日每日3次次.l心肝宝心肝宝5#每日每日3次次l10%GS250mll谷光甘肽谷光甘肽1.2静滴静滴,每日每日1次次.l丹参丹参250ml静滴静滴,每日每日1次次.处方一拉米夫啶0.1每日1次口服.71处方二处方二l阿德福韦10mg 每日1次口服.l双环醇 每日3次口服l扶正化淤胶囊 4粒,每日3次l有腹水时加服有腹水时加服l螺内酯20mg 每日3次l速尿片20mg,每日3次处方二阿德福韦10mg每日1次口服.72处方二处方二(续续)l白蛋白过低时加用白蛋白过低时加用l20%白蛋白50ml 静滴,l每日1次或隔日1次l血浆200400ml,静滴,每日或隔日1次.处方二(续)白蛋白过低时加用73重型肝炎治疗重型肝炎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主要措施是加强护理,进行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支持疗法;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给新鲜血液或血制品,含高支链氨基酸的多种氨基酸,抑制炎症坏死及促肝细胞再生药物。改善肝微循环,降低内毒素血症,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可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的研究。重型肝炎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主要措施74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可照常工作,但应定期复查,随访观察,并动员其作肝穿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作相应治疗。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75治疗目标治疗目标1.长期抑制HBV、促进HBEAG阳性 患者血清转换;2.保护肝细胞功能,改善肝细胞织学,减轻肝脏纤维化;3.延缓疾病进展成肝硬化、肝癌。治疗目标1.长期抑制HBV、促进HBEAG阳性76护理要点护理要点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消毒与隔离 自我保护坚持治疗 动静结合定期查体 长期保健护理要点心理护理饮食护理77十、预防十、预防 1.1.管管理理传传染染源源:隔离病人、观察接触者 鲜血员管理。2.2.切切断断传传播播途途径径:科学普及、托幼机构和服务行业管理、防止医源性传播。3.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主、被动免疫、垂直传播阻断。十、预防1.管理传染源:隔离病人、观察接触者鲜血78未接种过疫苗未接种过疫苗 对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的接触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如条件允许,接触后应尽早注射单剂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第1针乙肝疫苗可与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或接触后7天内在不同部位肌注,以后两针可在接触后1个月和6个月接种。如果接触者已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未接种过疫苗对未接种过疫苗或未完成全程免疫79接种疫苗接种疫苗 对种过疫苗,并已知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状况的饿接触者,应根据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1针疫苗;如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接种疫苗对种过疫苗,并已知乙肝表面抗体应答80接触乙肝患者血液后如何接种疫苗接触乙肝患者血液后如何接种疫苗 对经皮肤或黏膜(针刺、咬伤、裂伤)接触乙肝患者血液的意外事故,首先要搞清血液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其他标记状况,同时了解接触者的乙肝疫苗接种及免疫应答情况.接触乙肝患者血液后如何接种疫苗对经皮81垂直传播阻断垂直传播阻断 1.在孕7-9个月时,每月注射200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此法有争议。2.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月.6月时,各注射30微克乙肝疫苗;3.也可于新生儿出生1或2 周时再注射200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垂直传播阻断1.在孕7-9个月时,每月注射200单8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 预防肝炎宣传;对病人和携带者进行教育;开展三级防治。健康教育8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