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解读-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04057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6.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解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解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解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形式的逻辑解读谌治臣2020/10/151颜色第一部分著作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章节内容要点第三部分案例解析第四部分小组研究观点2020/10/152精品资料1基本信息2020/10/1541 1著作基本信息作者简介(德)托马斯史密特作者生平:托马斯史密特(Thomasschmit)德国/瑞士注册建筑师,教授1925年3月26日生于瑞士1943-1948就读于苏黎上技术学院(ETH)建筑系1948年获建筑学工程硕士1950-195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讲师1962-1964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访问教授1914-1993年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系教授7987-19RR年中国武汉华巾理工大学访问教授1994-1996年中国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访问教授1993年退休居住于德国慕尼黑2020/10/1551 1著作基本信息托马斯教授是在现代主义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建筑师,早年有自己的事务所,1969年著有系统建造(BauenmitSystemen)一书。他在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曾主持的建筑建构与设计教研组(LehrstuhlFuerEntwerfenundBaukonstruktion)一直是系里高年纪的核心教学单位(托马斯教授的后任。便是现在国内读者较熟悉的赫尔佐格教授ThomasHerzog)。作为慕尼黑工大最受学生欢迎的建筑设计教授之一,他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不仅指出学生的问题,还告诉他们问题的原因。在他看来,设计工作的基点往往来源于朴实的动机和简单的原则.对于基本问题的全面认识才是构成我们正确设计观念和设计方法的前提。而作为教学工作则更是如此。他强调在设计教育中,不是依靠学生的天才灵感或者为师者的老经验.而是应当总结设计规律转化成为相应的设计观念和方法。作者简介(德)托马斯史密特2020/10/1561 1著作基本信息书籍简介原名为Architectur?VonderLogiczurOptik,1998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图书出版社KarlKraemer出版徳文版,现由中国建工出版社推出中文版。此书为大学本科教育推荐阅读书目之一,并没有触及到形式的逻辑,仅仅是非常浅显的谈论了柱子立在基础之上,梁要搭在柱子上这样简单的建造逻辑,这是非常适合建筑学的,作为一本普及常识的建筑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要希望藉此了解建筑形式的逻辑这个逻辑指形式操作逻辑,形态操作的逻辑,秩序如何组织的逻辑。“And finally,in all that,you will find yourself.”2020/10/1572内容介绍2020/10/1582 2从思考到表达形式的逻辑用地的逻辑结构的逻辑2020/10/1592 2从思考到表达建立宏观的思维概念人们应如何应付才能相应地过滤出最重要的东西而不至于损失掉。只有通过隐藏在每件事物当中的原理,必须要经过剖析方可被得知.对于原理人们是可掌握的,但不计其数的细节则不可能。细节的事情人们可以通过原理来操纵。这种方法人们称为宏观思维。认识历史公元前4000年首先是穴居人类,证据显示他们有惊人的创造力,但还不是建造。公元前2000年美索布达米亚人和埃及的金字塔,不过暂时地只从外表出发,真正的内部空间在这些建筑中还没有。公元后100年第二个空间概念阶段在罗马万神庙。第一次展示出一个被塑造的室内空间,因这内部空间的表达在外部被忽略,这种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的分离又持续了之后的两千年1929年第三个空间概念产生于1929年密斯凡德罗的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展览馆。千年来的内外空间的分割被一笔勾消而只通过一幅大面积的玻璃墙来表示。空间从如紧身衣一样的封闭墙体中解放了出来并开始流动。