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组织与预案编制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0083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2.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管理组织与预案编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应急管理组织与预案编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应急管理组织与预案编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危险源安全事故隐患事故排查、治理控制失控管理缺失管理缺失不安全行为应急处置应急救援危险源安全事故隐患事故排查、治理控制失控管理缺失管理缺失不安全行为构筑安全管理三道防线构筑安全管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火第一道防火墙墙第二道防火第二道防火墙墙风险风险分分级级管控管控隐隐患排患排查查治理治理应急管理应急管理双重预防机制之间关系双重预防机制之间关系 I III IIIIIIIIIVIV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管理主要内容2003年下半年,总结抗击“非典”,提出“一案三制”2004年9月,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提出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一)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简述(一)我国应急管理发展简述第一阶段:2004-预案建设第二阶段:2005-体制建设第三阶段:2006-机制建设第四阶段:2007-法制建设(二)我国应急管理发展阶段(二)我国应急管理发展阶段在应对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等重大灾害的过程中,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极大地降低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2008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I III IIIIIIIIIVIV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管理主要内容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公共组织,为了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所进行的预防、响应、处置、恢复等活动的总称。事故应急管理的内涵恢复(Recover)预备(Preparedness)响应(Response)预防(Precaution)启动通告报警启动应急救援提供医疗救助疏散与避难搜寻和营救清理废墟损失评估消毒去污灾后重建预案评估法规保险监控风险评价规划公众教育制定预案应急资源培训与演练互助协议11什什么是应急预么是应急预案?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宋辛弃疾 什么是应急演练?什么是应急演练?应急演练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对突发事故灾害做出预警;控制事故灾害发生与扩大;开展有效救援,减少损失和迅速组织恢复正常状态。应急工作的主要目标安全管理重视程度“心电图”1、安全工作的推动靠“事故”2、安全监管靠“文件”3、安全检查方式靠“活动”4、不发生事故不知道“心脏”哪里有毛病。注意:大多数心脏病患者在没发病的情况下,心电图显示是正常的!荀子.大略“先事虑事,先患虑患。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优成。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二)我国应急管理(二)我国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一案三制”政府应急管理政府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一案三制”应急救援预案 法制确保预案的强制性 机制确保预案运行的畅通性 体制确保应急管理的组织保障性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 预案重要载体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法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以及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应急管理法制是一个国家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实施应急管理行为的依据,也是一个国家法律体系和法律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8月30日新安全生产法涉及应急管理要求1、一把手: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七项法定职责之一:(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的七项职责中涉及2项:(一)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四)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3、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第二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4、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应急要求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5、企业如实告知作业人员应急措施的义务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6、从业人员具有了解应急措施的权利第五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7、从业人员具有提高自身应急能力的义务第五十五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8、国家政府层面应急体系建设义务(一案三制)第七十六条国家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在重点行业、领域建立应急救援基地和应急救援队伍,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提高应急救援的专业化水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关行业、领域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系统。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构建应急体系第七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11、企业制定实施与政府相衔接的应急预案第七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12、五大高危行业企业应急体系构建第七十九条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基本应急能力防止措手不及)。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应急管理标准(指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7号)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AQ/T9008-2012)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2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指南(AQ/T9009-2015)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要求(AQ/T3043-2013)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30077-2013)生产作业现场应急物资配备选用指南(QSY136-2012).