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04095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10.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2014级环境设计专业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原理与方法4.1建筑方案设计步骤4.1.1任务分析设计要求分析平面限度剖面限度环境条件分析总图设计场地变成场所经济技术分析4.1.2资料获取4.1.3方案构思4.1.4方案深化建筑方案设计从拿到任务书,到做出最后效果图,基本分为四个大步骤,即:任务分析资料获取方案构思方案深化4.1建筑方案设计步骤主要包括:1)设计要求分析2)环境条件分析3)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同时也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三大因素4.1.1任务分析1)设计要求分析作为建筑方案设计的条件,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潜在的;有时是明确的、有时又是笼统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方面:1.设计任务书一般是由建设单位或业主依据使用计划与意图而提出(大型建筑项目须经“可行性研究”后提出),经过审定和批准而作为设计主要依据的文件。项目类型与名称投资规模建设标准及设计进度等用地概况及城市规划要求等业主的主观意图描述工业、民用;住宅、公建;商业、办公、文教、娱乐建设规模与标准,使用内容及其面积分配等。2.公共限制条件为了保证公共利益以及建筑场地与其周围土地所有者的各自利益,场地的开发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一定的公共限制。来自国家、地方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建设有关的消防、人防、交通、环保、市政等主管部门的要求。任务书中的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3.图示条件通过作图来把条件转化为总平面图中的图式条件。平面限度剖面限度即场地平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区域的确定。场地剖面中最大可建建筑容量的确定。平面限度建筑用地一半都比较大,但是允许建筑物落座的范围却很小。因此,整理图式条件的最基本的目的是确定场地内可以盖房子的范围。这一范围构成了单体建筑的平面限度,它要求单体建筑的最大长度和最大进深都不得超出这个限定尺寸。平面限度包括下列边界限制:1)建设用地边界线即业主(开放商、建设单位或土地使用者)所取得使用权的土地边界线。2)道路红线它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是由城市的市政、交通部门来统一建设管理,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或地下室、建筑基础及其地下管线一般不允许突出道路红线之内。3)建筑控制线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所划定的范围就是可建建筑区域的范围,它的划定主要考虑如下因素:1.道路红线后退场地与道路红线重合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有时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这种情况称为红线后退(或后退红线)。各地规定不同,一般多层退让至少5m,高层退让至少10m。沿城市快速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20米;沿城市主、次干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5米;沿城市支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10米;沿建制镇主要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8米;沿建制镇一般道路的各类建筑,后退距离至少5米;在道路交叉口的建筑,其后退距离还应当满足道路交通安全视距要求。2.用地边界后退在确定建筑物基底位置时还要考虑到建筑与相邻场地或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为了满足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而划定的建筑控制线,称为后退边界。a.防火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保持适应火灾扑救、人员安全疏散和降低火灾时热辐射的必要间距。也就是指一幢建筑物起火,其相邻建筑物在热辐射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情况下,也不会起火的最小安全距离。建筑防火间距一般为消防车能顺利通行的距离,一般为7米。高层主体对高层主体13米,高层主体对多层(高层群房)9米,高层群房对高层群房6米,多层对多层6米。b.日照间距是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或大寒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方法:以房屋长边向阳,朝阳向正南,正午太阳照到后排房屋底层窗台为依据来进行计算。日照间距系数图示日照间距系数=D/H由此得日照间距应为:D=(H-H1)*日照间距系数;式中:H前幢房屋女儿墙顶面至地面高度;H1后幢房屋窗台至地面高度。(根据现行设计规范,一般H1取值为0.9m,H10.9m时仍按照0.9m取值)D日照间距剖面限度场内建筑物的高度和容最影响着场地空间形态,反映着土地利用情况,同时,又与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密切相关,因此是场地设计中重要的因素。1)当建筑处于保护区或建筑控制地带(按照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则,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划定的需要对有关工程建设行为加以限制的区域或地带)时,对建筑的高度限制是不难理解的。2)当建筑处于居住区内,或比邻于居住区的住宅楼时,建筑的高度要受到日影响规划的影响,这也是不难理解的。3)当建筑处于市中心或区中心的临街位置,或处于步行街两侧的位置时,建筑的高度同样要考虑街道宽度对它的影响。为了确保道路日照而对建筑高度的限制称为“斜线控制”。2)环境条件分析环境条件分析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如,树木植物植被的情况,水体,山体,整体地形等等,此外基地所处地点气候条件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内容。社会人文环境条件分析:如,周围建筑风格,高度;城市主色调;基地在城市所处的位置等等。总图设计:场地变成场所总图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2.建筑室外场地的布置3.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对于大多数一般类型的场地而言,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是场地内最重要的组织要素。而对于建筑物的位置与形态组合设计,建筑的性质与场地特征又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1.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总图设计就是要合理的确定场地内的建筑物、道路(广场)和绿化三者间的空间关系,并进行具体的平面布置。