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30767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息易象针灸学系列讲座之-腕踝疗法全息易象针灸学系列讲座之-腕踝疗法1一、腕踝针疗法的含义一、腕踝针疗法的含义 腕踝针疗法腕踝针疗法用毫针刺入手腕部或足踝部用毫针刺入手腕部或足踝部相应部位的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相应部位的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本疗法系张欣曙教授发明本疗法系张欣曙教授发明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课件2 1、见效快、见效快 下针即效,特别是疼痛性疾病的疗效。下针即效,特别是疼痛性疾病的疗效。2、治疗范围广、治疗范围广 涉及临床各科如:内、外、妇、涉及临床各科如:内、外、妇、儿、急诊、肿瘤、皮肤、五官科等儿、急诊、肿瘤、皮肤、五官科等3、疗效好、疗效好只要按法操作,疗效均较满意,尤其只要按法操作,疗效均较满意,尤其 是痛症。是痛症。4、无痛苦、无痛苦本法针刺时不要求出现针刺感应,以本法针刺时不要求出现针刺感应,以 无针感觉为最好。无针感觉为最好。5、易操作、易操作针刺时无需脱衣,无特殊季节、时候、针刺时无需脱衣,无特殊季节、时候、地点要求,均可随时随地操作治疗。地点要求,均可随时随地操作治疗。6、取穴少、取穴少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均很少,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均很少,一般最多不超过一般最多不超过3个刺激点。个刺激点。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二、腕踝针疗法的特点3三、发展简史三、发展简史1、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段(段(19661975年)年)n(1)电抽搐疗法的启示:1964年张心曙教授曾应用电抽搐疗法一次治愈了一例头部外伤后遗症致聋哑达15年之久的病人,1965年在其他医务工作者的帮助下,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治愈了数例神经性瘫痪的病人,并使原有的关节疼痛及皮肤麻木感觉也随之消失,这便引起了他们的重视。n(2)耳针刺激部位的提示:电刺激耳廓,但在耳廓上却难以放置电极,此时便想到了手腕和足踝。n(3)生物进化和胚胎发育及三阴经、三阳经分布相关联,使腕踝针疗法的体表分区得到了确定。n(4)用体针代替电刺激,改直刺为平刺,为后来的刺法奠定了基础。n1975年正式成为“腕踝针”向社会公布。三、发展简史1、腕踝针疗法的萌芽形成阶段(19661974 2、全面发展阶段(1976 )197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腕踝针一书,为中国针灸史上第一部腕踝疗法的专著。当时,腕踝针疗法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发展趋势表现为:(1)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2)针刺方法的多样化;(3)临床治疗的经验不断丰富;(4)作用机理趋于明确化;实验研究已开始起步;(5)理论假说不断出现。随着世界针灸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无痛针灸”需求的不断提高,它将取得更多的新成果。2、全面发展阶段(1976 )1978年上海科学技术出5四、人体体表分区及区域内脏腑(一)人体体表分区(一)人体体表分区 1、两侧及两段:左右分两侧;上下分两段、两侧及两段:左右分两侧;上下分两段 2、六区(即纵行六区)、六区(即纵行六区)四、人体体表分区及区域内脏腑(一)人体体表分区6(1 1)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1)左右两侧:以人体前后正中线为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7(2 2)上下两段: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上下两段: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线)为界,将人体上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线)为界,将人体上下分为上段和下段。下分为上段和下段。(2)上下两段:以横膈线(以胸剑结合部为准的环身一周的水平线8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1 1区、上区、上2 2区、上区、上3 3区、上区、上4 4区、上区、上5 5区、上区、上6 6区。区。前面后面横膈以上的区域分别为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92 2、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包括:头颈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包括:头颈躯干六区和四肢六区。2、六区(即总的纵行六区)10(1)头颈躯干六区前面后面(1)头颈躯干六区前面后面11(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前面后面(2)四肢六区 上肢六区前面后面12(2)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前面后面(2)四肢六区 下肢六区前面后面13(二)区域内脏腑(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1.上1区的脏器、组织 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及所属肌肉、筋健、骨骼、血管、神经等。2.上2区的脏器、组织 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3.上3区的的脏器、组织 面颊、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14(二)区域内脏腑(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 4.上4区的的脏器、组织 颞、耳、侧胸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5.上5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6.上6区的的脏器、组织 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二)区域内脏腑 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15n7 7、下、下1 1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n 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n8 8、下、下2 2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n 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胃、脾、肝、大小肠及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骨骼、血管、神经等。