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是指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即综合性应急管理组织、各专项应急管理组织以及各地区、各部门的应急管理组织各自的法律地位、相互间的权力分配关系及其组织形式等。应急管理体制是一个由横向机构和纵向机构、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地方机构及专家组等不同层次。应急管理体制的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三)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从实质内涵来看,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依据的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流程。从外在形式来看,应急管理机制体现了应急管理的各项具体职能。从工作重心来看,应急管理机制侧重在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整个过程中,各部门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来有效防范与处置突发事件(四)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四)我国应急管理机制(五)企业应急管理的作用定位初始应急初始应急报警与处置报警与处置扩大应急扩大应急事态监测事态监测与评估与评估善后处置善后处置灾后重建灾后重建企业企业政府应急管理政府应急管理部门部门相关单位(消相关单位(消防、医疗、专防、医疗、专业救援队)业救援队)主导支持、配合29应急管理体系框架组织体系救援队伍应急指挥职能部门管理机构保障系统制度基础运作机制公众动员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统一指挥支持性附件现场处置方案专项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应急资金人力资源物资装备信息通讯应急管理体系框架30 I III IIIIIIIIIVIV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管理主要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一)企业应急预案的含义智慧结晶;管理工具;应急指南;操作手册。是供别人参观学习的“摆设”;是应付上级机关检查的“挡箭牌”;是锁在抽屉中的“文件”;是企业编写的“书籍”。预案是什么?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计划。在事故发生前,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准备,明确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应急资源和策略准备等。它要回答: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由谁和哪个权力部门;用什么样的资源;采取什么样的紧急事态应对行动。二问二问需要什么应对?需要什么应对?应对突发事件的手段、资源、机制一问一问会发生什么?会发生什么?各类可能的突发事件三问三问该做什么工作?该做什么工作?平常的对应性工作应急工作平常做,应急时刻能工作!应急预案对日常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科学地规定应急处置的响应程序程序化尽量以图表形式直观地表述需求图表化抓住关键环节,简洁明了,关注实效简明化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应实施牌板化告知牌板化在格式、专业及深度方面定出标准底线标准化(二)预案管理的“五化”要求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二)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结构应急预案体系文件逻辑关系综合预案火灾事故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1中毒窒息专项预案爆炸事故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2现场处置方案 3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综合应急体系综合应急体系事故灾难应急救援体系公共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社会安全应急救援体系按突发事件性质进行体系分类按突发事件性质进行体系分类3.3应急预案体系结构设计 企业预案类型一般可分为:企业预案类型一般可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临时性方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临时性方案。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企业应急预案体系结构从总体上阐述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件。综合预案综合预案专项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临时性方案临时性方案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具体的事故类别(如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分。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针对临时性活动临时性活动(如大型公众聚集活动或高风险的建筑施工或维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预先对相关应急机构的职责、任务和预防性措施预防性措施作出的安排。区、县应急救援预案上级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综合应急救援预案群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恐怖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地震应急处置预案洪汛等应急处置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特种设备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案火灾事故应急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公共卫生生产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生产岗位现场处置方案专业部门现场处置方案七项内容:组织机构及职责、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预案管理等。两个特点: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阐述事故应急工作原则综合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综合应急预案两个特点:(1)专项专一或专门,强调针对性。(2)针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3)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四项内容:事故风险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处置措施专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专项应急预案特点: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设施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要求:一岗一事一案(一个岗位,可能发生的每类事故,均应有现场处置方案)内容: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现场处置方案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别,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评审类别:内部评审和外部评审组织方式: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内部评审 邀请外部专家和人员组织外部评审流程:内部评审外部评审负责人签发备案管理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岗位操作规程、危险性控制措施。