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

上传人:58****5 文档编号:241308187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主小麦主要病虫要病虫害害小麦主要病虫害1小麦病害小麦病害叶部病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根茎部病害病毒病病毒病锈病:条锈、叶锈、秆锈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白粉病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赤霉病赤霉病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秆黑粉秆黑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小麦病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病毒病锈病:条锈、叶锈、秆2形成白穗的原因?形成白穗的原因?全蚀病前期全蚀病前期全蚀病中后期全蚀病中后期全蚀病全蚀病黑脚黑脚根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纹枯病形成白穗的原因?全蚀病前期全蚀病中后期全蚀病 黑脚根腐病纹枯3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4 小小麦麦纹纹枯枯病病是是一一种种世世界界性性病病害害,发发生生非非常常普普遍遍。我我国国8080年年代代以以来来,由由于于小小麦麦品品种种更更换换、农农业业栽栽培培制制度度的的改改变变以以及及肥肥水水条条件件的的改改善善,发发病病逐逐年年加加重重。目目前前已已成成为为河河南南省省发发病病面积最大的病害。面积最大的病害。小小麦麦纹纹枯枯病病对对产产量量影影响响很很大大,一一般般使使小小麦麦减减产产10%-20%10%-20%,严严重重地地块块减产减产50%50%左右,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我国80年5一、症状一、症状 小小麦麦各各生生育育期期均均可可受受害害,造造成成烂烂芽芽、病病苗苗死死苗苗、花花秆秆烂烂茎、倒伏、枯孕穗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等多种症状。1 1 烂烂芽芽和和死死苗苗:种种子子发发芽芽后后,芽芽鞘鞘受受侵侵染染变变褐褐,继继而而烂烂芽芽枯枯死死,不不能能出出苗苗。主主要要在在小小麦麦3-43-4叶叶期期发发生生,在在第第一一叶叶鞘鞘上上呈呈现现中中央央灰灰白白、边边缘缘褐褐色色的的病病斑斑,严严重重时时因因抽抽不不出出新新叶叶而而造造成死苗。成死苗。2 2 花花秆秆烂烂茎茎:返返青青拔拔节节后后,病病斑斑最最早早出出现现在在下下部部叶叶鞘鞘上上,产产生生中中部部灰灰白白色色、边边缘缘浅浅褐褐色色的的云云纹纹状状病病斑斑,多多个个病病斑斑相相连连接接,形形成成云云纹纹状状的的花花秆秆,条条件件适适宜宜时时,病病斑斑向向上上扩扩展展,并并向向内内扩扩展展到到小小麦麦的的茎茎秆秆,在在茎茎秆秆上上出出现现近近椭椭圆圆形形的的“眼眼斑斑”,病病斑斑中中部部灰灰褐褐色色,边边缘缘深深褐褐色色,两两端端稍稍尖尖。田田间间湿湿度度大大时时,病病叶叶鞘鞘内内侧侧及及茎茎秆秆上上可可见见蛛蛛丝丝状状白白色色的的菌菌丝丝体体,以以及及由由菌菌丝丝纠纠缠缠形形成成的的黄黄褐褐色色的的菌菌核核。小小麦麦茎茎秆秆上上的的云云纹纹状状病病斑斑及及菌菌核核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一、症状 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6 3 3、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4 4、枯枯孕孕穗穗:发发病病严严重重的的主主茎茎和和大大分分蘖蘖常常抽抽不不出出穗穗,形形成成“枯枯孕孕穗穗”,有有的的虽虽能能够够抽抽穗穗,但但结结实实减减少少,籽籽粒粒秕秕瘦瘦,形形成成“枯枯白白穗穗”。枯枯白白穗穗在在小小麦麦灌灌浆浆乳乳熟熟期期最最为为明明显显,发发病病严严重重时时田田间间出出现现成成片片的的枯枯死死。此此时时若若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 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 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极易脱落到地面上。极易脱落到地面上。3、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7病原菌病原菌 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Rizoctonia cerealis ,属于真菌半,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CenatobasidiumCenatobasidium),自然情况,自然情况下不常见。下不常见。立枯丝核菌(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Rizoctonia solani)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纹枯病。)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纹枯病。