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节约型社会国土资源部潘文灿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0308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节约型社会国土资源部潘文灿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建立节约型社会国土资源部潘文灿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建立节约型社会国土资源部潘文灿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 潘文灿潘文灿潘文灿潘文灿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一、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二、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 总体意见和要求三、国土资源部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的意见和措施一、一、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一)(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1.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由来v 1818世纪工业世纪工业“三废三废”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污染问题日渐突出;v 1919世纪中叶出现粮食匮乏、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环境世纪中叶出现粮食匮乏、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和人口增加等问题;污染和人口增加等问题;v 1949194919721972年学者提出各种理论,指出世界经济发展中年学者提出各种理论,指出世界经济发展中需考虑环境因素;需考虑环境因素;v 198319831992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奠定了理论基础。,奠定了理论基础。2.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概念:概念: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可持续的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内涵有两个基本方面:有两个基本方面: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基础,持续性是关键,发展与持续性,发展是前提、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将行将终止。性,发展将行将终止。3.3.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总体要求可持续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总体要求 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良性循环下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良性循环下的经济发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经济发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必须对资源加以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资源的类型有关,利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资源的类型有关,利用可更新资源,要限制在其可更新资源,要限制在其承载力的限度承载力的限度内,同时采用人工内,同时采用人工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要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利用不可更新资源,要提提高其利用率高其利用率,并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尽量采用替代资源,并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尽量采用替代资源,以减少稀少资源的消耗,以确保当代间、代际间的人与自以减少稀少资源的消耗,以确保当代间、代际间的人与自然处于协调状态。然处于协调状态。4.4.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的实践v 1992年,我国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年,我国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继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多部法律法规。v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中国21世纪议程世纪议程21世纪人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v 1998年到年到2002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达投入达5800亿元,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亿元,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步伐加快。v 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国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纲要。(二)循环经济理论(二)循环经济理论 1.循环经济理念的形成及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形成及发展(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是相对于传统经济的简称,是相对于传统的线性经济而言的。的线性经济而言的。循环经济理念产生背景循环经济理念产生背景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系统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系统 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资源资源产品产品污染排放污染排放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宇宙飞船理论宇宙飞船理论”20世纪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循环经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思想,济的思想,循环经济理念的演变过程循环经济理念的演变过程 20 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年代 环境整治环境整治 80 80年代年代 末端治理末端治理 90 90年代后年代后 循环经济理念真正形成循环经济理念真正形成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基础的发展基础第一,生态经济效益(第一,生态经济效益(Eco-efficiency)的理念和实践;的理念和实践;第二,工业生态系统(第二,工业生态系统(industrial ecology)的理念和实的理念和实践;践;第三,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的理念和实践。第三,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的理念和实践。循环经济的特征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的操作思路循环经济的操作思路 分析经济系统的物流变化。分析经济系统的物流变化。评估经济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影响。评估经济系统的输入、输出和环境影响。把握好三个环节,即数据收集,影响分析,改善措施把握好三个环节,即数据收集,影响分析,改善措施 3.循环经济的循环经济的3R原则原则v 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reducing)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又叫减物质化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又叫减物质化 。v 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reusing)尽可能多次以及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尽可能多次以及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过再利用,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过再利用,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v 再循环原则(再循环原则(recycling)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3.