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284462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生活的世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们生活的世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们生活的世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七年级上册教材简析七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平湖市教育局教研室许婉英许婉英04.8.20 我们生活的世界七年级上册教材简析平湖市教育局教研1浅析课程标准浅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综合文科综合文科提高提高人文素质(养)人文素质(养)铸造铸造民族精神民族精神 1.人文社会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知识的综合的综合2.基本基本方法、技能方法、技能综合综合3.历史历史发展过程发展过程与现实与现实社会的综合社会的综合4.分析、认识某事件、现象的分析、认识某事件、现象的角度角度综合综合浅析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公民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养)1.人文社2开放的课程开放的课程(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开放开放 (2)评价方式评价方式开放开放 (3)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开放性开放性 联系社会实际联系社会实际联系个人生活联系个人生活-多元化多元化课堂课堂社会社会开放的课程(1)教学内容开放联系社会实际-多元化课堂3二、基本理念二、基本理念提倡人文精神,促进自由发展提倡人文精神,促进自由发展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会 为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为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础 力求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力求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合 二、基本理念提倡人文精神,促进自由发展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4强调强调历史地历史地、辩证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观察和认识社会 纵向发展纵向发展-社会演进过程及基本趋势社会演进过程及基本趋势横向扩展横向扩展-地域环境和文化差异地域环境和文化差异中国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发展与国际国际社会发展历程社会发展历程 -有机联系有机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全球意识培养全球意识注重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注重参与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能力力“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纵向发展-社会演进5三、三、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空间空间时间时间发展发展认识基本问题认识基本问题 整体设计目标整体设计目标-递进关系递进关系内容内容-逻辑顺序逻辑顺序 基本框架思路:基本框架思路:三、设计思路 空间时间发展认识基本问题 整体设计目标-6课程结构图课程结构图“工字形工字形”我我我我们们们们传传传传承承承承的的的的文文文文明明明明 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 社会社会应该是应该是怎样的怎样的社会社会为什么是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样的 社会是社会是怎样的怎样的 当代社会当代社会共同关注问共同关注问题的整合题的整合社会社会发展史实发展史实的整的整合合 社会社会社会社会生活要素生活要素生活要素生活要素的整合的整合的整合的整合3、目标、目标设置设置的整体性的整体性1、目标、目标实施实施的综合性的综合性2、目标、目标递进递进的层次性的层次性课程结构图“工字形”我们传承的文明 我们面对的机遇和挑战7内容标准内容标准三级结构三级结构第一级第一级3个主题个主题 第二级第二级主题下的专项目标主题下的专项目标 第三级第三级专项目标下的内容目标专项目标下的内容目标 内容标准三级结构第一级3个主题 8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 七年级(上)七年级(上)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们生活的世界9一、教材编写思路与结构一、教材编写思路与结构(社会是(社会是(社会是(社会是怎样的怎样的怎样的怎样的)生活要素生活要素生活要素生活要素的整合的整合的整合的整合1、学生的、学生的生活逻辑生活逻辑主导主导侧重侧重人文地理和历史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 基本基本观点观点和和技能方法技能方法的教育的教育3、相关学科相关学科知识知识背景和支撑背景和支撑2、地理地理和和历史历史学科学科基础基础一、教材编写思路与结构(社会是怎样的)生活要素的整合1、10本册教材设计的本册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思路:生活生活是主题是主题 生活的生活的环境环境生活的生活的异同异同 生活的生活的问题问题不同不同地域地域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 不同不同时代时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时空时空是框架是框架本册教材设计的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 生活的11我我们们生生活活的的世世界界生活在生活在社区社区人类共同生活人类共同生活的的世界世界中华中华各族人民各族人民的家园的家园各具特色的各具特色的区域区域生活生活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历史个人中国人全世界人生生活活环环境境各区域生活生活变化变化共共有有的的家家园园共共有有的的岁岁月月(空间)(空间)(时间)生活在社区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各具特色的区域12二二、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1.基于基于案例案例的思路的思路2.基于基于生活生活的思路的思路 3.基于基于情境情境的思路的思路4.基于基于问题问题的思路的思路 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经验和和生活逻辑生活逻辑 二、教材内容表述的特色 1.基于案例的思路2.基于生活的思13三三、教材内容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注重基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技能(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社区和区域社区和区域世界世界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及景观差异自然环境(地形和气候)及景观差异 人种、国家和地区。人种、国家和地区。中国中国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自然与人文的总体特征: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疆域、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地形、气候、河流;地形、气候、河流;三、教材内容的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技能(基础知识)14 自然环境差异(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对人自然环境差异(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对人们们 生产与生活的影响。生产与生活的影响。不同自然环境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下人们的生活: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沙漠与城市等地平原、山区、水域、草原、沙漠与城市等地 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文化活动。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文化活动。社会生活的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表示历史时间和纪年的词汇表示历史时间和纪年的词汇 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获取了解历史信息的途径获取了解历史信息的途径 自然环境差异(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对人们 生产与生活15阅读、选择和使用阅读、选择和使用地图地图的能力。的能力。阅读和使用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球仪的能力。的能力。收集、辨别和利用收集、辨别和利用信息信息的能力。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社会掌握和运用社会调查调查的方法、区域的方法、区域研究研究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阅读和制作阅读和制作年代尺年代尺的能力;建立的能力;建立年年代和时序代和时序的概念。的概念。掌握历史掌握历史研究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技能)阅读、选择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基本技能)16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基本观念:基本观念: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反作用 3、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渗透可持续发展思想。1、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事物都是在发展和变化的 2、历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3、历史影响着今天的生活、历史影响着今天的生活历史的观念:历史的观念:人地关系:基本观念:1、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人的活动172、突出、突出能力能力培养培养 3、增强教材、增强教材普适性普适性 体现在体现在“课堂活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的设计上(1)原总结归纳的内容以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2)有一定难度的重要知识,在经过学生思维后,教材再展示(3)开放性讨论、辩论或技能训练,是鼓励学生 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只要言之有理,论之 有据,就达到了教学效果。体现在体现在“自我测评自我测评”功能的转变上。功能的转变上。体现在体现在“单元综合探究单元综合探究”形式的创新上。形式的创新上。2、突出能力培养 3、增强教材普适性 体现在“课堂活动”的设18四、教学内容的选择四、教学内容的选择1、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课标的设置、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课标的设置 和内容标准的实施和内容标准的实施2、利于表现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利于表现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典型事件和现象,内容具可扩展性典型事件和现象,内容具可扩展性四、教学内容的选择1、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课标的设置 19水稻生产水稻生产自然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民居特色民居特色精神生活精神生活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稠密人口稠密地形地势地形地势气候气候水文水文土壤土壤水稻生产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民居特色精神生活自然环境人口稠密地形20地地区区差差异异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条件条件地形地势地形地势气候气候水文水文河、湖等河、湖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土地、矿产、土地、矿产、能源、森林、旅游能源、森林、旅游土壤土壤农业(种植业、牧业、林业等)农业(种植业、牧业、林业等)工业工业资金、技术、交通(通信)资金、技术、交通(通信)人口(数量、质量)、城市人口(数量、质量)、城市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地区差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湖等自然资213、力求显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力求显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并与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在一环境,并与学生的学习经验联系在一起起3、力求显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并与学生的学习经验联22 祝各位教师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