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液压辅助元件课件

上传人:hloru****lorv6 文档编号:241298680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液压辅助元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6章液压辅助元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6章液压辅助元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 液压辅助元件n液压系统中除了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外,油箱、虑油器、蓄能器、压力表、密封装置、管件等,都称为液压系统辅助元件。n6.1 蓄能器n6.2 过滤器n6.3 油箱n6.4 热交换器n6.5 管件n6.6 密封元件1液压辅助元件第6章 液压辅助元件 液压系统中除了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6.1 蓄能器功用:功用: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一种储存油液压力能的装置,其主要功用如下:(1)作辅助动力源:在液压系统工作循环中不同阶段需要的流量变化很大时,常采用蓄能器和一个流量较小的泵组成油源。当系统需要很小流量时,蓄能器将液压泵多余的流量储存起来;当系统短时期需要较大流量时,蓄能器将储存的液压油释放出来与泵一起向系统供油。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驱动泵的原动机发生故障,蓄能器可作应急能源紧急使用;如现场要求防火防爆,也可用蓄能器作为独立油源。(2)保压和补充泄漏:有的液压系统需要较长时间保压而液压泵卸载,此时可利用蓄能器释放所储存的液压油,补偿系统的泄漏,保持系统的压力。(3)吸收压力冲击和消除压力脉动:由于液压阀的突然关闭或换向,系统可能产生压力冲击,此时可在压力冲击处安装蓄能器起吸收作用,使压力冲击峰值降低。如在泵的出口处安装蓄能器,还可以吸收泵的压力脉动,提高系统工作的平稳性。2液压辅助元件6.1 蓄能器功用:蓄能器是液压系统中一种储存油液压力能的装6.1 蓄能器分分类类:蓄能器有弹簧式、重锤式和充气式三类。常用的是充气式,它利用气体的压缩和膨胀储存、释放压力能,在蓄能器中气体和油液被隔开,而根据隔离的方式不同,充气式又分为活塞式、皮囊式和气瓶式等三种,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活塞式和皮囊式两种。(1)活塞式蓄能器:如图为活塞式蓄能器,用缸筒内浮动的活塞将气体与油液隔开,气体(一般为惰性气体氮气经充气阀进入上腔,活塞的凹部面向充气,以增加气室的容积,蓄能器的下腔油口充液压油。活塞式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寿命长,但由于活塞惯性和密封件的摩擦力影响,其动态响应较慢。适用于压力低于20MPa的系统储能或吸收压力脉动。(一般用于蓄能)(一般用于蓄能)图形符号3液压辅助元件6.1 蓄能器分类:蓄能器有弹簧式、重锤式和充气式三类。常用6.1 蓄能器(2)皮囊式蓄能器:如图所示为皮囊式蓄能器,采用耐油橡胶制成的气囊内腔充入一定压力的惰性气体,气囊外部液压油经壳体底部的限位阀通入,限位阀还保护皮囊不被挤出容器之外。此蓄能器的气液完全隔开,皮囊受压缩储存压力能,其惯性小、动作灵敏,适用于储能和吸收压 力 冲 击,工 作 压 力 可 达32MPa。(既既可可用用于于蓄蓄能能、又又可可用用于于缓缓和和冲冲击击、吸吸收脉动)收脉动)图形符号4液压辅助元件6.1 蓄能器(2)皮囊式蓄能器:如图所示为皮囊式蓄能器,采6.1 蓄能器n蓄能器的使用和安装:蓄能器的使用和安装:n1、充气式蓄能器中应使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n2、蓄能器一般应垂直安装,油口向下;n3、必须用支架或支板将蓄能器固定,且便于检查、维修的位置,并远离热源;n4、用作降低噪声、吸收脉动和冲击的蓄能器应尽可能靠近振源;n5、蓄能器与管路之间应安装截止阀,供充气或检修时用,与液压泵之间应安装单向阀,防止油液倒流保护泵与系统;n6、搬运和拆装时应排出压缩气体注意安全;5液压辅助元件6.1 蓄能器蓄能器的使用和安装:5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功用:功用:液压系统使用前因清洗不好,残留的切屑、焊渣、型砂、涂料、尘埃、棉丝,加油时混入的以及油箱和系统密封不良进入的杂质等外部污染和油液氧化变质的析出物混入油液中,会引起系统中相对运动零件表面磨损、划伤甚至卡死,还会堵塞控制阀的节流口和管路小口,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清除油液中的杂质,使油液保持清洁是确保液压系统能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通常,油液利用油箱结构先沉淀,然后再采用过滤器进行过滤。