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10072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1儒古代从事祭祀的人,由有学问的长者担任古代从事祭祀的人,由有学问的长者担任后来泛指学者后来泛指学者后人称孔子创立的学派为后人称孔子创立的学派为“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甲骨文写作甲骨文写作“需需”(斋戒沐浴)(斋戒沐浴)人为何要沐浴?人为何要沐浴?准备参加祭祀活动。准备参加祭祀活动。儒,最早指以相礼治丧为职业的文化人作为殷商苗裔的孔子,年轻时以“儒”为业儒古代从事祭祀的人,由有学问的长者担任后来泛指学者后人称孔子2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3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思想体系的核心“仁仁”和和“礼礼”。2、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际问题。3、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办私学。办私学。“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而不学则怠”4、文化典籍:、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乐、春秋等。圣人圣人孔子孔子礼礼即周礼,提出即周礼,提出“正名正名”思想,以建立贵贱有序思想,以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的社会秩序。仁仁即即“爱人爱人”,行,行“忠恕忠恕”之道,强调自我的道之道,强调自我的道德自觉。德自觉。认为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认为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儒家思想的形成1、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4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1 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仁政仁政”学说学说 “省刑罚省刑罚”“薄税敛薄税敛”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 2、伦理观:、伦理观:性善论性善论 “人性本善人性本善”3 3、价值观:、价值观:倡导倡导“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亚圣亚圣孟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发展1、政治思想:“仁政”学说亚圣孟子5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6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性善论性善论”仁的来仁的来源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性善论”仁的来源7儒家思想的发展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儒家另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成者,先秦最后的儒者。先秦最后的儒者。荀荀 子子儒家思想的发展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8走近荀子走近荀子走近荀子9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因“荀荀”与与“孙孙”二字古音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相通,故又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今山西南部)人。人。约生于公元前约生于公元前313313年,卒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238238年。大约活年。大约活了九十四岁。荀子的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了九十四岁。荀子的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公元前二八二年到前二三八年之间,约有四十四年。前二八二年到前二三八年之间,约有四十四年。荀子的家世和早年经历难以确考。荀子的家世和早年经历难以确考。荀子,名况,字卿,又称荀卿。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10 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正是中国社会由长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正是中国社会由长期分裂割据重新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当时社会的总体格局已经十分明朗,基本上形成统一的历史时期,当时社会的总体格局已经十分明朗,基本上形成了秦、齐、楚三国对峙的局面。到荀况晚年,秦王政已经即位,他了秦、齐、楚三国对峙的局面。到荀况晚年,秦王政已经即位,他去逝时,秦王政已经亲政,距秦灭六国最后统一中国的公元前去逝时,秦王政已经亲政,距秦灭六国最后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221年已经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年了。年已经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年了。战国末期各国已经纷纷地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社会发展转型战国末期各国已经纷纷地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社会发展转型阶段的结束客观上要求人们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为今后的发阶段的结束客观上要求人们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提供经验和教训。