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体采编资料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04459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媒体采编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平面媒体采编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平面媒体采编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媒体采编平面媒体采编 陈利华 13559297320 1156656349 绪论绪论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重要性1)纸媒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2)大趋势及纸媒的自救课程安排:时间:采、编各占一半时间形式:课堂讲授、课上练习、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一、完成一版编辑工作1、成立采编部门(5):1)明确采编方向(政治、经济、社会、娱乐)2)明确各自职能(部主任1、编辑2、记者3)2、时间安排:五周:确定采访主题与方案一周:各组汇报、互提问题五周:采写、审稿、定稿二周:组版二周:报告成果二周:复习考试二、评析新闻报道1、二周评一篇新闻报道2、从采编角度评析3、要求纸媒4、在你所在部门关注的范围内课程范围课程范围:学科:涉及新闻学研究中新闻业务领域的两个方面:新闻采访和新闻编辑 媒介:文字、图片媒体:报纸、杂志、书籍工作流程:涉及平面媒体新闻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采访、编辑(整个新闻工作的流程:采访、写作、编辑、审稿、编排、印刷)采、编在新闻学框架中的地位采访、编辑在实际业务操作中的地位: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编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总指挥”、“总把关人”采访与编辑的关系:相互依靠,又相互矛盾采访与编辑的关系:相互依靠,又相互矛盾共性:共存于一个系统,具有共同的宗旨和目标,就是以优质的产品为读者服务个性:1)、采编工作性质不同 采访是一线工作,面向社会现实;编辑是二线工作,或对采访提供指南,或对采写成果进行修改加工。2)、采编工作目的不同 采访的目的是写稿,产品是单个体,只要体现个人的劳动;编辑的目的是出报或杂志、书籍,产品是综合体,主要体现集体的劳动。3)、采编工作方式不同 采访可以由记者独立承担,自始至终一个人进行;编辑工作必须集体协作采编矛盾:1)、编辑指挥是否得当、决策是否正确,影响记者采访的成败和水平的发挥,容易出现矛盾2)、编辑对稿件的取舍和修改关系记者劳动成果的体现,容易出现意见分歧3)、编辑的人品修养和业务素质能影响采编的合作效果第一部分 采访 第一章第一章 新闻采访概述新闻采访概述 第一节 新闻采访学研究分支及历史沿革一、新闻采访学研究分支及对象1、基础采访学以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作为自己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些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对于任何采访活动是普遍适用的。解决的是各类采访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即共性问题。2、专业采访学以各类专业新闻采访的特点、特殊规律和特殊要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解决的是各类专业采访带有特殊性的问题,即个性问题。专业新闻包括:政治新闻、外事新闻、法治新闻、军事新闻、工业新闻、农业新闻、财贸新闻、金融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医疗卫生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人口新闻、环境新闻、旅游新闻、社会新闻等。3、历史采访学以新闻采访发展的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它的主要任务是: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采访写作演变的规律,总结重大采访报道事件的经验教训,研究不同时期名记者的新闻实践活动,等等。4、边缘采访学以新闻学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所产生的边缘学科作为研究对象。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新闻采访方面的边缘学科有采访心理学、新闻语言学等。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沿革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国外 20世纪初,美国、日本已经出版了以研究新闻采访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学著作。1912年,美国最早的一本新闻采访学著作休曼的实用新闻学问世。国内:1、新闻采访学研究的萌芽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优秀的报人、记者的文章中出现了最早的论述新闻采访写作的文字。王王韬韬:近近代代早早期期维维新新思思想想家家和和报报刊刊政政论论家家。他在论日报渐行于中土中提出了新闻人才的选择问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新闻采访失实问题,新闻浮夸问题,以及从事新闻报道要持慎重的态度的问题等。梁梁启启超超:清清末末最最杰杰出出的的报报刊刊政政论论家家、宣宣传传鼓鼓动动家家。他在为时报创刊写的发刊例中,提出了新闻报道的一些基本原则:以博为主、以速为主、以确为主、以直为主、以正为主。黄黄远远生生:民民初初新新闻闻记记者者的的杰杰出出代代表表,是是中中国国新新闻闻史史上上第第一一个个因因采采写写新新闻闻通通讯讯而而负负盛盛名名的的记记者者。他在忏悔录中提到了新闻记者的四种基本技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蓬勃发展时期1)、“五四”时期:(1)、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学研究空前活跃;(2)、一些新闻学方面的著作产生: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标志着新闻采访学的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涉及新闻理论、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写作以及报纸通讯社的组织等方面的内容,堪称当时中国新闻界“破天荒”之作。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闻学研究又有进一步发展。(1)、大量的新闻学书刊出版;(2)、我国第一部专业采访报道著作诞生:1938年出版的王文彬著的采访讲话(3)、大量服从抗战需要,为抗战服务的论述新闻工作的文章涌现,杰出代表人物:范长江(4)、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得到较大发展3)、改革开发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新中国建立一直到“文革”的这一段时间,由于“左”的、“右”的思想的影响,新闻学研究出现了停滞状态;(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新闻学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飞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定义、特点及作用新闻采访的定义、特点及作用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与特点(一)定义:1、“素材搜集”说典型定义:(1)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从生活中采集原始素材的过程,是新闻记者活跃的生命状态。(2)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优点:点明了新闻采访的主要活动是搜集素材,方便初学者理解 缺点:对于采访主体的界定过于狭窄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寻找和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2、“调查研究”说典型定义: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新闻事件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归纳,使其利于传播的活动。优点:强调了新闻采访活动需要调动记者的主观能动性缺点:采访阶段侧重的是搜集素材,研究、选择、归纳的侧重环节是写作阶段 3、“互动行为”说典型定义:新闻采访是一种人际间的交流,是被采访者与采访者之间面对面的一种思想和个性的交流。优点:点明了采访活动的本质是一种人际间的信息交流互动行为缺点:容易与其它访谈、对话节目相混淆(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二)、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1、采访活动都有主体新闻记者是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者,理所应当的成为采访活动的主体。但是,有的学者认为,采访活动需要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双方的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缺少采访对象,采访活动没法进行下去,因此采访对象也应成为采访活动的主体。