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发病课件

上传人:hknru****knru 文档编号:241301179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发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医学基础发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医学基础发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中医学基础发病病中医学基础发病中医学基础发病中医学基础发病中医发病学说的历史1中医发病学说的历史沿革 内经提出 的发病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两虚相感,乃客其形”。金匮要略既重视正气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邪气的重要作用。“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6/16/2024中医发病学说的历史沿革 内经提出 2 诸病源候论强调邪气的重要性。“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温疫论指出正气不足是病邪侵入和发病的内在因素。“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6/16/2024 诸病源候论强调邪气的重要性。8/9/20233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6/16/2024发病的基本原理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8/9/2024正 气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细微物质,能推动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和脏腑机能,并有抗邪、祛邪、调节、修复等能力。6/16/2024正 气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5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 驱邪外出 修复调节能力 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6/16/2024正气的防御作用 抵御外邪入侵正气存内8/9/20236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并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证候性质。正虚感邪而发病 正虚生邪而发病 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邪之所凑其气必虚6/16/2024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并决定疾病7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6/16/2024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简称“邪”。8/9/28邪气的侵害作用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脏腑功能失调。造成脏腑的形质损害损伤皮、肉、筋、骨、脏腑。改变个体体质类型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患倾向。如久病虚证。6/16/2024邪气的侵害作用导致生理机能失常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9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2、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外感六淫发病始起多有卫表证候。内伤病因多直接伤及内脏。6/16/2024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8/9/2023103、影响病情病位 感邪轻者病情轻,感邪重者病情重。风邪轻扬多在肺,湿易阻气多伤脾,疠气发病急骤易入里。4、某些情况下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 疠气、高温、枪弹伤、虫兽伤等。6/16/20243、影响病情病位 8/9/202311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胜邪却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正气抗邪可以影响证候类型。正气抗邪的作用还表现在疾病的不药而愈。6/16/2024邪正相搏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胜邪却则不发病。8/9/212决定证候类型发病后,证候类型、病变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都有关。正盛邪实,多成实证;正虚邪衰,多成虚证;正虚邪盛,多虚实夹杂。6/16/2024决定证候类型发病后,证候类型、病变性质、病情轻重与正、邪13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环境与发病体质与发病精神状态与发病6/16/2024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环境与发病8/9/202314环境与发病 气候因素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地域因素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水土性质、生活习俗导致地域性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如:地方性甲状腺肿。6/16/2024环境与发病 气候因素不同的季节,可出现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15环境与发病 生活工作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的不良可导致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如职业病、矽肺、空调综合症、急、慢性中毒等。社会环境人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境遇变迁、人际关系等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6/16/2024环境与发病 生活工作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的不良可导致疾病的发16体质与发病 决定发病倾向 体质强则不易感邪发病,体质弱则易感邪发病。决定对某种病邪的易感性 阳虚体质易感寒邪,阴虚体质易感热邪,寒湿体质易感湿邪。6/16/2024体质与发病 决定发病倾向8/9/202317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感受相同的病因,因个体的体质因素不同,表现出不同的证候类型。如:黄疸同感湿邪。阳盛热化成湿热证;阳虚则寒化成寒湿证。6/16/2024决定某些疾病发生的证候类型感受相同的病因,因个体的体质因素不18病因不同,但体质因素相同,可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证候类型。阳盛体质 感受热邪 热证 感受寒邪 从阳化热 热证6/16/2024病因不同,但体质因素相同,可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证候类型。8/19发病类型 感邪即发 徐发 伏而后发 继发 合病与并病 复发 6/16/2024发病类型 感邪即发 8/9/202320感邪即发 感邪后立即发病。“卒发”、“顿发”。如:新感外邪较盛外感风寒、疫疠;情志剧变暴怒、大悲;毒物中毒服毒、毒蛇咬伤;6/16/2024感邪即发 感邪后立即发病。“卒发”、“顿发”。8/9/20221徐 发 感邪后缓慢发病,“缓发”。如:外感湿邪,因湿性重着粘滞,故湿邪伤人多为缓发。内伤邪气,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房室不节,嗜酒成癖,日久可成虚劳。6/16/2024徐 发 感邪后缓慢发病,“缓发”。8/9/202322伏而后发 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如:破伤风、狂犬病、伏暑、伏气温病均经一段潜伏期后才发病。内经内经“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为为“伏气学说伏气学说”奠定了基础。伤寒论提奠定了基础。伤寒论提出出“伏气伏气”概念。概念。6/16/2024伏而后发 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23继 发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如:肝阳上亢头痛日久发为中风;肝胆病日久发为臌胀、癥积、结石;小儿食积日久发为疳积;哮喘日久发为肺气虚、心血瘀阻;糖尿病日久目盲、坏疽。6/16/2024继 发 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疾病。8/9/20224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证。如: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温病卫气同病、气血两燔。并病感邪后某一部位的证候未了,又出现另一部位的病证。“合则一时并见,并则以次相乘”6/16/2024合病与并病 合病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所出现的病证。25复 发 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再度发作的一种发病形式。引起复发的机理(复发的基本条件)余邪未尽,正气未复,诱因诱发。6/16/2024复 发 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段,在诱因的作用下,引起疾病26复发的基本特点 临床表现类似于初病,但不完全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比初病的病理损害更复杂、更广泛、病情更重。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恢复就愈不完全,预后愈差,容易留下后遗症。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是与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过程。6/16/2024复发的基本特点 临床表现类似于初病,但不完全是原有病理过程的27复发的主要类型 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疾病,如湿温。休止与复发交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宿根未除,在诱因作用下复发,如哮喘(诱因寒冷、花粉刺激)。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实际上是指临床症状的轻重交替,如休息痢、胆结石。6/16/2024复发的主要类型 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疾病,如湿286/16/20248/9/202329复发的诱因 重感致复复感外邪致疾病复发。新感之邪助长体内病邪,或引动旧病,从而损害了人体正气,使原来的病理过程再度活跃。食复因饮食不和而致复发。饮食不节可致脾胃病复发;鱼虾海鲜可致瘾疹和哮喘病复发;饮酒和过食辛辣之品可致痔疮复发。6/16/2024复发的诱因 重感致复复感外邪致疾病复发。8/9/202330复发的诱因 劳复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病复。过劳可致子宫脱垂、中风、胸痹心痛等复发。药复病后滥施补剂,或药物调理运用失当而致复发。情志致复因情志因素致疾病复发。如癔病、癫狂、梅核气。6/16/2024复发的诱因 劳复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病复。8/9/31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