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心理学》辅导提纲课件

上传人:1ta3****9ta1 文档编号:241296934 上传时间:2024-06-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心理学》辅导提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创新心理学》辅导提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创新心理学》辅导提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心理学创新心理学考试辅导提纲考试辅导提纲创新心理学考试辅导提纲Page 2(一)从社会发展看(一)从社会发展看 1 1、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要求、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要求 2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二)从人的发展看(二)从人的发展看 1 1、自然发展、自然发展 2 2、约束发展、约束发展 3 3、片面发展、片面发展 4 4、全面发展:突出、全面发展:突出“和谐和谐”与与“创新创新”一、意义:为什么要研究人的创新心理一、意义:为什么要研究人的创新心理(一)从社会发展看一、意义:为什么要研究人的创新心理Page 3(三)从人类创造活动的发展历史看(三)从人类创造活动的发展历史看 1 1、长效创造期、长效创造期 2 2、中效创造期、中效创造期 3 3、短效创造期、短效创造期(四)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四)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 1 1、规范型教育:教育的、规范型教育:教育的“教化教化”功能功能 2 2、知识型教育:强调、知识型教育:强调“双基双基”3 3、智能型教育:发展、智能型教育:发展智力智力、培养、培养能力能力 4 4、素质型教育:核心、素质型教育:核心 和谐、创新和谐、创新(三)从人类创造活动的发展历史看Page 4(五)从幼儿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看(五)从幼儿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看 1 1、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早期 布鲁姆布鲁姆:1717岁的智力为岁的智力为100100 1-4 1-4岁:岁:50%50%4-8 4-8岁:岁:30%30%8-17 8-17岁:岁:20%20%2 2、创造型人才的奠基时期在早期、创造型人才的奠基时期在早期(五)从幼儿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看Page 5二、创造、创新和创造力二、创造、创新和创造力(一)创造(一)创造 1 1、创造的多视角理解、创造的多视角理解(1 1)辞源本义:)辞源本义:“创创”含有含有“破坏破坏”或或“开始开始”的意思,的意思,“造造”含有含有“构建构建”和和“成为成为”的意思,的意思,“创造创造”一般指在破坏或突破旧事物的一般指在破坏或突破旧事物的前提下,重新构建并产生新事物的一前提下,重新构建并产生新事物的一种活动。种活动。二、创造、创新和创造力(一)创造“创”含有“破坏”或“开始”Page 6 (2 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天赋说天赋说”、“行为说行为说”、“劳动说劳动说”等等。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观点是等等。在我国影响较大的观点是“活动活动结果说结果说”、“组合说组合说”。a a、天赋说:、天赋说:托兰斯:创造是天赋才智,它充托兰斯:创造是天赋才智,它充 分表现于思考方面。分表现于思考方面。b b、行为说:、行为说:帕内斯:创造行为就是产生具有帕内斯:创造行为就是产生具有 独特性和价值性成果的独特性和价值性成果的 行为。行为。(2)主要观点:a、天赋说:Page 7 c c、“活动结果说活动结果说”:创造既是活动过程又是活动结果。创造既是活动过程又是活动结果。如,曹日昌:创造是提供新的、第一如,曹日昌:创造是提供新的、第一 次创造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次创造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 物的活动。物的活动。d d、“组合说组合说”:创造是观念或经验的新组合。麦诺创造是观念或经验的新组合。麦诺 克认为:克认为:“创造是将互不相关的观念创造是将互不相关的观念 进行重新组织、推理的综合能力。进行重新组织、推理的综合能力。”伊东俊太郎认为:伊东俊太郎认为:“创造就是解决问创造就是解决问 题、进行组合、发现新思想、发展题、进行组合、发现新思想、发展 新理论新理论”。c、“活动结果说”:Page 8(3 3)定义定义:(人教,(人教,164164页)页)创造创造是指人为适应自然、社会和人是指人为适应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变化,破除原有事物的类自身的发展变化,破除原有事物的不适应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主不适应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主体与客观现实各种发展变化的新因素,体与客观现实各种发展变化的新因素,产生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生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事物的活动。