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急救知识_05环境与理化因素损伤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28691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急救知识_05环境与理化因素损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基本急救知识_05环境与理化因素损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基本急救知识_05环境与理化因素损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n5.1淹溺n5.2中暑n5.3烧烫伤n5.4强酸、强碱损伤n5.5电击伤5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5.1淹溺1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各种常见环境及理化因素导致的意外伤病的诊断,掌握其处理措施。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各种常见环境及理25.1淹溺n5.1.1临床表现n溺水患者出水后的表现为:面、唇、四肢青紫,全身冰冷;眼睛充血、发红并稍突出,面部浮肿,口鼻充满泡沫、泥沙或杂草;意识丧失,脉搏、心跳微弱或完全停止,呼吸不整或停止,上腹部胀满。n5.1.2急救方法和步骤n(1)迅速清理呼吸道n患者被营救出水后,首先要使呼吸道畅通,立即清除口、鼻腔内异物,如有假牙也应同时除去,并将舌头拉出,以免后坠阻塞呼吸道。5.1淹溺5.1.1临床表现35.1淹溺n(2)迅速倒水n方法是将患者俯卧,腹部垫高,头部下垂,面部朝下,并以手压其背部。借助体位将患者体内的水从口腔排出,或双手从腰部托起溺水者以使水流出,如图5-1所示。倒水动作以倒出呼吸道及胃内积水为宜。n(3)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n经上述处理后,快速检查有无呼吸、心跳,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n(4)药物的应用n在有条件的船舶上,可以对昏迷者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尼可刹米)、洛贝林(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必要时还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以促使心跳的恢复。5.1淹溺(2)迅速倒水45.1淹溺n5.1.3注意事项n(1)溺水者是否需要倒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无呼吸道阻塞者,可不必倒水;呼吸道有水阻塞者,也要尽量缩短倒水的时间,以免延误抢救时机。n(2)实施心肺复苏术要连续进行,不能中途间歇;同时,人工呼吸是抢救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以口对口吹气法最为可靠。部分溺水患者常在一定时间内(13小时)呈假死状态,同时溺水后体温迅速降低,虽然脉搏长时间消失,如能迅速开始心肺复苏,心脏恢复跳动的可能性较大,故对溺水患者不可轻易放弃抢救,一定坚持至呼吸、心跳恢复或出现尸斑为止。n(3)复苏成功后,要注意保暖。苏醒后的病人可饮热茶、姜汤或热汤等协助驱寒;同时,患者清醒后应静卧休息,严密观察。护理病人时可做些按摩动作,活动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n(4)有条件时,可用抗菌素预防吸入性肺炎,如青霉素、先锋、左氧氟沙星等,连用3天。5.1淹溺5.1.3注意事项55.2中暑n5.2.1临床表现n(1)先兆中暑n先兆中暑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口渴、四肢无力和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现象,体温正常或稍高,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可以很快恢复。n(2)轻度中暑n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体温继续升高或伴有早期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湿冷等。n(3)重度中暑n除有上述症状外,并有昏厥、痉挛、高热、体温达40以上甚至昏迷等症状。重度中暑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n热痉挛n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人体容易出现肌肉痉挛,常在活动停止后发生,最易发生的部位是腓肠肌,持续约3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症状的出现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5.2中暑5.2.1临床表现65.2中暑n热衰竭n最为常见,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系心血管功能对高温不能适应的一种表现。该病起病急,表现为疲乏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突然昏倒,病人可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皮肤湿冷等明显脱水征。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与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治疗可发展成为热射病。n热(日)射病n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表现为高热(大于40)和神志障碍。热射病多发生于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过热型患者突出表现为皮肤干燥、灼热潮红、无汗,体温高达40以上,伴有意识模糊、抽搐、昏迷。