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与雨水利用培训课程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0309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与雨水利用培训课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与雨水利用培训课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与雨水利用培训课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六模块六 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与雨水利用建筑与小区中水系统与雨水利用本章框架6.1 建筑中水6.1.1.中水系统的任务与组成1.中水系统的任务建筑中水系统是把人们生活(或生产)使用后的水(如盥洗、淋浴后水,洗涤水。厨厕水、冷却水和其他水)进过适当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生活、市政、环境等范围内杂用的非饮用水,如用于冲厕、浇花绿化、洗刷汽车和道路、水景、消防,其水质介于饮用水水质和排放的污(废)水水质之间。小区中水系统框图小区中水系统框图分类分类范围范围分类分类范围范围农、林、牧、农、林、牧、渔业用水渔业用水农田灌溉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工业用水冷却冷却造林育苗造林育苗洗涤洗涤畜牧养殖畜牧养殖锅炉锅炉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工艺工艺城市杂用水城市杂用水城市绿化城市绿化产品产品冲厕冲厕环境用水环境用水娱乐性景观用水娱乐性景观用水清扫道路清扫道路观赏性景观用水观赏性景观用水车辆清洗车辆清洗湿地环境用水湿地环境用水建筑施工建筑施工补充水源补充水源补充地表水补充地表水消防消防补充地下水补充地下水2.中水利用的类别6.1.1.中水系统的任务与组成3.建筑中水系统组成 建筑中水系统由原水系统、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三部分组成。(1)中水原水系统 收集、输送中水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根据中水原水的水质,可分为污、废水合流系统和污、废水分流系统两类。(2)中水处理系统 由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三部分组成。预处理设施主要有化粪池、格栅、调节池等组成。主要处理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等。其主要的处理设施有沉淀池、气浮池、生物接触氧化池、生物装盘等。后处理是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常见的后处理方式有消毒、过滤等。6.1.1.中水系统的任务与组成(3)中水供水系统由中水配水管网、中水贮水池、高位水箱、控制和配水附件、计量设备等组成。其任务是把经过处理的负荷杂用水水质标准的中水输送到各个用水点,其供水方式与生活给水供水方式类似。6.1.1.中水系统的任务与组成6.1.2水源选择与水质1水源选择中水水源应根据排水的性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来选定。建筑中水水源主要根据建筑物内部可作为中水原水的排水量和中水供水量来选择确定,通常有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三种组合。(1)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中污染程度较低的排水;特点: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低,水质好,容易处理,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2)杂排水民用建筑中除粪便外的各种排水,含优质杂排水和厨房排水;特点: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高,水质较好,处理费用比优质杂排水高。(3)生活排水含杂排水和厕所排水;特点: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都很高,水质差,处理工艺复杂,费用高。6.1.2水源选择与水质1水源选择中水水源应根据排水的性质、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回用的水质水量来选定。建筑中水水源主要根据建筑物内部可作为中水原水的排水量和中水供水量来选择确定,通常有优质杂排水、杂排水、和生活排水三种组合。(1)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中污染程度较低的排水;特点:有机物浓度和悬浮物浓度低,水质好,容易处理,处理费用低,应优先选用。(2)杂排水民用建筑中除粪便外的各种排水,含优质杂排水和厨房排水;特点:有机物和悬浮物浓度都较高,水质较好,处理费用比优质杂排水高。6.1.2水源选择与水质2中水水质(1)中水原水水质建筑中水的水源主要来自建筑排水,中水原水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其排水污染物浓度如下表所示。