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则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则3R原则原则再循环废弃物减量化资源产品 循环经济的3R原则废弃物 3.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则循环经济的运行规则3R原则原则 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理念被抛弃,人们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的理念被抛弃,人们的思想从排放废物进入了要求净化废物;的思想从排放废物进入了要求净化废物;由于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要求进一步从净化由于环境污染的实质是资源浪费,要求进一步从净化废物升华到利用废物(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废物升华到利用废物(通过再使用和再循环);人们认识到利用废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人们认识到利用废物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性手段,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实现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的质的飞跃。4.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1 1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树立和落循环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2 2发发展展循循环环经经济济是是坚坚持持“两两个个务务必必”,建建立立节节约约型型社社会的必然要求;会的必然要求;3 3循循环环经经济济是是治治理理环环境境污污染染,走走新新型型工工业业化化道道路路的的根根本之策;本之策;4 4发发展展循循环环经经济济是是创创造造新新的的经经济济增增长长点点,扩扩大大就就业业,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途径。(三)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实践(三)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实践1.国外循环经济的应用国外循环经济的应用 发展现状: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主要体现在经济活动的三个重要层面上:企企业业层层面面:推推行行清清洁洁生生产产,减减少少产产品品和和服服务务中中物物料料和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量化;区区域域层层面面:建建立立工工业业生生态态园园区区,通通过过企企业业间间的的物物质质、能能量量和和信信息息集集成成,形形成成企企业业间间工工业业代代谢谢和和共共生生关关系系,达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社社会会层层面面:通通过过废废旧旧物物资资的的再再生生利利用用,实实现现消消费费过过程程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中和消费过程后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发发展展趋趋势势:逐逐步步完完善善循循环环经经济济立立法法,健健全全循循环环经经济济的的经济政策,积极进行企业循环经济实践。经济政策,积极进行企业循环经济实践。主要模式1.1.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以杜邦化学公司为典型以杜邦化学公司为典型 组织厂内物料循环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组织厂内物料循环是循环经济在微观层次的基本表现,包括三种情况:包括三种情况:第一,将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来的工序第一,将流失的物料回收后作为原料返回原来的工序之中;之中;第二,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第二,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料或原料替代物返回原生产流程中;第三,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第三,将生产过程中生成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返回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中。料返回于厂内其他生产过程中。2.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以卡伦堡生态工业以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为典型园区为典型 生生态态工工业业园园区区把把不不同同的的工工厂厂连连接接起起来来,形形成成共共享享资资源源和和互互换换副副产产品品的的产产业业共共生生组组合合,使使得得一一家家工工厂厂的的废废气气、废废热热、废废水水、废废物物成成为为另另一一家家工工厂厂的的原原料料和和能能源源,实实现现了比单个企业的范围更大的循环经济操作原则。了比单个企业的范围更大的循环经济操作原则。3.消消费费后后排排放放废废弃弃物物的的循循环环经经济济以以德德国国双双元元系系统模式为代表统模式为代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产品产品再生资源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环路的循环经济环路4.不使用石油的工业企业不使用石油的工业企业以英特费斯公司为代表以英特费斯公司为代表不产生废料,零排放碳氧化物,形成闭路循环。不产生废料,零排放碳氧化物,形成闭路循环。2.国内循环经济的应用国内循环经济的应用 基础基础:大力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大力推广企业清洁生产 起步起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出现了一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出现了一批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典从不同范围、不同层次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先进典型。型。地区层次地区层次:8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循环经济省、市示范达到省、市示范达到5个;个;行业层次行业层次:全国生态工业试点达到全国生态工业试点达到14个;个;企业层次企业层次: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积极创建环境友好企业。二、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二、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 的总体意见和要求的总体意见和要求(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一)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和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循环经济 1.1.人人均均资资源源相相对对较较少少是是我我国国突突出出的的基基本本国情国情 资源总量较大,种类比较齐全,人均资源量少资源总量较大,种类比较齐全,人均资源量少;资资源源质质量量相相差差悬悬殊殊,低低质质资资源源偏偏多多,地地区区分分布布不不平衡,组合也不理想。平衡,组合也不理想。资源开发强度高,后备资源不足资源开发强度高,后备资源不足;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v人均土地面积人均土地面积 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平均水平的33%;v 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 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平均水平的43%;v 人均水资源量为人均水资源量为2730M3 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平均水平的27%;v 亩均水资源量为亩均水资源量为1870M3 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平均水平的76%;(1)土地资源1998199820032003年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年全国耕种的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亩亩/人人北北京京市市天天津津市市河河北北省省山山西西省省内内蒙蒙古古自自治治区区辽辽宁宁省省吉吉林林省省黑黑龙龙江江省省上上海海市市江江苏苏省省浙浙江江省省安安徽徽省省福福建建省省江江西西省省山山东东省省河河南南省省湖湖北北省省湖湖南南省省广广东东省省广广西西壮壮族族自自治治区区海海南南省省重重庆庆市市四四川川省省贵贵州州省省云云南南省省西西藏藏自自治治区区陕陕西西省省甘甘肃肃省省青青海海省省宁宁夏夏自自治治区区新新疆疆自自治治区区0.8亩警戒线亩警戒线5.05.04.54.54.04.03.53.53.03.02.52.52.02.01.51.51.01.00.50.5 