病原菌8三、侵染循环三、侵染循环传播:传播:此病是典型的此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三、侵染循环传播:9 初侵染与发病:初侵染与发病: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10-1010-101111,30301212,30301 1,30302 2,28283 3,20204-304-305 5,30306-156-15播种播种越冬期越冬期返青返青-拨节拨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收获收获出苗及分蘖出苗及分蘖纹枯病发展纹枯病发展趋势(病株率)趋势(病株率)纹枯病发展纹枯病发展趋势(病指)趋势(病指)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病病禾谷丝核菌立枯丝核菌病病禾谷丝核菌立枯丝核菌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病菌生长温病菌生长温5 53535度,度,适宜温度适宜温度20202525度度冬前侵染期冬前侵染期越冬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严重度增长期增长期白穗白穗倒伏期倒伏期发病因素:发病因素:感病品种感病品种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氮肥过多、冬暖、氮肥过多、冬暖、3 34 4月份雨水多月份雨水多4 4月湿度回升慢月湿度回升慢 初侵染与发病:10-1011,3012,301,302,210再侵染再侵染: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冬前秋苗期冬前秋苗期;第;第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返青拔节期。再侵染:11全蚀病全蚀病全蚀病12普遍发生区普遍发生区重发区重发区16个个主要主要播种省份播种省份全蚀病全蚀病全蚀病全蚀病普遍发生区 重发区16个主要播种省份全蚀病13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有30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减产减产10102020,重者减产,重者减产5050以上,甚至绝收。由以上,甚至绝收。由小麦顶囊壳菌引起。小麦顶囊壳菌引起。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14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分蘖期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稍矮重病株稍矮,下部黄叶多下部黄叶多,根及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叶片自下而上发黄,似干早缺似干早缺肥状。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在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可可出现较明显的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灰褐色菌丝。抽穗灌桨期抽穗灌桨期 田间病株成簇田间病株成簇,或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黑脚”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分蘖期151.传播:传播: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运种子。2.病害自然衰退现象:病害自然衰退现象:“全蚀病自然衰退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Decline,TAD)即是指全蚀病田即是指全蚀病田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然衰退现象。1.传播:2.病害自然衰退现象:16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发生更重。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穗部感病后,可造成枯白穗,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大。大。种子带菌率越高种子带菌率越高,幼苗发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引起引起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苗和幼苗生长。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17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18一、分布、危害及症状一、分布、危害及症状1、分布:、分布:麦麦类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区都有区都有发生生,气候湿气候湿润多雨地区:多雨地区:长江中下游(上海、江中下游(上海、江江苏、浙江、皖、鄂、浙江、皖、鄂、闽、粤等)和、粤等)和东北三江平原北三江平原为病害常病害常发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展蔓延之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100%,减,减产10%-40%。