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资料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316689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徐友华徐友华徐友华徐友华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一、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一、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大脑多巴胺受体(尤其是多巴胺D2受体)而具有抗精神病作用。但抗精神病药对机体的其他受体同时起作用,因此出现相关的副反应。一、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药源性精神症状急性锥体外系症状迟发性运动障碍药源性癫痫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恶性综合症消化系统症状血液系统副反应内分泌系统副反应 皮肤副反应抗精神病药常见副反应药源性急性锥体迟发性药源性癫痫自主神经恶性综合症消化系统血液药物检测观察的十个副作用药物检测观察的十个副作用 其他其他抗胆碱、抗胆碱、多巴胺作用多巴胺作用意识模糊意识模糊恶心呕吐恶心呕吐皮疹皮疹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口干口干视力模糊视力模糊静坐不能静坐不能 震颤震颤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增高心动过速心动过速药物检测观察的十个副作用 其他抗胆碱、意识模糊恶心呕吐(1)药源性精神症状焦虑激越情绪抑郁过度镇静紧张症状群谵妄状态原有精神病性症状加重 (1)药源性精神症状焦虑激越情绪抑郁(2)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药源性帕金森综合症 静坐不能静坐不能 急性肌张力障碍急性肌张力障碍 用药数周至数月发生。动作迟缓、用药数周至数月发生。动作迟缓、用药数周至数月发生。动作迟缓、用药数周至数月发生。动作迟缓、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面具脸)、肌肉震颤和流涎等。肌肉震颤和流涎等。肌肉震颤和流涎等。肌肉震颤和流涎等。一般一般一般一般1 1月或第月或第月或第月或第1 1次用药后产生。面、颈、唇及舌次用药后产生。面、颈、唇及舌次用药后产生。面、颈、唇及舌次用药后产生。面、颈、唇及舌肌痉挛多见,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张肌痉挛多见,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张肌痉挛多见,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张肌痉挛多见,表现口眼歪斜、斜颈、伸舌、张口和言语障碍等症状。口和言语障碍等症状。口和言语障碍等症状。口和言语障碍等症状。烦躁不安,反复徘徊;烦躁不安,反复徘徊;烦躁不安,反复徘徊;烦躁不安,反复徘徊;(2)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药源性帕金(2)急性锥体外系症状 (2)急性锥体外系症状(2)急性锥体外系症状同时锥体外系副作用的出现会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急性锥体外系症状同时锥体外系副作(3)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1年)和大量服药所致表现停药后长期不消失口、舌、腮三联症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如吸吮、鼓腮、舔舌等以及捻动广泛性舞蹈样徐动症机制受体向上调节,使黑质纹状体DA功能相对增强。(3)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4)药源性癫痫大发作(属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氯氮平氯氮平较易诱发);局限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阈下发作(脑电图异常)(4)药源性癫痫大发作(属较严重的(5)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受体阻断受体阻断,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逆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反复用药产生耐受,减弱降压作用,不用于治疗反复用药产生耐受,减弱降压作用,不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压。多见于治疗初期、改换药物或药量骤增时,大多在迅速改变体位时发生,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病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头晕、面色苍白、冷汗,直立晕倒以至于外伤。刚服药时,腿部血管放松。如果突然站起,血管来不及收缩,血液来不及供应脑部,就有可能出现头晕、甚至昏倒。服药久了,就会适应。(5)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受体阻断正常体位变换时血压的调节正常体位变换时血压的调节体位变体位变换换回心血量下降回心血量下降 心输出量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刺激大血管容量感受器、刺激大血管容量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 心血管中枢整心血管中枢整合传入信息合传入信息动脉和静脉血管收缩、动脉和静脉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加 心脏输出量增加心脏输出量增加适应体位的改变适应体位的改变维持正常血维持正常血压压 正常体位变换时血压的调节体位(5)心血管系统心心动动过过速速和和心心电电图图异异常常(STT改改变变和和QT延长)延长)。心肌损害时需予营养心肌药改善心功能,必要时需停止用药或换药,同时合并抗心律失常药治疗 (5)心血管系统心肌损害时需予营养心肌药(6)恶性综合症(1)肌紧张(强直);肌紧张(强直);(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高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包括:高热、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大汗、心动过速、血压不稳;(3)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机制:机制:可能与可能与DADA功能下降;药物更换过快、功能下降;药物更换过快、剂量骤增骤减、合并用药、脑病患者、紧张症剂量骤增骤减、合并用药、脑病患者、紧张症者、酒药依赖者是发生者、酒药依赖者是发生NMSNMS的危险因素。的危险因素。病程数小时至病程数小时至7天。严重死于肾脏、呼吸功天。严重死于肾脏、呼吸功能衰竭,能衰竭,死亡率死亡率20-30%(6)恶性综合症(1)肌紧张(强直);(7)消化系统症状(1)胃肠道反应口干、恶心、呕吐、胃纳差、腹泻、便秘及肠麻痹等;(2)可引起药源性肝功能损害。(7)消化系统症状(1)胃肠道反应 口(8)血液系统副反应(1)血小板减少症(2)再生障碍性贫血(3)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属严重不良反应,氯氮平引起较为多见,为其他抗精神病药的10倍,严重者可致死亡。(8)血液系统副反应(1)血小板减少症(9)代谢及内分泌方面副反应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月经紊乱、泌乳、甲状腺机能低下等。适当调整药量或对症处理可恢复。(9)代谢及内分泌方面副反应体重增加、性功能障 抗精神病药多会不同程度地减少多巴胺,从而产生增加食欲、增加体重的作用。其中氟哌啶醇、齐拉西酮及五氟利多对于食欲的影响相对较轻。肥胖肥胖 抗精神病药多会不同程度地减少多巴胺,从而产生增加食欲、增(10)皮肤方面副反应(1)药物性皮疹以氯丙嗪为多见。(2)光敏性皮炎多在夏季日照强烈时发生,见于躯体暴露部位。(3)剥脱性皮炎以氯丙嗪引起为多,常在服药第1月内发生。往往病情凶险,死亡率高。(10)皮肤方面副反应(1)药物性皮疹 流涎流涎机理机理 1.激动了激动了m胆碱能受体导致唾液腺、胆碱能受体导致唾液腺、呼呼吸道腺体及汗腺等的分泌增加吸道腺体及汗腺等的分泌增加 2.可能是变态反应引起可能是变态反应引起h 2 受体活性增强受体活性增强,腺体分泌增加所致,腺体分泌增加所致 3.喉蠕动减少或吞咽肌反射被抑制喉蠕动减少或吞咽肌反射被抑制 流涎是氯氮平治疗早期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反应,约64.3的患者出现流涎。过度流涎在睡眠时最明显,患者经常主诉早晨枕头被浸湿,建议患者侧卧位,以便于口涎流出,防止吸入气管,必要时减量或换药。或遵医嘱使用拮抗剂流涎机理 1.激动了m胆碱能受体导致唾液腺、呼吸道谢谢 谢谢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