类类 别别冲冲 厕厨厨 房房沐沐 浴浴盥盥 洗洗洗洗 衣衣综综 合合住宅住宅5300 450500 65050606070220 450230 300800 1100900 1200120 13590 120310 390455 60035045022028040601001506070155180宾馆宾馆饭店饭店5250 300400 55040505060180 220140 175800 1100800 110010011080 100270 330295 380300 400180220305080 100506095 120办公楼、办公楼、教学楼教学楼5260 34090 110195260350 450100 140260 340260 34090 110195 260公共浴室公共浴室5260 34045555065350 450110 120115 135260 34035554065餐饮业、餐饮业、营业餐厅营业餐厅5260 340500 600190 590350 450900 1100890 1075260 340250 280255 2856.1.2水源选择与水质 (2)中水使用所需水质卫生上安全可靠:无有害物质,其主要衡量指标是大肠菌群指数、细菌总数、余氯量、悬浮物量、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外观上无使人不快的感觉:其主要衡量指标有浊度、色度、臭气、表面活性剂和油脂等。不引起设备、管道等的严重腐蚀、结垢和不造成维护管理困难:其主要衡量指标值、硬度、蒸发残留物、溶解性物质等。中水用途中水用途要求水质要求水质中水用途中水用途要求水质要求水质卫生(人体、环境)卫生(人体、环境)人的感觉人的感觉卫生(人体、卫生(人体、环境)环境)人的人的感觉感觉冲洗厕所冲洗厕所对人体五影响、不对人体五影响、不影响环境卫生影响环境卫生不使人有不快不使人有不快感感清扫、冲清扫、冲洗用水洗用水对人体及环境对人体及环境不产生影响不产生影响清洁清洁喷洒水(包括洒水、喷洒水(包括洒水、绿化)绿化)不使人们误饮用或不使人们误饮用或对人体皮肤有害对人体皮肤有害洁净洁净水景水景不影响人体皮不影响人体皮肤和环境肤和环境清洁清洁不同用途对中水水质的要求不同用途对中水水质的要求6.1.3水量与水量平衡建筑中水水量分析包括原水水量和中水水量两部分内容,根据中水使用目的来确定中水的需水量,而原水水量是根据使用水源情况来确定。原水水量与中水水量进行分析,即水量平衡计算,若原水量大于中水需水量则原水部分溢流,若中水需水量大于原水量,则需要补充原水的水源。1.建筑中水的需水量建筑中水需水量为回用到相应用途的水量,建筑中水的需水量有以下几种情况:(1)仅用于建筑冲厕用水;(2)用于建筑冲厕用水和建筑内汽车库汽车冲洗用水;(3)用于建筑冲厕用水和建筑外绿地、树木、花草用水;(4)用于建筑冲厕用水和建筑外绿地、树木、花草用水和景观补充用水;(5)用于建筑冲厕用水,消防用水,汽车用水,建筑外绿地、树木、花草用水及水景补充用水等。除以上用水外,还有其他组合的各种用水,依建筑本身的需要而定。6.1.3水量与水量平衡建筑中水需水量计算可用(6.1)公式表示:Q1=q12345+(6.1)式中:Q1建筑中水需水量,m3;q1冲厕用水量,m3;q2冲洗汽车用水量,m3;q3绿地、树木、花草浇灌用水量,m3;q4水景、空调冷却水补充水量,m3;q5消防用水量,m3;其他用水量,m3。6.1.3水量与水量平衡中水处理水量按(6.2)公式计算:Q2=(1)Q1(6.2)式中:Q2中水日处理水量,m3;n中水处理设施自耗水系数,一般取10%15%;Q1中水总用水量,m3。6.1.3水量与水量平衡建筑中原水水量计算可用(6.3)公式表示:Q3=q1234567(6.3)式中:Q3中水原水量,m3;q1盥洗淋浴后排出水,m3;q2冲厕排出水,m3;q3空调冷却水,m3;q4洗衣机排水,m3;q5厨房排水,m3;q6洗涤排水,m3;q7雨水,m3;其他中水原水,m3;6.1.3水量与水量平衡6.1.3水量与水量平衡项目项目住宅住宅宾馆、饭店宾馆、饭店办公楼、教学楼办公楼、教学楼公共浴室公共浴室餐饮业、营业餐厅餐饮业、营业餐厅冲厕冲厕21.321.321.021.010.010.014.014.060.060.066.066.02.02.05.05.06.76.75.05.0厨房厨房20.020.019.019.012.512.514.014.093.393.395.095.0沐浴沐浴29.329.332.032.050.050.040.040.098.098.095.095.0盥洗盥洗6.76.76.06.012.512.514.014.040.040.034.034.0洗衣洗衣22.722.722.022.015.015.018.018.0总计总计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表表6.4各类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各类建筑物分项给水百分率(%)6.1.3水量与水量平衡2.水量平衡水量平衡系指中水原水的集流量、处理量和中水用水量和生活补给量之间通过计算调整达到平衡一致,以合理确定中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和处理方法,使原水收集、水质处理和中水供应几部分有机结合,保证中水系统能在中水原水和中水用水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协调运作。水量平衡应保证中水原水量大于中水用水量。计算其溢流量或自来水补充水量按(6.5)计算:Q3-Q2(6.5)式中:Q3中水原水量,m3;Q2中水处理水量,m3;Q当Q3Q2时,Q为溢流不处理的中水原水流量;当Q3Q2时,Q为自来水补水量,m3;。