0 02003200320032003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数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数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数年全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数1996-20041996-2004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年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7 7 7 7年内,全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年内,全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年内,全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年内,全国净减少耕地上亿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5%5%5%5%以上。其中以上。其中以上。其中以上。其中17001700170017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质良田。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质良田。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质良田。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质良田。为加强耕地保护,实时掌握耕地的动态变化情况,研究提出了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信息共享框架。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其它信息办公与服务综合系统国务院办公支持数据中心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国家基础信息支持数据库A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B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A省耕地、基本农田数据库系统B调查队伍土地利用数据A调查队伍土地利用数据C调查队伍土地利用数据汇总统计政务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政务信息决策系统其它相关系统国家网络交换系统省级级网络交换系统省级级网络交换系统子区域级网络交换系统耕地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土地资源基础信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其它信息办公与服务综合系统国务院办公支持数据中心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国家基础信息支持数据库A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B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A省耕地、基本农田数据库系统B调查队伍土地利用数据A调查队伍土地利用数据C调查队伍土地利用数据汇总统计政务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服务支持系统政务信息决策系统其它相关系统国家网络交换系统省级级网络交换系统省级级网络交换系统子区域级网络交换系统耕地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信息共享框架全国土地资源调查信息共享框架资料收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集成建库分析评价数据共享地面调查:基于GPS引导;遥感专题图引导;土地利用图引导其它引导调查外业调查:调绘、测量内业处理:图斑转绘面积量算数据检核外业调查记录表;外业调查底图;制定数据库建库标准;数据整合、检查、集成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库;耕地、基本农田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建立分析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方法;建立分析评价系统;形成综合评价结果;分析结果可靠性。建立数据传输交换网络;建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建立数据成果分发机制;数据成果共享;成果互通;公报、报告。GIS技术GPS调查技术遥感处理技术数据库系统技术InternetWeb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基本农田、耕地、坡耕地等资料;动态遥感监测资料图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专题图件;建设用地审批资料;正射影像图;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土地利用调查记录表;遥感相关资料,数据等。人口统计数据资料;土地现状调查数据表格;其它相关资料。相关文档资料等流 程层方 法层技 术层资 料层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流程图全国土地资源调查技术流程图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潜力评价技术流程图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潜力评价技术流程图现状时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评价利用结构利用强度质量等级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潜力时点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环境经济效益质量等级利用强度利用结构城市土地规划城市发展预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可持续约束集约约束协调约束利用结构潜力利用强度潜力质量等级潜力经济效益潜力生态环境潜力v人均矿产资源人均矿产资源 世界平均水平的世界平均水平的58%,石油、富铁矿、石油、富铁矿、铜矿、铬、钾盐等重要资源严重短缺。铜矿、铬、钾盐等重要资源严重短缺。v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人均石油可采储量世界平均值的世界平均值的11.1%。(2)能源和矿产资源矿产名称储量变化趋势矿产名称储量变化趋势石油铝土矿天然气铅煤锌铁金锰硫铁矿磷铜钾铬2003年支柱性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变化趋势 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消费量迅速增长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消费量迅速增长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消费量迅速增长我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消费量迅速增长 1990199020032003年石油生产与消费状况年石油生产与消费状况中国传统化石能源产量中国传统化石能源产量v 天然气可采储量天然气可采储量 世界平均值的世界平均值的4.3%,铁为,铁为42%,铜,铜为为18%,铝为,铝为7.3%,煤炭可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煤炭可采储量也仅为世界平均值的55.4%。1990199020032003年煤炭生产与消费状况年煤炭生产与消费状况2.2.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世界水平差距很大我我国国资资源源利利用用效效率率低低下下。表表现现在在资资源源开开采采、资资源源加加工工、资资源源回收和资源循环等生产、生活消费各个方面。回收和资源循环等生产、生活消费各个方面。我我国国单单位位国国内内生生产产总总值值的的资资源源能能源源消消耗耗远远远远高高于于发发达达国国家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浪费相当严重。我国是世界上单位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浪费相当严重。2003年中国化石能源生产结构2003年美国化石能源生产结构2003年俄罗斯化石能源生产结构图图1 中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美国、俄罗斯2003年传统化石能源生产结构年传统化石能源生产结构3.3.国国内内资资源源供供需需矛矛盾盾加加剧剧,资资源源对对外外依依存存度度升高升高由由于于我我国国主主要要矿矿产产探探明明储储量量的的增增长长,远远远远低低于于可可开开采采量量的的增增长长,开开采采量量的的增增长长又又远远低低于于消消费费量量的的增增长长,形形成成了了倒逼资源强度开发。倒逼资源强度开发。20032003年年以以来来,铁铁矿矿石石、石石油油、钢钢、氧氧化化铝铝等等资资源源性性物物资资进进口口大大幅幅度度增增长长,我我国国资资源源的的对对外外依依存存度度明明显显升升高高,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映。