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详解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294295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详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详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详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意思为: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道来从事改革了。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选文展示孔子主张入世救国,以改变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品质。为之的坚韧品质。第一课第一课:天下有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丘不与易也 意思为:如果意思为:如果1关于关于论语论语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合为合为“四四书书”。论语论语共共20篇,每篇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关联,篇名只是摘取各篇开头两三个字。两三个字。关于论语关于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2论语论语二十篇:二十篇:学而学而为政为政八修八修里仁里仁公冶长公冶长雍也雍也述而述而泰伯泰伯子罕子罕乡党乡党先进先进颜渊颜渊子路子路宪问宪问卫灵公卫灵公季氏季氏阳货阳货微子微子子张子张尧曰尧曰论语二十篇:论语二十篇:3关关于于书书名名的的来来源源,班班固固汉汉书书艺艺文文志志中中有有这这样样的的解解释释:“论论语语者者,孔孔子子应应答答弟弟子子、时时人人及及弟弟子子相相与与言言而而接接闻闻于于夫夫子子之之语语也也。当当时时弟弟子子各各有有所所记记,夫夫子子既既卒卒,门门人人相相与与辑辑而而论论纂纂,故故谓谓之之论论语语。”论论ln:编编纂纂。语语:言言论论。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论4了解语录体的特点了解语录体的特点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答问体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回答;()()对话体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形;()()一一边边记记叙叙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经过,一一边边记记录录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了解语录体的特点了解语录体的特点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出自诗经诗经小小雅雅车辖车辖。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专门引以赞美孔子:孔子:“诗诗有之: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注解说: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郑玄玄把把“高山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比喻崇高的道德,“仰仰”是慕仰;是慕仰;“景行景行”是是“明行明行”,即光明正,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止”,都,都解释为语助词,看来没有什么异义。解释为语助词,看来没有什么异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出自诗经小雅小雅车辖车辖6【原文原文】仪封人仪封人(1)请见请见(xin),曰:,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也。”从者见之从者见之(2)。出曰:。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二三子何患于丧(sng)(3)乎?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为木铎(du)(4)。”【原文】【原文】仪封人仪封人(1)请见请见(xin),曰:,曰:“君君7【注释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境内。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请见(xin):引见:引见(2)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君子之至于斯也。之,定语后置标志。相当于当于“至于斯之君子至于斯之君子”。(3)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从者见之:随行的人引见了他。(4)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木铎:木舌的铜铃。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注释】【注释】8【译文译文】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仪这个地方镇守边界的长官请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求把自己引见给孔子,他说:“凡是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孔子的随从学生把他引见给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诸位何必为孔子丧失官位而担忧呢?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天下没有德政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孔夫子为圣人来宣扬大道。”【译文】【译文】9【评析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借仪封之口,用借仪封之口,用“木铎木铎”喻孔子,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的高尚精神。【评析】【评析】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102【原文原文】长沮长沮(j)、桀、桀(ji)溺溺(n)(1)耦耦(u)而耕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路问津(3)焉。焉。长沮曰:长沮曰:“夫执舆夫执舆(y)(4)者为谁?者为谁?”子路曰:子路曰:“为孔丘。为孔丘。”曰:曰:“是鲁孔丘与是鲁孔丘与(y,同同“欤欤”)?”曰:曰:“是也。是也。”曰:曰:“是知津矣。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子为谁?”曰:曰:“为仲由。为仲由。”曰:曰:“是孔丘之徒与?是孔丘之徒与?”对曰:对曰:“然。然。”曰: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y)之之(5)?且而与其?且而与其从辟从辟(6)(b)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耰(7)()而不而不辍辍(chu)。子路行以告。夫子怃子路行以告。夫子怃(w)然然(8)曰: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原文】【原文】112【注释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4)执舆:即执辔执舆:即执辔(pi)。(5)之:与。之:与。(6)辟:同辟:同“避避”。(7)耰:音耰:音,用土覆盖种子。,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怃然:怅然,失意。2【注释】【注释】122【译文译文】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两个在水洼地里劳动的高大魁梧的人)并力一起耕并力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长沮问子路:“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那个手拿着缰绳驾御车马的人是谁?”子路说:子路说:“是孔丘。是孔丘。”长沮说;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子路说:“是的。是的。”长沮说: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你是谁?”子路说:子路说:“我是仲由。我是仲由。”桀溺说: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你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子路说:子路说:“是的。是的。”桀溺说:桀溺说:“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改变它呢?况且你与其跟随孔子这样的避人之士,怎么比得上追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随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桀溺用耰松土桀溺用耰松土,仍旧不停地做田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子路回来后把情况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若失地说:“人是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我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参与变革了。革了。”2【译文】【译文】132【评析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积极入世的思想。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感。2【评析】【评析】143【原文原文】楚狂接舆楚狂接舆(1)歌歌而过孔子曰: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从政者殆(di)而!而!”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趋而辟(b)之,不得之,不得与之言。与之言。3【原文】【原文】153【注释注释】(1)楚狂接舆:一说楚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说法。()殆()殆(di):危险。:危险。()趋:快步走。()趋:快步走。(4)辟)辟(b):通:通“避避”,躲避。,躲避。3【注释】【注释】163【译文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唱道:“凤凰啊,凤凰啊,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你的德行怎么这么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了吧,算了吧。