2020/10/1510论点论点形式的逻辑立体派旧有的从一个点观察建筑,无法走进建筑,看到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柯布西耶寻求一种在空间的深层去发展建筑学的方式,即通过纵深排列的平面,以简单的立体形式表达,让观察者可以围绕和穿越过对象。即“立体派”。通透性建筑不必再是被从下往上封闭,从基础到屋顶建造起来。通透性的应用一般发生在相互转换的地方或在应使比那话进行起来的地方。比较立体派,通透性的建立使得被固定在外面的视点可以穿过假想的界面向前迈进。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展览馆,密斯支起两个顶盖,再在其中插入他的建筑。流动的空间围绕独立的屏障物建立起来。它们是一些垂直的自由布置的薄石墙,实墙界定出单独的空间部分,而不是封闭起来界面和物体的分析。显示安排的方式2 22020/10/1511论点论点形式的逻辑通透性原理通透性到处可运用,从小住宅到大城市。为了在规划中检验,柯布西耶1946年为圣迪尔城做了一个理想规划。圣迪尔城,在法国Vogesen地区,二战作为要塞被严重炸毁只剩下在山腰上的教堂遗址两条南北向的轴线形成设计的龙骨,一条在教堂的位置上,另一条对准城市展览中心,与之垂直的界面上建筑。二维的建筑体量在宽和深的方向提供了尺度。其间是小方体,它们构成小和最小的空间。所有这些大或小的空间组成了一个生动的变换游戏2 22020/10/1512论点论点形式的逻辑建筑手法空缺和完整这两种现象空块和完整是建筑学的基本原则,属于通透性的概念,因它在整体和空间之间建立了辨证久系,把观察者引入了事件。卡曼住宅角色的变换来自于毕加索的名言,人们必须把事物反转过来,才能把握其自然本质。他说的是辨证的方法:也正适合于立体派和通透性的思维世界。格劳宾登博物馆公园被保留,住宅包含在新的建筑中,并成为展品曲线和圆的环绕在几何图形中,圆是很特殊的,它由一个中心点控制着边缘的状态都相同。不打破它的平衡状态,要与圆从外面来发生联系始终是困难的但有时也难免需要这样。天坛总平面2 22020/10/1513论点论点形式的逻辑建筑手法割减和加插当切割往纵深进行,凭割减法能带来必要的空间质量,但平面条件不一定总能允许。也因此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原则:割减和加擂_。贝林佐纳住宅对话自从建筑师要求形式上的自主权力以来,建筑间的一致性正在消失.是现代主义立体派的后果。乌斐兹画廊语汇属于每栋建筑的语汇.应表达一个建筑的构思和产生这个建筑的时代今天已拥有足够多的语汇以致我们可以不用再去生产了。莫登纳骨灰楼内外2 22020/10/1514论点论点用地的逻辑风景的读本建筑师并不是以幻想的眼光来看待风景的,而是以建造的可能性,这样地形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山边在历史传统发展起来的环境中每一种干预都可能意味着一种破坏,因为人们把他们习以为常的环境作为辨别环境方向的手段来使用,对干它的损坏和改变第一反应总是负面的。其中他们也许会忽视这历史发展起来的环境多来源于不同的时代,因而所有的时代在其中都附加了新的东西。贝林佐纳城堡,会议中心如何在景观环境中运用墙体,步阶,斜坡和平台。引人注意的是今天人们已很少再这样做了,虽然现代化的建筑机械可提供的技术手段是以前不可比拟的,也许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变得太功利了吧。房子可以赢利而墙体和平台不行玛雅的建筑山腰平地在旧环境中的新建筑墙、步级、斜坡和平台2 22020/10/1515论点论点结构的逻辑建造方式和建筑结构建造方式包括用不同材料的建筑,如木.石.混凝工或钢也包括预制装配建筑系统建筑和工业化建筑等方式。建筑结构相对而言是针对于设计因而是建筑学的一部分,基本上每个建筑都归属于三种组成方式1.圬工结构2.板块结构承重墙结构)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板块结构圬工结构2 22020/10/15163案例解析2020/10/1517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凡德罗创造了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讲求技术精美的设计风格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了著名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座展览馆所占地段长约50M,宽约25M。其中包括了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和几道围墙。特殊的是这个展览建筑除了建筑本身和几处桌椅外,没有其他陈列品。实际上,这是供人参观的亭榭。它本身就是展览品。3 3案例分析2020/10/1518水平伸展的构图简单的平板的平板柱身上下没有柱身上下没有变化化光光的板片光光的板片清晰的结构体系案例分析3 32020/10/1519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做不做过渡性渡性处理,直接理,直接连接接柱子直接柱子直接顶着屋面板着屋面板竖板与横板相交板与横板相交大理石板与玻璃相大理石板与玻璃相连节点处理案例分析3 32020/10/1520缟玛瑙石瑙石古古绿大理石大理石阿阿尔卑斯卑斯绿大理石大理石罗马石灰石灰华大理石大理石刻花玻璃刻花玻璃清玻清玻雕像雕像池底黑色玻璃池底黑色玻璃材质处理案例分析3 32020/10/1521以以结构的少构的少换来功能的多和空来功能的多和空间变化的多化的多以形式被以形式被净化后的少化后的少换来百看不来百看不厌的多的多在这件德国用来参加1929年世界博览会的展品中,你绝对见不到任何一件附加于建筑之上的多余的东西,没有杂乱的装饰,没有无中生有的变化。