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316333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3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要内容概述流行概况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手足口病疫源地消毒指南主要内容概述一、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A组l6型和肠道病毒EV71最为常见。一、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普通病例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普通病例重症病例重症病例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重症病例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ppt课件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治培训ppt课件二、流行概况10月以来我县处理22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对所发生的聚集性发病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对托幼机构出现病例的班级按照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指南(2009版)要求实施停课10天控制措施。二、流行概况10月以来我县处理22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一)传染源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一)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空气飞沫气飞沫传播。(二)传播途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流行。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传播方式传播方式 粪-口途径传播:唾液与粪便 呼吸道传播:空气飞沫接触传播传播方式粪-口途径传播:唾液与粪便(三)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三)易感人群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四)流行方式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可发生暴发。(四)流行方式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5岁以下儿童家长及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等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强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环境卫生措施对于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性,动员托幼机构老师和管理人员、儿童家长成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主动参与者,形成群防群控。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培训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有共同生活、居住史的5岁以下儿童,要对其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健康教育,做好儿童的密切观察,出现症状要及时就诊和治疗。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与重症或死亡病例发病前1周或发病后有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每日进行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脚掌、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发现可疑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每日进行晨检,逐一检查儿童发热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建议停园10天;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2)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3)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6)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5)定期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7)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返校标准自患儿发病之日停课两周(14天)后,凭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具院)开具证明返校。其它疾病儿童也要凭医生证明(证明无传染性)方可返校。返校标准自患儿发病之日停课两周(14天)后,凭所在辖区的社区四、消毒指南四、消毒指南(一)随时消毒(二)终末消毒(三)预防性消毒四、消毒指南(一)随时消毒(一)随时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毒处理。患儿居家治疗的,不可在传染期去托幼机构或学校,也不可与其他儿童接触,患病期间应做好病家的随时消毒。随时消毒特别要注意下列物品和场所:分泌物或排泄物(粪便、疱疹液等)及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生活用具、手、衣服、被褥、生活污水、污物。(一)随时消毒随时消毒是指对患儿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及时进行的消(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离开有关场所后进行的彻底的消毒处理,应确保终末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终末消毒特别要注意病家、托幼机构。(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包括患儿和隐性感染者)离开(二)终末消毒1病家消毒当患儿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病家终末消毒的对象包括:住室地面、墙壁,桌、椅等家具台面,门把手,患儿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玩具,厕所、卫生间,垃圾,污水等。(二)终末消毒1病家消毒(二)终末消毒2托幼机构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小学停课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包括:园区室内外地面、墙壁(墙壁可只消毒至2m高),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特别要注意患儿的衣服、被褥,学习用品,玩具,食饮具,厕所、卫生间,污水、垃圾等。(二)终末消毒2托幼机构(三)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没有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小学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做好环境卫生。保健老师、教师要保持手部清洁,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幼儿活动室、教室和宿舍等要保持良好通风。活动室、教室、宿舍等地面每天湿式拖扫,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拖地一次。门把手、桌、椅等各种物体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每周末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玩具保持清洁。搞好食饮具消毒和食品卫生。(三)托幼机构预防性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没有发生手足口三、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室内空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以自然通风为主,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三、常见污染对象的消毒方法1室内空气2地面、墙壁对污染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剂溶液喷洒消毒,作用15分钟。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ml/平方米300ml/平方米,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2地面、墙壁3物体表面对门把手、楼梯扶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min,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4衣物、被褥等织物患儿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min,患儿所用毛巾、擦手巾、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min。3物体表面5玩具、学习用品患儿接触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作用15min后用清水擦拭、冲洗干净。6奶瓶和食饮具餐具每天煮沸消毒20min或用消毒碗柜消毒,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5玩具、学习用品7厕所、卫生间患儿使用后的便盆、便池、坐便器先投入50g漂白粉,作用60min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喷雾、擦拭消毒,作用15min。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7厕所、卫生间四、注意事项(一)使用获得卫生部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凡获批准的消毒产品在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均有批准文号。(二)使用消毒剂前详读说明书。一般消毒剂具有毒性、腐蚀性、刺激性。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仅用于手、皮肤、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切忌内服。消毒剂应避光保存,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四、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