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ppt课件:第2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001862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6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ppt课件:第2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ppt课件:第2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高考生物二轮课标通用ppt课件:第2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一-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图示、图解类生物图解、图示通常是用特殊的符号、色彩和图形来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的相互联系,它浓缩了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是生物知识的重要表达方式。此类试题可能涉及形态结构图、生理过程图、流程图、遗传系谱图等,通过图解、图示创设新情境,提供新材料,或是展示生物学原理、过程等,对考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图示、图解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一-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出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关提示,特别要注意与解题有关的重要词语。(2)细看图解、图像的名称、相似结构、过程含义以及图示说明等,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转换、迁移、拓展。(3)细看多个图解、图像间的联系,注意分析一个大题中的若干图解、图像能否相互补充说明或提示,以防解题时因信息不足而顾此失彼,最终导致思维偏差或知识遗漏。(4)细看设问,从设问着手,结合题干的文字说明以及从图形中获得的信息,把知识进行链接、综合,实现概念、原理与图形之间的信息转换和整合,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细读题干,读懂题目给出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一-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一看”(识图)看名称,明确图示类型。“二明确”(析图)一明确图中各部分提供的有效信息,二明确图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一看”(识图)看名称,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一-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研究发现乙醇能引发大鼠的低温反应,其机理可能与乙醇使大鼠的BAT细胞(褐色脂肪细胞)产热降低有关。下图是BAT细胞产热机理和乙醇抑制BAT细胞产热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研究发现乙醇能引发大鼠的低温反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一-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被BAT细胞识别后引起细胞中cAMP增加,进而促进脂肪水解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的量增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2)在乙醇的作用下下丘脑释放的5-HT是一种(填“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通过方式释放,与其结合的受体位于。(3)乙醇使大鼠体温降低的直接原因是。答案答案(1)去甲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抑制性递质胞吐垂体(3)使大鼠产热小于散热-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一-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使BAT细胞中cAMP增加,在其作用下,部分脂肪水解,其产物进入线粒体参与细胞呼吸;另一方面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最终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作用于组织细胞,使组织细胞的代谢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2)下丘脑属于神经分泌细胞,其可以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也可以释放神经递质5-HT作用于垂体。据图可知,当下丘脑受到乙醇刺激时,其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一种抑制性递质5-HT,与其靶器官垂体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垂体的分泌,进一步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3)据图可知,乙醇使大鼠体温降低的直接原因是乙醇引起细胞代谢减慢,使大鼠机体产热小于散热,体温降低。-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1)分析题图可知,寒冷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二-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坐标曲线类坐标曲线题是将坐标曲线赋予生物学含义,考查考生的理解、推理、信息转换、分析及综合运用等能力,内容涵盖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分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种群数量变化等。类型有单曲线、双曲线和多曲线等几种。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坐标曲线,获取解题信息。-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坐标曲线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二-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识(审)图。识图关键是识标、明点、析线。识标,即明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出横、纵坐标的关系,再结合教科书,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明点,即明确曲线中的特殊点(顶点、始终点、转折点、交叉点)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析线,即分析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揭示各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及含义。根据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判断出横坐标表示的量(A)与纵坐标表示的量(B)的关系。如在一定范围内,随A的增加,B逐渐增加或减少,超过一定范围后,随A的增加,B逐渐减少或增加,或随A的增加,B逐渐达到某种平衡状态等。然后对比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曲线或结论。-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识(审)图。识图关键是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二-10-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析图。通过联想与图像有关的概念、规律、原理等,寻找图像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分析出现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以及它们要说明的问题。(3)用图。识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用图是目的。