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提供经验和教训。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争鸣也出现了相互吸收,趋向融合的特点,应,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争鸣也出现了相互吸收,趋向融合的特点,人们开始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观点达成共识,这同样或者说更需要人人们开始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观点达成共识,这同样或者说更需要人们进行梳理、总结和加工概括。们进行梳理、总结和加工概括。荀子和他的学生韩非,以及吕氏春秋的作者们就勇敢地承荀子和他的学生韩非,以及吕氏春秋的作者们就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一时代赋予他们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荀子是整个先秦思想担起了这一时代赋予他们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荀子是整个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吕氏春秋的作者则的集大成者,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吕氏春秋的作者则囊括儒、墨、道、法、名等各家学说,成为杂家囊括儒、墨、道、法、名等各家学说,成为杂家 。荀子生活的时代 荀子生活在战国末期,正是中国社会由长期分裂割据重新走11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12荀子的主要经历 荀子的一生与齐国的关系十分密切,稷下学宫对他学荀子的一生与齐国的关系十分密切,稷下学宫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最为老师最为老师”、“列大夫列大夫”、“三为祭酒三为祭酒”当时齐国正是威王、宣王当政的时期,国力强盛,称雄东方,当时齐国正是威王、宣王当政的时期,国力强盛,称雄东方,因而不惜重金招贤纳士;四方学者云集齐都,那是稷下学宫最为兴因而不惜重金招贤纳士;四方学者云集齐都,那是稷下学宫最为兴盛的时期。稷下学士们相互辩论、发表高论、著书立说,大大促进盛的时期。稷下学士们相互辩论、发表高论、著书立说,大大促进了思想的活跃,并且为学术研究的开展埋下勃发的种子。了思想的活跃,并且为学术研究的开展埋下勃发的种子。齐湣王执政时,稷下学宫开始衰败,学者们纷纷离去。到了齐齐湣王执政时,稷下学宫开始衰败,学者们纷纷离去。到了齐襄王执政,稷下学宫又再度复兴,荀子也重新回到了齐国。此时在襄王执政,稷下学宫又再度复兴,荀子也重新回到了齐国。此时在稷下学宫中,荀子是最有威望,最受推崇的大学者,曾三次担任稷下学宫中,荀子是最有威望,最受推崇的大学者,曾三次担任“祭酒祭酒”(古时候饮食祭祀时,推选尊长者一人为(古时候饮食祭祀时,推选尊长者一人为“祭酒祭酒”,后来成,后来成为官号)。为官号)。荀子的主要经历 荀子的一生与齐国的关系十分密切,稷下学13荀子的主要经历 荀子早年曾对东方的齐国寄予殷切的希望,认为齐能荀子早年曾对东方的齐国寄予殷切的希望,认为齐能“调调一天下,制秦楚一天下,制秦楚”,结束七雄割据的状态。但齐愍王的穷兵黩,结束七雄割据的状态。但齐愍王的穷兵黩武、齐襄王的叶公好龙和齐王建的庸碌无能使得曾经最具备统武、齐襄王的叶公好龙和齐王建的庸碌无能使得曾经最具备统一天下条件、曾经一天下条件、曾经“三晋朝齐三晋朝齐”的齐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逆转,的齐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逆转,而且荀子在齐国又多受谗言中伤,他看到齐国大势已去,心怀而且荀子在齐国又多受谗言中伤,他看到齐国大势已去,心怀失意与遗憾离齐适楚。失意与遗憾离齐适楚。荀子在楚国谒见了荀子在楚国谒见了“四大公子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任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任兰陵令。但荀况在兰陵又遭小人毁谤,被春申君辞退。兰陵令。但荀况在兰陵又遭小人毁谤,被春申君辞退。被春申君辞退之后,荀子返回故里赵国,与赵成王讨论被春申君辞退之后,荀子返回故里赵国,与赵成王讨论过军事,过军事,“赵以为上卿赵以为上卿”。赵国虽重用荀况为。赵国虽重用荀况为“上卿上卿”,但,但荀子心里很明白,赵国毕竟是个弱国、小国,不具备统一天荀子心里很明白,赵国毕竟是个弱国、小国,不具备统一天下的条件。下的条件。荀子的主要经历 荀子早年曾对东方的齐国寄予殷切的希望,14 这时,他看到了西方的秦国一跃而为强国,统一天下的这时,他看到了西方的秦国一跃而为强国,统一天下的条件基本成熟,一反条件基本成熟,一反“儒者不入秦儒者不入秦”的惯例,访问了秦国,的惯例,访问了秦国,考察了秦国城乡的治理,并晤见了秦昭王和秦国名相范睢、考察了秦国城乡的治理,并晤见了秦昭王和秦国名相范睢、自己的老学生李斯,向他们陈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建议秦国自己的老学生李斯,向他们陈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建议秦国“节威反文节威反文”,参合礼法,文武并用,但终不为尚武已成定,参合礼法,文武并用,但终不为尚武已成定势的西秦所用,最后连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也与他分道扬镳,势的西秦所用,最后连他的学生韩非和李斯也与他分道扬镳,放弃儒法合流,恩威并用的政治思想,成为著名的法家,并放弃儒法合流,恩威并用的政治思想,成为著名的法家,并帮助秦王统一了中国。帮助秦王统一了中国。荀子的主要经历 这时,他看到了西方的秦国一跃而为强国,统一天下的条件15荀子的主要经历 荀子一生先后到过齐、秦、楚、赵等国。齐国荀子一生先后到过齐、秦、楚、赵等国。齐国的稷下学宫为荀子提供了学习和探讨的空间;在秦的稷下学宫为荀子提供了学习和探讨的空间;在秦国他虽未被任用,却曾得到秦昭王的称赞;在赵国,国他虽未被任用,却曾得到秦昭王的称赞;在赵国,他被奉为上客,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在楚他被奉为上客,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在楚国,他先后因为兰陵令、春申君的死而两次被免官,国,他先后因为兰陵令、春申君的死而两次被免官,最后退居于兰陵,专心著书立说,培养门徒,一直最后退居于兰陵,专心著书立说,培养门徒,一直到去世为止。