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31704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5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组成表示法:、组成表示法: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 1、组成表示法:1 1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2 2等量规则:BCAA的含量相等C含量相等等量规则:BCAA的含量相等C含量相等3 3等比规则ABCB与C的比恒定等比规则ABCB与C的比恒定4 4杠杆规则BCAc cab杠杆规则BCAcab5 5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6 6重心规则ABCQMNOW两次使用杠杆规则重心规则ABCQMNOW两次使用杠杆规则7 7n n如果M、N、Q量相等,P点一定在三角形MNQ的几何重心上。反过来如果P点组成分解,则可得到相当量的组成为M、N、Q的三个混合物。如果M、N、Q量相等,P点一定在三角形MNQ的几何重心上8 8n n如果新出现的混合物或化合物的组成点不如果新出现的混合物或化合物的组成点不在原始已知的三个混合物所联成的三角形在原始已知的三个混合物所联成的三角形内时,就不能用相加的方法求得。内时,就不能用相加的方法求得。如果新出现的混合物或化合物的组成点不在原始已知的三个混合物所9 9n n新组成点新组成点P P落在三角形落在三角形MNQMNQ的外边的外边,并在,并在MQMQ和和QNQN的延长线的范围内,则的延长线的范围内,则P P的组成及量与的组成及量与M M、N N、Q Q的关系由下式求得:因的关系由下式求得:因M+N=tM+N=t;Q+P=tQ+P=t;则可得到;则可得到M+N=Q+PM+N=Q+P;故;故M+N-Q=PM+N-Q=P。新组成点P落在三角形MNQ的外边,并在MQ和QN的延长线的范1010n n要从混合物要从混合物M+NM+N中取出一定量的中取出一定量的Q Q才能得到才能得到P P,相反相反P P要分解为要分解为N N和和M M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Q Q,此时,此时,P P点的位置叫点的位置叫“交叉位置交叉位置”。要从混合物M+N中取出一定量的Q才能得到P,相反P要分解为N1111n n新组成点新组成点P P落在三角形落在三角形MNQMNQ的外边,并在的外边,并在MQMQ和和NMNM的延长线所包围的范围内,其组成及的延长线所包围的范围内,其组成及量与量与M M、N N、Q Q的关系为的关系为Q+N+P=MQ+N+P=M,故,故M-M-(Q+NQ+N)=P=P。新组成点P落在三角形MNQ的外边,并在MQ和NM的延长线所包1212n n从混合物从混合物M M中取出一定量的中取出一定量的Q+NQ+N才能得到才能得到P P。反过来,反过来,P P分解时,要加入相应量的分解时,要加入相应量的Q QN N才才能得到能得到M M,P P的这种位置叫的这种位置叫“共轭位置共轭位置”。从混合物M中取出一定量的Q+N才能得到P。反过来,P分解时,13132 2、连结线规则(艾氏连线)、连结线规则(艾氏连线)ABCEDF连接线之间可以相交但不能交叉2、连结线规则(艾氏连线)ABCEDF连接线之间可以相交但不14143、切线规则BAABEABC3、切线规则BAABEABC15154、无变量点n n低共熔点(三升点)低共熔点(三升点)特点:三条低共熔线相交点,三曲面特点:三条低共熔线相交点,三曲面相交的温度最低点,处于对应三组分的相交的温度最低点,处于对应三组分的重心位置重心位置 L SL S1 1+S+S2 2+S+S3 3123E4、无变量点低共熔点(三升点)123E1616单转熔点(双升点)单转熔点(双升点)特点:对应三组分的成分三角形之外,交特点:对应三组分的成分三角形之外,交叉位置叉位置 L+S1 S2+S3 交叉交叉交叉单转熔点(双升点)特点:对应三组分的成分三角形之外,交1717双转熔点(双降点)特点;处于相应成分三角形的共轭位置L+S1+S2S3共轭双转熔点(双降点)特点;处于相应成分三角形的共轭位置共轭1818双降点形式的过渡点特点:共轭位置的极限情况特点:共轭位置的极限情况 (L L)+S+S1 1+S+S2 2 S S3 3无对应的三角形,是一条线无对应的三角形,是一条线双降点形式的过渡点特点:共轭位置的极限情况19195、析出规则(背向规则)ABC5、析出规则(背向规则)ABC2020二、在固相中完全不互溶的三元相图基本类型1、具有一个低共熔点的不生成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体系特征: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二、在固相中完全不互溶的三元相图基本类型1、具有一个低共熔2121三元系相图基础课件2222E E相图特征:三个初晶区,三条相区界线,一个无变量点。