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课件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0633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办单位:六度教育 授课教师:宫周鼎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BAS培训培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主办单位:六度教育建筑智能化系统BAS培训BAS课程学习目的n了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程序及技术方法n了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内容组成及功能作用n了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被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控制要求n了解BAS工程特点及市场运作要点BAS课程学习目的了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设的目标、程序及技术的定义n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就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制冷、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通风、供热、给排水等众多分散机电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管理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分散控制的建筑物管理与控制系统,称为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的定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就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制冷、变BAS基本内容n以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以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对建筑内的各类机电设备进行集为基础,对建筑内的各类机电设备进行集散式的监视、控制;散式的监视、控制;n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全面实现对建筑机利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全面实现对建筑机电设备的综合管理。电设备的综合管理。BAS基本内容以计算机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对BAS基础知识n1、BAS发展简史(50模拟盘;60矩阵开关板;70数据采集站;80智能控制器;90现场总线;21世纪初系统集成和集散式控制.树立发展变化进步的观点)n2、BAS市场现状(国际强势,国产急追;目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物联网基础上的数字城市、数字地球、工程建设程序)n3、BAS特点及作用(在IB中地位,二支柱、智能标志)n4、BAS相关自动控制原理(开环、闭环、多环、或门、与门、正负反馈、PID、AI、AO、DI、DO、DDC16-32位、VAV、集散控制系统)n5、BAS的组成子系统n6、BAS的结构及主要功能(123层、监视、控制、减费、减人、节能、舒适、安全、无纸化、设备延寿、集中管理、分析总结、提高策略)BAS基础知识1、BAS发展简史(50模拟盘;60矩阵开关板BAS的组成子系统冷冻站(制冷)系统的监控热交换(热力)系统的监控空调系统的监控风机盘管系统的监控新风系统、送/排风系统的监控给/排水系统的监控公共照明系统的监控(智能照明问题)变配电系统、电梯系统的监测(不能控制)BAS工作站BAS的组成子系统冷冻站(制冷)系统的监控案例n5A、7A、9A之说n系统集成nBASnBMSnIBMS(系统集成与系统联动)案例5A、7A、9A之说BAS的不同类型应用办公型建筑:如自用、出租、出售型写字楼;办公型建筑:如自用、出租、出售型写字楼;酒店型建筑:如宾馆、饭店等;酒店型建筑:如宾馆、饭店等;商业型建筑:如大型商场、超级市场等;商业型建筑:如大型商场、超级市场等;生产型建筑:如厂房、大型车间等生产型建筑:如厂房、大型车间等公用运输建筑:如车站、机场等;公用运输建筑:如车站、机场等;公共事业建筑:如学校、剧场、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事业建筑:如学校、剧场、展览馆、博物馆等;住宅建筑:大型公寓等;住宅建筑:大型公寓等;综合型建筑:建筑中包括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综合型建筑:建筑中包括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建筑群体建筑。建筑群体建筑。n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系统应用的类型不会一致,系统配置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系统应用的类型不会一致,系统配置的方式也不一样的方式也不一样BAS的不同类型应用办公型建筑:如自用、出租、出售型写字楼;BAS结构BAS结构BAS产品常见/知名品牌n霍尼韦尔n西门子n江森n兰吉尔/安德沃/施耐德n百斯顿n泰康(同方泰德)等BAS产品常见/知名品牌霍尼韦尔BAS常见总线BAS常见总线系统集成与系统联动IBMSBMS、OAS、CNSBAS、SAS、FAS、车库、数据处理、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制冷、供热、水电等机电系统监控;消防监控;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集成与系统联动IBMSBAS的建设程序n1、BAS的用户需求及建设目标n2、统筹规划制定技术方案n3、配合土建的初步设计(扩初)n4、一次施工图设计及图纸强审n5、作为一部分参与弱电工程招投标n6、深化设计、图纸会审及施工组织计划n7、施工安装、调试测试、试运行及验收BAS的建设程序1、BAS的用户需求及建设目标案例nIB试点工程(建设系统建筑业施工企业管理部门)nIB示范工程(建设系统建筑业设计企业管理部门)案例IB试点工程BAS的一次设计(土建设计单位建筑电气专业弱电组)n1、与相关专业的配合(电气(强电)、暖通、给排水、建筑、结构、概预算)n2、设计深度基本要求 