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为及社会环境第五章儿童期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07421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行为及社会环境第五章儿童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人类行为及社会环境第五章儿童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人类行为及社会环境第五章儿童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儿童期儿童期第五章儿童期1从时间上说,儿童期(从时间上说,儿童期(7 71111岁也有的划分岁也有的划分6 61212岁),也成为学龄期、青春前期,是从幼儿岁),也成为学龄期、青春前期,是从幼儿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儿童的生理、动作、语言、在这个阶段,虽然儿童的生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性方面仍然持续发展,但学习已经认知和社会性方面仍然持续发展,但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因此,按照社会环境的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因此,按照社会环境的要求,接收正规的学校教育,学习各种知识和要求,接收正规的学校教育,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是儿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技能,是儿童在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从时间上说,儿童期(711岁也有的划分612岁),也2第一节第一节 生物生理维度生物生理维度在儿童期,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是最为明显和迅在儿童期,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是最为明显和迅速的两个方面。速的两个方面。在儿童的成长和发育过程中,与身体相关的问题还很多,比较值得关注的有:一、肥胖问题一、肥胖问题当一个人的体重超过了与他的年龄、性别和体形相当的标准体重的20时,我们通常认为,他已经偏胖了。与其他问题一样,目前肥胖问题同样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病,而且,肥胖还是其他许多疾病的导火索;从社会心理角度看,肥胖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第一节生物生理维度在儿童期,身高和体重的发展是最为明显32 2导致肥胖的原因:导致肥胖的原因:(1)遗传的影响。(2)对肥胖的错误理解。(3)父母的误导。(4)偏食和贪食。(5)运动的减少。2导致肥胖的原因:4 3解决办法:解决办法:首先,父母应该对肥胖问题有一个科学认识;其次,合理安排孩子饮食;第三,多花时间与孩子相处,避免沉溺电视。第四,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第五,必要时寻求医学帮助;第六,为肥胖儿童创造宽松环境。3解决办法:5二、脊椎弯曲二、脊椎弯曲社区饮水中缺碘会导致呆小症的增加(一种慢性疾病,病状是身体畸形或异常矮小)。佝偻并因缺少维生素D引起的,它会给骨头带来永久性伤害,引发平胸、骨盆畸形或者驼背。三、近视、弱视三、近视、弱视二、脊椎弯曲6第二节第二节 心理学维度心理学维度一、心理危险一、心理危险外化危险:包括反映外化危险:包括反映“动作状态动作状态”倾向倾向的行为,例如打架、叛逆行为和多动之的行为,例如打架、叛逆行为和多动之类的攻击性行为。类的攻击性行为。内在危险:包括反映内在危险:包括反映“内在状态内在状态”的行的行为,如焦虑、孤独、害羞、社会交往内为,如焦虑、孤独、害羞、社会交往内向以及抑郁等。向以及抑郁等。儿童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注意力缺儿童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陷多动障碍一种外化问题,以及一种外化问题,以及抑郁,一种内化问题。抑郁,一种内化问题。第二节心理学维度一、心理危险7二、儿童多动症二、儿童多动症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这类孩子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与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的特征,以致影响学习。多动症的发病率为3%左右,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二、儿童多动症8(一)多动症的表现(一)多动症的表现 其核心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1活动过多2.注意力不易集中3.冲动任性4.学习困难(一)多动症的表现其核心为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有以下四个9(二)多动症的原因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3.遗传因素4、其他原因(二)多动症的原因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10(三)怎样确定孩子是否患多动症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特征。1.注意涣散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2.)