在国际市场上引起了强烈反映。传统能源种类2003年产量比2002年增长率占世界产量比重煤16.67亿吨20.0%33.5%(第1)石油1.7亿吨1.5%4.6%(第5)天然气341亿立方米6.8%1.3%(第18)2003年我国传统能源生产情况年我国传统能源生产情况注:占世界总量比数据:注:占世界总量比数据:2004年年BP能源统计年报能源统计年报2003年占世界比重超过年占世界比重超过1%的世界的世界14大煤炭生产国大煤炭生产国4.4.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1.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2.体制、机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健全;3.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相关技术开发滞后等问题。出出路路:建建设设资资源源节节约约型型社社会会和和发发展展循循环环经经济济是是实实现现我我国国长长远远发发展战略的可靠保证展战略的可靠保证资资源源节节约约型型社社会会:指指社社会会形形态态,将将资资源源循循环环利利用用,人人与与自自然然和和谐谐共共生生的的理理念念,贯贯彻彻落落实实在在创创造造物物质质财财富富的的活活动动中中,体体现现在在公公民民的的消消费费行行为为和和消消费费方方式式领领域域中中,逐逐步步形形成成人人人人都都能能自自觉觉的的为为实实现现可可持持续续发发展展承承担担责责任任。它它涉涉及及到到构构成成社社会会各各个个领领域域、各各个个层层面面、家家家家户户户户、村村村村镇镇镇镇所所有有人人群的活动,是无所不包的全社会的事业。群的活动,是无所不包的全社会的事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现形式是经济模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现形式。1.1.基本思路基本思路(二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是关键关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是保障保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全民动员全民动员是是基础基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是重点。综合利用是重点。采取的重要措施有:采取的重要措施有:1.启动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启动一批重点节能工程;2.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3.鼓励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鼓励集约和节约利用土地,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促进农村土地整理利用,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指标,促进农村土地整理利用,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4.推广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开推广废物综合利用,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开发秸秆综合利用等。发秸秆综合利用等。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着力构建新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建新的增长模式和消费模式。v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v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v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v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1 1)需求结构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需求结构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2 2)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转变;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转变;(3 3)要素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要素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增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长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转变;(4 4)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由)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由“资源资源-产品产品-废弃物废弃物”的单向式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直线过程向“资源资源-产品产品-废弃物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资源-产品产品-废弃物废弃物-再生资源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逐步形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逐步形成三低一高,即三低一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方式。v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v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着力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 在巩固农业、壮大工业的同时,要把发展服务业在巩固农业、壮大工业的同时,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重。v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城市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资源。要严格建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淡水、能源等重要资源。要严格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改进建筑结构,充分利用可使用空间,设用地规划管理,改进建筑结构,充分利用可使用空间,把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与改善城市环境相结合,合理把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与改善城市环境相结合,合理配置绿化用地。配置绿化用地。v 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着力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 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服务领域及日常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在服务领域及日常生活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生活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成为每个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模式。2.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第一,第一,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摒弃传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长期坚持和实施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位置,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第二,第二,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法规建设,抓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监督检查力度。第第三三,完完善善激激励励政政策策,建建立立长长效效机机制制。加加快快推推进进水水、电电、石石油油、天天然然气气等等资资源源性性产产品品价价格格的的市市场场化化进进程程,建建立立反反映映资资源源稀稀缺缺程程度度的的价价格格形形成成机机制制,充充分分发发挥挥市市场场配配置置资资源源的的基基础础性性作作用用。建建立立健健全全有有利利于于建建设设节节约约型型社社会会的的财财税税政政策策体体系系,加加快快制制定定鼓鼓励励生生产产、使使用用节节能能节节水水产产品品和和节节能能建建筑筑以以及及低低油油耗耗、低低排排量量车车辆辆的的财财政政税税收收政政策策,完完善善资资源源综综合合利利用用税税收收优优惠惠政政策策,调调整整高高耗耗能能产产品品进进出出口政策。