n9 9、下、下3 3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n 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肝、胆、脾、胁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血管、神经等。7、下1区的脏器、组织16n1010、下、下4 4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n 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胁部、肝、脾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神经等。n1111、下、下5 5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n 腰部、肾、输尿管、臀所属肌肉、筋腱、骨腰部、肾、输尿管、臀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骼、血管、神经等。n1212、下、下6 6区的脏器、组织区的脏器、组织n 脊柱腰骶段、肛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脊柱腰骶段、肛门所属肌肉、筋腱、骨骼、血管、神经等。血管、神经等。10、下4区的脏器、组织17五、进针点(一)一区一个进针点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上肢六对 下肢六对进针点特点:(1)一个区内一个;(2)位于每区之中点;(3)位置固定。五、进针点(一)一区一个进针点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181、上肢六对:在内关穴及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上1区上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的中点为针刺穴位,即上1穴上6穴。又分左右两侧。1、上肢六对:在内关穴及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192、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及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1区下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穴下6穴。分为左右两则。2、下肢六对:在三阴交穴及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20六、主治病症主要包括两方面:同名区域内所属脏器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主要病状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六、主治病症主要包括两方面:21各区所治病症:穴位主治病症:相应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穴位主治病症:相应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该区域内的病症。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该区域内的病症。如:上如:上1 1穴主治病症:上穴主治病症:上1 1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1 1区域内的病症;区域内的病症;上上6 6穴主治病症:上穴主治病症:上6 6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上6 6区域内的病症。区域内的病症。下下2 2穴主治病症下穴主治病症下2 2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下病,以及主要症状反应在下2 2区域内的病症。区域内的病症。余同余同 各区所治病症:穴位主治病症:相应区域内的脏器、组织等引起的疾22七、临床选穴原则(一)临床选穴的依据(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例如:近视眼,症状是看物时“能近怯远”,眼睛可归属为上1区和上2区,临床选取双上1、2穴。(2)引起疾症原因的解剖部位(含所在体表区域)例如:阑尾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但有的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疼痛在右侧腰骶部,这时应取阑尾炎所在的区域的进针点,即在右下2穴。七、临床选穴原则(一)临床选穴的依据(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23(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1 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针对上、下两个段而言,所患疾病在上段,)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针对上、下两个段而言,所患疾病在上段,就取相应的腕部(上)穴位。如患者所患疾病在下段,就取相应的踝就取相应的腕部(上)穴位。如患者所患疾病在下段,就取相应的踝部(下)穴位。部(下)穴位。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故取在下部的踝部穴位为主。故取在下部的踝部穴位为主。(2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针对左、右对称的六个体表区域而言,即所)左病取左、右病取右:针对左、右对称的六个体表区域而言,即所患疾病在左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对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患疾病在左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对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右侧同理。部(下)穴位。右侧同理。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转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右下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转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右下2 2区,治疗应取右下区,治疗应取右下2 2穴。穴。(3 3)区域不明、选双上)区域不明、选双上1 1穴:有些疾病难确定其体表区域,穴:有些疾病难确定其体表区域,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高热、更年期综合征、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高热、更年期综合征、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病因复杂的疾病,均取双上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病因复杂的疾病,均取双上1 1穴治疗。