的事物的活动。(3)定义:(人教,164页)Page 9 2 2、创造的特征、创造的特征(1 1)适应性与改造性)适应性与改造性 目的目的(2 2)否定性与建构性)否定性与建构性 过程过程(3 3)新颖性与独特性)新颖性与独特性 结果结果(4 4)有个人或社会价值)有个人或社会价值 价值价值 2、创造的特征Page 101 1、辞源本义:(人教,、辞源本义:(人教,165165)始见于始见于 南史南史后妃传后妃传上上宋世祖宋世祖 殷淑仪,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殷淑仪,指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2 2、现代意义:、现代意义:现代汉语词典指现代汉语词典指“抛开旧的,创立抛开旧的,创立 新的新的”。或指。或指“创造性、新意创造性、新意”。(二)创新(二)创新1、辞源本义:(人教,165)(二)创新Page 113 3、经济领域的特定涵义:、经济领域的特定涵义:一般认为是熊彼得一般认为是熊彼得19121912年首次提出的,年首次提出的,指指“一种产生函数的转移,或者是一种一种产生函数的转移,或者是一种 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 在于获取超额利润。在于获取超额利润。”3、经济领域的特定涵义:Page 124 4、创新的类型:、创新的类型:(1 1)原始创新)原始创新 有人认为,原始创新就是创造。有人认为,原始创新就是创造。(2 2)连续创新)连续创新 连续创新指在原始创新或前一轮创新的基础连续创新指在原始创新或前一轮创新的基础 上,针对市场或其他方面的需求和条件的变上,针对市场或其他方面的需求和条件的变 化,以及前一轮创新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所进化,以及前一轮创新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所进 行的接力式的创新。行的接力式的创新。美国科学基金会曾调查了美国科学基金会曾调查了19531953年至年至19731973年间年间 世界总共出现的世界总共出现的500500项重要技术创新,其中连项重要技术创新,其中连 续创新约占续创新约占90%90%4、创新的类型:Page 13(3 3)突破创新)突破创新 突破创新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突破创新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以全新的知识或各种知识的融合为其一,以全新的知识或各种知识的融合为 基础;其二,以建立新兴产业,从根本上基础;其二,以建立新兴产业,从根本上 改变市场的格局为目标;其三,有较大的改变市场的格局为目标;其三,有较大的 管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管理风险和不确定因素。(4 4)集成创新)集成创新 是指实现以市场价值为目标,融合包括观是指实现以市场价值为目标,融合包括观 念、能力、知识、技术、信息、资源等在念、能力、知识、技术、信息、资源等在 内的各种创新要素,构成新的集成体或服内的各种创新要素,构成新的集成体或服 务体系,借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功务体系,借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功 能,加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增强竞争力的能,加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增强竞争力的 过程。过程。(3)突破创新Page 14(5 5)模仿创新)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以首创者的创新经验为基础,模仿创新是以首创者的创新经验为基础,以原始创新产品为参照,通过以原始创新产品为参照,通过“分析研究分析研究 ”与与“破译黑箱破译黑箱”等途径,对原始创新产等途径,对原始创新产品品 的隐形技术知识加以消化和吸收,研发出的隐形技术知识加以消化和吸收,研发出 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借以成为市场后具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借以成为市场后 来者的创新活动。据美国科学基金会调查来者的创新活动。据美国科学基金会调查 显示,大多数连续创新都属于模仿创新。显示,大多数连续创新都属于模仿创新。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 实施跨越的必由之路。成功发展的国家在实施跨越的必由之路。成功发展的国家在 其发展的初期,都必须经过模仿创新。模其发展的初期,都必须经过模仿创新。模 仿创新是不可跨跃的阶段。仿创新是不可跨跃的阶段。(6 6)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5)模仿创新Page 15(三)创新与创造的关系(三)创新与创造的关系 1.1.创新的特殊涵义:强调的是创造的某种实创新的特殊涵义:强调的是创造的某种实 现,而创造则强调首创性和独特性。现,而创造则强调首创性和独特性。