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41301261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篇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中篇中篇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下篇下篇 常见病症中医护理常见病症中医护理目录页目录页 Contents page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课件 上篇上篇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第三章第三章 藏象藏象 第四章第四章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第五章第五章 诊法诊法 第六章第六章 辩证辩证 第七章第七章 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养生保健与护理总则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中医护理学第五章-诊法课件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学学 目标目标 1掌握望、闻、问、切的内容和临床意义。2.熟悉望、闻、问、切的诊察方法。3.了解望、闻、问、切在护理诊断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学习目标1掌握望、闻、问、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 一、基本内容 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称为望诊。(一)望神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可以说神就是生命,又称为神气;狭义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又称为神志。望神应重点观察病人的:两目、表情、形体、动态。第一节望诊一、基本内容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得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目光明亮,精彩内含;反应灵敏,动作灵活,体态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神气不足的临床表现是:精神不振,健忘困倦,声低懒言,怠惰乏力,动作迟缓等等。多属心脾两亏,或肾阳不足。失神的表现是:精神萎靡,言语不清,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倒而目闭口开;面色晦暗,表情淡漠或呆板;目暗睛迷,瞳神呆滞;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呼吸气微或喘;周身大肉已脱。假神的表现是: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目光转亮,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或病至语声低微断续,忽而响亮起来;或原来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或本来毫无食欲,忽然食欲增强。第一节望诊得神的表现是: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含蓄,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二)望色望色就是医者观察患者面部颜色与光泽的一种望诊方法。常色即健康人面部皮肤的色泽。我国健康人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是指人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色泽。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称为“五色诊”或“五色主病”。1.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气滞。2.黄色,主脾虚、湿证。3.赤色,主热证。4.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5.黑色,主肾虚、水饮、寒证、痛证及瘀血证。第一节望诊(二)望色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三)望形体指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等情况。(四)望姿态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五)望排出物一般排出物色泽清白,质地稀,多为寒证、虚证;色泽黄赤,质地粘稠,形态秽浊不洁,多属热证、实证;如色泽发黑,挟有块物者,多为瘀证。第一节望诊(三)望形体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1.望痰涎 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因热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点者,属寒痰。因寒伤阳气,气不化津、湿聚,而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属湿痰。因脾虚不运,水湿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难于咳出者,属燥痰。因燥邪伤肺。痰中带血,或咳吐鲜血者,为热伤肺络。口常流稀涎者,多为脾胃阳虚证。口常流粘涎者,多属脾蕴湿热。2.望呕吐物 3.望大便4.望小便 第一节望诊1.望痰涎痰黄粘稠,坚而成块者,属热痰。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二、望舌舌象是由舌质和舌苔两部分的色泽形态所构成的形象。(一)舌诊原理舌与内脏的联系,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从舌面的脏腑分布来讲,舌尖主心肺;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舌边主肝胆。(二)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1.伸舌姿势 2.顺序 3.光线 4.饮食第一节望诊二、望舌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二)望舌的内容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质两方面。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第一节望诊(二)望舌的内容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1.望舌质(1)舌神(2)舌色淡红舌:正常舌色。淡白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红舌:主热证。绛舌:有外感与内伤之分紫舌:血瘀第一节望诊1.望舌质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3)舌形:老嫩舌:苍老者都属实证。娇嫩舌,多主虚证。胖瘦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气血上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裂纹舌:故多主精血亏损。齿痕舌:主脾虚或湿盛。第一节望诊(3)舌形: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4)舌态:强硬:多见于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中风或中风先兆等证。痿软:见于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等证。短缩:皆属危重征候。颤动:血虚生风及热极生风等证。歪斜:多见于中风证或中风先兆。吐弄:因心、脾二经有热,弄舌常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第一节望诊(4)舌态: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一节一节 望诊望诊2.望舌苔(1)苔质;厚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润燥:腻腐:剥落:(2)苔色: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黑苔:所主病证无论寒热,多属病重。第一节望诊2.望舌苔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二节二节 闻诊闻诊一、听声音1.发声异常 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多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多属虚证、寒证或邪去正伤之证。