口政策。第第四四,加加快快技技术术创创新新,突突破破技技术术瓶瓶颈颈。高高度度重重视视信信息息、先先进进工工艺艺和和制制造造技技术术在在资资源源开开发发利利用用领领域域的的应应用用,坚坚持持引引进进技技术术与与消消化化、吸吸收收、创创新新相相结结合合,加加强强资资源源节节约约和和循循环环利利用用技技术术的的科科技技攻攻关关及及产产业业化化。加加大大对对节节约约资资源源、发发展展循循环环经经济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第第五五,推推广广新新机机制制,发发挥挥市市场场引引导导作作用用。实实施施能能效效标标识识管管理理,引引导导用用户户和和消消费费者者购购买买节节能能型型产产品品,促促进进企企业业加加快快高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效节能产品的研发。第第六六,强强化化宣宣传传教教育育,提提高高全全民民节节约约意意识识。广广泛泛深深入入持持久久地地开开展展资资源源节节约约宣宣传传,通通过过广广播播电电视视、报报刊刊杂杂志志、互互联联网网等等各各类类媒媒体体,以以及及举举办办专专题题讲讲座座、研研讨讨会会、经经验验交交流流会会、成成果果展展示示会会、典典型型案案例例剖剖析析和和印印发发宣宣传传品品等等多多种种形形式式,提提高高全全社社会会对对建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3.3.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1 1)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大力推进能源节约 落实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 2)深入开展节约用水)深入开展节约用水 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推进城市节水工作;推进城市节水工作;推进农业节水;推进农业节水;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海水利用;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海水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3 3)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 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和节约木材;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研究实施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4 4)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定额指标,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土地复垦。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指导村镇按集指导村镇按集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约利用土地原则做好规划和建设,促进农村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启动集约利用。启动“沃土工程沃土工程”,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研究提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提重点研究提出城市建设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以及交通出城市建设节约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5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推进进废废物物综综合合利利用用。以以煤煤矿矿瓦瓦斯斯利利用用为为重重点点,推推进进共共伴伴生生矿矿产产资资源源的的综综合合开开发发利利用用。推推进进工工业业废废物物综合利用。综合利用。做做好好再再生生资资源源回回收收利利用用工工作作。以以再再生生金金属属、废废旧旧轮轮胎胎、废废旧旧家家电电及及电电子子产产品品回回收收利利用用为为重重点点,推推进进再再生生资资源源回回收收利利用用。推推进进生生活活垃垃圾圾和和污污泥泥资资源源化化利利用。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推行农资节约。(6)(6)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 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规划指导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把加快建设节约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型社会作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十一五”规划及各类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快出台加快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指导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项目,促进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产业项目发展,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污染严重的产业。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健全节约资源的法律法规 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配合全国人大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配合全国人大环资委研究提出环资委研究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用水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管理条例。完善资源节约标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 编编制制2005-2007年年资资源源节节约约与与综综合合利利用用标标准准发发展展计计划划。制制定定风风机机、水水泵泵、变变压压器器、电电动动机机等等工工业业用用能能产产品品和和家家用用电电器器、办公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办公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 加加快快资资源源性性产产品品价价格格的的市市场场化化改改革革进进程程,逐逐步步建建立立能能够够体体现现资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财税政策 研究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以研究制定鼓励生产、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税收政策,以及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及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经济政策。研究制定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财税政策。调整高研究制定鼓励低油耗、小排量车辆的财税政策。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积极研究财税体制改革,适时开征燃油税,完善消费税积极研究财税体制改革,适时开征燃油税,完善消费税税制。税制。加大公共财政对政府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加大公共财政对政府节约资源管理和政府机构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的支持力度。研究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推进节约资源科学技术进步推进节约资源科学技术进步 国国家家科科技技计计划划继继续续加加大大对对节节约约资资源源和和循循环环经经济济关关键键技技术术的的攻攻关关力力度度,组组织织开开发发和和示示范范有有重重大大推推广广意意义义的的共共伴伴生生矿矿产产资资源源综综合合利利用用技技术术、节节约约和和替替代代技技术术、能能量量梯梯级级利利用用技技术术、废废物物综综合合利利用用技技术术、循循环环经经济济发发展展中中延延长长产产业业链链和和相相关关产产业业链链接接技技术术、雨雨洪洪收收集集和和苦苦咸咸水水综综合合利利用用技技术术、高高效效节节水水灌灌溉溉技技术术和和旱旱作作节节水农业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水农业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建立资源节约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建立高耗能、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1.1.