6.1.3水量与水量平衡然后根据水量平衡的结果绘制水量平衡图如图6.3,水量平衡图中应用图线和数字直观的表示出中水原水的收集、贮存、处理、使用、溢流以及补充水量之间的关系。6.3建筑中水水量平衡图建筑中水水量平衡图6.1.3水量与水量平衡q03自来水分项用水量;q111中水分项用水量;q313n中水原水分项水量;q4145污水排放分项水量;Q0自来水总供水量;Q1中水供水量;Q2中水处理量;Q3中水原水总水量;Q1030溢流及排放水量;Q0中水补给水量;Q4污水总排放水量。水量平衡图主要包括:(1)中水原水产生的部位以及原水量,建筑的原排水量、存贮量、排放量;(2)中水处理量及处理消耗量;(3)中水用水点的用量及总用量;(4)中水损耗量、存贮量;(5)自来水对中水系统的补给量。6.1.3水量与水量平衡为使中水原水量与处理水量、中水产量与中水用量之间保持平衡应采取以下一些水量平衡的调节措施:(1)溢流调节在原水管道进入处理站之前和中水处理设施之后分别设置分流井和溢流井,以适应原水量出现的瞬时高峰、设备故障检修等特殊情况。(2)贮存调节设置原水调节池、中水调节池、中水高位水箱等进行水量调节,以控制原水量、处理水量、用水量之间的不均匀性。(3)运行调节利用水位信号控制处理设备自动运行,并合理调整运行班次,可有效的调节水量平衡。(4)自来水调节在中水调节水池或高位水箱上设自来是补水管,当中水不足或集水系统出现故障时,自来水补充水量,以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6.1.3水量与水量平衡在中水系统中应设调节池(箱),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中水原水量及处理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连续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日处理水量的3550计算。(2)间歇运行时,调节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工艺运行周期计算。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应按处理量及中水用量的逐时变化曲线求算。在缺乏上述资料时,其调节容积可按下列方法计算:(1)连续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中水系统日用水量的2535计算。(2)间歇运行时,中水贮存池(箱)的调节容积可按处理设备运行周期计算。(3)当中水供水系统设置供水箱采用水泵一水箱联合供水时,其供水箱的调节容积不得小于中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50。6.1.4原水与供水系统原水管网用于建筑排水、集流污废水并收集到中水处理站,即以中水处理站前的中水原水集流管网为中水原水管网系统,其布置、敷设、检查井设置、管网水力计算完全与建筑排水管网相同。1.原水系统建筑中水原水系统管道水力计算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50015)中排水部分执行,建筑小区中水排水系统管道水力计算按居住小区排水设计的有关规定执行。中水水源应使可利用的排水接入,靠重力流不能直接接入的排水可采取局部提升等措施接入。且应计算回用率,回用率不应低于可回收排水项目给水量的75%。建筑中水回用率按下式计算:h=100(6.6)式中:h建筑中水回用率(%);中水系统可回收排水项目回收水量之和,m3;中水系统可回收排水项目的给水量之和,m3。6.1.4原水与供水系统2.中水供水系统中水供水系统是指中水从中水处理站至中水用水器具的贮水、加压及管道。中水供水必须独立设置,不能与生活给水系统相连。常用的中水供水系统有余压给水系统、水泵水箱供水系统、气压给水系统三种型式。(1)余压给水系统该给水系统为中水原水经处理后送入中间水箱,由水泵抽吸并压送到过滤罐,经消毒后送入管网,该系统适用于楼层较低、所需压力较小用户。6.1.4原水与供水系统(2)水泵水箱供水系统该给水系统为水泵由中水水箱抽吸并直接压送到管网,该系统供水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不间断供水。(3)气压给水系统该给水系统为水泵由中水水箱抽吸并压送到气压罐后由气压罐压送入管网如图6.7,该系统供水安全性较高,可以实现不间断供水。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1中水处理工艺中水回用采用的方法分为预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预处理包括格栅、调节池等;主要处理包括沉淀、活性污泥法、生物应器、气浮以及土壤处理等处理技术,后处理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等。按照主要处理阶段采用的方式不同分为物化法中水处理工艺、生化法中水处理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处理工艺,各种中水处理技术比较见表6.6。