没有奇形怪状的摆设品。有的只是轻灵通透的建筑本身和它里外连续流通的空间。少即是多案例分析3 32020/10/1522自由分布的墙体系统 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 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手法。案例分析3 32020/10/1523 完整的梁柱框架体系是流动空间的结构前提“流动空间”的两套基本系统(1)规则的钢框架(2)自由布置的隔墙屋盖附加钢梁工字形钢梁构架合金十字钢柱工字型钢构架基础有选择的隐藏部分结构,为了更多的服从于空间的处理。金属饰面角钢支柱案例分析3 32020/10/15243 3案例解析理查德迈耶,1935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纽华克市,毕业于康奈尔大学。1960年起先后在S.O.M、布劳耶事务所任职,并任教于多所大学。1963年,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1984年获第六届普利兹克奖。从史密斯住宅已经可以看到成熟的迈耶设计风格,这座独立式住宅通体洁白,有明显的几何形体构成。在许多方面,如几何形态、坡道、色彩以及上下贯通的客厅等都延续了现代建筑的语言。但是迈耶独特的风格在于他丰富了建筑语汇,吸收了立体主义的精髓,将建筑与场地、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2020/10/15253 3案例解析史密斯住宅位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达瑞安海滨,这里是康涅狄格州的边垂地带,位置远离市中心,是一块没有都市尘嚣的世外桃源。而基地的周围环境也提供了极为良好的自然景观,尤其它面临长岛湾,更为基地提供了那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景。史密斯住宅坐落于周围遍布岩石与树木,占地15英亩的场地上。住宅的后面地形先是缓缓升起,接着跌下去,变成陡立的礁石海岸,最后渐渐倾斜,形成一处小小的沙湾。这种地形演变形成一种自然的分界。从入口处向海岸线延伸的公路确定了一条重要的位置轴线。入口、通道以及整个景致都被组织在这条直线上,使建筑与环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住宅中相互交叉贯穿的平面呼应了整个斜坡、树林、突起的岩石以及海岸线这些景致的节奏。(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1、建筑用地的逻辑主体车库引道2020/10/15263 3案例解析从车库到建筑主体,地形先缓缓升起,沿着山路向上走,沿途是一片片海景,接着平稳下降,形成缓坡,建筑主体即坐落于缓坡后的平地上,合理利用了地形地势,同时引道借缓坡飞架成桥,顺势接入住宅第二层,形成灵活丰富的空间关系。(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1、建筑用地的逻辑缓坡缓坡平地平地海岸礁海岸礁石石2020/10/15273 3案例解析通透性:从车库延伸至住宅正面的小路以及门右侧曲壁之间的夹角指引来客穿过住宅来到其后侧。住宅前侧好像一道密不透风的屏风,必须穿过其之后来到住宅后侧,才能看见迎宾的美景。嵌入墙壁的玻璃映衬着来自地面、天空和水的丰富的光影。客厅正对着大门的石头壁龛;它是住宅前侧的稳固延伸,在此之上延续了移动的视线并穿过了壁龛上透明的玻璃平面。(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2、建筑的形式的逻辑2020/10/15283 3案例解析空间布局:私密区和公共区被分隔开来,目的是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睡眠、沐浴和沉思的私人空间。私密区被设置在入口侧,面向住宅前的陆地、树林和小路,由一系列分布在不同楼层的蜂窝状封闭空间组成。俯瞰水景的公共区是家庭成员会面及娱乐之处,位于住宅后侧,是一个由三面玻璃围合的独立的围护结构,立面架起了三个平台。(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2、建筑的形式的逻辑2020/10/15293 3案例解析交通流线:水平交通流线连接着私密区和公共区。垂直流线取道斜对设置的楼梯,一个是位于私密区一侧的封闭楼梯,另一个是供公共区使用的外部楼梯。来客在上山途中可以看到拐角处的交通流线;成对角线分布的交通流线向屋外投射,越过住宅的实体边界向犬牙交错的海湾蔓延而去。阳台贯穿三层空间的垂直部分,更加强了这一效果。(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2、建筑的形式的逻辑2020/10/15303 3案例解析史密斯住宅中的卧室、洗手间等私密区域采用木质承重墙结构,使得内部空间得到较大程度的围合,较好地保护了私密性;而面向海景的起居室则以独立的圆形钢柱承重,楼板悬挑,使得外表面与承重结构分离,将解放了的外立面完全用于开窗,大大增添了空间的开放性。