满足土建预留预埋要求 满足招投标要求 满足深化设计要求 BAS的一次设计(土建设计单位建筑电气专业弱电组)1、与相关设计的专业配合n强电:UPS额定容量 1.2倍 UPS的选择n双电源终端自动切换(ATS的PCCB级切断短路电流)n电涌保护器SPD适配n结构:承载重量n建筑:位置、面积n水暖:无关管线设计的专业配合强电:UPS额定容量 1.2倍 UPBAS的招投标n1、系统的可比性(明确主要技术标准、参数、功能等)n2、系统的性能价格比n3、商务条件n4、文本要求、图纸要求n5、工程量清单n6、评标中常见问题BAS的招投标1、系统的可比性(明确主要技术标准、参数、功能案例n封装、签章n单位及个人资质n必要合格条件n疑点、难点、重点分析n拟投入设备仪器n优化建议案例封装、签章BAS的深化设计(二次设计)n1、设计内容定位是施工、监理、验收及运行保养依据(专项特点、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必要性:设计主体)n2、文本的基本要求n3、图纸的基本要求(说明、图例符号、设备表、平面图、原理图、系统图、安装大样图、接线图等的内容和深度)n4、与业主、监理、土建设计、装修、消防及土建总包的协作配合关系n5、明确对BAS相关机电设备的订货条件BAS的深化设计(二次设计)1、设计内容定位是施工、监理、验案例(软件接口、硬件接口方面)n配电柜订货(BAS内)n冷冻机组接口(BAS内)n安防系统对系统集成的接口(BAS相关)案例(软件接口、硬件接口方面)配电柜订货(BAS内)BAS系统的工程范围 n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首先要了解目标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用途、楼宇自控系统的建设目标定位、建筑设备规模与控制工艺及监控范围等工程情况。这些情况一般在工程招标技术文件中介绍,设计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具体实施方案。n通常工程招标书是进行楼宇自控系统工程设计的首要依据,根据其中的建筑物地理环境、建设用途、工程范围等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国家或地方标准规范作为设计依据。n参考资料:招标文件、设计院设计说明、多方协调记录 BAS系统的工程范围 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首先要了解目标建BAS系统标准的选择n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n标准的适用性n各标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国标、地标之间)n标准的时效性n北京市地方标准BAS系统标准的选择标准的类型(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BAS相关主要标准(100多项)n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n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n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n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n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n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GJBT-471)n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n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2006)n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303-2002)n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n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nGB50606、DB11/883-2012等BAS相关主要标准(100多项)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BAS的监控功能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掌握的监控设备资料有所不同。n监控点表n系统监控原理图n暖通设备清单(含参数表)n强电电气图纸n暖通、给排水平面图及系统图n建筑平面图n建筑概况n其他厂商的监控设备清单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现有资料和工程经验,制作监控点表、系统监控原理图及系统设计方案。BAS的监控功能设计 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掌握的监控设备资BAS的系统结构设计 n网络层次设计 n监控管理中心及操作管理站设计 n网络通信系统结构设计 n现场控制设备的分布及监控范围设计 n通信接口设计 BAS的系统结构设计 网络层次设计 产品选择(统一档次;进口的品牌、国产的价格)n软件产品的选择n监控计算机的选择n打印机的选择n控制器的选择n传感器的选择n执行机构的选择产品选择(统一档次;进口的品牌、国产的价格)软件产品的选择设计基础工作n系统监控原理图n系统监控点数表n设计方案(系统概述、设计主要依据、公司简介、系统功能、产品选型、系统设计方案、主要设备介绍、项目维护与培训)n系统产品报价n系统网络结构图设计基础工作系统监控原理图BAS设计分类n管线设计(管线图)n界面设计(接口界面图)设计界面设备与材料界面技术接口界面施工界面n供电方式设计(协调)n安装设计(接线图、安装大样图)n接口设计(接口设计说明书)n优化设计(优化方案)BAS设计分类管线设计(管线图)n对于一座现代化大楼,在没有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大楼内的机电设备面临以下问题:u控制问题u管理问题u维护问题u能耗问题机电设备的管理机电设备的管理对于一座现代化大楼,在没有安装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大楼内的机电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意义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意义提高用户工作运营环境的舒适度节省人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建筑及人身安全节约能源(南方不同北方,公建不同住宅.