熊彼得熊彼得:发明的首次应用,创造的第一次商:发明的首次应用,创造的第一次商 业化应用。业化应用。熊彼得熊彼得: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 的概念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它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 造造,更重要的是这把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之更重要的是这把科学技术引入到企业之 中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 学习的革命学习的革命:“创新不是发明创造,是旧创新不是发明创造,是旧 的成分,新的组合的成分,新的组合”(三)创新与创造的关系Page 162 2、创新比创造更为广泛的涵义:、创新比创造更为广泛的涵义:原始创新、连续创新、突破原始创新、连续创新、突破 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创新、集成创新、模仿创 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3 3、创新与创造的共同点:本义接、创新与创造的共同点:本义接 近;创新有了新的涵义;现又近;创新有了新的涵义;现又 接近。接近。2、创新比创造更为广泛的涵义:Page 171 1、创造力的多视角理解、创造力的多视角理解(1 1)词源:拉丁语)词源:拉丁语英语英语(2 2)主要观点:)主要观点:a a、智力说、智力说:强调创造力是智力的一个组成:强调创造力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或智力的一种品质。我国学者:智力为部分或智力的一种品质。我国学者:智力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林崇德:强调品质。林崇德:强调品质。b b、能力说、能力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能力。是一般能力是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与特殊能力的结合。是多种能力的结合。是多种能力的结合。c c、结构说、结构说:某些心理因素组合成的特殊结:某些心理因素组合成的特殊结 构。构。d d、过程说、过程说: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过程。:强调创造力是一种心理过程。(四)创造力(四)创造力1、创造力的多视角理解(四)创造力Page 18(3 3)定义定义(人教,(人教,168168):):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人为适应自然、社会和人是指人为适应自然、社会和人 类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破除原有事类自身发展变化的需要,破除原有事 物的不适应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物的不适应成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 主体与客观现实各种发展变化的新因主体与客观现实各种发展变化的新因 素,产生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素,产生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 价值的事物的能力。价值的事物的能力。(3)定义(人教,168):Page 19(1 1)创造力表现为一种捕捉新需要的能力,)创造力表现为一种捕捉新需要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或者说,是一种“知变知变”的能力。的能力。(2 2)创造力表现为一种否定旧事物的能力。)创造力表现为一种否定旧事物的能力。(3 3)创造力表现为一种善于利用新因素的能)创造力表现为一种善于利用新因素的能 力。力。(4 4)创造力往往表现为善于将信息分解组)创造力往往表现为善于将信息分解组 合、建构新事物的能力。合、建构新事物的能力。(5 5)创造力是一种善于模仿、改造,以产生)创造力是一种善于模仿、改造,以产生 新事物的能力。新事物的能力。(6 6)创造力是一种信息的组合、转换、产生)创造力是一种信息的组合、转换、产生 新信息的能力。新信息的能力。2 2、创造力的特征、创造力的特征(人教,(人教,168168)(1)创造力表现为一种捕捉新需要的能力,Page 20三、创造的心理过程三、创造的心理过程(一)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有代表性的观点1 1、创造过程的、创造过程的“三阶段论三阶段论”:”:奥斯本:发现事实、提出创意、寻找解奥斯本:发现事实、提出创意、寻找解 决对策的顺序。后细化为七阶段论:定决对策的顺序。后细化为七阶段论:定 向、准备、分析、观念、沉思、综合、向、准备、分析、观念、沉思、综合、估价。估价。2 2、创造过程、创造过程“四阶段论四阶段论”:华莱士:准备、孕育、明朗、验证。华莱士:准备、孕育、明朗、验证。三、创造的心理过程(一)有代表性的观点Page 213 3、创造过程、创造过程“五阶段论五阶段论”:艾曼贝尔:提出问题或任务、准艾曼贝尔:提出问题或任务、准 备、产生反应、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结果。验证反应、结果。(下图就是艾曼贝尔的创造性过程(下图就是艾曼贝尔的创造性过程 示意图。)示意图。)