处理流程类型处理流程类型 优点优点 缺点缺点运行运行经验经验以生物处理为主的以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处理技术成熟,运处理技术成熟,运行成本较低行成本较低臭气产生量多臭气产生量多,产生污泥稍产生污泥稍多多,只适用于有机物含量高只适用于有机物含量高的污水的污水多多以物化处理为主的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适应性较好,运行适应性较好,运行管理较容易,动力管理较容易,动力费少费少污泥产生量较多污泥产生量较多少少以膜生物处理为主以膜生物处理为主的处理流程的处理流程适应性好,装置紧适应性好,装置紧凑,容易操作,出凑,容易操作,出水稳定水稳定造价较高造价较高少少表表6.6中水处理技术比较表中水处理技术比较表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1)当以优质杂排水或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原水中有机物浓度低,主要是去除原水中的悬浮物和少量有机物,降低水的浊度和色度,可采用以物化处理为主的工艺流程,或采用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物理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为混凝沉淀(或气浮)过滤后进行消毒。适用于中水原水不集厨、厕排水,而只集流优质杂排水作为中水原水的处理。其工艺流程为: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预处理与膜分离相结合: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2)当以含有粪便污水的排水作为中水原水时,宜采用二段生物处理与物化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流程。生物处理和深度处理相结合:生物处理和土地处理: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3)利用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出水作为中水水源时,宜选用物化处理或与生化处理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物化法深度处理工艺流程:物化与生化结合的深度处理工艺: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微孔过滤工艺流程:2.中水处理设施中水处理工艺中采用设施有格栅、毛发聚集器、隔油池、化粪池、调节池、滤池等,各处理设施作用见表6.7。6.1.5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序号序号处理设施处理设施作用作用1格栅格栅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截阻大块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污物2毛发聚集器毛发聚集器滤掉废水中的毛发滤掉废水中的毛发3隔油池隔油池截流污水中油类物质截流污水中油类物质4化粪池化粪池储存并厌氧消化沉入池底的污泥储存并厌氧消化沉入池底的污泥5调节池调节池调节水量平衡调节水量平衡6沉淀池沉淀池沉淀污泥沉淀污泥7滤池滤池污泥过滤污泥过滤8消毒设施消毒设施杀菌消毒杀菌消毒9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生物反应去除有机物生物反应去除有机物表表6.7中水处理设施的作用中水处理设施的作用6.1.6 中水处理站设计1中水处理站位置中水处理站位置应根据建筑的总体规划、中水原水的产生、中水用水的位置、环境卫生和管理维护要求等因素确定。中水处理站是中水原水处理设备比较集中的地方,其任务是完成原水处理使中水水质达到要求并加压输送至建筑内中水管网,满足中水管网所需的水量、水压要求。中水处理站的位置应有利于建筑中水的利用,原水的处理,以及污泥的处理;有利于中水处理设备的布置和安装,管理控制;有利于中水处理站污水的排放;有利于建筑内外环境的保护。中水处理站还应根据处理工艺以及处理设备情况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降声降噪和减振措施。6.1.6中水处理站设计中水处理站的隔音降噪及防臭主要措施:(1)中水处理站设置在建筑内部地下室时,必须与主体建筑及相邻房间严密隔开并做建筑隔音处理以防空气传声;转动设备及其与转动设备相连的基座、管道均应做减振处理以防振动。(2)中水处理中散发的臭气必须妥善处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处理:防臭法:对产生臭气的设备加盖、加罩防止散发或收集处理。稀释法:把收集的臭气高空排放,在大气中稀释。化学法:采有水洗、碱洗及氧化除臭。燃烧法:将废气在高温下燃烧除掉臭味。吸附法:采用活性炭过滤吸附除臭。土壤除臭法:直接覆土或采用土壤除臭装置。6.1.6中水处理站设计2中水处理工程案例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优质杂排水水量为5m3,原水水质见表6.8,处理后的水由于冲洗厕所和绿化用途,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18920)的排放标准,见表6.8。序号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水质指标水质指标1色度色度502浊度浊度3038041505氨氮氨氮256值值6.58.0表表6.8原水水质指标表原水水质指标表6.1.7 建筑中水系统安全防护1安全防护(1)中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即不允许饮用水管道与中水管道直接连接,也不允许通过用水设备和其他装置相连接。(2)除卫生间外,中水管道不宜安装于墙体和墙面内,有要求时亦可敷设在管井、吊顶内。