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舌苔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4130110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82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医诊断学---望舌苔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舌苔的定义与形成舌苔的定义与形成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舌苔的形成:现代医学认为是食物残渣以及舌的脱落白细胞堆积载舌乳头间的间隙而成胃津胃津形态异常邪气2024/6/161中医诊断学舌苔的定义与形成舌苔定义:是指覆盖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胃气察舌苔的意义:察舌苔的意义:了解脾胃气之是否正常;了解病邪的深浅以及性质、病位的深浅、疾病的预后;根据舌苔的动态变化,分析邪正的消长。2024/6/162中医诊断学察舌苔的意义:2023/8/92中医诊断学一、苔质: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主要观察: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偏全2024/6/163中医诊断学一、苔质: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主要观察:2023/8/93中医(1)薄、厚苔: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气的深浅【舌象的特征】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与“不见底”为衡量标准。薄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又称不见底苔2024/6/164中医诊断学(1)薄、厚苔:反应邪正的胜衰情况和邪气的深浅【舌象的特征厚 苔薄 苔2024/6/165中医诊断学厚 苔薄 苔2023/8/95中医诊断学【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薄苔薄苔可见于以下3种情况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外感疾病初起在表(如风寒咳嗽证、邪热袭肺证)内伤病病情较轻(气虚发热、阴虚火旺的心悸等)厚苔:厚苔:是由胃气夹湿邪、痰浊、食浊、热邪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主病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痰湿、食积、里热2024/6/166中医诊断学【临床意义】2023/8/96中医诊断学【舌苔厚、薄动态转化】【舌苔厚、薄动态转化】一般的一般的: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病进厚变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病退特殊的:特殊的:薄苔突然增厚,这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则提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2024/6/167中医诊断学【舌苔厚、薄动态转化】一般的:2023/8/97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苔的形成与 胃气的强弱、邪气盛衰有关。一般来讲:邪气雍盛,胃气不虚则见厚苔,所以在一般的情况下,厚苔可以认为是诊断实证的一个客观指标,尤其对于辨证脾胃病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有时胃气匮乏,邪气雍盛时,也可以见到厚苔,如我们在后面将要学到的腐苔,这种厚苔则属于无根苔的范畴,则提示胃气匮乏,临床应注意辨别。2024/6/168中医诊断学【总结】2023/8/98中医诊断学(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舌象的特征】根据舌苔湿润或干燥的程度可以分为:润苔滑苔燥苔糙苔2024/6/169中医诊断学(2)润、燥苔: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舌象的特征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2024/6/1610中医诊断学润苔: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不滑不燥。2023/8/910【临床意义】【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肾液上乘,布露舌面的表现;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提示体内津液未伤;热如营血,蒸动营阴之津上潮于舌液可以见到舌面润滑。2024/6/1611中医诊断学【临床意义】润苔见于以下几种情况: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滑苔: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滑湿机理寒湿内侵阳虚聚主病:痰饮主湿2024/6/1612中医诊断学滑苔:舌面水分过多,机理2023/8/912中医诊断学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2024/6/1613中医诊断学燥苔: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2023/8/913【形成机理】高热、大汗、呕吐后;过服温燥药物;燥邪犯肺等耗伤津液,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气不化津津液不能上乘濡润舌苔(属于津液障碍,津液相对不足,表现为口不渴,口干不饮或漱口而吐之)2024/6/1614中医诊断学【形成机理】2023/8/914中医诊断学糙苔2024/6/1615中医诊断学糙苔2023/8/915中医诊断学见于以下两类:l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l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糙苔形成机理: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2024/6/1616中医诊断学见于以下两类:糙苔形成机理:由燥苔发展而来,2023/8/9【舌苔润、燥动态转化】l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不畅l燥转润:热退津复,饮邪始化(体内病理水饮开始转化为正常津液)2024/6/1617中医诊断学【舌苔润、燥动态转化】润转燥:热重津伤津液输布不畅燥转润:热(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小,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中间厚,周边薄,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2024/6/1618中医诊断学(3)腻、腐苔:测知阳气与湿浊的消长。