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疗法--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0977750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氏腹针疗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薄氏腹针疗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薄氏腹针疗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薄氏腹针疗法薄氏腹针疗法 薄氏腹针疗法薄氏腹针疗法 概概 要要w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w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w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w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要腹针疗法总论概概 要要w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w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w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w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w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一、腹针疗法的定义w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w三、腹针疗法的特点三、腹针疗法的特点腹针疗法总论一、腹针疗法的定义腹针疗法总论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总论总论 腹针是一种以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神阙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系统为核心,通过针刺腹部的特定穴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新针灸疗法的特定穴位,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新针灸疗法一、腹针疗法的定义一、腹针疗法的定义 总论总论 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总论总论w1、什么是经络:、什么是经络: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w2、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脐带是人体最早的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胚胎发育成人形之前就脐带是人体最早的运行气血的通道,在人体胚胎发育成人形之前就已经存在,随后演变为神阙穴。所以,已经存在,随后演变为神阙穴。所以,以脐带暨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以脐带暨神阙为核心的经络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用中医理论称之为用中医理论称之为先天经络系统先天经络系统。腹针是以人体先天经络系统腹针是以人体先天经络系统神阙系统神阙系统为核心,调控人体全身各为核心,调控人体全身各种机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种机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法。神阙系统特点:神阙系统特点:形成最早、部位表浅、功效强大、调节迅速。形成最早、部位表浅、功效强大、调节迅速。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二、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总论总论1、什么是经络:、什么是经络:三、腹针疗法的特点三、腹针疗法的特点 总论总论无痛、安全、高效、快捷无痛、安全、高效、快捷 三、腹针疗法的特点三、腹针疗法的特点 概概 要要w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w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w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w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w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w二、腹针在急诊科的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二、腹针在急诊科的常用穴位定位及功能w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穴位穴位比例寸、水平线取穴,任脉定位比例寸、水平线取穴,任脉定位 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人体因高、矮、胖、痩而形成的个体差异,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人体因高、矮、胖、痩而形成的个体差异,以达到取穴准确的目的。以达到取穴准确的目的。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一、腹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穴位穴位8寸寸5寸寸6寸寸8寸寸5寸寸6寸寸1、腹部尺寸的标定:、腹部尺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比例寸取穴法 (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合部)分为)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合部)分为8寸寸 (2)下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曲骨穴(耻骨联合处)分为)下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曲骨穴(耻骨联合处)分为5寸寸 (3)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寸。