2、都有明确的目的:为大众传播搜集素材新闻采访所搜集的信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的信息需求,是为了帮助受众了解世界上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情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访所获的信息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公开地向尽可能多的人进行传播。3、都有特定对象这个特定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个机构、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但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人上。4、以平等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的平等的相互沟通。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上能否顺利沟通,对采访能否获得成功至关重要。二、新闻采访的作用1、发现和落实新闻线索2、获取第一手材料 A、优势:1)、具有很强的真实性 2)、是记者检验其他材料的有效依据 3)、是最生动、形象的材料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3).docB、使用第二、三手材料的原因 1)、第一手材料可信度高,有说服力,但并不是绝对的,受记者本身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的影响,受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第一手材料不一定是正确的。2)、记者不可能每一新闻事件发生时都在现场,每一新闻事实的细枝末节都亲身体验。3)、在某些情况下,第一手材料并不比第二三手材料更能说明问题。4)、第二三手材料对于新闻报道也是不可或缺的。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3、增加感性认识4、核对新闻事实 方式:1)、当面核实 2)、现场考证 3)、多方求证第三节 新闻采访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符号互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符号互动行为 1)、与新闻采访密切相关的三种传播方式:(1)、人际传播 (2)、大众传播 (3)、人内传播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由社会学大师乔治.米德开创。他认为,个体具有在互动的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具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他认为,当一个个体具备了将自己放在他人地位上的能力时,就提高了合作性互动的可能性。(二)、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 1、采访应基于双方对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2、采访者应以合适的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3、采访者应学会换位思考,在认知和情感上去体验采访对象的心态。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二、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信息 采访者 采访对象 知名度、荣誉度第四节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一)记者的社会角色分析 1、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三大功能 (1)、监视环境 (2)、联系社会 (3)、传递遗产 2、记者的三种角色身份 (1)、社会守望者角色 a、代表公众利益对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b、具备一定前瞻性,及时预警 c、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理性反思 (2)、信息传播者角色 (3)、文化传承者角色(二)、记者的演变历史及分类(三)、新闻采访对记者素养要求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1)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2)对异常现象具有价值判断能力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3、长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 1)善于和各色人物交流沟通 2)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3)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1)用简洁的语言将新闻事实叙述清楚 2)用语要准确无误5、甘于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二、采访对象: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1、采访对象的特点 (1)、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2)、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3)、具有鲜明的目的性2、采访对象的分类 (1)、当事人 (2)、知情人 (3)、目击者 (4)、有关人士第二章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第一节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涵义及其特点(一)涵义 新闻线索是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断性的简要信息。(二)特点 1、相比于新闻事实,多数的新闻线索都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当然,也有一些新闻线索本身就已经较为详细了,有的甚至有细节。66元的水.doc 2、相比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零碎的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废纸堆里发现官煤勾结线索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2).ppt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靠程度有待进一步证实“韩寒婚外情”新建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1、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从而产生采访的动机2、为记者的采访提示了方向3、为媒体的报道活动提供决策依据三、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1、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2、企事业单位3、重大文体活动4、社会网络5、其他媒体的报道6、日常生活第二节 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 1、判断线索及其背后的事件全貌从整体上看是否具有新闻价值。(1)、判断线索背后可能被挖掘出的事实是否会引起受众的兴趣。(2)、应在瞬间判断别的记者或者别的媒体是否已经采访、报道过同类的题材,根据目前的新闻线索还有多大的深挖的可能性。2、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哪些与记者已采访到手的新闻事实、已有的经验知识或者记者以往获得的新闻线索有关。3、判断目前的新闻线索中最关键的内容是什么三、新闻线索的捕捉与追寻 1、能敏锐地从异常情况中捕捉到新闻线索 2、能根据当前的客观形势,高屋建瓴地发现事实的新闻价值 3、能敏锐地寻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4、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捕捉新闻线索 5、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获取新闻线索第三节 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新闻报道策划不违背新闻规律二、一个好的报道策划的组成内容1、要根据新闻线索的核心内容明确报道的主要目的2、要预先决定报道的执行者(组),决定动用的物质资源和媒体内外的各种可以整合的资源3、要决定报道进行的时间和程序,决定报道进行的空间4、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拍摄方法和注意事项,采访和写作的形式以及版面的安排5、要根据预定的目标制定报道预算,确定报道的预期效果,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三、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1、策划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可行的方案2、策划为新闻采写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其他准备,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新闻线索,使报道在时效性和深度上都胜人一筹3、策划为报道提供了一个强有力地团队*采访提纲反映了记者的思维能力和水平,反映了记者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记者综合实力的体现。目前一些新闻媒体招聘记者用此考察方式。docin/sanshengshiyuandoc88/sanshenglu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