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减少废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政策措施,发挥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强法制建设,改善政策措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三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和任务2.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2)坚持推进循环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坚持推进循环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3)坚持以企业(实体)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坚持以企业(实体)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3.3.发展目标发展目标(1)建立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体系、体制与技术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2)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废物最终处置量明显减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少,建成大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3)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进绿色消费,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4)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建设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4.4.主要指标主要指标到到“十五十五”末期:末期:(1)资源方面,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资源方面,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产出的金属矿等,十五种重要资源产出的GDP比原比原2000年提高了年提高了25%左右。左右。(2)能源方面,每万元能源方面,每万元GDP能耗下降能耗下降1518。(3)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增长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增长1/2,每万元工业,每万元工业增加但取水量下降到增加但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立方米。(4)矿产资源回收率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共伴生矿综合利个百分点。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60。(6)再生有色金属,铜、铅占产量比重分别再生有色金属,铜、铅占产量比重分别25以上。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50左右。左右。(7)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控制在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和处置量控制在44.5亿吨。亿吨。(8)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要控制在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要控制在5左右。左右。5.5.重点工作重点工作(1)大大力力推推进进节节约约降降耗耗,在在生生产产、建建设设、流流通通和和消消费费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各领域节约资源,减少自然资源消耗。(2)全全面面推推进进清清洁洁生生产产,从从源源头头减减少少废废物物的的产产生生,实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3)大大力力开开展展资资源源综综合合利利用用,最最大大程程度度实实现现废废物物资资源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4)大大力力发发展展环环保保产产业业,注注重重开开发发减减量量化化,再再利利用用和和资资源源化化技技术术与与装装备备,为为资资源源高高效效利利用用、循循环环利利用用和和减减少少废废弃弃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6.6.重点环节重点环节(1)资资源源开开采采环环节节要要统统筹筹规规划划矿矿产产开开发发,大大力力提提高高资资源源综合回收利用率。综合回收利用率。(2)资源消耗环节要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资源消耗环节要努力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3)废废物物产产生生环环节节要要强强化化污污染染预预防防和和全全过过程程控控制制,推推动动不不同同产产业业合合理理延延长长产产业业链链,加加强强对对各各类类废废弃弃物物的的循循环环利利用用,推推进进区区业业“零零排排放放”。加加快快再再生生水水利利用用设设施施建建设设以以及及城城市市垃垃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圾、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降低废物最终处置量。(4)再再生生资资源源产产生生环环节节要要大大力力回回收收和和循循环环利利用用各各种种废废旧旧资资源源,支支持持废废旧旧机机电电产产品品再再制制造造,建建立立垃垃圾圾分分类类收收集集和和分分选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5)消消费费环环节节要要大大力力提提倡倡有有利利于于节节约约资资源源和和保保护护环环境境消消费费方方式式,鼓鼓励励适适用用能能效效标标示示产产品品,节节能能节节水水认认证证产产品品和和环环境境标标志志产产品品,绿绿色色标标志志食食品品和和有有机机标标志志食食品品,减减少少过过度度包包装装和和一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次性用品的使用。政府机构要实行绿色采购。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区域布局。政府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7.7.政策措施政策措施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进步及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循环经济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进步及标准体系建设 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加快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抓紧制定循环经济技术政策;建立循环经济技术资讯服务体系、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建立循环经济技术资讯服务体系、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方针、宣传培训等。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方针、宣传培训等。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 加快对循环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快对循环经济投资的支持力度。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和收费政策。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和收费政策。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坚持依法推进循环经济 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加强法规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健全循环经济法规体系 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加大依法监督管理的力度 依法清洁生产依法清洁生产加快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强组织领导,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三、国土资源部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三、国土资源部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的意见和措施的意见和措施(一)国土资源工作的使命与任务(一)国土资源工作的使命与任务 作为管理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国作为管理土地、矿产和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国土资源部门,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土资源部门,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负有重大的责任,肩负着光荣的使命。