某类如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意义提高用户工作运营环境的舒适度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效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效果n室内恒温控制(附带湿度、新风控制)n便于大楼内的所有设备的保养和维修n便于大楼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操作并监视设备运行情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效果室内恒温控制(附带湿度、新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效果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效果n良好的管理将延长大楼设备的使用寿命,使设备更换的周期延长,节省大楼的设备开支n及时发出设备故障及各类报警信号,便于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便于操作人员处理故障n节省运行费用,节省能量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实际效果良好的管理将延长大楼设备的使用寿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n启停控制:由DDC完成对一些开关量设备的控制,如送风机、生活水泵、排污泵、照明设备等。通过DDC中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实现。同时,为了实现远程在线监控,还要向DDC提供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启停控制:由DDC完成对一些开关量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n数值控制:由DDC完成对一些模拟量设备的控制,当采集到模拟量(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电量等)信号后,通过DDC中预先编制好的控制程序,实现对模拟量(如电动水阀、电动风阀、压差旁通阀等)的开度控制。为了实现远程在线监控,还要向DDC提供模拟量的实时监测数值,通过与DDC内部各类设定值的比较,完成相应的控制、调节和报警。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控制功能数值控制:由DDC完成对一些模拟量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n设备管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的监控和显示n数据管理:采集的数据在屏幕上显示,操作人员对数据进行识读、分析n界面管理:监控计算机上的组态画面是对现场设备及参数的真实写照n曲线与报表管理:监控计算机采集现场的信息后,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这些数据可以生成不同的现行曲线和历史曲线。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管理功能设备管理: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数据控制对象:控制对象:制冷系统热力系统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空气处理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包括自动扶梯控制对象:制冷系统冷水机组监控:冷水机组监控:冷水机组启停,运转状态显示,运行记录,故障报警冷却塔启停控制,运转状态,故障报警冷冻水泵运转状态,运行记录,故障报警冷却水泵运转状态,运行记录,故障报警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压力监测冷却水供/回水温度监测冷冻水流量监测,累计旁通阀开度控制冷水机组监控:冷水机组启停,运转状态显示,运行记录,故障报警新风机组监控原理图新风机组监控原理图新风机组监控原理图新风机组组成n新风机组一般由新风段、过滤段、盘管段(复合盘管对应二管制,四管制为表冷器和加热器)、加湿段、送风机段及相应的检修段组成新风机组组成新风机组一般由新风段、过滤段、盘管段(复合盘管对新风机组新风机组n新风机组主要以送风温(湿)度为控制对象n在新风机组的送风管上设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n在新风门设电动开关型风阀n在表冷器(盘管)上设电动调节水阀,设电磁阀控制加湿(由机组本身是否设计加湿决定)n在过滤器两侧设压差开关n在表冷器设置防冻开关n每个机组现场配一个DDC控制器新风机组新风机组主要以送风温(湿)度为控制对象电动风阀与送风机连锁,当送风机启动时,电动风阀开启;当送风机关闭时,电动风阀关闭。当过滤器阻塞时,压差开关给出过滤器堵塞报警信号。提示清扫,否则将降低效率。防冻开关:温度过低时,低温防冻开关给出报警信号,开启热水阀,以防止盘管冻裂。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电动风阀与送风机连锁,当送风机启动时,电动风阀开启;当送风机新风机组温度控制:根据送风实测温度与送风设定温度的偏差,按照PID调节水路调节阀的开度。夏季: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开大表冷器冷水电动阀,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关小表冷器冷水电动阀;根据送风湿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控制加湿器开启,从而控制加湿量,保证室内的湿度要求。冬季:当送风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小表冷器热水电动阀,当送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大表冷器热水电动阀。当回风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打开加湿器加湿。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温度控制:根据送风实测温度与送风设定温度的偏差,按照新风机组湿度控制:若为蒸汽加湿:加湿阀选择调节阀,根据实测湿度与送风设定湿度的偏差,按照PID调节汽路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使实测湿度达到设定湿度值。加湿控制为AO点。若为水加湿:加湿阀选择电磁阀,直接控制加湿阀的开闭。加湿控制为DO点。