2、危害:减、危害:减产霉霉垛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一、分布、危害及症状19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203.3.症状症状苗枯: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死亡。死亡。基腐:基腐: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穗腐:穗腐: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变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变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的颗粒粗糙的颗粒(子囊壳子囊壳)。3.症状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水渍21三、病害循环三、病害循环1.1.越越冬冬 :小小麦麦赤赤霉霉病病菌菌腐腐生生能能力力强强,在在北北方方地地区区麦麦收收后后可可继继续续在在麦麦秸秸、玉玉米米秆秆、豆豆秸秸、稻稻桩桩、稗稗草草等等植植物物残残体体上上存存活活,并并以以子子囊囊壳壳、菌菌丝丝体体和和分分生生孢孢子子在在各各种种寄寄主主植植物物的的残残体体上上越越冬冬。土土壤壤和和带带病病种种子子也也是是重重要要的的越越冬冬场场所所。病病残残体体上上的的子子囊囊壳壳和和分分生生孢孢子子以以及及带带病病种种子子是是下下一一个个生生长长季季节节的的主主要要初初侵侵染染源源。种种子子带带菌菌是是造造成成苗苗枯枯的的主主要要原原因因,而而土土壤壤中中如如有有较较多多的的病病菌菌则则有有利利于于产产生生茎茎基腐症状。基腐症状。2.2.传传播播与与侵侵染染:小小麦麦抽抽穗穗后后至至扬扬花花末末期期最最易易受受病病菌菌侵侵染染(此此时时正正遇遇病病残残体体上上子子囊囊孢孢子子产产生生的的高高峰峰期期),乳乳熟熟期期以以后后,除除非非遇遇上上特特别别适适宜宜的的阴阴雨雨天天气气,一一般般很很少少侵侵染染。病病菌菌主主要要通通过过凋凋萎萎的的花花药药侵侵入入小小穗穗(少少数数可可以以从从张张开开的的颖颖缝缝处处直直接接侵侵入入)。子子囊囊孢孢子子借借气气流流和和风风雨雨传传播播,小小穗穗被被侵侵染染后后,条条件件适适宜宜,3-53-5天天即即可可表表现现症症状状。然然后后菌菌丝丝逐逐渐渐向向水水平平方方向向的的相相邻邻小小穗穗扩扩展展,也也向向垂垂直直方方向向穿透小穗轴进而侵害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穗出现枯萎。穿透小穗轴进而侵害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穗出现枯萎。3.3.再再侵侵染染:潮潮湿湿条条件件下下病病部部可可产产生生分分生生孢孢子子,借借气气流流和和雨雨水水传传播播,进进行行再再侵侵染。染。三、病害循环1.越冬: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在北方地区麦22四、发病条件四、发病条件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是最易感病期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是最易感病期.(1)(1)菌源量大病害重,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和有充足菌源菌源量大病害重,距离菌源近的麦田和有充足菌源的重茬地块发病严重;的重茬地块发病严重;(2)(2)在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现早,数量多,发在病害大流行年份,空中孢子出现早,数量多,发病严重;病严重;(3)(3)种子带菌量大,或不进行种子处理,病苗和烂种率种子带菌量大,或不进行种子处理,病苗和烂种率高;高;(4)(4)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四、发病条件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是最易感病期.23决定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决定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其次是日照时数。其次是日照时数。小麦小麦抽穗以后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抽穗以后降雨次数多,降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日照时数少日照时数少是构成穗腐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是构成穗腐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小小麦扬花到乳熟期高温、多雨,穗腐严重麦扬花到乳熟期高温、多雨,穗腐严重。穗期多雾多。