上课常常不听讲。(3).注意容易随境转移。(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三)怎样确定孩子是否患多动症根据国际诊断标准,112.冲动任性(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2.冲动任性123.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1.)坐立不安。(2.)经常奔跑。(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3.活动过多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13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14(四)社工的辅导介入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病,随年龄增长,可自然消失。现经学者们长期追踪观察发现:(1)仅部分多动症患儿可自愈多数患儿的症状可延续至成年。(2)治与不治,早治与晚治,在疗效和预后上,可有显著的差异。(四)社工的辅导介入以往认为,多动症是一种儿童自限性疾151.药物治疗2.教育方法教育多动症的患儿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求必须切合实际。(2).把过多的精力引导起来。(3).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4).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5).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药物治疗和教育措施配合得当,在部分患儿可在短期内变得安静,注意力集中,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药物治疗163.行为治疗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的不适宜行为的一种方法。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而当有些不适宜行为出现时,就要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他们的一些权利,这样就会促使这些行为逐渐消失。4.饮食疗法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水杨酸盐的食物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受铅污染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相反,多动症的患儿只要限止这类食物,症状可明显减轻。3.行为治疗行为疗法是利用学习原理来纠正孩子17三、儿童焦虑症三、儿童焦虑症儿童焦虑症是指儿童因焦虑而引起的一种紧张、不安和恐惧的复杂情绪状态。易发年龄在510岁,女孩相对较多。其主要表现是焦虑、烦躁、恐惧不安,并伴有心跳加快、厌食、呼吸急促、出汗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三、儿童焦虑症儿童焦虑症是指儿童因焦虑而引起的一种紧张、不181儿童焦虑症的特点对于学龄儿童来说,焦虑症表现为过度焦虑反应和社交性焦虑两方面。前者多见于女孩,他们往往胆小、敏感、多虑,缺乏信心,表现为对未来过分担心忧虑,不切实际的烦恼,如担心完不成学业,担心考试成绩差等;后者则是在与他人接触或谈话时会紧张、局促不安,害怕上学,怕见老师和同学等。1儿童焦虑症的特点192形成原因过于苛求儿童;过于溺爱儿童教育方法不当意外变故2形成原因203矫治方法注意以下预防措施: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教师和父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智力水平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既不苛求,也不溺爱,使儿童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行为状态。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注意意志和性格的培养。心理治疗方法:根据发病原因,接触诱发儿童焦虑症的心理因素;引导儿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调整患儿的思维结构;家庭辅助治疗。3矫治方法21第三节社会维度一、家庭家庭优势是一个极大影响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概念。社工越来越关注的是为家庭提供发挥优势的机会。在挖掘儿童潜能从而促使其以健康的方式成长和发展这个问题上,家庭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育儿规训:霍夫曼(1970)提出了三种对儿童的规训策略:权力肯定规训(包括身体处罚、惩罚威胁以及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关爱取消(当孩子行为不恰当时,取消关爱);最后是一种诱导,指试图通过解释和推理来影响孩子的思维。第三节社会维度一、家庭222社工介入对孩子不服管教的父母来说,社工可以给他们开办父母训练班;还可以直接做育儿父母的工作。在美国常用的几种方法:育儿有效训练,父母参与训练(针对父母的现实疗法,威廉格拉瑟创立);行为矫正,以及有效育儿的系统训练(针对父母的阿德勒疗法)。2社工介入23二、同龄群体同龄群体,有的称作同辈群体,有的研究者定义为:一群年龄相仿、关系密切,并且在已建立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互动的孩子所组成的群体。同龄群体应根据其价值和目标来加以定义。