6寸寸8寸寸5寸寸1、腹部尺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腹部尺寸的标定:比例寸取穴法6寸寸8寸寸5寸寸2、腹部分寸的测量:、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水平线法 (1)中庭神阙)中庭神阙 8寸:寸:病人平卧时,中庭到神阙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病人平卧时,中庭到神阙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的距离为8寸。寸。(2)神阙曲骨穴(耻骨联合)神阙曲骨穴(耻骨联合)5寸:寸:病人平卧时,神阙到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病人平卧时,神阙到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 上的距离为上的距离为5寸。寸。(3)神阙腹侧的外缘)神阙腹侧的外缘 6寸:寸:神阙到腹部外侧止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神阙到腹部外侧止点之间的水平线上 的距离为的距离为6寸。寸。2、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3、任脉的定位任脉的定位 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面,是否能准确定位任脉任脉位于腹白线的下面,是否能准确定位任脉 对于腹部取穴的精确度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腹部取穴的精确度有着重要意义。定位方法:定位方法:(1)观察毛孔的走向)观察毛孔的走向 (2)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分辨任脉的色素沉着 3、任脉的定位、任脉的定位色素沉着色素沉着汗毛走向汗毛走向色素沉着汗毛走向色素沉着汗毛走向 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常用(常用20穴位)穴位)1、中中 脘脘定位:神阙上定位:神阙上4寸,任脉上(中庭神阙中点)寸,任脉上(中庭神阙中点)功效:功效:中、深刺中、深刺消化: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消化: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 腹泻、反胃腹泻、反胃 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疾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疾病 咳嗽、气喘咳嗽、气喘 浅浅 刺刺口、鼻、牙、头面部疾病口、鼻、牙、头面部疾病 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二、腹针常用穴位的定位及功能(常用(常用20穴位)穴位)w2、建建 里里定位:神阙上定位:神阙上3寸,任脉上(中脘下寸,任脉上(中脘下1寸)寸)功效:功效:中、深刺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浅浅 刺刺第一颈第一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w3、下下 脘脘定位:神阙上定位:神阙上2寸,任脉上(中脘神阙中点)寸,任脉上(中脘神阙中点)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消化不良、胃痛、胃下垂、腹泻、反胃 浅浅 刺刺第七颈第七颈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2、建、建 里里w4、水水 分分定位:神阙上定位:神阙上1寸,任脉上寸,任脉上(下脘下(下脘下1寸)寸)。功效:中、深刺呕吐、腹泻、痢疾、肾炎功效:中、深刺呕吐、腹泻、痢疾、肾炎 其他慢性炎症其他慢性炎症 浅浅 刺刺第七胸第七胸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椎及其周围相应部位疾病w5、神神 阙阙定位:脐之正中定位:脐之正中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腹泻、腹痛、中暑、妇科疾病功效:主治肠炎、痢疾、腹泻、腹痛、中暑、妇科疾病 (绝对不可针,但可灸)(绝对不可针,但可灸)4、水、水 分分w6、气气 海海定位:神阙下定位:神阙下1.5寸,任脉上(神阙关元中点)。寸,任脉上(神阙关元中点)。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大补元气大补元气w7、关关 元元定位:神阙下定位:神阙下3寸,任脉上。寸,任脉上。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功效:中、深刺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益肾回阳益肾回阳 气海、关元无浅刺气海、关元无浅刺 6、气、气 海海w8、阴阴 都都定位:中脘旁开定位:中脘旁开0.5寸。寸。功效:功效:中、深刺中、深刺胃肠疾病、失眠、头痛胃肠疾病、失眠、头痛 浅浅 刺刺耳前部位疾病耳前部位疾病w9、石石 关关定位:建里旁开定位:建里旁开0.5寸。寸。功效:功效:中、深刺中、深刺胃肠疾病胃肠疾病 浅浅 刺刺颈部相应部位疾病颈部相应部位疾病w10、商商 曲曲定位:下脘旁开定位:下脘旁开0.5寸。寸。功效:功效:中、深刺中、深刺胃肠疾病胃肠疾病 浅浅 刺刺颈肩结合部相应部位疾病颈肩结合部相应部位疾病8、阴阴 都都w11、气气 旁旁定位:气海旁开定位:气海旁开0.5寸。寸。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无力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无力 浅浅 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w12、气气 穴穴定位:关元旁开定位:关元旁开0.5寸。寸。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浅浅 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11、气、气 旁旁w13、滑肉门滑肉门定位:水分(神阙上定位:水分(神阙上1寸)旁开寸)旁开2寸。寸。功效:中、深刺上消化系统疾病功效:中、深刺上消化系统疾病 浅浅 刺肩及肩关节周围相应部位疾病刺肩及肩关节周围相应部位疾病w14、天天 枢枢定位:神阙穴旁开定位:神阙穴旁开2寸。寸。