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教育用ppt教学文案课件

上传人:wz****p 文档编号:241300247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X 页数:74 大小:5.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教育用ppt教学文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二十四节气教育用ppt教学文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二十四节气教育用ppt教学文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传统二十四二十四节节气气诗词介绍篇传统二十四节气诗词介绍篇1立春农历正月初七一般每年2月3、4日立春农历 正月初七 2立春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每年 2 月 4 日或 5 日,当太阳到达黄经 315 度时为立春。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 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习俗立春有“咬春”、“报春”等叫法。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春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的习俗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立春要祭春神、祭太岁。句(gu)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浙江地区立春前一日有迎春之举。立春前一日抬着句芒神出城上山,同时又祭太岁。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从乡村抬进城后,人们夹道聚观,争掷五谷,谓之看迎春。立春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3立春立春立春左河水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相关的诗篇立春立春长卿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立春立春左河水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4雨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一般每年2月1820日雨水农历 正月十五前后 5雨水雨水是 24 节气中的第 2 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 2 月 18-20 日),太阳黄 经达 330 度时,便是雨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 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 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雨水雨水是 24 节气中的第 2 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6雨水相关的诗篇春夜喜雨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雨水相关的诗篇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7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农历正月十五前后一般每年3月5、6日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农历 正月十五前后 8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 阳到达黄经 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 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 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惊蛰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9惊蛰惊蛰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惊惊蛰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相关的诗篇惊蛰惊蛰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10春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一般每年3月20日21日期间春分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11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月令七十 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 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12春分相关的诗篇春分春分-吴藕汀度曲犹存玉茗堂,钗头妙语斗新妆。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香。春分相关的诗篇春分-吴藕汀度曲犹存玉茗堂,13清明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前后一般每年4月5日清明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前后14清明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 至此齐整清明。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 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清明故事清明故事介之推的传说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 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 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 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 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 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 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 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 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15清明相关的诗篇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黄庭坚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相关的诗篇清明杜牧清明黄庭坚16谷雨每年农历农历三月廿四每年4月19、20日谷雨每年农历农历三月廿四17谷雨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 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 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三月节。清明因其风,温风如酒,清香而明洁。清明风为巽,巽为绳直,故万物 至此齐整清明。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 朝。清明节后,墙头风急数枝空,满溪红片向东流,该是惜春时节了。谷雨清明是第五个节气,历书有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18谷雨相关的诗篇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清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诸多。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孟浩然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谷雨相关的诗篇谷雨左河水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19立夏每年农历四月初十一般每年5月5、6日立夏每年农历四月初十20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 45 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 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7 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21立夏相关的诗篇立夏立夏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立夏相关的诗篇立夏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22小满每年农历四月廿六一般每年5月21日小满每年农历四月廿六23小满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 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 5 月 20 日到 22 日之间视太阳到达 黄经 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南方地区 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 无法栽插水稻。小满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24小满相关的诗篇小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小小满长卿卿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小满相关的诗篇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25芒种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一般每年6月6日芒种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26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9 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 75时交芒种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到来预示 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 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芒种芒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9 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27相关的诗篇芒种芒种芒种左河水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芒种芒种长卿卿河阴荠麦芒愈长,梅子黄时水涨江。王孙但知闲煮酒,村夫不忘禾豆忙。相关的诗篇芒种芒种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28夏至每年农历五月初三一般每年6月21、22日夏至每年农历五月初三29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 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 6 月 21 日(或 22 日)开始,至 7 月 7 日(或 8 日)结束。据恪 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 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 2326),北半球的白昼 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30相关的诗篇夏至夏至夏至宋朝张耒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相关的诗篇夏至夏至宋朝张耒31小暑每年农历五月三十一般每年7月7、8日小暑每年农历五月三十32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 105 度时叫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 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 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 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 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33相关的诗篇小暑登沃州山登沃州山唐耿湋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髦。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月如芳草远,身比夕阳高。羊祜伤风景,谁云异我曹。相关的诗篇小暑登沃州山唐耿湋沃州初望海,携手尽时34大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七一般每年7月22、23日大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七35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 120。