通常,经常聚集的孩子都可以根据相似的社会偏见、言语及衣着方式来加以辨认。在群体内部,每个人都有某种角色和地位。二、同龄群体24(一)群体形成(一)群体形成当孩子与年龄相仿者稳定相遇、交流的次数增加时,他们开始形成群体。当孩子走进学校以及增加了与同龄人的有规律的接触时,这些群体通常会显露出来。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同龄人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同龄的本质和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在儿童期之初,孩子开始参与到缺少结构、仍是雏形的非正式群体之中。在这些群体中,几乎没有什么规则来控制群体成员的行为,所谓的成员资格也是很难确定的。因此,同龄群体的影响减退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儿童期结束。从初中开始,当群体关系呈现出新的意义时,群体的形成变得更为重要。群体也变得更加正式化,而且角色概念变得更清晰,控制群体的社会规则也逐渐形成。(一)群体形成25谢里夫谢里夫:罗伯的夏令营罗伯的夏令营谢里夫:罗伯的夏令营26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一,阐明了合作与共同目标在内聚群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不再享有原有价值的独立群体能够形成负面感受并且歧视“外”群体。其二,研究发现竞争与挫折会增加群体间的敌意。其三,当共同目标被引入群体需要共同努力时,这类敌意会减少。该研究具有重大意义:27(二)同龄群体对儿童的影响哈勃特,1979-我是个独生子,小时候,在附近没有小孩可以玩耍的乡村长大。我是个独生子,小时候,在附近没有小孩可以玩耍的乡村长大。我母亲不喜欢周围有孩子,她曾经说过,我不想我的孩子打扰任何人,我母亲不喜欢周围有孩子,她曾经说过,我不想我的孩子打扰任何人,也不想任何人的孩子打扰我。也不想任何人的孩子打扰我。从上学的第一年开始,我就是别人嘲弄和取笑的对象。例如,大从上学的第一年开始,我就是别人嘲弄和取笑的对象。例如,大约三四年级时,我很害怕做校车去学校,因为车上的其他孩子会叫我约三四年级时,我很害怕做校车去学校,因为车上的其他孩子会叫我“妈妈的宝贝妈妈的宝贝”。大约二年级时,我听到一个粗俗的词语,我问是什。大约二年级时,我听到一个粗俗的词语,我问是什么意思,他们就取笑我,因此我得到了一个教训么意思,他们就取笑我,因此我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要问问题。这不要问问题。这使我和其他人谈话时有时候感到不知所云。在学校时,我几乎不跟女使我和其他人谈话时有时候感到不知所云。在学校时,我几乎不跟女孩说话,更不和他们一起玩。男孩被安排在游戏场的其中一个地方,孩说话,更不和他们一起玩。男孩被安排在游戏场的其中一个地方,女孩则到另一个地方。因此,我对女孩一无所知。女孩则到另一个地方。因此,我对女孩一无所知。(二)同龄群体对儿童的影响28哈勃特概括了同龄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差的同龄关系与下列问题相关:不适、焦虑以及总体上不愿意参与到环境中去。儿童能够在同龄关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在缺少同龄互动的情况下,不能够进行性别社会化。同龄关系与角色扮演能力、同情以及道德相互关联。被同龄排斥的儿童在以下方面会有更大风险:犯罪、退学以及精神健康问题。哈勃特概括了同龄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29同龄人提供了不能从大人那里学到的另一种知识和技能,友谊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掌握社会学习技能、启发群体归属感的机会。具体的影响如下:儿童小社会的形成儿童亚文化的出现。同伴交往的增加。友谊的产生。促进儿童社会化同龄人提供了不能从大人那里学到的另一种知识和技能,友谊之30三、学校的社会化作用三、学校的社会化作用(一)教师(二)教材和教学方法:教师期望的重要性教师期望的重要性罗森塔尔和亚各布森(罗森塔尔和亚各布森(19861986)给一组学生做了)给一组学生做了IQIQ测验,而且使这些学生的老测验,而且使这些学生的老师相信,该测验可以预测哪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快。然后把那些在智力发育师相信,该测验可以预测哪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很快。然后把那些在智力发育上可能会突飞猛进的孩子的名单交给老师。事实上,给老师的只是随即选择上可能会突飞猛进的孩子的名单交给老师。事实上,给老师的只是随即选择的普通学生的名字。当研究重测这些孩子时,与班上的其他学生相比,那些的普通学生的名字。当研究重测这些孩子时,与班上的其他学生相比,那些假定的假定的“最聪明最聪明”的孩子在的孩子在IQIQ以及阅读成绩上取得了更大进步。以及阅读成绩上取得了更大进步。新的研究(新的研究(1997)支持如下结论,即,教师对学)支持如下结论,即,教师对学生能力的信任会影响学生的表现;低估学生的潜生能力的信任会影响学生的表现;低估学生的潜能会严重恶化学生的表现。能会严重恶化学生的表现。三、学校的社会化作用(一)教师31(三)学校(三)学校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学校?怎样才算是一个好学校?1非常强调专业(对学生要求多,期望非常强调专业(对学生要求多,期望高,有规律地布置家庭作业,设定清晰的高,有规律地布置家庭作业,设定清晰的课堂目标)课堂目标)2强调任务导向行为(强化好的工作,强调任务导向行为(强化好的工作,提供清晰的教导,不浪费课堂时间)提供清晰的教导,不浪费课堂时间)3有效管理纪律问题(明确纪律,赏罚有效管理纪律问题(明确纪律,赏罚分明,避免身体惩罚或惩罚过度)分明,避免身体惩罚或惩罚过度)(三)学校32THE ENDTHEEND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