(滤除油中杂质,保持油液清洁)6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功用:6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主要性能指标:主要性能指标:1)过滤精度 原则上大于滤芯网目的污染物就不能通过滤芯。滤油器上的过滤精度常用能被过滤掉的杂质颗粒的公称尺寸大小来表示。系统压力越高,过滤精度越低。下表为液压系统中建议采用的过滤精度。(一般按系统的类型与压力选择,当系统压力小于14MPa时,过滤精度为25m;压力为1432MPa时,过滤精度小于25m;压力大于32MPa时,过滤精度小于10m;液压伺服系统过滤精度小于5m)7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主要性能指标:7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2)液压油通过的能力 液压油通过的流量大小和滤芯的通流面积有关。一般可根据要求通过的流量选用相对应规格滤油器。(为减低阻力,滤油器的容量为泵流量的2倍以上)。3)耐压 选用滤油器时尤须注意系统中压力冲击的发生。而滤油器的耐压包含滤芯的耐压和壳体的耐压。一般滤芯的耐压为0.010.1MPa,这主要靠滤芯有足够的通流面积,使其压降小,以避免滤芯被破坏。滤芯被堵塞,压降便增加。必须注意滤芯的耐压和滤油器的使用压力是不同的,当提高使用压力时,要考虑壳体是否承受得了而和滤芯的耐压无关。8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2)液压油通过的能力8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类型和结构特点:类型和结构特点:常用的过滤器有网式、线隙式、烧结式、纸芯式和磁性过滤器等类型。(1)(1)网式过滤器网式过滤器网式过滤器为周围开有很大窗口的金属或塑料圆筒,外面包着一层或两层方格孔眼的铜丝网,没有外壳,结构简单,通油能力大,但过滤效果差。通常用在液压泵的吸油口。(过滤精度为过滤精度为80180m)网式过滤器 线隙式过滤器1上盖 2圆筒 3钢网 4下盖 1端盖 2芯架 3金属线(2)线隙式过滤器线隙式过滤器如图为线隙式过滤器。这种过滤器结构简单,通油能力强,过滤效果好,但不易清洗,一般用于低压系统液压泵的吸油口。(过滤精度为过滤精度为30-100m)9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类型和结构特点:(1)网式过滤器网式过滤器 6.2 过滤器(3)(3)烧结式过滤器烧结式过滤器烧结式过滤器的滤芯一般由金属粉末(颗粒状的锡青铜粉末)压制后烧结而成,通过金属粉末颗粒间的孔隙过滤油液中的杂质。滤芯可制成板状、管状、杯状、碟状等。右上图所示为管状烧结式过滤器,油液从壳体2左侧A孔进入,经滤芯3过滤后,从底部B孔流出。烧结式滤油器强度高,耐高温,抗腐蚀性强,过滤效果好,可在压力较大的条件下工作,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精过滤器。是一种使用广泛的精过滤器。其缺点是通油能力低,压力损失较大,堵塞后清洗比较困难,烧结颗粒容易脱落等。(4)(4)纸芯式过滤器纸芯式过滤器下图为纸芯式过滤器的结构,它是利用微孔过滤纸滤除油液中杂质的。纸芯式过滤器过滤精度高,但通油能力低,易堵塞,不能清洗,纸芯需要经常更换,主要用于低压小流量的精过滤。(5)(5)磁性过滤器磁性过滤器磁性过滤器用于过滤油液中的铁屑。简单的磁性过滤器可以用几块磁铁组成。烧结式过滤器 1顶盖 2壳体 3滤芯纸芯式过滤器1纸芯 2芯架10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3)烧结式过滤器烧结式过滤器纸芯式过滤器106.2 过滤器过滤器的安装位置如图列出了液压系统中滤油器几种可能的安装位置:1)过滤器1安装在泵的吸入口,其作用如前文所述。2)过滤器2安装在泵出口,属于压力管路用滤油器,在保护泵以外的其它元件。一般装在溢流阀下游管路上或和安全阀并联,以防止滤油器被堵塞时泵形成过载。3)过滤器3安装在回油管路上,属于回油管用过滤器,此滤油器的壳体耐压性可较低。4)过滤器4安装在溢流阀的回油管上,因其只通泵部分的流量,故滤油器容量可较小。如其容量2、3相同,则通过流速降低,过滤效果更好。5)过滤器5为独立的过滤系统,其作用在不断净化系统中之液压油,常用在大型的液压系统里。11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过滤器的安装位置11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n注意事项:n(1)按规定液流方向安装,否则会冲坏滤芯,造成系统污染。