穗期多雾多露也可促进病害的发生流行露也可促进病害的发生流行 决定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是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相24小麦黑穗(粉)病小麦黑穗(粉)病小麦黑穗(粉)病25 小小麦麦散散黑黑穗穗病病俗俗称称黑黑疸疸、灰灰包包、火火烟烟包包、乌乌麦麦等等,是是病病理理学学上上的的一一个个典典型型性性病病害害,普普遍遍发发生生于于各各国国产产麦麦区区。一一般般发发病病比比较较轻轻,在在1%-51%-5之之间间,个个别别发发生生较较重重的的地地区区,如如在在南南亚亚和和拉拉丁丁美美州州,发发病病率率在在1010以上。以上。小小麦麦腥腥黑黑穗穗病病在在世世界界各各国国麦麦区区均均有有发发生生。我我国国主主要要是是光光腥腥黑黑穗穗和和网网腥腥黑黑穗穗。其其中中光光腥腥黑黑穗穗病病主主要要分分布布在在华华北北和和西西北北各各省省,网网腥腥黑黑穗穗病病主主要要分分布布在在东东北北、华华中中和和西西南南各各省省,矮矮腥腥黑黑穗穗病病和和印印度度腥腥黑黑穗穗病病在在我我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小小麦麦秆秆黑黑粉粉病病又又称称“铁铁条条麦麦”,过过去去在在我我国国曾曾普普遍遍发发生生于于黄黄淮淮海海冬冬麦麦区区,以以河河南南、山山东东等等省省发发生生较较重重。解解放放后后经经大大力力防防治治,已已基基本本上上控控制了该病的危害。但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一、分布一、分布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火烟包、乌麦等,是病26二、危害症状二、危害症状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较矮而直立,抽穗早。起初,穗外面不明显,一般病株较矮而直立,抽穗早。起初,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一般病株比健株提早几天抽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一般病株比健株提早几天抽穗。穗。二、危害症状小麦散黑穗病: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不27病粒形似麦粒,稍小,外皮灰褐色薄膜。病病粒形似麦粒,稍小,外皮灰褐色薄膜。病穗通常为全穗受害,但也有半穗或部分小穗穗通常为全穗受害,但也有半穗或部分小穗受害。光、网腥黑穗病症状基本相同。受害。光、网腥黑穗病症状基本相同。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稍多。病穗短直,颜色为暗绿色至灰绿色,到成熟初期,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稍多。病穗短直,颜色为暗绿色至灰绿色,到成熟初期,颖壳外张,露出灰黑色或灰白色病瘿(病粒),用手指微压,容易破裂,散出黑粉,即病颖壳外张,露出灰黑色或灰白色病瘿(病粒),用手指微压,容易破裂,散出黑粉,即病菌的冬孢子,菌的冬孢子,具有鱼腥味。具有鱼腥味。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病粒形似麦粒,稍小,外皮灰褐色薄膜。病穗通常为全穗受害,但也28 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主要症状为: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后症状最明显。主要症状为: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29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病害名称病害名称散黑穗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粉病秆黑粉病危害部位危害部位整穗整穗籽粒籽粒茎杆、叶片、穗茎杆、叶片、穗株型株型正常或稍矮正常或稍矮正常或稍高,但矮腥黑穗病正常或稍高,但矮腥黑穗病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增多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增多植株矮化,常扭曲,植株矮化,常扭曲,枯死枯死茎秆茎秆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孢子堆叶片叶片正常正常正常正常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易扭曲、干枯子堆,易扭曲、干枯穗部穗部整穗或多数小整穗或多数小穗变为黑粉穗变为黑粉穗形正常,颖壳外张穗形正常,颖壳外张多不抽穗,或穗小畸多不抽穗,或穗小畸形形籽粒籽粒无籽粒无籽粒籽粒变为菌瘿籽粒变为菌瘿粒少粒秕粒少粒秕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病害名称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秆黑粉病30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散黑穗病菌属花器侵染类型,一年只有一次侵染。散黑穗病菌属花器侵染类型,一年只有一次侵染。病病穗穗散散出出冬冬孢孢子子时时期期,恰恰值值小小麦麦开开花花期期,冬冬孢孢子子借借风风力力传传送送到到健健花花柱柱头头上上,冬冬孢孢子子发发芽芽产产生生先先菌菌丝丝和和单单核核分分枝枝菌菌丝丝,亲亲和和性性单单核核菌菌丝丝结结合合后后产产生生双双核核侵侵染染菌菌丝丝,多多在在子子房房下下部部或或籽籽粒粒的的顶顶端端冠冠基基部部穿穿透透子子房房壁壁表表皮皮直直接接侵侵入入,并并穿穿透透果果皮皮和和珠珠被被,进进入入珠珠心心,潜潜伏伏于于胚胚部部细细胞胞间间隙隙。