B BA AC CE相图特征:BAC2323CABCAB24242 2 具有低共熔点的生成二元化合物的三具有低共熔点的生成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元相图n n体系的特征:化合物为稳定化合物,每种组分都有确定的熔点,组分间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n n相图的特征:多于一个无变量点,四个初晶区,五个相区界限(均为低共熔线),两个无变量点(均为低共熔点),两个副三角形。2具有低共熔点的生成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体系的特征:化2525ABCDACDBABCDACDB2626ABCDACDBE1E1E2E2鞍形点ABCDACDBE1E2鞍形点2727ABCDACDB1 1原始成分点与结晶终点结晶结束的组分为三角形顶点组分2ABCDACDB1原始成分点与结晶终点结晶结束的组分228283 生成一个同成分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 n n体系特征:体系中含有三元稳定化合物,组分间液相完全互溶,固相完全不互溶;n n相图特征:四个初晶区,六条相区界限,三个无变量点,三个副三角形。3生成一个同成分熔融三元化合物的三元相图体系特征:体系2929ABCSABCS1 12 23 31 1、2 2、3 3均为三升点均为三升点ABCSABCS1231、2、3均为三升点3030小结小结pp原始熔体原始熔体M M在哪个初晶区内,冷却时,从液在哪个初晶区内,冷却时,从液相中首先析出该初晶区所对应的那种晶相,相中首先析出该初晶区所对应的那种晶相,M M熔体所处等温线温度表示析出初晶相的温熔体所处等温线温度表示析出初晶相的温度。在初晶相的析出过程中,液相组成点度。在初晶相的析出过程中,液相组成点的变化路线遵守背向规则。的变化路线遵守背向规则。小结原始熔体M在哪个初晶区内,冷却时,从液相中首先析出该初晶3131pp冷却过程中系统的总组成点即原始组成点冷却过程中系统的总组成点即原始组成点在投影图上的位置始终不变,而且系统的在投影图上的位置始终不变,而且系统的总组成点、液相组成点和固相组成点始终总组成点、液相组成点和固相组成点始终在一条直线上,形成杠杠。此杠杠随着固、在一条直线上,形成杠杠。此杠杠随着固、液相组成的变化,以系统总组成点为支点液相组成的变化,以系统总组成点为支点旋转。旋转。pp液相组成点的变化途径一般是从系统的组液相组成点的变化途径一般是从系统的组成点开始,经过相应的初晶区、界线,直成点开始,经过相应的初晶区、界线,直到三元低共熔点为止;到三元低共熔点为止;冷却过程中系统的总组成点即原始组成点在投影图上的位置始终不变3232pp固相组成点的变化途径则一般是从三角形的某固相组成点的变化途径则一般是从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开始(只析出一种晶相),经过三角一个顶点开始(只析出一种晶相),经过三角形的一条边(同时析出两种晶相),进入三角形的一条边(同时析出两种晶相),进入三角形内部(同时析出三种晶相),直到与系统的形内部(同时析出三种晶相),直到与系统的总组成点重合(结晶结束)。固、液相的变化总组成点重合(结晶结束)。固、液相的变化途径形成一条首尾相接的曲线。途径形成一条首尾相接的曲线。固相组成点的变化途径则一般是从三角形的某一个顶点开始(只析出3333pp无论熔体无论熔体 M M在三角形在三角形ABCABC内的何种位置,析内的何种位置,析晶产物都是晶产物都是 A A、B B、C C三种晶相,而且都在三种晶相,而且都在(A A)、()、(B B)、()、(C C)三个初晶区所包围的)三个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的低共熔点上结晶结束。因此三元无变量的低共熔点上结晶结束。因此三元低共熔点一定是结晶的结束点。三元低共熔点一定是结晶的结束点。无论熔体M在三角形ABC内的何种位置,析晶产物都是A、B34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