n(2)当过滤器的压差指示(发讯)装置发出信号时,应及时清洗或更换滤芯。n(3)清洗或更换滤芯时,要防止外界污染物侵入液压系统。n(4)金属编织方孔滤芯可用刷子在汽油中刷洗;烧结类滤芯可用超声波清洗或液流反向冲洗;纸质 滤芯及化纤滤芯只能在清洗液中刷洗。12液压辅助元件6.2 过滤器注意事项:12液压辅助元件6.3 油箱n功能:储存油液、散热以控制油温、阻止杂质进入、沉淀油中杂质、分离气泡等功能。n分类:可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开式油箱中油的液面和大气相通,而闭式油箱中的油液面和大气隔绝,液压系统中大多数采用开式油箱。n油箱的容量:油箱的容量必须保证:液压设备停止工作时,系统中的全部油液流回油箱时不会溢出,而且还有一定的预备空间,即油箱液面不超过油箱高度的80。液压设备管路系统内充满油液工作时,油箱内应有足够的油量,使液面不致太低,以防止液压泵吸油管处的滤油器吸入空气。通常油箱的有效容量为液压泵额定流量的2-6倍。一般,随着系统压力的升高,油箱的容量应适当增加。公式:公式:V=Kqn(V油箱的有效容积;油箱的有效容积;qn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液压泵的额定流量;)低压低压 24 K 中压中压 57 高压高压 101213液压辅助元件6.3 油箱功能:储存油液、散热以控制油温、阻止杂质进入、沉6.3 油箱为了保证油箱的功用,在结构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应便于清洗;油箱底部应有适当斜度,并在最低处设置放油塞,换油时可使油液和污物顺利排出。(2)在易见的油箱侧壁上设置液位计(俗称油标),以指示油位高度。(3)油箱加油口应装滤油网,口上应有带通气孔的盖。(4)吸油管与回油管之间的距离要尽量远些,并采用多块隔板隔开,分成吸油区和回油区,隔板高度约为油面高度的3/4。(5)吸油管口离油箱底面距离应大于2倍油管外径,离油箱箱边距离应大于3倍油管外径。吸油管和回油管的管端应切成450的斜口,回油管的斜口应朝向箱壁。14液压辅助元件6.3 油箱为了保证油箱的功用,在结构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6.4 热交换器n功用:保证系统在正常工作温度(保证系统在正常工作温度(300c500c)下工作;)下工作;n分类:冷却器冷却器(散热器)(散热器)、加热器、加热器;15液压辅助元件6.4 热交换器功用:保证系统在正常工作温度(300c506.4.1 冷却器n分类:按冷却介质可分为:风冷、水冷、氨冷按冷却介质可分为:风冷、水冷、氨冷 n水冷式冷却器的特点:n蛇形管式冷却器效果较差,耗水量大,转蛇形管式冷却器效果较差,耗水量大,转n费用高,但结构简单。费用高,但结构简单。n多管式冷却器效果好,但结构复杂。多管式冷却器效果好,但结构复杂。n翅片管式冷却器效果更好,但结构更复杂。翅片管式冷却器效果更好,但结构更复杂。n安装:n应安装在系统回油路或溢流阀溢流油路上;应安装在系统回油路或溢流阀溢流油路上;n图形符号:蛇形管冷却器多管冷却器16液压辅助元件6.4.1 冷却器分类:按冷却介质可分为:风冷、水冷、氨冷6.4.1 冷却器冷却溢流阀流出来的油的回路 冷却器装在回侧油的回路独立冷却回路17液压辅助元件6.4.1 冷却器冷却溢流阀流出来的油的回路 6.4.2 加热器分类分类:蛇形管式、蛇形管式、电加热式;电加热式;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注意事项:1)水平安装于油箱侧面;)水平安装于油箱侧面;2)加热部分全部侵入油内;)加热部分全部侵入油内;3)功率不宜过高,以使油液老化,可在不同部位多装几个加热器。)功率不宜过高,以使油液老化,可在不同部位多装几个加热器。图形符号图形符号电加热式加热器电加热式加热器18液压辅助元件6.4.2 加热器分类:蛇形管式、电加热式;图形符号电6.5 管件n1.油管 功能:传递工作液体;油管材料可用金属管或橡胶管,选用时由耐压、装配的难易来决定。吸油管路和回油管路一般用低压的有缝钢管,也可使用橡胶和塑料软管,控制油路中流量小,多用小铜管,考虑配管和工艺方便,在中、低压油路中也常使用铜管,高压油路一般使用冷拔无缝钢管,必要时也采用价格较贵的高压软管。高压软管是由橡胶中间加一层或几层钢丝编织网制成。高压软管比硬管安装方便,可以吸收振动。管路内径的选择主要考虑降低流动时的压力损失,对于高压管路,通常流速在34m/s左右,对于吸油管路,考虑泵的吸入和防止气穴,通常流速在0.61.5m/s左右。在装配液压系统时,油管的弯曲半径不能太小,一般应为管道半径的35倍。应尽量避免小于900弯管,平行或交叉的油管之间应有适当的间隔并用管夹固定,以防振动和碰撞。19液压辅助元件6.5 管件1.油管 19液压辅助元件6.5 管件n2.管接头n功用:连接油管与油管(元件);n要求:连接牢固、密封可靠、装配方便、工艺性好、外形尺寸小、通油能力强;20液压辅助元件6.5 管件2.