把生物学问题巧妙而合理地设置成图像,通过剖析图像,运用图中曲线特征、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最后用恰当、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描述图像的含义或判断所给描述的正确性。-10-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析图。通过联想与图像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二-11-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三看”(识线)一看坐标,明确变量;二看曲线特殊点;三看曲线走势。“二找”(析线)一找关键点的意义;二找曲线走势的意义。“一联”(说线)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11-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三看”(识线)一看坐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二-1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018全国理综)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药物X和D的作用及对照组的设置可知,甲组是对照组,乙组细胞数一直增加,说明只加入了药物X,丙组开始一段时间与乙组走势相同,后来不相同,应是一段时间后加入了药物D,A、B两项合理。如果乙组先加入了药物D,则其细胞增殖速率应低于对照组(甲组),C项不合理。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如果药物X是蛋白质,则药物D抑制药物X的作用可能是改变了其空间结构,D项合理。答案解析关闭C-1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018全国理综)已知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表格分析类表格分析题是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它以单元格的形式呈现生命现象与某些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反映某项生理指标随某些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由于这类试题将大量信息隐藏在表格之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1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表格分析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识表:获取信息时,识表是基础,是做好表格分析题的前提。可以按照“三看”法识表。一看行和列,要看清表格名称、行标题与列标题、数据的单位等,找出所要考查的知识。二看行和列数据的规律和趋势,如数据是增大、减小,还是达到某个数值点后保持不变等。三看关键的数据点,如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出现频率高或低的数值等。另外,表格中出现“0”的地方要特别注意。-1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识表:获取信息时,识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析表:处理信息时,析表是关键。要在识表的基础上,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主要是理顺行与列的相关性。必要时可用数形转换、拆分表格等方法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要在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纵横比较等方法找出数据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初步分析其原因。析表过程中要解决以下问题:分析行标题、列标题的生物学含义,找准两者之间的联系;分析各关键数据(例如最大值、最小值、零值、转折值等)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比较行内、行间、列内、列间的数据,结合具体问题列出变量的关系式,借助恰当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推导。-1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析表:处理信息时,析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3)用表:运用表格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将析表过程中所得出的数据特点、数据变化规律等与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相融合,将表格数据蕴含的信息与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相联系,通过信息转换,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1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3)用表:运用表格中的信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三看”(识表)一看表格名称(或表格记录的内容);二看行(列)标题,明确变量;三看每一(行)列数据的变化趋势。“二找”(析表)一找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二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联”(说表)联系题目设问及所学知识,利用表中信息准确答题。-1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三看”(识表)一看表格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取小鼠肝腹水癌细胞培养液均分为3组,编号为A、B、C。A组加入一定量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鬼臼类木脂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7、CO2体积分数为5%的培养箱中培养48h。将3组培养液分别离心。取各组上清液测得几种物质的相对量,计数沉淀物中小鼠肝腹水癌细胞数目,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结果如下表:-1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1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1)设置C组的目的是,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变量。(2)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的摄取,从而抑制的合成。(3)经研究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填“促”或“抗”)细胞凋亡蛋白。答案答案(1)对照(空白对照)因(2)葡萄糖(C6H12O6)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或T、U)(缺一不可)DNA、RNA和蛋白质(或DNA和RNA)(3)抗-1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三-20-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解析(1)设置C组的目的是对照,自变量是加入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故葡萄糖的相对量是因变量。(2)A组中葡萄糖含量高,说明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而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癌细胞没有葡萄糖无法进行代谢。而加入鬼臼类木脂素溶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比对照组的高,而它们分别是DNA和RNA合成的原料,缺少了它们会抑制癌细胞的增殖。(3)由表中数据可知A组、B组癌细胞数量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蛋白。-20-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1)设置C组的目的是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1-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直方图类直方图是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并以方柱的高度来表示数据大小。