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序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01482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4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的词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代汉语的词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论(六)古代汉语的词序通论(六)古代汉语的词序1一、宾语前置w(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w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曷”“恶(w)”w1、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前面。一、宾语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2w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w孟子告子上:“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w战国策齐策:“客何好?”w史记项羽本纪:“大王来何操?”w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3w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w公羊传定公元年:“盗者孰谓?谓阳虎也。”w左传昭公元年:“吾子其曷归?”w荀子劝学:“学恶乎始,恶乎终?”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4w动词前面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就放在助动词前面:w左传成公三年:“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又谁敢德?”动词前面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就放在助动词前面:5w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介词前面。w左传成公三年:“子归,何以报我?”w战国策赵策:“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w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w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奚为不自织?”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介词前面。6w极少见的例外:论语子张:“子夏云何?”w汉代以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才逐渐演变为后置。w夫如是,孟子言“其间必有名世者”,竟谓谁也?(王充论衡刺孟)w采之欲遗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w晋退师。军吏曰:“为何退?”(史记晋世家)w后世往往因为仿古而遵守宾语前置的规则。极少见的例外:论语子张:“子夏云何?”7w(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w两个条件:w第一,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毋(无)”、“莫”、“未”等作状语或者是有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没有什么)”等作主语,从而构成一个否定句。(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8w否定副词“勿”“弗”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偶而出现代词宾语,则可以前置。w礼记檀弓上:“三月而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w韩非子孤愤:“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否定副词“勿”“弗”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偶而出现代词宾9w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w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w论语先进:“不吾知也。”w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w论语先进:“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10w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w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w左传宣公二年:“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w三国志诸葛亮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11w代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充当的状语,代词宾语既可以在状语之前。w孟子梁惠王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左传城濮之战:“楚君之惠,未之敢忘。”w也可以在状语之后:w商君书画策:“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w墨子节葬下:“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代词前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充当的状语,代词宾语既可以在状语之前。12w“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而是名词,也不能用这种结构。w左传昭公四年:“若不许君,将焉用之?”w左传僖公三十年:“吾不能早用子。”“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而是名词,也不能用这种结13w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w诗经魏风园有桃:“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w诗经王风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现象远没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严格14w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开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了w汉代,这类句子中的代词宾语大都置于动词之后w魏晋以后的口语性较强的著作中则绝大多数都移至动词之后了w汉以后仿古性质的文章中还在使用此种格式 从先秦时代起,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就已经开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了15w(三)宾语用代词“之”“是”复指w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w左传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w左传隐公元年:“姜氏何厌之有?”w论语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三)宾语用代词“之”“是”复指16w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只用“之”帮助构成前置。w孟子离娄上:“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w谷梁传僖公二年:“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一般就只用“之”帮助构成前置。17w“唯(惟)之”/“唯(惟)是”w左传宣公十五年:“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w左传襄公十四年:“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w左传僖公五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唯(惟)之”/“唯(惟)是”18w借助“焉”、“之为”构成前置w左传隐公六年:“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w孟子告子上:“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借助“焉”、“之为”构成前置19w(四)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w1、宾语直接提到动词前。w尚书大诰:“民献有十夫予翼。”w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w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w诗经周南葛覃:“维叶莫莫,是刈是濩。”(四)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20w2、宾语直接提到介词“以”或“于”前。w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w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w韩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w左传昭公十三年:“室于怒,而市于色。”2、宾语直接提到介词“以”或“于”前。21w“前置”和“倒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现象 w倒装句指的是谓语位于主语之前的句式w一是表示疑问的句子,如:“谁与,哭者?”w二是表示感叹的句子。如:“大哉,尧之为君!”w是强调谓语的一种修辞手段 w宾语前置是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前置”和“倒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语言现象 22w二、动量表示法w(一)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数+V)w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w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w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二、动量表示法23w(二)不用动量词,只把数词放在“者”字短语之后,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V者+数)w战国策赵策:“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w史记项羽本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w柳宗元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二)不用动量词,只把数词放在“者”字短语之后,强调动作行为24w(三)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数词+动量词+动词)w是动量词产生之后出现的动量表示方法。w杜甫赠花卿:“人间能得几回闻。”w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三)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动量。(数词+动量词+动25w(四)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量。(动词+数词+动量词)w这种动量表示方法,古今是一致的。w韩愈张中丞传后序:“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w杜甫所思:“一柱观头眠几回?”(四)数词带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量。(动词+数词+动量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