4 4、韦特海默和托兰斯的创造过程观等、韦特海默和托兰斯的创造过程观等3、创造过程“五阶段论”:Page 22问题或提出任务问题或提出任务准备准备产生反应产生反应验证反应验证反应建立或恢复建立或恢复有关知识的有关知识的贮存以及反贮存以及反应规则系统应规则系统仔细检查记忆仔细检查记忆内容以及产生内容以及产生反应可能性的反应可能性的直接环境。直接环境。检查与反应相检查与反应相矛盾的实际知矛盾的实际知识以及其他标识以及其他标准的可能性。准的可能性。或或外部刺激外部刺激内部刺激内部刺激或或或或实现目标实现目标(成功)(成功)没有产生没有产生正确反应正确反应的可能性的可能性(失败)(失败)对目标获对目标获得某些成得某些成功功 有关创造性的技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领域的技能工作动机工作动机学习学习打破背景过程打破背景过程结果结果结束结束结束结束回到回到1 1加强或者减退加强或者减退问题或提出任务准备产生反应验证反应建立或恢复仔细检查记忆检查Page 231 1、信息的自然形式和心理形式、信息的自然形式和心理形式a a、无限分解与组合、无限分解与组合b b、两种心理形式间的相互转换、两种心理形式间的相互转换c c、可以进行思维水平的加工、可以进行思维水平的加工(二)信息的双向心理加工过程(二)信息的双向心理加工过程1、信息的自然形式和心理形式(二)信息的双向心理加工过程Page 24 2 2、信息的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信息的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 (1)(1)内化过程内化过程 从信息流的运动方向分析,创造心理过程从信息流的运动方向分析,创造心理过程 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由内化过程与外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由内化过程与外 化过程所组成的双向交互过程的统一。化过程所组成的双向交互过程的统一。主主 体获取外界信息并将其由信息的自然形式体获取外界信息并将其由信息的自然形式 转化为信息的心理形式,这个过程称为内转化为信息的心理形式,这个过程称为内 化过程。例如,我们通过各种感官所获得化过程。例如,我们通过各种感官所获得 的事物客观存在的原始信息,会通过一系的事物客观存在的原始信息,会通过一系 列的认知加工转化成头脑中的代码,这个列的认知加工转化成头脑中的代码,这个 转化过程就是一种转化过程就是一种内化过程内化过程。2、信息的内化过程与外化过程Page 25信息的内化过程信息的内化过程信息的内化过程Page 26(2)(2)外化过程外化过程 主体将内部信息由信息的心理形式转化为信主体将内部信息由信息的心理形式转化为信 息的自然形式而输出,这个过程称为息的自然形式而输出,这个过程称为外化过外化过 程。程。信息的内化过程往往要有外化过程的参与。信息的内化过程往往要有外化过程的参与。这种参与有两种形式,其一为这种参与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协助式外化协助式外化,其二为其二为验证式外化。验证式外化。协助式外化在于加强内化协助式外化在于加强内化 的效果,验证式外化在于检验内化的正确性。的效果,验证式外化在于检验内化的正确性。信息的外化过程一般有三种形式,即信息的外化过程一般有三种形式,即物化、媒物化、媒 体化、操作化。体化、操作化。(2)外化过程Page 27信息的外化过程信息的外化过程信息的外化过程Page 28 1 1、内化创新(创新认知)、内化创新(创新认知)(三)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三)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a a、定义:以信息的内化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活、定义:以信息的内化为主要目标的创新活动称为内化创新。内化创新的信息流总的方向动称为内化创新。内化创新的信息流总的方向指向于内。这种创新活动是指主体在获取外界指向于内。这种创新活动是指主体在获取外界信息,并将其由信息的自然形式转化为信息的信息,并将其由信息的自然形式转化为信息的心理形式的表征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外界信息心理形式的表征过程中,不仅完成了外界信息与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结合,引起了认知结构的与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结合,引起了认知结构的改组,而且产生了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改组,而且产生了新颖、独特、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新形象、新观念,这种心理活动称为内价值的新形象、新观念,这种心理活动称为内化创新。化创新。1、内化创新(创新认知)(三)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a、定义:Page 29b b、内化创新的特征、内化创新的特征 (1)(1)内化创新的信息流,总方向指向主体内化创新的信息流,总方向指向主体 的内心世界的内心世界.(2)(2)内化创新的产品表现为主体创新性认内化创新的产品表现为主体创新性认 知的形成。知的形成。(3)(3)内化创新的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化创新的过程具有相对独立性。