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974437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7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完美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 寡人之于国也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第三单元 11、穷则独善其身,。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3、为贵,次之,为轻。4、天时不如地利,。你知道这些名句吗?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人之幼。民社稷君地利不如人和你知道这些名句吗?达则兼济天下幼吾幼人之幼。民社稷君地利不如2学习目标1.能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重要句子。2.能理解孟子提出的“王道”主张。3.能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学习目标1.能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重要句3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孟子名 ,字 ,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 ,并尊称他为 ,孟子是记录孟子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轲子舆战国孔孟亚圣仁政民贵君轻整体感知作者简介孟子名 ,字 ,时期邹4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子不学,断机杼。昔孟母,择邻处;童年5 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母 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替孟子找 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而 三次搬家。孟子自小便受严格的管教,据说他自从搬家以后,便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要 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一团废物。孟子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成材。孟子名轲,邹人(今山东邹县),三岁时父亲逝世,孟子6 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引,于是决定离开邹国到孔子的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徒弟。通过学习,孟子认为孔子是有人类 以来最伟大的人,于是他立志发展孔子的思想。孟子长大后,被孔子的儒家思想所吸7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可惜邹、鲁这样的小国,很难实施孟子“仁政”的抱负。他决定带着学生到东方大国齐国去。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决心写书建立学说。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邹国和鲁国国8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c、“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的思想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9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民本思想: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三、反10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11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书”。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名言13孟子墓碑孟子墓碑14写作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写作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15听录音,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读音。王好()战ho弃甲曳()兵y数()罟()不入洿()池w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nzh庠()序xin饿殍()pioycb然而不王()者wnx移其粟()于河内s申之以孝悌()t字词正音听录音,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读音。王好()战ho弃甲16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西部凶:荒年,年成不好。察:观察。无如:不如,比不上。加:更。第一段研读课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17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尽心无如寡人之用心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为什么?移其民移其粟民不加多民不加少18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名动。之:音节助词。曳(y):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以:凭借。第二段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19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层层推进王如知此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好战,请以战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投其所好,便于启发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20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于:比,介词第三、四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21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第五段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22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密。罟(g):网。洿(w)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违:违背,耽误。胜:尽,完。23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 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 不入洿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阐述“24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第六段树:名动,栽种。之:音节助词。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以:介词,凭借。衣:y,穿,名动。帛:丝织品。豚:小猪。彘:大猪。之:代词,复指。畜:动词,喂养。无:通“毋”,不要。失:错过。食:吃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25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耽误。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庠、序:古代的学校。申:反复陈述。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义: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颁:通“斑”。负:背着东西。戴:顶着东西。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2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然:这样而:表转折,却。王:w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27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谨庠序,申孝悌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养民教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五亩之宅,28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检:约束。涂:通“途”,道路。殍:饿死的人。发:开仓赈济。岁:年成。第七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29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异:区别。兵:武器。罪:名动,归罪。斯:那么,就。至:到,归顺。焉:语气词,了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30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非我也,岁也王无罪岁错误态度阐述使民加多应31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二、(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三、(5-7)孟子阐述“仁政”具体内容,即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文章思路一、(1)写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文章思路32尽心焉移其民移其粟而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 邻国之君喻分析问题行仁政之果之始之成则斯天下之民至焉解决问题走未施仁政数量不同实质相同尽心焉移其民而民不加多?提出问题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邻国之君喻33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问题探究1、孟子和梁惠王是在什么背景下谈话的?问题探究34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35 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兵,老百姓看穿了他,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2、“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363、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首先,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丰衣足食。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3、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37 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4、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38 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39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在本文中有以下特点:本文论辩艺术的高超之处: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40 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和启发,始终争取主动,客观上形成了结构上的层层深入与跌宕生姿。其二,准确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手法。东汉赵岐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159种。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排偶句式的运用,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本文第3段的3种措施和第4段的4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有力,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其一,善于掌握说话对象的心理,长于诱导和启发,始终争41 其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缜密、深沉的特质。其四,语气逼真,接近口语,生动风趣,正如清代刘大櫆在论文偶记里所言:“歌而咏之,神气出矣。”其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42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第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孟子散文写作特点: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孟子散43 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3、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2、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44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讨 论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古为今用)1.孟子的“王45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孟子认为,国君如能实行仁政,减税宽刑,不滥杀无辜,以忠信孝悌教育百姓,就可以使天下归心。这就是说,真正能够爱人民的人,他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课文小结 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46布置作业退出1、背诵全文。2、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孔孟之道及其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布置作业退出1、背诵全文。47(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去访问了他的一个老朋友,那座古老的石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入深山去探望我们那些特殊的朋友!(二)、朋友相见,感受情意1、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以外,还探访了哪些好朋友呢?他们之间情谊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知的?请你们拿起书本,快速地浏览一遍。2、交流探究,品评赏读有侧重地品析下列语句。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1)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2)有感情地朗读。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3)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4)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1)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一)、回顾“朋友”,引入新课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