环经济,负有重大的责任,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位”的方针,以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的方针,以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为核心,进行科技攻关与管理创新。心,进行科技攻关与管理创新。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六大要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六大要素素 用用理念理念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用用政策政策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用用机制机制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用用法律法律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用用技术技术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 用用资金资金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推进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1.1.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要坚决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耕地特要坚决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要贯彻要贯彻“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约高效”的原则,落实国家对土地供应的指令性计的原则,落实国家对土地供应的指令性计划;划;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建设项目用地。的建设项目用地。2.2.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要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勘查、综合开发要大力推进矿产资源综合评价、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的综合、高效利用政策,既要管好入口,更要管好出口。的综合、高效利用政策,既要管好入口,更要管好出口。既要促进矿产的合理开发,又要治理因矿产开发而引既要促进矿产的合理开发,又要治理因矿产开发而引起的地质环境的破坏,要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纳入矿起的地质环境的破坏,要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纳入矿产开发的决策中,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产开发的决策中,做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环境影响最小化。要大力促进矿山尾矿、废石的广泛利用。要大力促进矿山尾矿、废石的广泛利用。3.3.工作任务:工作任务:l第一,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为适应资源管理的需要,须加快“两法”的修改。l第二,努力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机制。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l第三,推进资源市场化配置,运用经济手段抑制资源的低效利用。全面推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l第四、大力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加 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l第五、加大开源力度,增加资源有效供给。l第六、加强国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研究。l第七、建设“金土工程”,加快信息化服务。(二)节约集约用地总体安排(二)节约集约用地总体安排l1.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l土地国情意识、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尚未全面树立,乱土地国情意识、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尚未全面树立,乱占滥用土地的根本动因尚未完全消除。占滥用土地的根本动因尚未完全消除。l 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反映资源稀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反映资源稀缺的价格机制尚不完善。尚有大量土地闲置浪费。缺的价格机制尚不完善。尚有大量土地闲置浪费。l 一些法规政策规定还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一些法规政策规定还不利于节约集约用地。l 对各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度和宣传对各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度和宣传度不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度不够,没有得到有效推广。2.2.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一、必须坚持一、必须坚持“节流节流”与与“开源开源”并举,把节约集并举,把节约集约放在首位。约放在首位。二、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二、必须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配置相结合。三、必须坚持严格管理与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三、必须坚持严格管理与健全激励机制相结合。四、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四、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l(1)城市用地:城市用地:立足建成区改造挖潜立足建成区改造挖潜作用:作用:更新旧城更新旧城 使城市增容扩能使城市增容扩能 节约土地、保护耕地节约土地、保护耕地l开发区管理开发区管理:清理整顿促进了重点开发区清理整顿促进了重点开发区“产业集聚、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用地集约”。择商引资改变粗放用地方式,充分利用空闲用地,提择商引资改变粗放用地方式,充分利用空闲用地,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高土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和建筑密度。3.3.具体安排具体安排具体安排具体安排l(2)工业企业用地工业企业用地 过去 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宽打窄用、优地劣用、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宽打窄用、优地劣用、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宽打窄用、优地劣用、工业用地布局分散、宽打窄用、优地劣用、低效问题突出。低效问题突出。低效问题突出。低效问题突出。现在 各地积极探索节地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各地积极探索节地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各地积极探索节地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各地积极探索节地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行实行实行实行“零增地零增地零增地零增地”招商、技改,促使企业出城出村、招商、技改,促使企业出城出村、招商、技改,促使企业出城出村、招商、技改,促使企业出城出村、向园区集中,在提高工业用地集约的同时,推动工向园区集中,在提高工业用地集约的同时,推动工向园区集中,在提高工业用地集约的同时,推动工向园区集中,在提高工业用地集约的同时,推动工业企业产业转移、集聚和改造升级。业企业产业转移、集聚和改造升级。业企业产业转移、集聚和改造升级。业企业产业转移、集聚和改造升级。l(3)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 过去 农村布局分散,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大,利用农村布局分散,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大,利用农村布局分散,农村建设用地数量大,利用农村布局分散,农村建设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