早期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晚期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动过速,血压下降,脉搏洪大,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日射病是因头部长时间受强烈的太阳直接辐射,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充血所致,突出表现为剧烈呕吐,皮肤干燥,体温不升或微升,重者意识不清、抽搐等。5.2中暑热衰竭75.2中暑n5.2.2急救方法n(1)中暑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表现,患者应立即撤离高温作业的环境,到阴凉、通风、安静地方休息,如走廊、树阴下等,如图5-2所示。n病人取半仰卧位,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同时用电扇或扇子扇风,以帮助散热,有条件时可在空调房内降温,同时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即可逐渐恢复。对于大出汗和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倾向的轻度中暑者,可饮大量的糖盐水,有条件做静脉输液者最好采用葡萄糖生理盐水,也可给病人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物。n(2)重度中暑者必须争分夺秒地紧急抢救,迅速降低过高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防止休克和脑水肿等。5.2中暑5.2.2急救方法85.2中暑n(3)用冷水或冰水冷敷头部、颈部及四肢大血管处(如腋窝、腹股沟)等进行物理降温,亦可用40酒精擦身,同时按摩病人的四肢,以防周围血液循环的停滞。n(4)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时应用效果较好。常用的降温药物是氯丙嗪,该药有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周围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及降低氧耗量的作用。用法:将氯丙嗪2550毫克稀释于5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滴注12小时。病情紧急时,可将氯丙嗪25毫克及异丙嗪25毫克稀释于100200毫升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在1020分钟内滴注完毕。如2小时后体温仍无下降趋势,可再重复一次。滴注时,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受条件限制时,亦可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n经上述处理仍无好转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治疗。5.2中暑(3)用冷水或冰水冷敷头部、颈部及四肢大血管处(如95.3烧伤n5.3.1烧伤面积的估计n(1)手掌法n不论年龄大小,伤员五指并拢时的手掌面积,占其全身体表面积的1。手掌法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的烧伤面积计算。n(2)中国九分法n将全身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会阴部加1份,即得100(图5-3)。如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9=18;躯干前后为39%=27%;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9+1(会阴部)=46。其口诀是:一九二九三乘九,会阴加一五乘九。5.3烧伤5.3.1烧伤面积的估计105.3烧伤n5.3.2烧伤深度估计n烧伤深度采用三度四分法估计,分一度、二度(分浅二度和深二度)和三度烧伤,如图5-4所示,鉴别要点见表5-1所示。其口诀是:一度红斑,二度水泡,三度焦痂。5.3烧伤5.3.2烧伤深度估计115.3烧伤分度深度临床表现创面愈合过程一度(红斑)达表皮角质层,生发层健在轻度红、肿、痛、热,感觉过敏,表面干燥,无水泡23天后脱屑痊愈,无疤痕二度(水泡)浅二度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剧痛,感觉过敏,有水泡;泡皮剥脱后,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水肿明显12周愈合,无疤痕,有色素沉着深二度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痛觉迟钝,可有或无水泡,基底苍白色,间有红色斑点,潮湿34周愈合,有轻度疤痕三度(焦痂)达皮肤全层,甚至伤及皮下组织、肌肉或骨骼痛觉消失,无弹性,干燥、坚硬如皮革,蜡白,焦黄或炭化,干后皮下静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小面积可愈合,大面积需植皮才能愈合,遗留疤痕表5-1烧伤深度的鉴别要点5.3烧伤分度深度临床表现创面愈合过程一度达表皮角质层,生发125.3烧伤n5.3.3急救方法n急救的原则是立即消除烧伤的原因,保护创面,设法使病人镇静、止痛等。n(1)消除烧伤的原因n由火焰烧伤时,立即脱去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慢慢打滚扑灭火焰,不可滚得太快,切勿奔跑、呼叫,也不要用手拍打火焰,以免助长火焰燃烧及烟雾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和双手烧伤。凝固汽油烧伤时,应以湿布覆盖;热液烫伤时,应迅速将衣服脱下。烧伤面积小时,可用冷水浸沐或冲淋,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或不痛为止,此法对于二度烧伤及四肢烫伤效果最好,可减轻疼痛和损害。强酸、强碱及其他化学品致伤时,应迅速脱去被浸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越快越好。n(2)保护创面n用急救包、三角巾或干净敷料包扎创面,也可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损伤。如有水泡,应避免碰破,以免造成感染,不利于创面愈合。5.3烧伤5.3.3急救方法135.3烧伤n(3)镇静与止痛n烧伤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烦躁不安。无休克的轻伤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镇静、止痛药物,如口服去痛片、安定,肌肉注射吗啡等。