(3)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其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的上面,其净距均不得小于0.15m。中水管道与其他专业管道的间距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给水管道要求执行。(4)中水管道应采用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5)为保证中水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或检修时不间断供水,应设有应急补水设施。(6)中水贮水池应设置溢流管、泄水管不得直接与下水道连接,溢流管和泄水管均应采用间接排水方式,溢流管应设隔网,以防止下水道污染中水水质。(7)中水池(箱)内的自来水补水管应采取自来水防污染措施,补水管出水口应高于中水贮存池(箱)内溢流水位,其间距不得小于2.5倍管径。严禁采用淹没式浮球阀补水。6.1.7 建筑中水系统安全防护中水管道应采取下列防止误接、误用、误饮的措施:(1)中水管道外壁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涂色和标志;(2)水池(箱)、阀门、水表及给水栓、取水口均应有明显的“中水”标志;(3)公共场所及绿化的中水取水口应设带锁装置;(4)工程验收时应逐段进行检查,防止误接。2控制与管理为了中水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除了工艺和设备的合理设计和布置外,还应做好必要的控制控制与维护管理工作。中水处理站的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应采用自动控制装置,并应同时设置手动控制。有利于运行和处理质量的稳定,可靠,同时也减少了夜间的管理工作量。小型处理站(日处理量200m3)可装设就地指示的监测仪表;中型处理站(200m3而1000m3)配置必要的自动记录仪表;大型处理站(1000m3)应考虑设置生物检查的自动系统,当水质不合格时应发出报警信号。6.2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6.2.1.系统的形式及选择1系统型式 雨水利用系统有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等3种型式。(1)雨水入渗雨水入渗系统对涵养地下水、抑制暴雨径流的作用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它通过收集设施把雨水引至渗透设施,使雨水渗透到地下转化为土壤水,同时还削减了外排雨水的总流量及总量。雨水入渗系统包括有收集设施和渗透设施,当具备自然入渗条件时无需设置专门的收集、渗透设施。(3)调蓄排放6.2.1.系统的形式及选择(2)收集回用雨水收集回用系统由收集、储存、水质处理设施及回用水管网等组成。(3)调蓄排放雨水调蓄排放系统的任务是通过雨水储存调节设施来减缓雨水排放的流量峰值、延长雨水排放时间,具有快速排除场地雨水、削减外排雨水高峰流量的作用(但没有削减外排雨水总量的作用)。调蓄排放系统由雨水收集、储存和排放管道等设施组成。6.2.1.系统的形式及选择2系统选择在一个建没项目中,雨水利用可采用以上3种系统中的1种,也可以是其中2种系统的组合,如:雨水入渗、收集回用、调蓄排放、雨水入渗收集回用、雨水入渗调蓄排放等。(1)入渗系统的适用条件年均降雨量小于400的城市,雨水利可采用雨水入渗系统,地面雨水宜采用雨水入渗。室外土壤在承担了室外各种地面的雨水入渗后,其入渗能力仍有足够的余量时,屋面雨水也可采用雨水入渗。场地的土壤渗透系数(即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宜为106103,且渗透面距地下水位(即最高地下水位以上的渗透区厚度)应大于1.0m;当渗透系数大于103时雨水入渗速度过大,且渗透区厚度小于l.0m时,雨水不能保证足够的净化效果。当渗透区厚度小于0.5m时,雨水会直接进入地下水中。6.2.1.系统的形式及选择(2)收集回用系统的适用条件适宜用于年均降雨量大于400的地区屋面雨水可采用雨水入渗、收集回用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应根据当地缺水情况、雨水的需求量和水质要求、杂用水量和降雨量季节变化的吻合程度、室外土壤的入渗能力以及经济合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因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较小,所以是雨水收集回用系统优先考虑的水源。(3)调蓄排放系统的适用条件蓄排放系统宜用于有削减城市洪峰和要求场地雨水迅速排除的场所。6.2.2.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1.雨水收集(1)屋面雨水收集屋面表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不宜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有条件时可采用种植屋面。屋面雨水收集系统的设置要求和设计计算等可参见前文关于雨水收集内容,在组成上增加了弃流设施。(2)地面雨水收集地面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收集硬化地面上的雨水。