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便秘、腹泻功效:中、深刺消化系统:便秘、腹泻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浅浅 刺侧腰部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刺侧腰部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3、滑肉门、滑肉门w15、外外 陵陵定位:阴交穴旁开定位:阴交穴旁开2寸(天枢穴下寸(天枢穴下1寸)。寸)。功效:中、深刺下消化系统:功效:中、深刺下消化系统:便秘、腹泻便秘、腹泻 生殖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浅浅 刺髋部及髋关节周围相关部位疾病刺髋部及髋关节周围相关部位疾病w16、大大 横横定位:神阙旁开定位:神阙旁开3.5寸寸功效:中、深刺益胃健脾、调理中焦功效:中、深刺益胃健脾、调理中焦15、外、外 陵陵w17、上上 风风 湿湿 点点定位:滑肉门(水分旁开定位:滑肉门(水分旁开2寸)上寸)上0.5寸,外寸,外0.5寸。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治疗上半身炎症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治疗上半身炎症 浅刺肘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浅刺肘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w18、上风湿外点上风湿外点定位:滑肉门外定位:滑肉门外1寸。寸。功效:中刺调节上肢经络功效:中刺调节上肢经络 浅刺腕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浅刺腕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7、上、上 风风 湿湿 点点w19、下下 风风 湿湿 点点定位:外陵下定位:外陵下0.5寸,外寸,外0.5寸。寸。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下半身之炎症功效:中刺清热、解毒、化湿,下半身之炎症 浅刺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浅刺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w20、下风湿下点下风湿下点定位:下风湿点下定位:下风湿点下0.5寸,外寸,外0.5寸。寸。功效:中刺调节下肢经络功效:中刺调节下肢经络 浅刺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浅刺踝关节及其周围相关部位疾病19、下、下 风风 湿湿 点点腹腹针针常常用用穴穴位位图图腹针常用穴位图腹针常用穴位图腹腹针针神神龟龟图图腹腹 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穴位穴位w1、天天 地地 针针 组成:组成:中脘、关元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w2、引气归元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之意,故名“引气归元引气归元”)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三、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穴位穴位1、天、天 w3、腹腹 四四 关关 组成:组成:滑肉门(双)、外陵(双)滑肉门(双)、外陵(双)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 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 布散的妙穴,故名布散的妙穴,故名“腹四关腹四关”w4、调调 脾脾 气气 组成:组成:大横(双)大横(双)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 3、腹、腹 四四 关关概概 要要w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w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w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w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w一、针具的选择一、针具的选择w二、针刺的手法二、针刺的手法w三、腹针的操作规范三、腹针的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一、针具的选择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一、针具的选择 一、针具的选择一、针具的选择 操作操作w原则:原则:根据病人的体质及疾病选择针具,根据病人的体质及疾病选择针具,同一病人只能选用同一规格的针具同一病人只能选用同一规格的针具 1、肥胖型病人长针;消瘦型病人短针、肥胖型病人长针;消瘦型病人短针 2、消瘦型病人可以用长针,但要注意进针深度消瘦型病人可以用长针,但要注意进针深度 3、体质好患者粗针;体质差患者细针、体质好患者粗针;体质差患者细针 4、急性病患者粗针;慢性病患者细针、急性病患者粗针;慢性病患者细针 粗针为泻法,细针为补法粗针为泻法,细针为补法 一、针具的选择一、针具的选择 操作操作 二、针刺的手法二、针刺的手法 操作操作w1、进针深度、进针深度 分为:分为:浅刺浅刺S、中刺、中刺M、深刺、深刺D (1)浅刺:刺入皮下,以病人)浅刺:刺入皮下,以病人无针感无针感为度为度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2)中刺:介于浅刺与深刺之间)中刺:介于浅刺与深刺之间调节经络调节经络 (3)深刺:刺入较深皮下组织,以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深刺:刺入较深皮下组织,以病人有轻微的酸麻胀、痛等针感为度痛等针感为度调节脏腑调节脏腑 进针深浅进针深浅原则:原则:根据疾病病位的深浅来确定根据疾病病位的深浅来确定 进针的深浅,要求进针的深浅,要求“刺至病所刺至病所”二、针刺的手法二、针刺的手法 w2、针刺方法:、针刺方法:(1)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按照处方要求确定针刺穴位顺序 (2)局部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进针)局部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进针 (3)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穴位定点准确,快速刺穿表皮 (4)进针时)进针时只捻转只捻转不不提插提插或或轻捻转慢提插轻捻转慢提插 (5)留针时间)留针时间2030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分钟,体质好和病程短的病人 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时间稍短,体质差和病程长的病人时间稍长 (6)出针顺序出针顺序与与进针顺序进针顺序相同相同2、针刺方法:、针刺方法:三、腹针的操作规范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操作操作w1、治疗前准备、治疗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确定疗效的参照标准)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并确定疗效的参照标准 (2)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腹针处方,并作书面记录)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最佳的腹针处方,并作书面记录 (3)选择适当的针具)选择适当的针具w2、治疗程序、治疗程序 (1)嘱病人仰卧体位,并全身放松,按照处方要求)嘱病人仰卧体位,并全身放松,按照处方要求 及正确方法度量腹针穴位及正确方法度量腹针穴位 (2)按照正确的针刺方法施术,完成后以适当器具)按照正确的针刺方法施术,完成后以适当器具 保护腹部针具,并对患者腹部进行保温保护腹部针具,并对患者腹部进行保温 三、腹针的操作规范三、腹针的操作规范 w3、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患者 的疗效进行评估,的疗效进行评估,并详细书写并详细书写腹针病历腹针病历 基本处方穴位用基本处方穴位用 标记标记 补充增加穴位用补充增加穴位用 标记标记 必须标注针刺穴位的序号必须标注针刺穴位的序号 及深浅及深浅w4、治疗疗程:、治疗疗程:常规针刺常规针刺610次次为一疗程为一疗程 一般疾病一般疾病6次为一疗程次为一疗程 慢性疾病慢性疾病10次为一疗程次为一疗程 其中第一个疗程前三次为每日一次,其中第一个疗程前三次为每日一次,后三次为隔日一次,其后则隔日一次后三次为隔日一次,其后则隔日一次3、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患者概概 要要w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总论w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腹针疗法的常用穴位及取穴方法w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腹针疗法的针刺手法及操作规范w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概概 要腹针疗法总论要腹针疗法总论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w一、上呼吸道感染一、上呼吸道感染 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1.中脘中脘S、2.下脘下脘S、3.上风湿点上风湿点M(双)(双)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一、上呼吸道感染腹针疗法在急诊的应用一、上呼吸道感染辨证加减:辨证加减:咽部疼痛,加下脘下咽部疼痛,加下脘下S 高热不退高热不退,加气海,加气海D、关元、关元D辨证加减:辨证加减:w中脘、下脘中脘、下脘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w上风湿点上风湿点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w气海、关元气海、关元以培正补虚,驱邪外出,以利退热。以培正补虚,驱邪外出,以利退热。w留针留针30分钟。分钟。w针毕按进针顺序起针,观察即时效应。针毕按进针顺序起针,观察即时效应。中脘、下脘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中脘、下脘两穴浅刺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一般资料一般资料表表1三组年龄、病程、初诊时体温比较表(三组年龄、病程、初诊时体温比较表(xs)三组病人年龄、发热时间、初诊时体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三组病人年龄、发热时间、初诊时体温,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一般资料一般资料表表1三组年龄、病程、初诊时体温比较表(三组年龄、病程、初诊时体温比较表(xs)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方法腹针组腹针组腹针组腹针组中药组中药组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西药组西药组西药组针刺针刺针刺针刺柴胡针柴胡针柴胡针柴胡针4ml4ml(肌注)(肌注)(肌注)(肌注)蒙落英蒙落英蒙落英蒙落英2ml2ml(肌注)(肌注)(肌注)(肌注)治疗方法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针刺柴胡针治疗方法腹针组中药组西药组针刺柴胡针4ml蒙落英蒙落英2ml临床研临床研 表表3三组退热时间比较(三组退热时间比较(xS)与中药组相比与中药组相比P0.05,与西药组相比,与西药组相比P0.05 表表3三组退热时间比较(三组退热时间比较(xS)与中药组相比与中药组相比P0.05表表4 三组分型治疗有效率比较三组分型治疗有效率比较*两个证型之间疗效比较两个证型之间疗效比较P0.05;*腹针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腹针组与两个对照组比较P0.05;*腹针组与中药组比较腹针组与中药组比较P0.05,与西药组比较,与西药组比较P0.05。表表4 三组分型治疗有效率比较三组分型治疗有效率比较*两个证型之间疗效比较两个证型之间疗效比较P0表表5 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P0.05表表5 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三组治疗有效率比较*P0.05,*P0.0w腹腹针针疗疗法法对对急急性性病病毒毒性性上上呼呼吸吸道道感感染染发发热热具具有有良良好好的的退退热热效效果果,退退热热作用平稳而缓和。作用平稳而缓和。结论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w二、颈椎病二、颈椎病 基本处方及进针顺序:基本处方及进针顺序:1.中脘中脘M、2.关元关元D、3.商曲商曲S(双)、(双)、4.