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湿度控制: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送风机的监测与控制:监测送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状态,控制送风机的启停。对于送风机的状态,也可以用风机两端压差来测量。正常运行时,两端压差应大于设定值,否则及时报警与停机。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送风机的监测与控制: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阀的控制:新风机组的新风阀不用来调节风量,仅为冬季停机后防止盘管冻结用。为开关量型风阀。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新风阀的控制:新风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系统监控原理图空调系统监控原理图空调系统监控原理图空调机组组成n空调机组一般由新风段、回风段、过滤段、盘管段(复合盘管对应二管制,四管制为表冷器和加热器)、加湿段、送风机段及相应的检修段组成空调机组组成空调机组一般由新风段、回风段、过滤段、盘管段(复空调机组空调机组n空调机组与新风机组不同,空调机组调节的对象是房间内的温度而不是送风参数,由于回风来源于房间,所以可以以回风道的温湿度来代替房间温湿度为控制对象n在空调机组的回风管上设风管式温湿度传感器n在新、回风门上设电动风阀n在表冷器(盘管)上设电动调节水阀n设电磁阀控制加湿n在过滤器两侧设压差开关n在表冷器设置防冻开关n每个机组现场配一个DDC控制器空调机组空调机组与新风机组不同,空调机组调节的对象是房间内的联锁控制送风机、回风机的启停顺序:先开送风机,延时后开回风机;先关回风机,延时后关送风机。电动风阀与送风机、回风机联锁,当送风机、回风机关闭时,电动风阀(新风、回风和排风风阀)均关闭。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联锁控制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阀门开度新风阀与排风阀保持同步动作,与回风阀动作成反比。根据新风、回风及送风的焓值的比较,调节新风阀及回风阀的开度,新风阀的控制应有最小开度限制,当实际阀位等于最小开度值时,新风阀停止动作。新风阀、回风阀、排风阀均为调节阀。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阀门开度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过滤器阻塞监测压差开关给出过滤器堵塞报警信号,提示清扫,否则降低效率。防冻开关:温度过低时,低温防冻开关给出报警信号,开启热水阀,以防止盘管冻裂。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过滤器阻塞监测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温度控制:根据回风实测温度与回风设定温度的偏差,按照PID调节水路调节阀的开度。夏季:当回风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开大表冷器冷水电动阀,当回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关小表冷器冷水电动阀;根据送风湿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控制加湿器开启,从而控制加湿量,保证室内的湿度要求。冬季:当回风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关小表冷器热水电动阀,当回风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大表冷器热水电动阀。当回风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打开加湿器加湿。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温度控制:根据回风实测温度与回风设定温度的偏差,按照空风机组湿度控制:若为蒸汽加湿:加湿阀选择调节阀,根据实测湿度与送风设定湿度的偏差,按照PID调节汽路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使实测湿度达到设定湿度值。加湿控制为AO点。若为水加湿:加湿阀选择电磁阀,直接控制加湿阀的开闭。加湿控制为DO点。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风机组湿度控制: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送、回风机的监测与控制:监测送风机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状态,控制送风机的启停。对于送、回风机的状态,也可以用风机两端压差来测量。正常运行时,两端压差应大于设定值,否则及时报警与停机。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送、回风机的监测与控制: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最小新风量控制:从节能角度,希望新风越小,回风越大越好。从卫生角度,新风越大越好。协调的办法:在回风管道上安装CO2传感器,在满足CO2浓度标准下,使新风阀开度最小,可以有效节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最小新风量控制:空调机组监测与控制功能照明控制照明控制(照度、色彩、时间、程序;室内公共区域照明、(照度、色彩、时间、程序;室内公共区域照明、立面泛光照明、节日灯、夜景造型霓虹灯)立面泛光照明、节日灯、夜景造型霓虹灯)照明回路启停控制照明回路运行状态反馈照明回路手自动状态反馈照明控制(照度、色彩、时间、程序;室内公共区域照明、立面泛光给排水监控:给排水监控:监测生活水箱水位状态高低限水位报警监测污水池水位状态高低限水位报警污水泵手自动状态,运转状态,故障报警生活水池污水池给排水监控:监测生活水箱水位状态生活水池污水池变配电系统监测内容:变配电系统监测内容:监测高压进线开关、联络开关状态监测所有高压进线电量信号(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度量)监测低压进线开关、联络开关状态监测变压器温度报警监测所有低压进线电量信号(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度量)监测重要低压出线回路的开关状态及电度量变配电系统监测内容:监测高压进线开关、联络开关状态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课件2换热站(热交换)系统换热站(热交换)系统换热站(热交换)系统换热站控制系统换热站控制系统n系统组成二次水循环水泵二次水补水泵补水箱换热器换热站控制系统系统组成换热站控制系统换热站控制系统n系统现场元件一次水供水、回水温度传感器一次水供水、回水压力传感器一次水流量计一次水调节阀二次水供水、回水温度传感器二次水供水、回水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液位换热站控制系统系统现场元件换热站控制系统换热站控制系统n监测量一次水供水、回水温度一次水供水、回水压力一次水流量计二次水供水、回水温度二次水供水、回水压力补水箱高液位、低液位和超高液位换热站控制系统监测量换热站控制系统换热站控制系统n控制量一次网电动阀开度,一次加压泵频率二次网循环泵频率,补水泵频率换热站控制系统控制量换热站控制系统换热站控制系统n控制策略由二次循环泵旁通管压力作为参照量,控制补水泵变频器,对系统实现恒压,以补水流量计反映系统的失水情况。