2.语言异常 沉默寡言者多属虚证、寒证;烦躁多言者,多属实证、热证。谵语,多属实证、热证,多因邪气太盛,扰动心神所致。郑声因心气大伤、神无所依而致,属虚证。独语因心之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或因痰浊内盛,上蒙心窍,神明被扰所致。第二节闻诊一、听声音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二节二节 闻诊闻诊3.呼吸异常 喘、哮、短气、气微等现象。4.咳嗽 咳声重浊有力为实证;咳声低微无力为虚证。5.呕吐、嗳气与呃逆 呕吐、嗳气与呃逆均属胃气上逆所致。6.叹息 以肝郁和气虚多见。第二节闻诊3.呼吸异常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二节二节 闻诊闻诊二、嗅气味嗅患者病体、病室等的异常气味。(一)病体气味1.口臭 2.汗气 3.分泌物与排泄物 (二)病室气味第二节闻诊二、嗅气味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问诊,是医者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中医重点通过对现在症的询问来了解病人目前的状况。第三节问诊问诊,是医者通过询问患者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知识链接 十问歌对于问现在症的内容,明代医家张景岳总结为十问歌,临床参考价值较大。十问歌即是:“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一、问寒热临床有恶寒、恶风和畏寒之分。恶寒是患者自觉寒冷,虽添衣加被近火取暖仍不能缓解。恶风是患者遇风则冷,避之可缓。畏寒是患者自觉怕冷,但添衣加被近火取暖可以缓解。热,是指患者体温高于正常,或者体温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热的感觉,都称为发热。第三节问诊知识链接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1恶寒发热 外感表证2但热不寒 见于里热证。壮热:属里实热证。潮热:阳明潮热:邪热蕴结胃肠湿温潮热:见于湿温病。阴虚潮热:阴液亏少,虚阳偏亢而生内热。微热:见于温病后期,内伤气虚、阴虚、小儿夏季热等病证中。第三节问诊1恶寒发热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3.但寒不热 新病恶寒,见于风寒外感,卫气郁闭;久病畏寒,见于阳虚。4寒热往来 见于少阳病、温病及疟疾。第三节问诊3.但寒不热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二、问汗1有汗无汗 2特殊出汗(1)自汗:见于气虚或阳虚证。(2)盗汗:见于阴虚证。(3)绝汗:正气已衰,阳亡阴竭(4)战汗:正邪相争,病变发展的转折点。3局部汗出 第三节问诊二、问汗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三、问疼痛1疼痛部位(1)头痛:(2)胸痛:(3)胁痛:(4)胃脘痛:(5)腹痛:(6)腰痛:(7)四肢痛:(8)周身痛:第三节问诊三、问疼痛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2疼痛的性质:(1)胀痛:气机郁滞(2)刺痛:瘀血(3)绞痛:有形实邪。(4)窜痛;风湿痹证或气滞证。(5)灼痛:肝火上炎之胁痛,胃阴不足之胃痛。(6)冷痛:寒凝筋脉或阳气不足。(7)重痛:多见于湿证。(8)酸痛:湿邪阻于肌肉关节。(9)空痛:阳虚、阴虚、血虚或阴阳两虚等证。(10)隐痛:气血不足,或阳气虚弱。(11)掣痛:胸痹、肝阴虚、肝经实热等证。第三节问诊2疼痛的性质: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四、问饮食与口味1问口渴与饮水(l)口不渴饮:(2)口渴欲饮:2问食欲与食量(1)食欲下降(2)食欲亢进,(3)偏嗜,3口味第三节问诊四、问饮食与口味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五、问睡眠1失眠 2嗜睡 六、问二便1问大便(l)便次异常:便秘:溏泻:(2)排便感觉异常:肛门灼热:排便不爽:里急后重:滑泻失禁:肛门气坠:(3)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脓血便:第三节问诊五、问睡眠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 2问小便(1)尿量异常尿量增多:尿量减少:(2)排尿次数异常:排尿次数增多;排尿次数减少:(3)排尿感异常:小便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第三节问诊2问小便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三节三节 问诊问诊 七、问经带1问月经(1)经期:(2)经量:(3)崩漏:(4)经闭:(5)经行腹痛:2问带下 第三节问诊七、问经带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一、脉诊脉诊,是医者以指端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一)诊脉的部位寸口又称脉口、气口,其位置在腕后桡动脉搏动处。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掌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为尺。寸部关部尺部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表5-1 寸口分候脏腑第四节切诊一、脉诊寸部关部尺部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肾表5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二)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安静的内外环境2体位 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3.指法4举按寻浮取或轻取;沉取或重取;5平息 一呼一吸称一息6五十动以23分钟为宜。第四节切诊(二)诊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四)病理性脉象1.浮脉【临床意义】见于表证。2.沉脉【临床意义】里证。3.迟脉【临床意义】寒证。4、数脉【临床意义】热证。第四节切诊(四)病理性脉象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四)病理性脉象5.实脉【临床意义】实证。6.虚脉【临床意义】虚证。7.洪脉【临床意义】里热证8.细脉【临床意义】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证。第四节切诊(四)病理性脉象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四)病理性脉象9.滑脉【临床意义】痰饮、食积、实热。10.涩脉【临床意义】精血亏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11.弦脉【临床意义】肝胆病,痰饮,痛证。亦见于老年健康者。12.紧脉【临床意义】寒证、痛证。第四节切诊(四)病理性脉象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四)病理性脉象13.濡脉【临床意义】虚证,湿证14.结脉【脉象特征】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15.代脉【脉象特征】脉来时见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16.促脉【脉象特征】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第四节切诊(四)病理性脉象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五)相兼脉凡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同时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即称为“相兼脉”或“复合脉”。(六)脉诊的临床意义1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2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第四节切诊(五)相兼脉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二、按诊1.按肌肤 2.按手足3.按胸腹(1)按虚里(2)按胸胁(3)按腹部4.按腧穴第四节切诊二、按诊第五章第五章诊诊 法法目目 录录 页页 四节四节 切诊切诊【思考题】1.望神的内容包括哪些?各有何临床意义?2.病色中青、赤、黄、白、黑五色各主何病证?3.淡红、淡白、红色、绛色、青紫色的舌质各主何病证?4.恶寒、恶风和畏寒有何区别?5.试述浮脉、沉脉、数脉、迟脉、实脉、虚脉的脉象特点和临床意义?第四节切诊【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