当雨水排至地面雨水渗透设施(如:下凹绿地、浅沟洼地等)时,雨水经地面组织径流或明沟收集和输送;当雨水排至地下雨水渗透设施(如:渗透管渠、浅沟渗渠组合入渗)时,雨水经雨水口、雨水管道进行收集和输送。6.2.2.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3)弃流设施降雨的初期,雨滴对从云层到地表这个空间段的空气具有洗涤过程,另一方面初期雨水又冲刷了地表的各种污染物,因此其受污染程度很高,这种被污染的雨水称为初降雨水,应作严格截流并弃流或净化处理。设置场所弃流雨水的处置弃流装置的形式与选用安装方式,弃流装置有管道式、屋顶式和埋地式。管道安装式弃流装置主要分为累计雨量控制式和流量控制式等,屋顶安装式弃流装置有雨量计式等,埋地式弃流装置有弃流井、渗透弃流装等。满管压力流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自控式弃流装置,重力流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渗透弃流装置,地面雨水收集系统宜采用渗透弃流井或弃流池。设置要求6.2.2.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初期径流弃流池如图所示,应具有不小于0.01的底坡;截流的初期径流雨水宜通过自流排除;当弃流雨水采用水泵排水时,池内应设置将弃流雨水与后期雨水隔离开的分隔装置;雨水进水口应设置格栅,格栅应便于清理且不得影响雨水进水口通水能力;入口处设置可调节监测连续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的雨停监测装置,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联动初期径流水泵的阀门应设置在弃流池外,应有水位监测的措施,用水泵排水的弃流池内还应设置搅拌冲洗系统。初期径流弃流池初期径流弃流池1弃流雨水排水管2进水管,3一阀门;4弃流雨水排水泵,5搅拌冲洗系统;6.雨停监测装置:7液化控制器6.2.2.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4)雨水外排在设有雨水利用设施的局部场所也可不再重复设置雨水排水支管,用渗透管加排放系统代替雨水排水支管将地面雨水排入雨水干管中,如图所示,此时的渗透管加排放系统应满足排除雨水流量的要求。渗透管渗透管-排放系统接入雨水干管排放系统接入雨水干管6.2.2.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2雨水入渗(1)入渗设施的型式雨水入渗有地面渗透系统和地下渗透系统两类。(2)入渗设施选用选择雨水渗透设施时宜优先采用绿地、透水铺装地面、渗透管沟、入渗井等入渗方式,人行、非机动车通行的硬质地面、广场等宜采用透水地面;屋面雨水的入渗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经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比较确定。3.雨水储存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应设置雨水储存设施,应优先收集屋面雨水,不宜收集机动车道路等污染严重下垫面上的雨水。雨水储存设施可以是水面景观水体、钢筋混凝土水池、形状各异的成品水池或水罐等。6.2.2.雨水收集、入渗、储存与调蓄4.雨水调蓄雨水调蓄排放系统由雨水收集管网、调蓄池及排水管道组成。调蓄设施宜布置在汇水面的下游。通常雨水调蓄的主体构筑物是雨水调蓄池(罐)。配套设施主要包括:溢流设施、提升设施、水位报警设施等。雨水调蓄池可采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调蓄池的有效容积主要与满蓄次数、可收集雨量有关。当水质等条件满足时,雨水调蓄池可以与消防水池合建。调蓄池应尽量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景观水体等地面设施。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地下调蓄池,可采用溢流堰式和底部流槽式。调蓄设施宜布置在汇水面下游,降雨设计重现期宜取2年。6.2.3.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1.水质(1)雨水原水水质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的水质,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如下经验值:70100;2040;色度1040度。(2)雨水回用的水质回用雨水的水质应根据用途确定和指标应满足下表规定,其他指标应符合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当处理后的雨水有多种用途时,其水质应按最高的水质标准选择。回用雨水的和指标回用雨水的和指标6.2.3.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2水质处理(1)雨水原水水质雨水处理是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后集中进行物理、化学处理,以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给水、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可用于雨水处理;雨水原水的水质特点:可生化性很差;屋面雨水经初期径流弃流后水质比较洁净;降雨随机性较大,季节性强,原水水源不稳定;处理设施经常闲置。