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二次网回水温度,控制一次网变频泵的频率,实现二次网的回路调节。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二次网供回水压差,控制二次网循环泵的频率,实现二次网回路的调节,达到节能的目的。换热站控制系统控制策略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n制冷机组(冷水/冻机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冷源n冷却塔:通过冷却水泵将温度较高的水送入冷却塔,通过冷却塔的喷头让水自上而下流动。一方面,通过自然空气带走水中热量;另一方面,通过冷却塔风机带动空气加速运动,通过空气带走热量的同时加快蒸发,让水温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再次循环进入制冷主机,带走制冷主机产生的废热,如此循环。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制冷机组(冷水/冻机组):中央空调系统的制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n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从制冷机组流出的冷冻水由冷冻泵加压送入冷冻水管道,在房间内进行热交换,带走房间内温度,使房间温度降低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冷冻水循环系统:由冷冻泵及冷冻水管道组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n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塔及冷却水管道组成。制冷机组进行热交换,使水温冷却的同时,必将释放大量的热量。该热量被冷却水吸收,使冷却水温度升高。冷却泵将升温的冷却水压入冷却塔,使之在冷却塔中与大气进行热交换,然后再将降温的冷却水,送回制冷机组。如此不断循环,带走制冷机组释放的热量。n冷却塔风机:用于降低冷却塔的水温,加速将“回水”带回的热量散发到大气中。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冷却水循环系统:由冷却塔及冷却水管道组成。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控制系统的现场元件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冷冻水供回水压力传感器冷冻水供水流量计水流开关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冷水机组冷冻水电动蝶阀冷却水电动蝶阀冷却塔冷却水进口电动蝶阀压差旁通阀中央空调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现场元件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界面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界面中央空调系统监控界面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冷水机组的监测冷水机组自带控制器,可以通过接口方式采集机组的数据通过干接点监测冷水机组运行状态、故障状态、启停控制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冷水机组可取的信号不完全相同,应根据现场情况确定。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冷水机组的监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冷冻水的监测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了解冷冻水的工作温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冷冻水流量,与冷冻水供回水温差相结合,计算出冷量,作为能源消耗计量的依据,可以反映整个建筑物的负荷变化。温度传感器的选择要考虑介质的温度范围,一般空调冷冻水的温度为712度。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冷冻水的监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冷却水的监测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了解冷却水的工作温度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扇启停冷却水供水温度反映冷却塔的工作效果,冷却水回水温度则反映冷水机组的制冷效果。温度传感器的选择要考虑介质的温度范围,一般空调冷冻水的温度为3237度。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冷却水的监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供回水压差自动调节监测供回水压力,根据冷冻水供回水压差,调节压差旁通阀的开度。在冷冻水供回水旁通管加装电动调节阀。当供回水压力差超过设定值时,便自动启动旁通阀,使一部分水量不流经盘管而旁通回到冷水机组,从而保证冷水机组在定流量下运行。旁通阀选用压力平衡阀。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供回水压差自动调节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冷冻(却)水循环泵、冷却塔风机监测与控制点冷冻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启停。