与高中生物相关的直方图包括:细胞和种子内物质的相对含量、细胞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生物量以及实验数据等。与曲线图不同的是,在直方图中,横坐标并不一定在横向上有顺次关系,可能是某几个相似量或无关量的堆积。-21-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直方图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搞清题目要考查的内容,对所涉及知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读懂图形中不同方柱各自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再对含义相同的方柱进行横向比较。(2)横坐标或许没有精确的数值,甚至是几个互不相干的数据无序地排列在横坐标上,此时的关键点在于方柱的高度。但是,当赋予横坐标特定意义的时候,一定要找出纵、横坐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坐标的数值至关重要。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对不同图形进行双向的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提炼信息。-2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搞清题目要考查的内容,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一看”(识图)看清坐标,明确变量。“二找”(析图)找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三联”(说图)联系题目设问,利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2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一看”(识图)看清坐标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为探究水体中的磷对滴水观音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磷浓度下,对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量等进行测定,结果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为探究水体中的磷对滴水观音光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2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磷是细胞内各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元素,缺磷会导致光反应产物中的明显减少,从而使暗反应速率。(2)测定叶绿素含量需先提取叶绿素,要用到的药品包括。A.二氧化硅B.碳酸钙C.无水乙醇D.层析液E.水(3)当P质量浓度从0增大到1.024mg/L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逐渐,从而使植物吸收的增加,净光合速率上升。(4)据图分析,P的质量浓度为5.12mg/L时(填“提高”“降低”或“不影响”)净光合速率,此时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填“气孔因素”或“非气孔因素”)。答案答案(1)ATP、NADPH(写出ATP即可)下降(2)A、B、C(少写一个不对)(3)增加光能(4)提高气孔因素-2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磷是细胞内各种化合物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四-2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解析(1)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中都含有磷元素,所以缺磷会导致光反应产物中的ATP、NADPH明显减少,从而使暗反应速率下降。(2)提取叶绿素时,需要研磨叶片,该过程中需要少许的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还需要少许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同时加适量无水乙醇,以提取色素。(3)据图可知,当P的质量浓度从0增大到1.024mg/L时,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逐渐增加,从而使植物吸收的光能增加,净光合速率上升。(4)P的质量浓度为5.12mg/L时与P的质量浓度为0时相比,净光合速率提高了,此时胞间CO2含量明显增加,说明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气孔因素。-2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1)光反应产物ATP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2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信息给予类新情境信息题常以生物学的前沿科技、生命科学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生物实验等为命题材料,用文字、数据、图表、图形等形式呈现,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处理信息,选择或提炼出有关问题的答案。此类试题一般包括题干部分(信息部分)和问题部分。题干是向考生提供解题信息的,多以文字叙述为主,有的再辅以图示和表格。题干的特点往往具有隐蔽性、启发性和迁移性。问题部分是围绕题干给出的信息展开的,能否解答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从题干中获取信息以及能否将获得的信息快速地迁移到要解答的问题中去。此类信息题具有情境新、知识活、起点高、落点低等典型特征。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去粗存精,获取有价值的信息。-2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信息给予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2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题干的主旨大意,联系相关知识点,确定解题思路。(2)对于题干较长而又没有次题干的题目,可快速浏览整个题干,针对题目设问,分析所给信息,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于题干很长、信息纷杂,又有若干个次题干的题目,可先撇开题干,直接界定问题,再带着问题有目的地从次题干中直接读取有效信息,如有必要,就再浏览与设问相关的主题干的某一特定部分。(3)将整合提炼的信息进行迁移。信息迁移分直接迁移和知识迁移。直接迁移即考生通过现场学习,阅读消化题干新信息,并将新信息迁移为自己的知识,直接作答。知识迁移即考生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把已构建的知识迁移整合到新的题干情境中,再进行作答。-2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通过阅读资料,了解题干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30-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一审”获取信息审读题干、图解等,获得信息。“二联”提炼信息联系题目设问,提炼有效信息。“三迁移”应用信息将提炼的信息与所学知识相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迁移应用解决试题中提出的问题。-30-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一审”获取信息审读题干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31-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具包膜的RNA病毒(含单链+RNA)。图甲为登革热病毒结构图,图乙表示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增殖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甲-31-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登革热病毒是一种具包膜的RN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3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乙-32-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乙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3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图乙中Fe受体的化学成分是,它是细胞膜具有功能的物质基础。