因此多采用物理、化学处理等适应间断运行的技术,屋面雨水水质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6.2.3.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1)雨水原水水质回用雨水严禁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雨水回用供水管网中低水质标准水不得进入高水质标准水系统。建筑或小区中的雨水与中水原水因污染物不同,宜分开蓄存和净化处理出水可在中水池混合回用。雨水供水系统应考虑自动补水,在雨水量不足时进行补水。补水水源可以是中水或生活饮用水等(景观用水系统除外)。补水的水质应满足雨水供水系统的水质要求。6.2.3.雨水水质、处理与回用3雨水回用供水系统(1)雨水原水水质回用雨水严禁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雨水回用供水管网中低水质标准水不得进入高水质标准水系统。建筑或小区中的雨水与中水原水因污染物不同,宜分开蓄存和净化处理出水可在中水池混合回用。雨水供水系统应考虑自动补水,在雨水量不足时进行补水。补水水源可以是中水或生活饮用水等(景观用水系统除外)。补水的水质应满足雨水供水系统的水质要求。6.2.4回用水量与降雨量1雨水回用水量雨水经处理后用于绿化、道路及广场浇洒、车库地面冲洗、车辆冲洗、循环冷却水补水、景观水体补水量等用途时,各项最高日用水量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50015)中的有关规定执行。景观水体补水量根据当地水面蒸发量和水体渗透量综合确定。2雨水降雨量雨水降雨量应根据当地近期10年以上降雨量资料确定。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为汇水面积上在设定的降雨时间段内收集的总径流量,应按下式计算(6.7)式中W雨水设计径流总量(m3),c雨量径流系数,是在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设计降雨厚度():F汇水面积(2),6.2.4回用水量与降雨量(2)雨水设计流量雨水设计流量为汇水面积上降雨高峰历时内汇集的径流流量,应按下式计算:(6.8)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m流量径流系数,是指形成高峰流量的降雨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q设计暴雨强度(L(s2);b汇水面积(2)。6.2.4回用水量与降雨量(3)径流系数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或降雨重现期密切相关,随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大。由于降雨初期的水量损失对雨水量的折损较大,雨量径流系数比流量径流系数较小,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宜按下表采用。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种类加权平均计算。建设用地雨水外排管渠流量径流系数宜按扣损法经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采用0.250.40。6.2.4回用水量与降雨量(4)汇水面积汇水面积应按汇水而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有高出侧墙时汇水面积应附加,其计算方法同雨水部分内容,球形,抛物线形或斜坡较大的汇水面,其汇水面积应附加汇水面竖向投影面积的50%(5)设计暴雨强度设计雨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当采用天沟集水且沟沿溢水会流入室内时,暴雨强度应乘以1.5的系数:(6.9)式中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A、b、c、n当地降雨参数。6.2.4回用水量与降雨量向各类雨水利用设施输水或集水的管渠设计重现期,不应小于该设施的雨水利用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表6.11中规定的数值。满管有压流系统宜取高值,建设用地雨水外排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应大于雨水利用设施的雨量设计重现期,并不宜小于表6.12中规定的数值。表表6.11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重现期屋面雨水收集系统设计重现期表表6.12建设用地雨水外排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建设用地雨水外排管渠的设计重现期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1设计规模建设用地在开发之前处于自然状态,其地面的径流系数较小,一般不超过0.20.3。经硬化、绿化后地面的径流系数会增大,雨水排放总量和高峰流量都大幅度增加。雨水利用系统的设计重现期不得小于1年,宜按2年确定,且应使建设用地外排雨水设计量不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或规定值。(2收集系统1)雨水收集与输送管道系统的设计降雨重现期应与入渗设施的取值一致,其它与雨水排水系统相同。