其中,建筑物是场地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建筑物的落位直接影响到场内其他用地的划分和功用。建筑落位问题应根据建筑物所在的地区的地理纬度和局部气候特征而优先选择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例如北京地区的最佳朝向为正南至南偏东30以内,适宜朝向为南偏东45至南偏西35范围内。而拉萨地区的最佳朝向为南偏东10或南偏西5,适宜朝向则为南偏东15或南偏西10,等等。1.单体建筑的位置与形态以及群体建筑的组合有的公共建筑类型,常因其使用性质或其他特殊要求,划分成若干单独的建筑进行组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室外空间体系,如医疗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游览建筑等。公共建筑群体空间组合,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某些类型的公共建筑在特定的条件下(如地形特点,建筑性质等),需要采用比较分散的布局,因而产生群体空间组合;二是以公共建筑群组成各种形式的组团或中心,如城市中的市政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展览中心,娱乐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以及居住区中心等的公共建筑群等,也必然产生室外空间组合的类型。大型医院的建筑群,为了防止相互感染,争取较好的通风与朝向,创造易于医疗的绿化环境,多数采用分散式的空间组合形式,有机的组织起来,构成一个既能隔离又能联系的整体医疗环境。商业服务中心,一般包括影剧院,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冷饮店,邮电局,照相馆,书店等。为了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在环境空间的中心地带,常安排广场,绿地,喷水池,建筑小品等休息活动空间。展览性建筑群常采用廊子,矮墙等手段,将分散的建筑群体组织在一起,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博览建筑所构成的建筑群,特点虽然与上述的商业中心,体育中心具有某些共性,但在性格及气氛上却有着不少自身的特殊性。室外空间环境丰富,轻松活泼。2.建筑室外场地的布置由于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不同,所要求的室外环境的空间也不同,一般可归纳为下列几种情况:I.开敞的空间场所(或称为集散场地)其大小和形状应视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体量,造型和所处的地段情况而定。II.活动场地有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等建筑类型,需要分别设置活动场地,游戏场等室外活动场所。而这些活动场地于室内空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他们应靠近主体建筑的主要部位的入口附近。III.III.停车场所停车场所需要设置在方便易找的区位,如主体建筑的一侧或后侧,不影响整体空间环境的完整性与艺术性为原则。还应避免面出入时与干道车辆交叉干扰。利用建筑物的阴影这该车辆,在一定区域内防止烈日暴晒。3.建筑室内外空间环境设计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1.尊重和利用环境的有利因素如依山傍水或人文古迹,亭台楼阁等。2.依照构思意图改造环境在不大范围破坏现有自然景观的原则上,有时需要根据构思意图适当改造环境3.依照构思意图创造环境在自然环境不是特别优越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构思意图创造环境,以达到更好营造建筑氛围的目的。山巅的飞扬羽翼挪威眺望台3)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经济技术因素包括:经济技术指标和结构选型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空间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核心筒剪力墙结构体系等等常用建筑经济技术指标建设用地面积:是指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一般包括建筑区内的道路面积、绿地面积、建筑物所占面积、运动场地等等。建筑占地面积:指建筑物各屋外墙(或外柱)外围以内水平投影面积之和,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且具备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筑。总建筑面积:指在建设用地范围内单栋或多栋建筑物地面以上及地面以下各层建筑面积之总和。基地面积:指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该场地的面积称为基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建筑容积率:系指建筑总楼板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例如:在1万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5千平方米,共三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1.5。公式: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与占地面积不同)绿化率: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综上所述,建筑总平面设计虽然是以对建筑物位置的经营为核心问题,但是总体布局作为整个构思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功能与形态:包括建筑物的落位,建筑与场地出入口位置的选择以及场地功能分区之间的空间关系等。(2)卫生与舒适:包括主要朝向,不同方位的采光和日照间距、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建筑通风问题,以及防止噪声干扰等。(3)安全与经济:包括场地内交通组织、防火间距与安全疏散以及,场地内的建筑层数设想与建筑面积密度、容积率水平等。(4)环境与景观:包括建筑群体的组合设想、建筑物与其外部空间以及建筑场地与其外部城市景观之间的整体构思等。主要包括:1)文献、优秀案例分析2)现场勘察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周围人口现状周边问题现状当地人文历史周边公共设施等等3)相关部门资料工程管线水文资料地质资料等等4.1.2资料获取头脑风暴多概念综合、统一、比较总体控制性思想的提出Concept环境分析图功能关系图4.1.2方案构思总概念Concept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景观设计内部外部4.1.4方案深化思考题1.方案设计分为哪些步骤,请叙述过程?2.影响建筑设计的三大因素?3.什么是建筑控制线,他的规定主要考虑哪两个因素?4.什么是防火间距?5.什么是日照间距?6.总图设计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7.建筑占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的区别?8.建筑密度如何计算?与舒适度的关系?9.建筑容积率如何计算?与舒适度的关系?10.建筑总体布局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