烧伤后的剧痛,可引起原发性休克,疼痛剧烈时,可给予镇静止痛剂,如杜冷丁50100毫克肌肉注射,但有颅脑伤或呼吸功能障碍者禁用。n(4)注意合并症n去除烧伤原因后,应立即对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伤如休克、出血、窒息、呼吸停止等迅速进行治疗,有骨折者要进行固定和包扎。n中、大面积烧伤,要预防早期休克,若48小时内不能送到医院治疗,由于渗出可引起继发性休克,所以烧烫伤后应立即口服含盐饮料,不宜单纯喝开水,以免加重渗出或引起其他病变。在进行上述处理的同时,应与陆地医院取得联系,转送途中最好由医生护送,并要继续进行口服或静脉输液(含盐液)抗休克、止痛和抗感染等处理。5.3烧伤(3)镇静与止痛145.3烧伤n(5)创面的后续处理n对于小面积的一度和浅二度烧烫伤创面,无需包扎,可用各种烫伤膏,如用紫草油、京万红、万花油等涂抹。二度烧烫伤时,不要把水泡挤破,当水泡过大时,可用缝衣针消毒后刺破水泡,慢慢放出泡液,切忌剪除表皮。n对严重烧烫伤者,应脱去或剪除衣服,如衣服已与创面粘连时,不应强行撕拉,只需将未粘连部分剪去,否则创面皮肤会被撕脱。创面应严格消毒、清创,先以清水或等渗液盐水冲洗,然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等渗盐水轻拭。清创后,可采用包扎法使创面得到充分引流,隔绝外来病原菌。方法是,先置凡士林纱布或中药油液纱布一层,外加纱布和棉垫,敷料要超过边缘5厘米以上,紧贴创面,不留死腔。包扎四肢时,应从远端开始,指(趾)端露出,以便观察末梢循环。头、面部烧伤,可采用暴露法,目的是使创面迅速干燥,表面结成一层干痂,从而减少病原菌的繁殖。磷烧伤时,严禁用油质敷料,因油质能溶解磷,促使吸收。5.3烧伤(5)创面的后续处理155.4强酸、强碱损伤n强酸主要指硫酸、硝酸和盐酸,强碱主要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强酸、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其中毒的途径有以下三种:n5.4.1接触性中毒n(1)主要症状n接触性中毒是酸或碱直接污染皮肤所致,主要症状是眼球充血、怕光、流泪,皮肤红肿、烧灼等。(2)急救措施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被酸或碱污染的眼睛与皮肤,同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鞋袜,如图5-5所示。根据不同毒物引起的灼伤,用清水冲洗后再用适当的缓冲剂(中和剂)洗涤或湿敷。强酸中毒可用2%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强碱中毒可用2醋酸中和。5.4强酸、强碱损伤强酸主要指硫酸、硝酸和盐酸,强碱主要指氢165.4强酸、强碱损伤n5.4.2吸入性中毒n(1)主要症状n吸入性中毒是吸入酸或碱蒸汽所致,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声音嘶哑,咳嗽,严重者有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n(2)急救措施n迅速撤离中毒场所,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处,解开上衣,保持呼吸道通畅;n用湿水或中和剂含漱或雾化吸入;n呼吸困难者可能出现肺水肿,应给予吸氧及相应处理;n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心跳停止者进行胸外按压。5.4强酸、强碱损伤5.4.2吸入性中毒175.4强酸、强碱损伤n5.4.3食入性中毒n(1)主要症状n食入性中毒多为误服或自杀时自服酸或碱液中毒,可产生严重的消化道烧灼伤,病人感到剧烈的烧灼痛、胃肠绞痛、恶心呕吐,可吐出血性液体,常有腹泻,排出血性黏液便,严重者可有消化道穿孔,形成腹膜炎、休克甚至死亡。n(2)急救措施n禁止催吐和洗胃,患者可饮清水以稀释酸或碱溶液。强碱中毒者,可口服食醋和稀果汁;强酸中毒者,不宜用碳酸氢钠中和,以免胃肠胀气引起胃穿孔,可口服鸡蛋清或牛奶200毫升,半小时后再服植物油100200毫升起润滑作用。n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送医院抢救。如喉头水肿而致呼吸困难者,可用地塞米松减轻喉头水肿,必要时做气管切开治疗。n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休克及抗感染,积极防治肺水肿。5.4强酸、强碱损伤5.4.3食入性中毒185.5电击伤n5.5.1临床表现n触电后轻者仅出现瞬间感觉异常,重者可致死亡。n(1)全身表现n触电后,轻者会出现痛性肌肉收缩、惊恐、面色苍白、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重者则会出现抽搐与休克症状,可能伴有心律不齐,或立即进入“假死”状态(即心跳和呼吸停止)。高压电击特别是雷击时,常发生意识丧失、心脏、呼吸骤停,如不及时复苏则会死亡。n(2)局部表现n电流的进出口部位皮肤发生烧伤,虽然烧伤面积小,仅限于触电部位,但组织破坏很深,可达肌肉、骨骼。烧伤部位的组织炭化或坏死成洞,边界清楚,且愈合慢和容易出血。n(3)并发症和后遗症n电击后2448小时,常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肺水肿、胃肠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烧伤处继发细菌感染等症状,约半数电击者有单侧或双侧鼓膜破裂。电击后数天到数月,可出现神经系统病变,视力障碍。孕妇遭电击后常发生死胎和流产。5.5电击伤5.5.1临床表现195.5电击伤n5.5.2急救n(1)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物体如干燥的竹竿、木棒等拨开电线。n(2)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以挽救伤者生命,且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心肺复苏术是抢救电击伤者的最主要措施,应持久进行,不要轻易放弃。n(3)电灼伤创面,要消毒、包扎,减少污染。创面周围皮肤先用碘酒、酒精处理,再用油纱布包扎,并加盖消毒敷料。皮肤组织坏死者应进行清创术,及时切除焦痂,必要时用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用抗菌素预防感染。5.5电击伤5.5.2急救20n(1)溺水和电击伤如何进行现场急救?n(2)中暑的急救措施有哪些?n(3)烧伤深度的分类是怎么样的,各有什么临床表现?如何进行急救?(1)溺水和电击伤如何进行现场急救?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