管接头20液压辅助元件6.6 密封元件n功用:防止液压油的泄漏;n要求:良好的密封性、耐磨性、经济性;n形式:间隙密封和密封圈密封;21液压辅助元件6.6 密封元件功用:防止液压油的泄漏;21液压辅助元件6.6.2 间隙密封n密封原理:利用相对运动零件配合面之间的微小间隙来防止泄漏。n特点应用:n 结构简单,摩擦阻力小,耐高温,但泄漏较大,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加工要求高 n 主要用于尺寸小,压力低,速度高的液压缸或各种阀。22液压辅助元件6.6.2 间隙密封密封原理:利用相对运动零件配合面之间的微6.6.1 接触密封n分类:O型、Y形、V形、组合式密封圈等;n1.O型密封圈n密封原理:利用密封圈的安装变形来密封;n特点:n(1)O型圈截面为圆形,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密 封性能好,摩擦力小。故一般安装在外圆或内圆上截面为矩形的沟槽内以实现密封。n(2)O型圈一般为橡胶制成 运动密封(动)p10Mpa时,应设置挡圈(塑料、尼龙)故压力高时 n 固定密封(静)p32Mpa;23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分类:O型、Y形、V形、组合式密封圈6.6.1 接触密封n2.Y型密封圈n密封原理:密封圈受油压作用使两唇张开贴紧在轴或孔的表面实现密封。n特点:n(1)Y型圈靠唇边张开后实现密封,故安装时唇边必须对着压力油腔;n(2)Y型圈密封可靠,摩擦力小,寿命长,故常用于速度较高的液压缸;24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2.Y型密封圈24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n3.V型密封圈n密封原理:当压紧环压紧密封环时,支承环使密封环产生变形而实现密封。n结构:截面为V型,由支承环、密封环、压紧环叠合而成,开口面向高压侧。特点:V型密封圈是组合装置,密封效果良好,耐高压,寿命长,增 加密封环可提高密封效果,但摩阻力增大,尺寸大,成本高。应用:常用于压力较高p50Mp),温度为-400+800,运动速度较低的场合实现密封。25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3.V型密封圈特点:25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n其它密封装置26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其它密封装置26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n选用原则:n(1)密封的性质,是动密封,还是静密封;是平面密封,还是环行间隙密封。n(2)动密封是否要求静、动摩擦系数要小,运动是否平稳,同时考虑相对运动耦合面之间的运动速度、介质工作压力等因素。n(3)工作介质的种类和温度对密封件材质的要求,同时考虑制造和拆装是否方便。27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选用原则:27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n考虑因素:n(1)当密封圈用于圆柱环行间隙密封时,若密封圈的安装沟槽开在轴上,取密封圈的公称外径与径相等;若密封圈的安装沟槽开在轴的偶合件上,取密封圈的公称内径与轴的外径相等;密的安装沟槽的型式、尺寸及加工精度可参阅有关手册。n(2)安装密封圈时,为安装方便不致切坏密封圈,应在所通过的部位,如缸筒和活塞杆的端部,加工 1530的倒角,倒角应有足够的长度。n(3)为防止 O 形密封圈被挤入间隙而损坏,可在密封圈的低压侧设置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制成的 挡圈。如图 5-17 所示。唇形(Y、V 形)密封圈仅起单向密封作用,若需双向密封,则需两个密封圈背 对背安装,且唇口对着高压一侧。当压力变化较大,相对速度较高时,为避免翻转,要使用支承环以固 定密封圈。如图 5-19 所示。n(4)注意密封圈的清洁,防止安装时带入铁屑、尘土、棉纱等杂物。28液压辅助元件6.6.1 接触密封考虑因素:28液压辅助元件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箩侣郎虫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谢谢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箩侣郎虫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林森-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与检查骑封篙尊慈榷灶琴村店矣垦桂乖新压胚奠倘擅寞侥蚀丽鉴晰溶廷箩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