参与编写人:岗位作业人员(班组长、工段长)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专兼职安全员)内部审核:岗位人员、专兼职安全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三)综合应急预案编制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风险分析与分析与应急能力急能力评估估风险分析分析应急能力急能力评估估成立成立预案案编制小制小组资料收集与料收集与调查资料收集料收集应急急预案案编制制应急急预案案评审、发布布应急急预案案实施施应急预案编制程序三个基础工作四个核心要素应急预案管理过程 预案编制事故风险评估成立编制小组成立编制小组收集资料收集资料预案评审、论证预案评估、修订预案备案预案培训、演练应急资源调查1.总则2.事故风险描述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警及信息报告5.应急响应6.信息公开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9.应急预案管理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应急预案体系1.5应急工作原则4.1预警4.2信息报告5.1响应分级5.2响应程序5.3处置措施5.4应急结束8.1通信与信息保障8.2应急队伍保障8.3物资装备保障8.4其他保障9.4备案9.5实施9.1培训9.2演练9.3修订 综合应急预案10附件10.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10.2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10.3规范化格式文本10.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10.5有关协议或备忘录太极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现场指挥部各应急小组专家组技术程序指挥程序应急组织机构图建立应急的两条战线应急处置与公众沟通事 态 控制报警(119、120)应急办公室响应终止信息接报事故、事件现场太极集团区、管委会应急办信息处置与研判启 动 条件是启动响应否应急处置事态控制否扩大应急启动预警是预警解除否事 态 控制请求支援是生管设备环安保卫应急响应流程图应急响应程序救援行动警情判断响应级别启动预案事态控制应急结束(关闭)应急恢复现场指挥到位应急资源调配扩大应急应急人员到位接警信息反馈报警安全生产事故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现场监测环境保护专家支持总结评审申请增援现场清理解除警戒善后处理事故调查YNY YYN N关闭60生管设备环安保卫检修报警(119、120)应急办公室分管院领导车间主任班组长事故、事件现场院 长分管副总车间主任班组长事事故故、事事件件现场现场总经理太极集团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级响应越级报告越级报告区、管委会应急办序号响应分级启动条件响应部门或单位1 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涉险;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可能造成周边人员疏散的;其他需要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的;公司2 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3人及以上涉险;重点防火区域发生10分钟以上未能被控制的火灾;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波及到工厂之外的;其他需要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的;公司3 造成或可能造成1人及以上涉险;重点防火区域发生5分钟以上未能被控制的火灾,或一般区域发生10分钟以上未被控制的火灾;化学品泄漏或天然气泄漏10分钟内未控制;其他;车间4 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的事故;发生火灾事故;发生化学品或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爆炸事故;其他需要车间分厂(部)启动应急预案的。班组事故响应分级事故响应分级序号事故类型易发单位易发区域或部位风险等级较大以上风险较大以上风险序号作业场所事故类别事故可能性事故严重度风险等级现有控制措施管理对策风险评估结果表风险评估结果表7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内容7.1事故风险分析7.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7.3处置程序7.4处置措施8现场处置方案主要内容8.1事故风险分析8.2应急工作职责8.3应急处置8.4注意事项事故事故风险类型风险类型可能发生的区可能发生的区域域影响范围影响范围事故征兆事故征兆可能后果可能后果备注备注氨泄漏冷库的蒸发器车间闻到刺鼻气味,看到现场白色烟雾A材料库火灾B酒精库C配电室触电1 1事故风险描述事故风险描述事 态 控制报警(119、120)应急办公室响应终止信息接报事故、事件现场太极集团区、管委会应急办信息处置与研判启 动 条件是启动响应否应急处置事态控制否扩大应急启动预警是预警解除否事 态 控制请求支援是生管设备环安保卫应急响应流程图酒精库火灾酒精库火灾现象、原因、注意事项处置、操作步骤负责人备注现象:有火光或浓烟原因:泄漏或挥发遇明火或高温注意事项:1.火势较大时,应在较远处使用消防水进行灭火。2.警戒范围应根据火势发展情况,最大限度保证安全1.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生产部经生产部经理理/班长班长2.启动三三级级响应响应,安排3组救援人员A组就近取用灭火器,前往事故现场救援 B 组就近接好消防水带、消火栓,准备支援C组取用警戒带,赶往现场向级上报至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3.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视情况使用消防水灭火和降温。4.拉警戒带,对酒精库周围进行警戒5.明火熄灭后,持续进行现场观察;向设备保障部经理报告,逐级上报至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6.现场观察30分钟无复燃现象,响应终止;逐级上报至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扩大应急如果五分钟内不能扑灭明火,则立即上报生产部经理,申请启动二级响应。应急处置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I III IIIIIIIIIVIV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我国应急管理发展历程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管理基础知识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管理主要内容9应急预案管理9.1应急预案培训9.2应急预案演练9.3应急预案修订9.4应急预案备案9.5应急预案实施(一)规范务实的应急演练1.应急演练的作用检验应急预案、装备和设施的有效性;培训人员,明确和熟悉各自角色与职责;推动多种力量的协调、沟通与合作;发现能力不足,提供改进机会;提高队伍与个人的能力。预案演练培训2.演练的规划与方法制定应急演练整体计划,统筹安排1年内各类演练项目;选择不同主题和目标,周期内覆盖全部应急职能和要素;形成持续改进机制,合理调整演练规划与演练项目。初级、桌面、单项高级、实战、综合高能力低初级桌面高级桌面单项操练指挥部演练全面演练战略问题战术问题3.演练评估与总结改进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目的2.演练观察1.评价策划4.撰写报告3.分析数据p演练都应有总结报告,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建议;p基于评估人员内部的初步分析结果;p建议质量取决于评价人员的经验;p评价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参演单位制定整改措施、改进计划并跟踪落实。6.改进计划5.整改措施8.跟踪实施7.总结会议疏散疏散区区事故现场事故现场警戒区(该区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该区实行交通管制)风向风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