冷却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启停。冷却塔风机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启停。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冷冻(却)水循环泵、冷却塔风机监测与控制点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补水泵监测与控制点补水泵运行状态、故障状态、手自动、启停。补水泵可根据冷冻水供水压力的范围来决定启停控制。当供水压力超过警戒压力时,补水泵关闭。当供水压力过小时,补水泵开启。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补水泵监测与控制点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补水箱液位监测测量高液位、低液位和超高液位。在水箱液位高于超高液位和低于低液位时,报警启动。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补水箱液位监测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系统启停顺序启动顺序:冷却塔风机冷却塔蝶阀冷却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冻水蝶阀冷冻水泵冷水机组。停止顺序(反向):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冻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却水蝶阀冷却塔蝶阀冷却塔风机。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系统启停顺序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n冷水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物所需冷负荷和实际冷负荷量比较,自动确定运行台数,以达到节能目的。用集水器的温度、分水器的温度及旁通管内水流量计算出有多少冷量在回流,此值大于一台机组的制冷量时,即可停掉一台机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冷水机组台数控制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以冷水流量及供、回水温度之差的乘积计算冷负荷,对冷水机组进行台数控制,在只开一台情况下,对该机组进行变频控制。根据系统供、回水压差,调节电动阀的开度。根据空调未端设备负荷情况,调整旁通量,使冷水机组维持定流量运行。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以冷水流量及供、回水温度之差的乘积计算冷负荷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课件2风机盘管系统风机盘管系统n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机组内不断的再循环所在房间的空气,使空气通过冷水(热水)盘管后被冷却(加热),以保持房间温度的恒定。通常,通过新风机组处理后送入室内,以满足空调房间新风量的需要。风机盘管系统风机盘管是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其工作原理是机组内风机盘管系统风机盘管系统n风机盘管系统,是将风机和盘管组成的机组直接安装在空调房间内n新风来自于空调机组的送风管道n冷源由大楼的冷源集中供应。风机盘管系统风机盘管系统,是将风机和盘管组成的机组直接安装在安装3形式安装3形式风机盘管控制两个策略风机盘管控制两个策略n控制策略1: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风机盘管控制两个策略控制策略1:风机盘管温控器+电动阀风机盘管控制策略风机盘管控制策略n控制策略1:u温控器检测室内的温度并与设定温度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电动阀进行通、断控制,从而使房间温度保持恒定。u温控器有“高、中、低”三档风速,用以调节风机转速,部分型号可根据温差自动换挡。风机盘管控制策略控制策略1:风机盘管控制策略风机盘管控制策略n控制策略1:u温控器具有模式转换功能。制冷时,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风机盘管将自动运行,同时电动阀的开阀线接通电动阀打开;当室内温度达到或低于设定温度时,电动阀关阀线接通电动阀关闭。制热时,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风机盘管将自动运行,同时电动阀的开阀线接通电动阀打开;当室内温度达到或高于设定温度时,电动阀关阀线接通电动阀关闭。风机盘管控制策略控制策略1:风机盘管控制策略风机盘管控制策略n控制策略2:三速开关 风机盘管控制策略控制策略2:三速开关 风机盘管控制策略风机盘管控制策略n控制策略2:u没有水阀,无法根据房间的温度调节水阀,只是根据风速开关调整风量,来达到调温的目的。u风机盘管三速开关控制中,三速开关控制风机的高、中、低三挡风速,根据用户自己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从而去调节风机的高、中、低三档风速。风机盘管控制策略控制策略2:施工步骤施工步骤n施工作业条件施工作业条件n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n线路敷设线路敷设n现场设备安装要点现场设备安装要点施工步骤施工作业条件施工作业条件施工作业条件1 1 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中央控制室中央控制室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2 2 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3 3 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箱、电梯等设备的安装均到位,并应预留好控制箱、电梯等设备的安装均到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4 4 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5 5 暖通水管道、变配电设备、接地端子箱等安装完暖通水管道、变配电设备、接地端子箱等安装完毕。毕。施工作业条件1 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中央控制室内施工外协n1.