(2)过程1与+RNA互补配对的是,其运载合成肽链的原料。过程2得到的蛋白NS5的名称是。假定登革热病毒+RNA由1000个核苷酸组成,其中A、U、C、G四种碱基的比例为1234,则1次复制完成后,共消耗宿主细胞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图中+RNA的三个生理功能;。登革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概括为(用文字和箭头图表示)。(4)根据图乙,图甲中的包膜来自。-33-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图乙中Fe受体的化学成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3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答案答案(1)糖蛋白信息交流(识别)(2)tRNA RNA合成酶(或RNA聚合酶、依赖RNA的RNA聚合酶)300(3)作为翻译的模板作为RNA复制的模板是登革热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4)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病毒基因翻译得到的包膜蛋白-34-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答案(1)糖蛋白信息交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五-3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解析(1)分析图乙可知,登革热病毒被寄主细胞膜表面的Fe受体识别后侵染宿主细胞,说明Fe受体的化学成分是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表明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2)过程1是翻译,+RNA作为翻译的模板,与+RNA互补配对并运输氨基酸的是tRNA。图乙中蛋白NS5能催化合成RNA,所以蛋白NS5应该是RNA聚合酶。假定登革热病毒+RNA由1000个核苷酸组成,其中A、U、C、G四种碱基的比例为1234,则该+RNA含有碱基A100个、碱基U200个。复制时,A与子链中的U配对,1次复制完成(+RNA-RNA+RNA)要经过两次配对,所以1次复制完成后,共消耗宿主细胞300个游离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3)从图乙可以看出+RNA的三个生理功能:作为翻译的模板;作为RNA复制的模板;是登革热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登革热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其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包括RNA复制和翻译两个过程。(4)根据图乙可知,图甲中的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以及病毒基因翻译得到的包膜蛋白。-35-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解析(1)分析图乙可知,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六-3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数据计算类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许多知识都可以量化,在高考中,常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相关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计算题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对生物学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应用,以及对各种生物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36-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数据计算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六-3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熟悉教科书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公式。(2)学会运用相关化学知识,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的计算可利用物质的量的关系进行计算。(3)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时常用加法原理、乘法原理。-37-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1)熟悉教科书中出现的各种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六-3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三审”(获信息)一审题干,提取信息;二审图表,提取数据;三审题肢,明确问题。“二明”(明数理)一明确涉及的有关生物学原理;二明确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一算”(得结论)根据相关数量关系计算结果。-38-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三审”(获信息)一审题第二部分第二部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指导考前提分题型一题型二题型三题型四题型五题型六题型六-3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对胡萝卜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mg/h)。下列对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在20时,用5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B.在20时,分别用10klx和5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10h,再黑暗处理14h,光合作用合成的葡萄糖量前者比后者多28.125mgC.在10时,用5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10h,胡萝卜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为35mgD.在10时,用10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4.8h后,再将胡萝卜幼苗转入20黑暗环境中处理19.2h,氧气变化量为0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黑暗中氧气的吸收量代表呼吸速率,光下测定的氧气的释放量代表净光合速率。在20时,用5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净光合速率大于0,则胡萝卜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A项正确。在20时,分别用10klx和5klx的光照射10h,再黑暗处理14h,氧气增加量分别是510-114=36(mg)、210-114=6(mg),前者比后者多释放氧气30mg,换算为葡萄糖,则为28.125mg,B项正确。用5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10h,10时光合作用产生的O2总量是(3.0+0.5)10=35(mg),此 35mg氧气为整个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总量,大于幼苗所有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量,C项错误。在10时,用10klx的光照射胡萝卜幼苗4.8h,积累氧气44.8=19.2(mg),转入20黑暗环境中处理19.2h,消耗氧气119.2=19.2(mg),氧气变化量为0,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C-39-方法策略解题模板典题试做对胡萝卜幼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