(1)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3、建筑结构的逻辑二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承重结构(围合)开洞私密区域开放区域2020/10/15314研究观点2020/10/15324 4小组研究观点阅读完此书后我们不禁想到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些许存在这些问题。多数教育者潜在的思想前提仍然是“形式随功能”,以至于不少大学生从入学以来就认为功能大于形式,将形式放置在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无论是建筑设计的入门教育、还是提高教育,都忽视建筑形式的教育问题,忽视的方式不同,或者是认识“形式”自然地会伴随着功能到来,不需要可以研究建筑形式问题;或者认为“形式”仅仅是“表意”的符号,设计的关键是寻求建筑之外的需要表述的意义、思想、观念;这两种倾向的本质的都是在讨论形式生成的目的问题;而忽视形式自身的构成问题。当然有关建筑专业基础课也在讲述形式的构成知识,诸如建筑材料、结构与构造学等;但从未训练学生建筑形式的构成能力。“词”(形式)无意或“词”不达意,不仅仅是学生作业中的普遍现象,也是当前中国建筑实践的普遍现象。问题提出2020/10/15334 4小组研究观点可以说,建筑形式问题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建筑教育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建筑的功能要通过建筑的“形式”去实现,建筑的思想、观念、意义也要透过“形式”来表达。一、“后现代主义”形式表达历史发展,对建筑形式的主义也是在逐渐发展,“后现代主义”并不是反对建筑功能,它往往是在功能主义设计的基础上,赋予建筑形式以特定的文化与历史意义,其手段可以表现为对建筑形式的装饰。20世纪建筑形式上的差异从正反两个方面,清晰的表明了对建筑形式的根本态度:即“建筑形式”处于建筑创作的从属地位,形式始终是“奴隶”,差异的是“主子”不同,一为“功能”一为“意义”。后现代主义表达观点提出2020/10/15344 4小组研究观点可以说,建筑形式问题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建筑教育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建筑的功能要通过建筑的“形式”去实现,建筑的思想、观念、意义也要透过“形式”来表达。二、现代技艺的革新解放建筑形式创造的桎梏能够将功能、形式、意义三者割裂开来单独进行表达,极力掩饰与消除建筑形式自身的信息和意义,刻意表达某个建筑之外的思想与观念,在20世纪末期呈现一桌丰盛的建筑形式盛宴。建筑在本质上是象征与隐喻的艺术,建筑艺术应当是提高表现建筑形式自身来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态度,比如“材料的特性”与人类某种情感契合,以及建筑构成体系的理性所揭示的自然规律是建筑建构性的本质。央视大楼观点提出2020/10/15354 4小组研究观点可以说,建筑形式问题是建筑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建筑教育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建筑的功能要通过建筑的“形式”去实现,建筑的思想、观念、意义也要透过“形式”来表达。三、建构性的表达是建筑艺术的本质托马斯.史密特教授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一书,这是一本“小书”却不是一本“浅书”,书中的科学知识为大多数建筑学人所了解,然而书中阐述的形式构成观念却不一定为大多数读者所理解。这本书的目地不是讲述建筑科普知识的,而是阐述建筑构成的概念的,该书从历史、场地、材料、构造、结构、以及文脉等方面论述形式生成的逻辑概念,明确指出建筑形式自身并不是一个无“所指”的“能指”,任何建材料和它的构成形式自身都自明地表达自身的逻辑概念,这种概念和信息是无法“掩饰与抽象”,比如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与古构建筑存在本质的区别,材料的性质与特征无法用“形式”去掩盖。观点提出2020/10/15364 4小组研究观点总结1、懂得建构知识的人,只能是一个工匠或工程师,理解建构概念才能成为真正的建筑师。当然本书并不是系统介绍和解释“建构性”概念,而是针对中国的建筑教育问题,从建构性概念的角度上提出的一种批评和建议。2、托马斯教授在德国退休之后在中国有过一段建筑教育的经历,并对中国当代建筑现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译者肖毅强教授也曾与托马斯教授有很长时间的交往与交流,深明托马斯教授的批评之所指,并深感当代中国建筑教育问题之严重。针对这种批评应当充分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综合国际国内观点和主张分析提出合适合理的改进学习意见。2020/10/15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