滑肉门滑肉门M(双)(双)二、颈椎病二、颈椎病分型加减:分型加减:颈颈 型:加建里型:加建里S神经根型:加石关神经根型:加石关S(双)(双)或商曲上或商曲上S(双)(双)及麻木区对映点及麻木区对映点S椎动脉型:加下脘椎动脉型:加下脘S 头晕加重时加下脘上头晕加重时加下脘上S分型加减:分型加减:混混 合合 型:上几方相合型:上几方相合混混 合合 型:上几方相合型:上几方相合 辨证加减辨证加减 (1)伴有心悸时,加气旁)伴有心悸时,加气旁S(左)(左)(2)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 加气穴(双)加气穴(双)(3)耳鸣、眼花加气旁(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辨证加减辨证加减临床总有效率为:临床总有效率为:92.3临床总有效率为:临床总有效率为:92.3w三、急性胃肠炎三、急性胃肠炎 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基本处方并进针顺序:1.中脘中脘D、2.下脘下脘D、3.气海气海D、4.关元关元D 5.天枢天枢M(双)(双)薄氏腹针疗法薄氏腹针疗法-ppt课件课件辨证加减:辨证加减:消化不良,加天枢下消化不良,加天枢下M(右)(右)便秘,加天枢下便秘,加天枢下M(左)(左)腹泻,加腹泻穴腹泻,加腹泻穴M(神阙下(神阙下0.5寸任脉上)寸任脉上)水泻,加水道水泻,加水道M(双)(双)虚寒型,加大横虚寒型,加大横M(双)、神阙温灸(双)、神阙温灸辨证加减:辨证加减:最短起效时间最短起效时间10分钟,最长起效时间分钟,最长起效时间40分钟,平均分钟,平均起效时间起效时间19.6分钟。分钟。最短起效时间最短起效时间10分钟,最长起效时间分钟,最长起效时间40分钟,平均起效时间分钟,平均起效时间19典型病例:典型病例:罗罗,男性,男性,20岁,因岁,因“反复腹痛伴腹泻、发热反复腹痛伴腹泻、发热3天天”就诊,患就诊,患者于者于3日前晚餐后两小时开始出现腹痛,并连续腹泻日前晚餐后两小时开始出现腹痛,并连续腹泻10余次,泻下水余次,泻下水样便,同时出现发热,最高为样便,同时出现发热,最高为38.4度,到大学城急诊室输液治疗,度,到大学城急诊室输液治疗,腹痛无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少,仍为水样便量很少。随来我处就腹痛无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少,仍为水样便量很少。随来我处就诊,症见:反复腹痛,腹泻褐色水样便诊,症见:反复腹痛,腹泻褐色水样便2次,并时有便意,暂无发热,次,并时有便意,暂无发热,舌红苔干,脉弦细。查体:腹部弥漫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见板状舌红苔干,脉弦细。查体:腹部弥漫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见板状腹,余未见异常。血常规见:腹,余未见异常。血常规见:WBC1.2109/L,NE:86.8。诊。诊断:中医诊断:腹痛(湿热蕴结)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断:中医诊断:腹痛(湿热蕴结)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腹针处方:中脘(腹针处方:中脘(M)、下脘()、下脘(M)、水分()、水分(M)、气海()、气海(D)、)、关元(关元(D)、腹泻穴(脐下)、腹泻穴(脐下0.5寸,寸,M)、天枢(双、)、天枢(双、M)。)。疗效:针刺后疗效:针刺后10分钟患者腹痛缓解,便意消失。随访患者分钟患者腹痛缓解,便意消失。随访患者3小时小时后出现轻微腹痛,无腹泻,休息后出现轻微腹痛,无腹泻,休息3日后痊愈。日后痊愈。典型病例:典型病例:首页病例回顾首页病例回顾w韩韩,男,男,52岁岁w因因“反复头晕反复头晕2年余,加重伴左侧上肢麻木年余,加重伴左侧上肢麻木1月月”就诊就诊w症见:发作性头晕,转颈时明显,无视物旋转,伴左侧上症见:发作性头晕,转颈时明显,无视物旋转,伴左侧上 肢麻木,手指尤甚,颈部僵硬不适,舌淡有瘀斑,肢麻木,手指尤甚,颈部僵硬不适,舌淡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苔白腻,脉弦细。w查体:转颈试验()。查体:转颈试验()。w颈椎平片示:颈椎颈椎平片示:颈椎46椎体退行性变,椎体退行性变,4-5、5-6椎间隙狭窄。椎间隙狭窄。w诊诊 断:颈椎病断:颈椎病混合型混合型w中中 医医 辨辨 证:痰瘀阻络证:痰瘀阻络首页病例回顾韩首页病例回顾韩,男,男,52岁岁 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中医特色疗法:腹腹 针针 疗疗 法法 w腹腹 针针 处处 方:方:天地针(中脘天地针(中脘M、关元、关元D)商曲商曲S(双)、滑肉门(双)、滑肉门M(双)(双)石关石关S(左)、上风湿点(左)(左)、上风湿点(左)风湿外点风湿外点S(左)、中脘上(左)、中脘上S、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学习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中医特色疗法:腹腹 针针 疗疗w疗疗 效:效:针刺针刺5分钟后颈部肌肉开始松弛,局部有温感;分钟后颈部肌肉开始松弛,局部有温感;10分钟后头晕明显减轻,转颈无加重;分钟后头晕明显减轻,转颈无加重;12分钟左上肢麻木开始缓解。分钟左上肢麻木开始缓解。第二日复诊时,前述症状缓解明显。第二日复诊时,前述症状缓解明显。现在患者治疗现在患者治疗1个疗程,症状几乎完全消失个疗程,症状几乎完全消失疗疗 效:效:小小 结结w1、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疗法。、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疗法。w2、其特点是:无痛、安全、高效、快捷。、其特点是:无痛、安全、高效、快捷。w3、腹针常用穴位、腹针常用穴位20个;取穴定位准确、规范:个;取穴定位准确、规范:以神阙到中庭穴分为以神阙到中庭穴分为8寸;寸;以神阙到曲骨穴分为以神阙到曲骨穴分为5寸;寸;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以神阙至腹侧的外缘定为6寸。寸。w4、腹针操作标准、规范、具有可重复性。、腹针操作标准、规范、具有可重复性。小小 结结1、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腹针是一种以神阙系统为核心的新针灸5、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颈椎病颈椎病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5、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记住常用临床基本处方,随症加减: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 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