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ppt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75358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4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蝉》虞世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蝉》虞世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蝉》虞世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蝉蝉虞世南虞世南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非是藉秋风。垂緌饮清露,书法欣赏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558558年年638638年)年)字伯施,越州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人称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能文辞,工书法,亲承王羲之七代孙僧智永传授,继承了二王(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羲之、献之)的书法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询、禇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正书碑刻有孔子庙正书碑刻有孔子庙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堂碑。诗多应制之作,文辞典丽。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卷。唐初政治家,唐初政治家,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为人沉静寡欲,志性刚烈,议论正直,深得唐深得唐太宗器重,重太宗器重,重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作者简介 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558年63垂緌饮清露垂緌饮清露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垂緌饮清露翻译: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流响出疏桐流响出疏桐 翻译: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翻译: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翻译: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上,而不是依靠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赏析: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诗人笔下的蝉、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诗人笔下的蝉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特点?角度:形态、食性、声音角度:形态、食性、声音特点:尊贵清高特点:尊贵清高赏析:1、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蝉的?诗人笔下的蝉有什么样的特2、首首句句表表面面上上写写什什么么?其其实实想想写写什什么么?运运用用了了何何种种手手法法?表面上写蝉的形状和食性。表面上写蝉的形状和食性。“緌緌”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古人帽带下垂部分,蝉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下垂的冠缨,故“垂緌垂緌”暗示显宦身份;暗示显宦身份;“饮清露饮清露”,象征着蝉品格高洁,清廉。象征着蝉品格高洁,清廉。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高洁的品质。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高洁的品质。比兴比兴2、首句表面上写什么?其实想写什么?运用了何种手法?表面上比兴“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比兴“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3、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流响出疏桐、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流响出疏桐 中的哪一个字中的哪一个字(1)、“出”字,出就是传出的意思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到了蝉鸣的响度与力度,突出了蝉声的远传。(2)、“疏”字,疏就是稀疏的意思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体现了梧桐树枝干的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传播,与末句“秋风”相应。3、诗词创作最讲究炼字,你最欣赏流响出疏桐 中的哪一个字(1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你能读出诗你能读出诗中中“高高”字的几重含义?字的几重含义?两层含义:两层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二是暗指“饮清露饮清露”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的品格之高,以之比人。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不光是地位高,品格也高。如若品格不高,甚至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非常丑恶,即使地位再高也不会受人尊重。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你能读出诗中“高”字的几重含义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一句论蝉,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运用了何种手法?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运用了何种手法?地位高、品格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地位高、品格高,他发出的声音影响才大,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诗人把这一道理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借物诗人把这一道理通过蝉的形象表达出来,借物抒怀,抒怀,托物言志。托物言志。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句论蝉,说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整体分析整体分析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是依靠秋风。手法:托物言志、比兴手法:托物言志、比兴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阐情感:讴歌了蝉的高洁品格,抒发了作者追求心地纯洁的胸怀。阐明了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明了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整体分析内容: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6、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单描述一下。?请简单描述一下。与其拼命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好多高尚,倒不如内外与其拼命要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好多高尚,倒不如内外兼修,用自己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兼修,用自己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扬。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可丢脸的,只要做好真实的自己,赞扬。默默无闻没有什么可丢脸的,只要做好真实的自己,丰富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品质高尚丰富自己的内心,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做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要想声名远扬只是时间问题!的人,要想声名远扬只是时间问题!6、通过蝉的形象展示及诗人评论,结合作者简介,你感受到了一个后人评价后人评价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清华人语;骆宾王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患难人语难人语;李商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牢骚人语语。比兴不同如此。”后人评价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第二句是骆宾王的第二句是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意思是由于。意思是由于露水深重打湿蝉的身体,所以难以再飞到高高的枝头,风产生的阻露水深重打湿蝉的身体,所以难以再飞到高高的枝头,风产生的阻力不仅不会使蝉鸣远播,反而会阻碍蝉的鸣叫。(蝉因露重而难以力不仅不会使蝉鸣远播,反而会阻碍蝉的鸣叫。(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引句意蕴颇多理解,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引句意蕴颇多理解,“飞难进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末两句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末两句“无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本来最能,本来最能“显志显志”,运用了比兴和问句,运用了比兴和问句,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诗人自喻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诗人自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第三句是李商隐的第三句是李商隐的“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意思是蝉本。意思是蝉本来就栖息高树,在高树上吸风饮露,所以来就栖息高树,在高树上吸风饮露,所以“难饱难饱”,由,由“难饱难饱”而而引出引出“声声”来,所以哀中有来,所以哀中有“恨恨”。但这样的鸣声是徒劳无功的,。但这样的鸣声是徒劳无功的,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不能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第二句是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意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蝉、骆宾王的、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在狱咏蝉、李商隐的、李商隐的蝉蝉,这三首诗,这三首诗由于作者地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被称为唐代文坛唐代文坛“咏蝉咏蝉”诗的三绝。诗的三绝。在众多的咏蝉诗中,唐代的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分)同一咏蝉,虞世南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是清华人语;骆宾王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是患难人语;李商隐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是牢骚人语。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写一篇文章。要求: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不少于800字。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