现在参与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政治事务的人很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同他谈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谈,他却快步走着躲避孔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子,孔子没能和他交谈。3【译文】【译文】17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一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一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责。连用三个“而而”表表示斥责、贬斥之深。示斥责、贬斥之深。表现表现隐士对现实的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士的尊重。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一孔子人生选择的讥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一孔子人生选择的讥184、【原文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蓧蓧(dio)(1)。子路问曰: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2),孰为夫子?,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止子路宿,杀鸡为黍(sh)(3)而食而食(s)(4)之。见其之。见其二子焉。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使子路反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4、【原文】、【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194【注释注释】(1)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指岳父。(2)蓧:音蓧:音,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己。分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夫子是谁?另一说是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五谷不分。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一种说法。(4)黍:音黍:音,黏小米。,黏小米。(5)食:音)食:音,拿东西给人吃。,拿东西给人吃。4【注释】【注释】20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芸芸”通通“耘耘”,除草。,除草。3、见:通、见:通“现现”,使,使拜见。拜见。4、明日:第二日。、明日:第二日。5、“反反”通通“返返”,回去。,回去。6、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7、洁:使、洁:使洁。洁。8、乱:使、乱:使乱。乱。9、仕:做官。、仕:做官。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1【译文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一个老年男子,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说完,便把他的拐杖插在田头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老年男子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这是个隐士啊。”叫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年男子已经走了。子已经走了。子路说:子路说:“不出来做官不出来做官,就是违背了臣对就是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长幼间的礼节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呢?老人家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译文】【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224【评析评析】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精神。4【评析】【评析】235、【原文原文】子路宿于石门子路宿于石门(1)。晨门。晨门(2)曰:曰:“奚自?奚自?”子路曰:子路曰:“自孔氏。自孔氏。”曰: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者与?”【注释注释】(1)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石门: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2)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5、【原文】、【原文】24【译文译文】子路夜里住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人问:“从哪里从哪里来?来?”子路说: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的人吗?”【译文】【译文】255【评析评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为之”,反映出他,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孔子的评论。5【评析】【评析】26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知识点:1掌握下列通假字。掌握下列通假字。(1)仪封人请仪封人请见见:“见见”通通“现现”,引见之意。,引见之意。(2)桀桀溺:溺:“桀桀”通通“杰杰”,形容高大。形容高大。(3)是鲁孔丘是鲁孔丘与与:“与与”通通“欤欤”,句末语气,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词,表疑问。(4)而而谁以易之:谁以易之:“而而”通通“尔尔”,第二人称代,第二人称代词。词。(5)且而与其从且而与其从辟辟人之士也:人之士也:“辟辟”通通“避避”。(6)植其杖而植其杖而芸芸:“芸芸”通通“耘耘”。(7)使子路使子路反反见之:见之:反反通通返返。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总结本课的知识点:1掌握下列通假字。掌握下列通假字。27(1)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耦而耕/子路拱而立子路拱而立表修饰表修饰你你表并列表并列罢了罢了表顺承表顺承表顺承表顺承表转折表转折(6)杀鸡为黍而食之)杀鸡为黍而食之(7)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欲洁其身,而乱大伦(2)而谁与易之)而谁与易之(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4)已而、已而)已而、已而(5)趋而避之)趋而避之2、重点虚词、重点虚词“而而”:表修饰(表修饰(6)杀鸡为黍而食之()杀鸡为黍而食之(2)而谁与易之()而谁与易之(3)吾非斯人之徒)吾非斯人之徒283、古今异议词:、古今异议词:(1)遇)遇丈人丈人:古:古:老年男子老年男子 今:今:妻子的父亲妻子的父亲(2)明日明日:古:古:第二天第二天 今:今:明天明天(3)不仕)不仕无义无义:古:古: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违背了臣对君应当秉持的政教伦理原则。的政教伦理原则。今:今:没有义气没有义气3、古今异议词:、古今异议词:29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子路从而)子路从而后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孔子)孔子下下(名作动,下车)(名作动,下车)(3)植植其杖而芸(使动)其杖而芸(使动)(4)止止子路宿(使动)子路宿(使动)(5)不)不仕仕无义(名作动)无义(名作动)(6)欲)欲洁洁其身(使动)其身(使动)(7)歌歌而过孔子:名作动。而过孔子:名作动。(8)而)而乱乱大伦:形使动。大伦:形使动。(9)杀鸡为黍而)杀鸡为黍而食食之:动使动。之:动使动。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30思考问题思考问题: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的为人。提示提示:孔子知道时代孔子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想的核心礼礼。思考问题思考问题:31 2、孟子在、孟子在孟子孟子尽心上尽心上中中提出了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发点。言之成理即可。(在我国传统在我国传统中中,孔子被称为孔子被称为“圣人圣人”,孟子被称,孟子被称为为“亚圣亚圣”,两人,两人都是先秦儒家的大都是先秦儒家的大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师。他们的人格和人生追求都是“修修身身-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模式。在的模式。在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修身为立足点上,无论是进还是退,两者并无差异。但是,两者并无差异。但是,孔子对治国、孔子对治国、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平天下的追求更为执着。)2、孟子在孟子、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穷则独32 3、孔子与长沮、桀、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同?提示:长沮、桀溺、荷提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此躲起来,他们属于消极消极避世避世之人。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但是他敢于去改变(积(积极入世),极入世),虽然有时候这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33问题探索:问题探索:1、请同学们根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如何看待文章、如何看待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思想?问题探索:问题探索: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34孔子的人生态度孔子的人生态度积极入世;积极入世;勇于担当;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人生态度孔子的人生态度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