与建筑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考察现场,确保所有为配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需的有关土建要求,包括孔洞和壁坑预留等,按已考察现场,确保所有为配合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需的有关土建要求,包括孔洞和壁坑预留等,按已定的工程进度表预先要求建筑承包方进行预留工作。定的工程进度表预先要求建筑承包方进行预留工作。n在土建期间,负责确保其所有的土建要求,孔洞等均按要求正确地设置。在土建期间,负责确保其所有的土建要求,孔洞等均按要求正确地设置。n将本工程范围内各系统所需在建筑结构内预埋的套管,防水套管及预埋件汇总提供给建筑承包方作将本工程范围内各系统所需在建筑结构内预埋的套管,防水套管及预埋件汇总提供给建筑承包方作预埋。并且负责确保所有套管,防水套管,及预埋件均按要求正确地设置。尽早提供所有有关的土预埋。并且负责确保所有套管,防水套管,及预埋件均按要求正确地设置。尽早提供所有有关的土建要求和其详细资料供设计方审批,并与建筑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土建工作。确保有关的土建建要求和其详细资料供设计方审批,并与建筑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土建工作。确保有关的土建施工达到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及时与建筑承包方协调,使有关的安装能配合工程进度。施工达到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及时与建筑承包方协调,使有关的安装能配合工程进度。n2.与中央制冷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负责本专业对中央制冷机组进行监测,并负责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无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负责本专业对中央制冷机组进行监测,并负责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无源接线端子由中央制冷承包方负责提供。与中央制冷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接线端子由中央制冷承包方负责提供。与中央制冷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n如采用通讯接口方式监控系统,则应与厂家明确接口协议要求。如采用通讯接口方式监控系统,则应与厂家明确接口协议要求。施工外协1.与建筑承包方的施工配合施工外协n3.与暖通空调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负责有关设备的监测,并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所有制冷机组的冷冻水及冷却水水管接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负责有关设备的监测,并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所有制冷机组的冷冻水及冷却水水管接驳及外围管线的安装,无源接线端于均由暖通空调承包方负责。及外围管线的安装,无源接线端于均由暖通空调承包方负责。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与暖通空调承包方协调以进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与暖通空调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行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n4.与电气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负责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备的供电由电气承包方负责提供。电气承包负责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备的供电由电气承包方负责提供。电气承包商提供对配电及照明系统进行监测及控制的配合,并提供统有关管道的施工图,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监控的设备商提供对配电及照明系统进行监测及控制的配合,并提供统有关管道的施工图,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监控的设备(如如电机、交流接触器电机、交流接触器)的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的工作以及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需的线槽及管道由电气承包方负责。无源的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的工作以及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所需的线槽及管道由电气承包方负责。无源接线端子由电气承包方负责提供。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提供与电气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接线端子由电气承包方负责提供。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承包商提供与电气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上访的工作界面。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上访的工作界面。施工外协3.与暖通空调承包方的施工配合施工外协n5.与给排水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对给排水有关设备进行监测或控制的配合,负责将本系统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所需之无源接线端子由给排水承包方负责提供。与给排水对给排水有关设备进行监测或控制的配合,负责将本系统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所需之无源接线端子由给排水承包方负责提供。