(2)绿化地面雨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流量应按公式(6.8)计算,其管道水力计算、设计和外排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和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50014)的相关规定。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3)初期径流弃流量应按下垫面实测收集雨水的、色度等污染物浓度确定。当无资料时,屋面弃流可采用23径流厚度,地面弃流可采用35径流厚度计算:(6.10)式中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m3);初期径流厚度(m);F汇水面积(m2)。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3收集回用系统(1)雨水收集回用系统设计应进行水量平衡计算雨水设计径流量按公式(6.8)计算,降雨重现期宜取12年,回用系统的最高日设计用水量不宜小于集水面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40%;雨水量足以满足需用量的地区或项目,集水面最高月雨水设计径流总量不宜小于回用管网该月用水量,雨水可回用量宜按雨水设计径流总量的90%计。(2)当雨水回用系统设有清水池时,其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供水曲线确定,并应满足消毒的接触时间要求。缺乏上述资料时可按雨水回用系统最高设计用水量的2535%计算。当采用中水清水池接纳处理后的雨水时,中水清水池应考虑容纳雨水的容积。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4储存设施雨水储存设施的有效储水容积不宜小于集水面重现期2年的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扣除设计初期径流弃流量。当资料具备时,储存设施的有效容积也可根据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经模拟计算确定。5渗透设施(1)渗透量渗透设施的渗透量,应按下式计算(6.11)式中渗透量(m3);综合安全系数,一般可取0.50.8;K土壤渗透系数();J水力坡降,一般可取1.0;有效渗透面积(m2);渗透时间(s)。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2)土壤渗透系数土壤渗透系数应以实测资料为准,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表选用。土壤渗透系数土壤渗透系数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3)有效渗透面积渗透设施的有效渗透面积应按水平渗透面投影面积计算,竖直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计算,斜渗透面按有效水位高度的1/2所对应的斜截面实际面积计算,地下渗透设施的顶面积不计。(4)蓄积雨水量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内的蓄积雨水量,应按下式计算(6.12)式中产流历时内的蓄积水量(m3),产流历时经计算确定,宜小于120,渗透设施进水量(m3)。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5)渗透设施进水量渗透设施进水量不宜大于日雨水设计径流总量,应接下式计算:(6.13)式中,渗透设施受纳的集水面积(2);F0渗透设施的直接受水面积(2),埋地渗透设施为0;渗透设施产流历时();渗透设施产流历时对应的暴雨强度(L(2)。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6)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可按下式计算:(6.14)式中渗透设施的储存容积(m3),填料的空隙率,不应小于30%,无填料者取1。下凹绿地受纳的雨水汇水面积不超过该绿地而积2倍时,可不进行入渗能力计算。(7)渗透弃流井的渗透排空时间应经计算,且不宜超过24h。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6调蓄排放(1)调蓄池容积调蓄池容积宜根据设计降雨过程变化曲线和设计出水流量变化曲线经模拟计算确定,资料不足时可采用下式计算:(6.15)式中V调蓄池容积(m3);调蓄池蓄水时间(),不大于120;Q雨水设计流量()Q设计排水流量()按下式计算:式中t排空时间(S),宜按612h计。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2)调蓄池出水管管径调蓄池中雨水达到最高水位时排水量最大因此可根据设计排水流量和设计水位确定出水管管径,也可按调蓄池容积进行估算见下表。调蓄池容积估算表6.2.5雨水利用系统计算7净化处理设施雨水净化处理装置的处理水量,按下式计算:(6.16)式中Qy设施处理能力(m3/h);Wy经水量平衡计算后的雨水供应系统的最高日用雨水量(m3);T雨水处理设施的日运行时间(h),可取24h。当不设雨水清水池或高位水箱时,Qy按回用雨水管网的设计秒流量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