到去世为止。荀子晚年又得春申君之邀请,到了楚国,再任兰陵令。荀子晚年又得春申君之邀请,到了楚国,再任兰陵令。春申君死后,公元前春申君死后,公元前238238年又被解职,年又被解职,失官在家,专事著书失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终老于兰陵。立说,终老于兰陵。荀子的主要经历 荀子一生先后到过齐、秦、楚、赵等国。齐16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17 荀子的学生不象孔、孟那样成荀子的学生不象孔、孟那样成百上千,他百上千,他“徒与不众徒与不众”,但却儒,但却儒法分流,李斯、韩非是著名的法家,法分流,李斯、韩非是著名的法家,辅佐秦王成就霸业;浮邱伯、毛亨、辅佐秦王成就霸业;浮邱伯、毛亨、张苍等成为当世名儒,传春秋谷张苍等成为当世名儒,传春秋谷梁传、梁传、鲁诗、毛诗、鲁诗、毛诗、春秋左氏传,成就斐然。春秋左氏传,成就斐然。值得一提的是,荀子虽然在学值得一提的是,荀子虽然在学术源流上没有象孟子那样得到儒学术源流上没有象孟子那样得到儒学的嫡传,但据学者们研究考证,孔的嫡传,但据学者们研究考证,孔子整理的子整理的“六经六经”却多得荀子的传却多得荀子的传授。在这方面荀子的贡献要远远超授。在这方面荀子的贡献要远远超过孟子。过孟子。荀子的主要成就 荀子的学生不象孔、孟那样成百上千,他“徒与不众”,但18荀子的主要成就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性恶性恶,和孟子的性善针锋相对。,和孟子的性善针锋相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圣贤;人性善是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圣贤;人性善是受教化的结果。受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荀子受老子的影响,以为天没有意志,在天道观方面,荀子受老子的影响,以为天没有意志,不过是能生长万物的自然界,不能决定人事的吉凶、祸福。不过是能生长万物的自然界,不能决定人事的吉凶、祸福。提出人应该顺应自然但也可改变自然,即所谓提出人应该顺应自然但也可改变自然,即所谓“制天命而用制天命而用之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的主要成就 在人性问题上,荀子主张性恶,和19荀子的主要成就荀子对礼很重视。礼是指纲常和伦理道德,他认为礼在调节荀子对礼很重视。礼是指纲常和伦理道德,他认为礼在调节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社会上人与人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他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强力来压人。他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强力来压人。王道的具体内容是礼义和仁政。他继承了儒家王道的具体内容是礼义和仁政。他继承了儒家“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传的传统,认为治国应该统,认为治国应该“平政爱民平政爱民”。他将君主比作舟,庶民比作水,。他将君主比作舟,庶民比作水,认为认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即提醒君主,如果聚敛、刑杀无,即提醒君主,如果聚敛、刑杀无度,就会遭到覆舟的报复。度,就会遭到覆舟的报复。虽然他主张治国要用王道或礼义教化,但也认为完全有必要虽然他主张治国要用王道或礼义教化,但也认为完全有必要采用刑罚。采用刑罚。所以荀子是礼法兼用、王霸并重,和他以前的儒家有明显的所以荀子是礼法兼用、王霸并重,和他以前的儒家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荀子的主要成就荀子对礼很重视。礼是指纲常和伦理道德,他认20 荀子的学说思想,对西汉经荀子的学说思想,对西汉经学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学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如礼记、韩诗外传等书中礼记、韩诗外传等书中部分内容即抄自荀子。由于部分内容即抄自荀子。由于荀子有些论点和儒家传统说法不荀子有些论点和儒家传统说法不合,故受到后人指责和非议,如合,故受到后人指责和非议,如唐韩愈就说荀学是唐韩愈就说荀学是“大醇而小疵大醇而小疵”。到宋代则为程朱理学(见理。到宋代则为程朱理学(见理学)所不容,出现了扬孟抑荀的学)所不容,出现了扬孟抑荀的现象。到清代末年,梁启超、章现象。到清代末年,梁启超、章炳麟等则对荀子的学说思想重新炳麟等则对荀子的学说思想重新作出评价,肯定了它在中国古代作出评价,肯定了它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哲学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荀子的主要成就 荀子的学说思想,对西汉经学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211、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2、提出、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舟”的观点。的观点。3、“性恶论性恶论”,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4、提出、提出“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的命题。思想特点: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荀子的主要成就1、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荀子的主要成就22儒家思想之走近荀子课件23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结束语24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感谢聆听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