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 伏姜,烧伏香等习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 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 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大暑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 120。大暑期36相关的诗篇大暑 竹里馆王维大暑左河水37立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后一般每年8月69日立秋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后38立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 的正式开始,每年 8 月 7 日或 8 日视太阳到达黄经 135时为立秋。立秋的“立”是开始的 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表示暑去凉来,秋天开始之意。是一个反映季节的 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不仅预示着炎热的夏天 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此时我国中部地区早 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 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 秋之意。立秋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39相关的诗篇立秋立秋宋刘翰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立秋前一日览镜唐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相关的诗篇立秋立秋 宋 刘翰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 李40处暑每年农历七月初二一般每年8月22、23日处暑每年农历七月初二41处暑太阳到达黄经 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 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处暑太阳到达黄经 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42相关的诗篇处暑 长江二首 宋苏泂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相关的诗篇处暑 长江二首 处43白露每年农历七月十七一般每年9月79日白露每年农历七月十七44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165 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 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白露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145相关的诗篇白露白露唐杜甫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南湖晚秋唐白居易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相关的诗篇白露 白 露 46秋分每年农历八月初四一般每年9月22、23日秋分每年农历八月初四47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23 日或 24 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80 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 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 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23 日或 24 日48相关的诗篇秋分秋分後顿凄冷有感宋陆游今年秋气早,木落不待黄,蟋蟀当在宇,遽已近我床。况我老当逝,且复小彷徉。岂无一樽酒,亦有书在傍。饮酒读古书,慨然想黄唐。耄矣狂未除,谁能药膏肓。夜喜贺兰三见访唐贾岛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相关的诗篇秋分 秋分後顿凄冷有感 49寒露每年农历八月十九一般每年10月8日左右寒露每年农历八月十九50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23 日或 24 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180 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 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开始进 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秋分,“分”即为“半”。秋分秋分在每年公历的 9 月 22 日,23 日或 24 日51相关的诗篇寒露木芙蓉唐韩愈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池上 唐白居易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兰衰花始白,荷破叶犹青。独立栖沙鹤,双飞照水萤。若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相关的诗篇寒露 木芙蓉 52霜降每年农历九月初四一般每年10月22、23日霜降每年农历九月初四53霜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的影响。每年阳历 10 月 23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 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 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 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 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 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 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 自芳”。霜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54相关的诗篇霜降赋得九月尽(秋字)唐元稹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岁晚唐白居易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相关的诗篇霜降 赋得九月尽(秋字)55立冬每年农历九月十九一般每年11月7、8日立冬每年农历九月十九56立冬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 11 月 7-8 日 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 22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 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 避寒冷的意思。立冬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57相关的诗篇立冬立冬日作宋陆游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立冬闻雷 宋苏澈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相关的诗篇立冬 立冬日作 58小雪每年农历十月初五一般每年11月22、23日小雪每年农历十月初五59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11 月 22 或 23 日,太阳到达黄经 240。月令七 十二候集解曰:“10 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进入该节气,中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 0以下,但大 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阴气下降,阳气上升,而致天 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 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0 个。11 月 22 或 60相关的诗篇小雪初寒宋陆游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相关的诗篇小雪 初寒 小61大雪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一般每年12月7、8日大雪每年农历十月二十62大雪“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 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 节的正式开始。大雪节气,太阳黄经达 255 度。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 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21 个节气,更是冬季的63相关的诗篇大雪大雪 宋陆游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关的诗篇大雪 64冬至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一般每年12月22日冬至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65冬至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 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的起源居然 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 3000 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 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 日之一。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 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 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 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 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岁 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冬至(WinterSolstice)又名一阳生,是中66相关的诗篇冬至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相关的诗篇冬至 67小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一般每年1月5日小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68小寒每年 1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285时为小寒,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中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 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小寒每年 1 月 5 日或 6 日太阳到达黄经 285时为69相关的诗篇小寒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清远舟中寄耘老宋苏轼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颍水湄。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散烟水。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人生百年如寄尔,七十朱颜能有几。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却带经锄。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相关的诗篇小寒小寒食舟中作 70大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一般每年1月20日大寒每年农历十二月廿三71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 1 月 20 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300时为“大 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 者大寒,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 节气轮回。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 1 月 20 日前72相关的诗篇大寒元沙院宋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村居苦寒唐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相关的诗篇大寒元沙院 村居苦寒 73谢谢观看!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