穴治疗。(二)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针对上、下24(三)变通取穴原则(三)变通取穴原则(1 1)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膈线上下,)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膈线上下,如胃脘痛,应属于双下如胃脘痛,应属于双下1 1、2 2区,即取双下区,即取双下1 1、2 2穴的同时,加取双上穴的同时,加取双上1 1、2 2穴。穴。(2 2)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而时:)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而时:如脐周疼痛,其主要症状脐,属下如脐周疼痛,其主要症状脐,属下1 1区,治疗时左下区,治疗时左下1 1及右下及右下1 1两个穴位两个穴位同取。同取。(3 3)前后对应: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前后对应: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如冠心病,其主要症状或原因在心脏,心脏在前属左如冠心病,其主要症状或原因在心脏,心脏在前属左2 2区,在后为左区,在后为左5 5区,故治疗时,应取左上区,故治疗时,应取左上2 2穴、左上穴、左上5 5穴。穴。(4 4)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及)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及其两边分别确定其两边分别确定1 12 2个穴位。个穴位。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5 5区和右区和右5 5区,则以左上区,则以左上5 5穴、右上穴、右上5 5穴为主。再穴为主。再在穴位两边各加选在穴位两边各加选1 12 2个穴位。个穴位。(三)变通取穴原则(1)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膈线25八、针刺方法(一)基本针法n医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术部位,另一 手持针(多用30号1.5寸毫针),先以1525的夹角使毫针针尖快速穿过皮肤至真皮皮下,然后平放针身,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刺入约1.4寸长。n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n 无针感,即不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八、针刺方法(一)基本针法医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术部位,26(二)(二)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2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趋向病所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3 3)调针:)调针:何时应调针:何时应调针: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不佳效不佳 出现针感时出现针感时 调针内容:调针内容:A A、调深度,、调深度,B B、调方向。、调方向。调针的目的:调针的目的:无针觉、无疼痛无针觉、无疼痛(二)注意事项(1)刺入深度: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27(三)疗程(三)疗程n一般1日12次,留针30分钟。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n对一些急性病症还可每日针刺14次,留针1530分钟。顽固性的可持续埋针。(三)疗程一般1日12次,留针30分钟。710次为1个疗28(四)其他针法(四)其他针法其他针法埋针埋线电针皮肤针(四)其他针法其他针法埋针埋线电针皮肤针29(1 1)埋针:)埋针:方法:法腕踝针刺好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留方法:法腕踝针刺好后,用无菌胶布固定针柄。留 针时间随疾病而定,一般不超过针时间随疾病而定,一般不超过2424小时。小时。本法适宜病症:疼痛性、慢性疾病及有器质性损伤本法适宜病症:疼痛性、慢性疾病及有器质性损伤的疾病。的疾病。(2 2)埋线:)埋线:方法:选好穴位,常规消毒,将适宜的羊肠线,置方法:选好穴位,常规消毒,将适宜的羊肠线,置入所选穴位中。一般是入所选穴位中。一般是15153030天埋天埋1 1次,次,1 12 2次为次为1 1个疗程,疗程间隔个疗程,疗程间隔7 7天。天。本法适宜病症:同埋针。本法适宜病症:同埋针。注意:注意:取穴宜少;取穴宜少;施术后在施术部位外敷施术后在施术部位外敷敷料敷料3 35 5天,预防术后感染。天,预防术后感染。(1)埋针:30(3 3)电针:)电针:方法:照腕踝针针刺后,针柄上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方法:照腕踝针针刺后,针柄上连接电针治疗仪电极。每日每日1 1次,每次次,每次15153030分钟,分钟,7 71010次为次为1 1个疗程,疗程个疗程,疗程间隔间隔2 23 3天。天。注意:电针在体内形成回路时,应选择同侧治疗穴位为注意:电针在体内形成回路时,应选择同侧治疗穴位为一组,避免跨越心脏或脊髓横断形成回路。一组,避免跨越心脏或脊髓横断形成回路。(4 4)皮肤针:)皮肤针:方法:选穴消毒,然后行皮肤针叩刺,范围:宽方法:选穴消毒,然后行皮肤针叩刺,范围:宽1 1厘米、厘米、长长2 23 3厘米。每日厘米。每日1 1次,每次次,每次1010分钟左右。分钟左右。叩刺的范围:叩刺的范围:腕部:腕横纹上腕部:腕横纹上2 25 5寸的纵向区域。寸的纵向区域。踝部:内外踝高点上踝部:内外踝高点上3 36 6寸的纵向。寸的纵向。(3)电针:31九、注意事项1、针感:一般无,如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等,说明进针过深,需要调针。2、针刺方向:指向病所。3、症状复杂:要分析症状的主次,如症状中有疼痛存在时,首先应在疼痛所在的区进针。4、异常情况:如针刺过程中出现晕针、滞针、血肿等现象者,同毫针刺法处理方法。九、注意事项1、针感:一般无,如出现酸、麻、胀、重、抽、放射32 手法腕踝针临床创新点手法腕踝针临床创新点 (一)创新进针点(一)创新进针点 (1 1)上下肢段内进针,可获同效。)上下肢段内进针,可获同效。即宁舍其点,勿舍其区即宁舍其点,勿舍其区(2 2)同一部位多点()同一部位多点(3-53-5)刺。)刺。手法腕踝针临床创新点(一)创新进针点33全息易象针灸腕踝疗法课件34n在进针点两侧约0.20.6cm处再各取1-2个进针点,即共针3个或5个点。n 使针刺方向均指向病所,通过多个进针点的刺激,即刻效应显著提高。n 该法对广泛疼痛性疾病,或主要症状范围较广泛的疾病疗效满意。n(3)上下部位段内多点刺。n(4)区内横向刺。在进针点两侧约0.20.6cm处再各取1-2个进针点,即35(二)行针手法(二)行针手法n(1)上抬下压法n(2)左右摆动法(左右各15-20度)n(3)左右旋转法n(4)环 转 法(二)行针手法36谢谢观看!谢谢观看!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