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299605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慢性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1编辑版编辑版ppt第一节 概述v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或“慢病”,指一类病程漫长,无传染性,不能自愈,目前也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v主要特点: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患病时间;病程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很难彻底治愈,表现为不可逆性。v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心理性疾病等。2编辑版编辑版ppt健康管理v我国“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和干预。近十余年来,健康管理的理念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即主要根源于全社会对慢性病防控的需求。3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我国慢性病流行情况v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人群的疾病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中的常见病,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持续上升,如1991年这一比例为73.8%,至2000年升至80.9%。若综合考虑死亡和患病,使用残疾调整健康生命年(DALY)测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的DALY损失中占72%。4编辑版编辑版pptv慢性病负担的增加,除与医学预防和治疗的颈部以及人口老龄化有关外,更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密切相关。由于越来越多的急性病逐渐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人类的寿命逐渐延长,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至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占全球老年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今后十几年,将是我国的快速老龄化期,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讲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5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v慢性病致病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但大致可分为三类:环境危险因素、行为危险因素和宿主危险因素。v慢性病的最主要因素包括:不合理膳食、吸烟和体力活动不足,其次是病原体感染、遗传和基因因素、职业暴露、环境污染和精神心理因素等。v慢性病是多个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协同作用的结果。6编辑版编辑版pptv1.吸烟v2.饮酒v3.不合理膳食v4.肥胖与超重v5.缺乏体力活动v6.病原体感染v7.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v8.遗传与基因因素7编辑版编辑版ppt三 慢性病的社会危害v1.慢性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如:脑卒中、心肌梗死v2.慢性病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因病致贫8编辑版编辑版ppt第二节 恶性肿瘤v恶性肿瘤,也称癌症,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某些细胞丧失了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的增长和异常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血液癌。9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恶性肿瘤流行情况v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00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00万。预计2020年癌症新发病例将达到1500万,死亡1000万,现患病例3000万。v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世纪90年代的20年间,癌症死亡率上升29.42%,年龄调整死亡率上升11.56%。v目前,我国五分之一患者死于癌症。目前,我国五分之一患者死于癌症。v我国城镇居民中,癌症已占死因的首位,前五种分别为: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在农村居民中,癌症占全死因的第二位,前五种分别为:肝癌、胃癌、支气管肺癌、食管癌和大肠癌。v当前我国肝癌、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肺癌、大肠癌及乳腺癌呈显著上升趋势,宫颈癌及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呈下降趋势。10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v癌症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大体可分为遗传和先天性因素及后天环境因素。v1.吸烟v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v3.膳食营养因素v4.职业危害v5.其他环境因素11编辑版编辑版ppt三 恶性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v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曾估计,现有的技术方法应用得当,可是癌症死亡率降低1/3。目前,我国就诊癌症患者中,早期病例不足10%。但迄今为止,经临床试验证实有效的癌症筛查方法还不多。12编辑版编辑版ppt第三节 高血压v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v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者,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13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高血压的诊断v(一)高血压相关概念和诊断标准v标准: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9mmHg。v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此类大多需要终身治疗。v继发性高血压:有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压增高,约占高血压的5%-10%。v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值135/85mmHg。v隐性高血压:患者到医疗机构测量血压高于140/90mmHg,但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值高于130/80mmHg或家庭自测血压值高于135/85mmHg。14编辑版编辑版pptv(二)血压测量标准方法v血压测量方式: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三种方式。v1.诊室血压测量方法v2.自测血压v3.动态血压 动态血压是指患者佩戴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的24小时血压。15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v(一)高钠、低钾膳食v(二)体重超重和肥胖v(三)饮酒v(四)其他危险因素16编辑版编辑版ppt第四节 2型糖尿病v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衰竭。17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糖尿病的诊断v糖尿病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即血糖升高达到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任意一项时,就可诊断患有糖尿病:v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v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v3.OGTT试验中,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 11.1mmol/L(200mg/dL)。18编辑版编辑版ppt糖尿病的分型糖尿病的分型v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专家组的建议,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4种。19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v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患病比例9.7%。v糖尿病总人数:9240万,预计更多。20编辑版编辑版ppt三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v1.遗传因素v2.肥胖(或超重)v3.体力活动不足v4.膳食因素v5.早期营养v6.糖耐量损害v7.胰岛素抵抗(IR)v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21编辑版编辑版ppt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v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22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冠心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v分型:v1.无症状性心肌缺血;v2.心绞痛;v3.心肌梗死;v4.缺血性心肌病;v5.猝死。23编辑版编辑版pptv典型心绞痛的特点有:典型心绞痛的特点有:v1.诱因v2.部位及放射部位v3.性质v4.持续时间及缓解24编辑版编辑版pptv诊断方法:诊断方法:v对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也无典型心绞痛患者,需要综合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临床病史,其他心脏病的排除等方面综合考虑,但确诊仍需要冠状动脉狭窄的病理解剖学依据。v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v近年,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日益成为冠状动脉检查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25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v(一)死亡率及估计年死亡人数v(二)发病率v 1.国外冠心病发病情况v 2.国内冠心病发病情况26编辑版编辑版ppt三 冠心病危险因素v(一)高血压v(二)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v(三)超重和肥胖v(四)糖尿病v(五)生活方式v 1.吸烟v 2.饮食v 3.体力活动v(六)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v(七)其他27编辑版编辑版ppt第六节 脑卒中v脑卒中是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俗称“脑中风”或“中风”。v我国1995年将脑血管病分为10类,其中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28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v(一)脑梗死v(二)脑出血v(三)蛛网膜下腔出血29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脑卒中流行病学v缺血卒中以北京最高,脑出血长沙最高。30编辑版编辑版ppt三 脑卒中危险因素v(一)高血压v(二)心脏病v(三)糖尿病v(四)血脂异常v(五)吸烟v(六)饮酒v(七)颈动脉狭窄v(八)肥胖v(九)其他危险因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31编辑版编辑版ppt第七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v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v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4位。32编辑版编辑版ppt一 COPD的临床表现和诊断v(一)症状和体征v症状:1.慢性咳嗽;2.咳痰;3.气短或呼吸困难;4.喘息和胸闷;5.全身性症状v体征:早期体征不明显。随疾病发展,可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肺叩诊呈过度清音,两肺呼吸音减低,肺部干、湿啰音等。低氧血症者可出现粘膜及皮肤发绀,伴右心衰竭者可见下肢水肿,肝大。33编辑版编辑版pptv(二)(二)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实验室检查及其他监测指标v1.肺功能检查v2.胸部X线检查v3.血气检查34编辑版编辑版ppt二 COPD的危险因素v(一)个体因素v(二)环境因素v 1.吸烟v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v 3.空气污染v 4.感染35编辑版编辑版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