当当籽籽粒粒成成熟熟时时,菌菌丝丝体体变变为为厚厚壁壁休休眠眠菌菌丝丝,以以菌菌丝丝状态潜伏于种子胚里。状态潜伏于种子胚里。带带病病种种子子播播种种后后,胚胚里里的的菌菌丝丝随随着着麦麦苗苗生生长长,直直到到生生长长点点,以以后并随着植株生长而伸展,形成系统侵染。后并随着植株生长而伸展,形成系统侵染。在在孕孕穗穗期期到到达达穗穗部部,在在小小穗穗内内继继续续生生长长发发育育,到到一一定定时时期期,菌菌丝丝变变成成冬冬孢孢子子,成成熟熟后后散散出出,被被风风传传到到健健穗穗的的花花器器上上萌萌发发侵侵入入,以以菌丝状态潜伏于种子胚内越冬,造成下一年发病。菌丝状态潜伏于种子胚内越冬,造成下一年发病。三、侵染循环三、侵染循环小麦散黑穗病:三、侵染循环31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腥腥黑黑穗穗病病是是一一种种单单循循环环系系统统侵侵染染的的病病害害,其其侵侵染染来来源源有有3 3个个方面:方面:种种子子带带菌菌:小小麦麦在在脱脱粒粒时时,碾碾碎碎了了病病粒粒,使使冬冬孢孢子子附附着着在在种种子子表表面面,或或菌菌瘿瘿及及菌菌瘿瘿的的碎碎片片混混入入种种子子间间,均均可可成成为为种种子子传传病病的来源。的来源。粪粪肥肥带带菌菌:打打麦麦场场上上的的麦麦糠糠,碎碎麦麦秸秸及及尘尘土土混混入入肥肥料料,或或用用带带菌菌麦麦草草饲饲喂喂牲牲畜畜及及带带菌菌种种子子饲饲喂喂家家禽禽,通通过过消消化化道道后后,冬冬孢孢子没有死亡,而使粪肥成为侵染来源。子没有死亡,而使粪肥成为侵染来源。土土壤壤带带菌菌:病病粒粒落落入入田田间间,或或靠靠近近打打麦麦场场的的麦麦田田,在在打打场场时,由风吹入冬孢子,而造成土壤传染。时,由风吹入冬孢子,而造成土壤传染。上述上述3 3种情况,以种子带菌为主。种情况,以种子带菌为主。小小麦麦种种子子播播种种后后,当当种种子子发发芽芽时时,冬冬孢孢子子也也随随即即萌萌发发,由由胚胚芽芽鞘鞘侵侵入入幼幼苗苗,并并到到达达生生长长点点,菌菌丝丝随随小小麦麦生生长长而而发发展展,到到小小麦麦孕孕穗穗期期,病病菌菌侵侵入入幼幼穗穗的的子子房房,破破坏坏花花器器,形形成成黑黑粉粉,使使整整个个花花器变成菌瘿。器变成菌瘿。小麦腥黑穗病:32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秆黑粉病:秆秆黑黑粉粉病病菌菌以以土土壤壤传传播播为为主主,种种子子和和粪粪肥肥也也能能传传播播。小小麦麦收收获获后后,冬冬孢孢子子散散落落于于土土壤壤中中或或随随病病残残体进入土壤中越冬。体进入土壤中越冬。越越冬冬的的冬冬孢孢子子,在在小小麦麦种种子子播播种种发发芽芽后后,也也开开始始萌萌发发并并从从幼幼苗苗胚胚芽芽鞘鞘侵侵入入,并并进进入入生生长长点点,为为系系统统侵染病害。侵染病害。单循环病害,一年只能侵染一次。单循环病害,一年只能侵染一次。小麦秆黑粉病:33四、流行条件四、流行条件1.1.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散黑穗病:小小麦麦开开花花期期遇遇有有细细雨雨和和多多雾雾、温温度度高高的的环环境境,有有利利冬冬孢孢子子萌萌发发和和侵侵入入,种种子子带带菌菌率率就就高高;相相反反,如如开开花花期期干干旱旱,孢孢子子难难以以发发芽芽,种种子子带带菌菌率率就就低低。此此外外,开开花花期期遇遇有有暴暴风风雨雨,可可将将冬冬孢孢子子淋淋于于地地下下,不利于传播,发病亦少。不利于传播,发病亦少。品品种种抗抗病病性性对对病病害害也也有有一一定定影影响响,抗抗病病性性强强的的品种发病轻,一般颖片开张大的品种较感病。品种发病轻,一般颖片开张大的品种较感病。四、流行条件1.小麦散黑穗病:342.2.小麦腥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腥腥黑黑穗穗病病属属幼幼苗苗侵侵入入系系统统侵侵染染的的病病害害,凡凡是是影影响响小小麦麦幼幼苗苗出出土土快快慢慢的的因因素素,如如土土温温、墒墒情情、通通气气条条件件、播播种种质质量量、种种子子发发芽芽势势等等均影响此病发生的轻重。但最主要的是地温和墒情。均影响此病发生的轻重。但最主要的是地温和墒情。温温度度低低不不利利于于种种子子萌萌芽芽和和幼幼苗苗生生长长,延延长长了了幼幼苗苗出出土土时时间间,增增加加了了病病菌菌侵侵染染的的机机会会,因因而而发发病病重重。土土壤壤过过于于干干燥燥,由由于于水水分分不不足足而而影影响响孢孢子子的的萌萌发发。土土壤壤过过湿湿,由由于于供供氧氧所所不不足足,也也不不利利于于孢孢子子萌萌发发。一一般般含含水水量量40%40%以以下下的的土土壤壤,适适于于孢孢子子萌萌发发,有有利利于于病病菌菌侵侵染。染。此此病病发发生生的的严严重重程程度度与与地地势势、播播种种期期及及播播种种深深度度有有密密切切关关系系。高高山山发发病病重重,浅浅山山丘丘陵陵次次之之,平平原原最最轻轻;阴阴坡坡发发病病重重,阳阳坡坡发发病病轻轻。冬冬小小麦麦晚晚播播或或春春小小麦麦早早播播发发病病都都较较重重。播播种种过过深深、覆覆土土过过厚厚,麦麦苗苗不易出土,也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加重病害的发生。不易出土,也增加病菌侵染的机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353.小麦秆黑粉病小麦秆黑粉病:发病轻重与土壤带菌量、土壤条件、耕作制度有关。发病轻重与土壤带菌量、土壤条件、耕作制度有关。与土壤带菌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带菌量呈正相关。播播期期土土壤壤温温度度对对小小麦麦秆秆黑黑粉粉病病的的发发生生有有较较大大影影响响,土土壤壤温温度度以以14-2114-21最最适适宜宜侵侵染染。