b、内化创新的特征 (1)内化创新的信息流,总方向指向主Page 30c c、内化创新的类型内化创新的类型(1 1)有意内化创新)有意内化创新 有意创新的信息加工活动不是由偶发有意创新的信息加工活动不是由偶发 事件或情境引起的,而是按照预定目事件或情境引起的,而是按照预定目 标开始的。标开始的。(2 2)无意内化创新)无意内化创新 是指创新心理活动的引发并不是事前是指创新心理活动的引发并不是事前 就有明确的创新目的,而是在偶然的就有明确的创新目的,而是在偶然的 情况下,由偶然事件突然引起的。情况下,由偶然事件突然引起的。c、内化创新的类型(1)有意内化创新Page 312 2、外化创新(创新产出)、外化创新(创新产出)a a、定义:外化创新是将内化创新所形成的、定义:外化创新是将内化创新所形成的新形象、新观念经物化、或媒体化、或操作新形象、新观念经物化、或媒体化、或操作化,外化成信息的自然形式、形成新产品的化,外化成信息的自然形式、形成新产品的心理过程。作为新产品的信息的自然形成,心理过程。作为新产品的信息的自然形成,可能是信息的物质形式,或媒体形式,或操可能是信息的物质形式,或媒体形式,或操作形式,这个过程的信息流总的看是向外的,作形式,这个过程的信息流总的看是向外的,产品是新颖的、独特的、有个人或社会价值,产品是新颖的、独特的、有个人或社会价值,因此,我们成这个过程为外化创新。因此,我们成这个过程为外化创新。2、外化创新(创新产出)Page 32b b、特征:、特征:外化创新的信息流,总方向指向于主题外化创新的信息流,总方向指向于主题的客观世界。的客观世界。外化创新的产品具有外显性。外化创新的产品具有外显性。外化创新依赖于内化创新。外化创新依赖于内化创新。c c、类型:、类型:物化创新、媒体化创新、操作化创新物化创新、媒体化创新、操作化创新b、特征:Page 33a a、当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共同作为一个创新、当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共同作为一个创新过程的两个阶段时,内化创新是外化创新过程的两个阶段时,内化创新是外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外化创新为内化创新提供的前提和基础,外化创新为内化创新提供检验和外显性产品。检验和外显性产品。b b、当内化创新相对独立于外化创新时,内、当内化创新相对独立于外化创新时,内化创新不仅为以后的外化创新提供创新性化创新不仅为以后的外化创新提供创新性信息储备和认知结构重组的活性,而且加信息储备和认知结构重组的活性,而且加强了左脑与右脑、意识与无意识、逻辑思强了左脑与右脑、意识与无意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联系,这对于提高创新维与非逻辑思维的联系,这对于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能力,开发脑功能,具有重要意义。3 3、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联系、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的联系a、当内化创新与外化创新共同作为一个创新过程的两个阶段时,内Page 344 4、创新双向心理过程的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创新双向心理过程的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 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从内化第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从内化 创新的培养训练入手,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创新的培养训练入手,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所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发展功能的根本途所在。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发展功能的根本途 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条件。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将内化创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将内化创 新与外化创新结合起来。只有将内化创新与新与外化创新结合起来。只有将内化创新与 外化创新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形成完整的创外化创新结合起来,学生才会形成完整的创 新心理过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能新心理过程,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能 力的提高,这是实现创新教育发展功能和社力的提高,这是实现创新教育发展功能和社 会功能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会功能的必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 要条件。要条件。4、创新双向心理过程的理论对创新教育的启示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