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易去。2024/6/1619中医诊断学腐苔:苔质疏松,颗粒粗大,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边中都厚,揩之【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湿浊内遏阳气,湿浊痰饮停聚舌面,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腐苔形成机理】l多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见 于湿邪上泛(食积、痰浊等实证)l久病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已生之苔不能与胃气相通,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而成(属于无根苔)多见于胃气衰败(主虚证)2024/6/1620中医诊断学【腻苔形成机理及主病】【腐苔形成机理】2023/8/920中l了解:1.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脓疮。是邪盛病重的表现,临床上见于肺痈、肠痈、胃痈、下疳结毒等。2.霉腐苔:舌苔表现为舌上生如饭粒样的糜烂的小点或满舌糜烂发白,甚至蔓延至舌下或口腔其他部位,揩之不去,揩去之处的舌面多光剥无苔,称为霉苔见于口腔真菌感染的病人,及湿热口糜或口疮 2024/6/1621中医诊断学了解:1.脓腐苔:舌上黏厚一层,有如脓疮。是邪盛病重的表现(四)剥落苔【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无苔。依部位、范围、大小不同,又有不同名称。前剥苔、中剥苔、花剥苔、地图舌、光剥苔(镜面舌)。与先天性剥苔区别2024/6/1622中医诊断学(四)剥落苔【特征】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落无苔。依 【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测知胃气强弱、胃阴存亡。临床结合部位、大小可知何脏腑虚衰、程度。l气血两虚;l胃阴枯竭;l胃气衰败,为全身虚弱征象【动态变化】全剥:正气渐衰,旧苔脱落。反之,正气渐复,续生新苔。2024/6/1623中医诊断学 【临床意义】观苔之剥落可测知胃气强弱、胃阴存亡。临床(5)真、假苔:察舌苔的真假,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真苔或有根苔:【特征】舌苔紧贴于舌面,刮之难去,刮后仍留有苔迹,不露舌质,舌苔象从舌面上长出来的一样【临床意义】脾胃生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有胃气,实、热)见于病之初期、中期(见真苔且厚),提示病较深重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见于久病,说明胃气尚存,或胃气来复的顺证2024/6/1624中医诊断学(5)真、假苔:察舌苔的真假,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的真苔2024/6/1625中医诊断学真苔2023/8/925中医诊断学u假苔或无根苔:【特征】舌苔不紧贴舌面,不象舌所自生而象涂于舌面,容易刮脱,刮后没有苔垢,舌质光洁【临床意义】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虚、寒);l见于新病为邪浊渐聚,提示病情较轻l见于久病为胃气匮乏,不能上潮;提示病情危重,逆证2024/6/1626中医诊断学假苔或无根苔:【特征】2023/8/926中医诊断学假苔2024/6/1627中医诊断学假苔2023/8/927中医诊断学(6)偏全苔:偏苔与剥苔相鉴别:【舌象特征】偏全舌是根据舌苔在舌面上分布情况来命名的,若舌苔遍布舌面全苔舌苔仅布于前、后、左、右之某一局部偏苔【临床意义】病中出现全苔提示邪气散漫多为痰湿阻滞之征舌苔偏于某处提示舌所分候的脏腑有邪气停聚,2024/6/1628中医诊断学(6)偏全苔:偏苔与剥苔相鉴别:【舌象特征】偏全舌是根据舌苔偏于舌根部 舌苔偏于左2024/6/1629中医诊断学偏于舌根部 舌苔偏于左2023/8/929中医诊断学白苔黄灰黑苔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二、苔色二、苔色苔色的变化主要有2024/6/1630中医诊断学白苔黄灰黑苔临床可单独出现,亦可相兼出现。二、苔色苔(1)白苔【舌象特征【舌象特征】舌面上所附着的苔垢呈现白色。薄白苔 厚白苔【临床意义】可为正常舌苔病中多主表证、寒证、湿证亦可见于热证。2024/6/1631中医诊断学(1)白苔【舌象特征】2023/8/931中医诊断学薄白苔2024/6/1632中医诊断学薄白苔2023/8/932中医诊断学厚白苔2024/6/1633中医诊断学厚白苔2023/8/933中医诊断学【机理分析】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苔薄白而滑,多为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苔薄臼而干,多由外感风热所致。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痛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苔白而燥裂,粗糙如砂石,提示燥热伤津,阴液亏损。2024/6/1634中医诊断学【机理分析】苔薄白而润,可为正常舌象,或为表证初起,或是里证(二)黄苔(二)黄苔【舌象特征】舌苔呈现黄色。淡黄:称微黄苔,苔呈浅黄色,多由薄白苔转化而来深黄:又称正黄苔,苔色黄而深厚;焦黄:又称老黄苔,是正黄色中夹有灰黑色苔。黄苔还有厚薄、润燥、腻等苔质变化,黄苔多分布于舌中。亦可布满全舌。黄苔多与红络舌同时出现。【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2024/6/1635中医诊断学(二)黄苔【舌象特征】舌苔呈现黄色。2023/8/935中淡黄苔2024/6/1636中医诊断学淡黄苔2023/8/936中医诊断学深黄苔2024/6/1637中医诊断学深黄苔2023/8/937中医诊断学焦黄苔2024/6/1638中医诊断学焦黄苔2023/8/938中医诊断学【机理分析】:邪热熏灼于舌,故苔呈黄色。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甚: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黄滑苔:多为阳虚寒湿之体,痰饮聚久化热;或为气血亏虚,复感湿热之邪所致。黄糙苔、黄瓣苔、焦黄苔:主邪热伤津,燥结腑实之证。黄腻苔:主湿热或痰热内蕴,或为食积化腐。根据黄苔出现部位辨别病位动态转化:舌苔由自转黄,或呈黄白相兼,为外感表证处于化热入里,表里相兼阶段。2024/6/1639中医诊断学【机理分析】:邪热熏灼于舌,故苔呈黄色。苔色愈黄,说明热邪愈黄滑苔2024/6/1640中医诊断学黄滑苔2023/8/940中医诊断学黄瓣苔2024/6/1641中医诊断学黄瓣苔2023/8/941中医诊断学焦黄苔2024/6/1642中医诊断学焦黄苔2023/8/942中医诊断学黄腻苔2024/6/1643中医诊断学黄腻苔2023/8/943中医诊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