土土壤壤干干旱旱,小小麦麦出出苗苗慢慢,有有利利于病菌侵染。于病菌侵染。病田连作,施用带菌肥料都有利于病害发生。病田连作,施用带菌肥料都有利于病害发生。3.小麦秆黑粉病:36小麦锈病小麦锈病小麦锈病37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1、分布:、分布:(1)三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三种锈病在世界范围的分布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主,俄罗斯欧洲西北欧:英国、荷兰、丹麦以条锈为主,俄罗斯欧洲部分以叶锈为主。部分以叶锈为主。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锈次之。但近年北美、澳洲及非洲:以秆锈为主,叶锈次之。但近年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美国太平洋沿岸及西部山区和澳大利亚条锈日益严重。亚洲东部:三锈并重。亚洲东部:三锈并重。一、小麦锈病的分布、危害及病害特点38(2)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小小麦麦条条锈锈病病是是世世界界范范围围的的小小麦麦病病害害,在在我我国国是是小小麦麦三三种种锈锈病病中中发发生生最最广广、危危害害最最重重的的病病害害,主主要要发发生生于于西西北北、西西南南、黄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小麦叶锈病小麦叶锈病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南和长江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小麦秆锈病小麦秆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种植小麦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福建、广地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在华东沿海、长江流域和福建、广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东、广西的冬麦区及东北、内蒙古、西北等春麦区发生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2)三种锈病在中国各地的分布小麦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39小麦主要病虫害培训ppt课件402、危害:我国每年不同程度流行。流行年份减产、危害:我国每年不同程度流行。流行年份减产2030%,大流行年,可造成绝收。大流行年,可造成绝收。3、病害特点:、病害特点:典型的气传病害典型的气传病害,可以远距离传播,具有大,可以远距离传播,具有大区流行的特点;病害发展速度快、流行性强,再侵染次数多,区流行的特点;病害发展速度快、流行性强,再侵染次数多,属于典型的单年流行病害;危害大,损失重。属于典型的单年流行病害;危害大,损失重。2、危害:我国每年不同程度流行。流行年份减产2030%,41共同特点:夏孢子堆共同特点:夏孢子堆夏孢子铁锈状夏孢子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冬孢子堆黑色。区别:区别:“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条锈叶锈叶锈秆锈秆锈共同特点:夏孢子堆夏孢子铁锈状,冬孢子堆黑色。条锈叶锈秆42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种类种类症状特点症状特点条锈病条锈病叶锈病叶锈病秆锈病秆锈病为害部位为害部位主要危害叶片,也为主要危害叶片,也为害叶鞘、秆和穗害叶鞘、秆和穗夏孢子堆主要在叶面上产夏孢子堆主要在叶面上产生,冬孢子堆主要在叶背生,冬孢子堆主要在叶背面及叶鞘上产生面及叶鞘上产生主要发生在茎秆及叶主要发生在茎秆及叶鞘上,严重时,叶及鞘上,严重时,叶及穗上也可产生穗上也可产生夏夏孢孢子子堆堆形态形态最小,黄色疱状最小,黄色疱状比秆锈菌小而比条锈病菌比秆锈菌小而比条锈病菌大,橘红色大,橘红色最大,长椭圆形,深最大,长椭圆形,深褐色褐色叶片穿透情况叶片穿透情况不穿透叶片不穿透叶片偶尔叶锈病也可穿透叶片,偶尔叶锈病也可穿透叶片,在叶片正反两面同时形成在叶片正反两面同时形成夏孢子堆,但叶背的孢子夏孢子堆,但叶背的孢子堆比正面的小堆比正面的小叶片的同一侵染点正叶片的同一侵染点正反面均出现孢子堆,反面均出现孢子堆,且背面的孢子堆比正且背面的孢子堆比正面大面大表皮开裂情况表皮开裂情况开裂不明显开裂不明显开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开裂后,散出黄褐色夏孢子堆粉子堆粉表皮很早开裂并外翻表皮很早开裂并外翻在叶片上排列在叶片上排列的形式的形式幼苗上呈多重轮状,幼苗上呈多重轮状,在成株上沿叶脉呈条在成株上沿叶脉呈条状状排列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不规则冬孢子冬孢子堆堆形态形态小,疱状,黑色小,疱状,黑色小,椭圆形,黑色小,椭圆形,黑色较大,长椭圆形或长较大,长椭圆形或长条形,黑色条形,黑色排列的形式排列的形式基本成行基本成行不规则不规则不规则不规则表皮开裂情况表皮开裂情况不开裂不开裂不开裂不开裂开裂,散出冬孢子开裂,散出冬孢子三种锈病的症状区别 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