与给排水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本工程范围内各系统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本工程范围内各系统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n6.与消防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提供对消防有关设备进行监测或控制的配合,负责将本系统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所需之无源接线端子由消防承包方负责提供。与消防承提供对消防有关设备进行监测或控制的配合,负责将本系统接线至无源接线端子。所需之无源接线端子由消防承包方负责提供。与消防承包方协调以进行本工程范围内各系统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包方协调以进行本工程范围内各系统所需的安装工作,并就双方的交接驳口商定准确的位置及双方的工作界面。n7.与建筑内装饰承包方的施工配合n根据建筑内装饰设计要求,负责综合考虑对设备和设置布置得更合理进行必要的综合协调,以确保内装饰设计的良好效果及智能系统功能根据建筑内装饰设计要求,负责综合考虑对设备和设置布置得更合理进行必要的综合协调,以确保内装饰设计的良好效果及智能系统功能的使用。负责指导系统系统管线敷设和设备设施的安装要求,提出具体的要求资料图和其他的技术资料说明书等。的使用。负责指导系统系统管线敷设和设备设施的安装要求,提出具体的要求资料图和其他的技术资料说明书等。施工外协5.与给排水承包方的施工配合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钢管、金属线槽及线缆敷设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现场控制器的安装现场控制器的安装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单体设备调试单体设备调试系统联调系统联调施工工艺流程线路敷设线路敷设现场控制器及监控主机间的通信线,宜采用现场控制器及监控主机间的通信线,宜采用RVVP控制控制电缆或计算机专用电缆中的屏蔽双绞线,截面积为电缆或计算机专用电缆中的屏蔽双绞线,截面积为0.751mm2。模拟量输入、输出采用模拟量输入、输出采用RVVPn*1.0的屏蔽控制电缆,的屏蔽控制电缆,开关量输入、输出采用开关量输入、输出采用RVV2*1.0非屏蔽电缆。非屏蔽电缆。在线缆较集中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方式。在线缆较集中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敷设方式。信号、电源、通信电缆穿保护管,采用焊接钢管,管信号、电源、通信电缆穿保护管,采用焊接钢管,管径的选择应注意电缆截面积总和与保护管内部截面积径的选择应注意电缆截面积总和与保护管内部截面积比应不大于比应不大于35%。线路敷设BAS的施工组织要点(总结)n1、技术保证n2、组织保证n3、测试大纲n4、设备进场、隐蔽工程、分项工程报验n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要求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要求(检查、检测、产地)BAS的施工组织要点(总结)1、技术保证测试应备条件nBAS的检测、调试大纲(总监理师批复)n测试仪器n安装完毕n接地电阻n测试环境如温度湿度静电以及电磁干扰等测试应备条件BAS的检测、调试大纲(总监理师批复)BAS的检测、调试n按BAS的检测、调试大纲进行n系统调试1、控制中心软件、硬件2、现场设备3、受控设备BAS的检测、调试按BAS的检测、调试大纲进行系统检测与质量控制n检测应备条件(调试完毕、试运行168小时等)n系统检测(先功能检验,后性能测试)1、控制中心软件、硬件2、现场设备3、受控设备4、系统联动(BAS与FAS、SAS、车库等)系统检测与质量控制检测应备条件(调试完毕、试运行168小时等验收应备条件n竣工验收一般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超过竣工验收一般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超过3 3个月后进行。个月后进行。对于对于BASBAS,大多要经过夏季降温和冬季供热的考核,具体的试运行时间应在合同中约定。,大多要经过夏季降温和冬季供热的考核,具体的试运行时间应在合同中约定。n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竣工验收文件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1 1、工程合同技术文件;工程合同技术文件;2 2、竣工图、竣工图(全套全套):1 1)设计说明;设计说明;2 2)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3 3)各子系统控制原理图;)各子系统控制原理图;4 4)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设备布置及管线平面图;5 5)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控制系统配电箱电气原理图验收应备条件竣工验收一般在系统正常连续投运时间超过3个月后进验收应备条件6 6)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贴在每个DDC箱门内侧);7 7)中央控制室设备布置图;)中央控制室设备布置图;8 8)设备清单;)设备清单;9 9)监控点()监控点(I/0I/0)表等。)表等。3 3、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系统设备产品说明书;4 4、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系统技术、操作和维护手册;5 5、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设备及系统测试记录:1 1)设备测试记录;设备测试记录;2 2)系统功能检查及测试记录;)系统功能检查及测试记录;3 3)系统联动功能测试记录。)系统联动功能测试记录。验收应备条件6)相关监控设备电气接线图(贴在每个DDC箱门内案例nZM大厦的验收 (验收的主体、程序、分工、结论及形式)nZM大厦的第三方检测 (检测的资质、费用、过程、仪器仪表、报告)案例ZM大厦的验收BAS的竣工验收及运行维护n1、试运行的要求及记录n2、操作人员的培训目标n3、验收必备的文档(竣工图、测试报告、变更洽商记录、隐蔽工程报验记录、送档案馆的文档、试运行及竣工报告等)n4、操作手册及机房管理制度BAS的竣工验收及运行维护1、试运行的要求及记录售后服务n专门机构n质量保证期n用户意见n工程回访n工程报奖售后服务专门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