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

上传人:91274****mpsvz 文档编号:240974242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案例一案例一朵朵是个三岁半的孩子,妈妈为了培养她对国学的兴趣,就在家里对她进行早期经典诵读训练,朵朵进步很快,没多久就能够背诵很多唐诗宋词了,爸爸妈妈都夸孩子记性好,聪明。妈妈也经常在朋友面前要朵朵表现,朋友都对朵朵伸出了大拇指。后来妈妈出外学习了两个月,回来之后再检查,那些诗词歌赋朵朵基本都忘记了,但对于半年前去“世界之窗”喂孔雀的情景,小朵朵的印象却十分深刻。案例一朵朵是个三岁半的孩子,妈妈为了培养她对国学的兴趣,就在1一个中班的孩子回家对妈妈说,“幼儿园的围墙倒了,压了许多小朋友”,“送医院去了。”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关切地向老师问起这件事,老师说,墙没有倒啊!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幼儿园内要搞基建,为不影响幼儿出入大门,就在院子旁边破了一截围墙,便于工程车出入,该孩子看到这截缺口,就说成了上面的“事实”。案例二案例二一个中班的孩子回家对妈妈说,“幼儿园的围墙倒了,压了许多2第二章学前儿童的记忆3 记忆是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经历。经历过的事物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故也有人将记过的事物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故也有人将记忆定义为忆定义为“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人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这一切活人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这一切活动无不给人留下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动无不给人留下或深或浅、或多或少的“印印象象”,就是,就是“记忆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经历过的事物包括的内容很4记忆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记忆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2.记忆是丰富经验、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记忆是丰富经验、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3.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记忆是想象、思维产生的直接基础记忆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5(一)识记(一)识记(二)保持(二)保持(三)回忆(三)回忆(一)识记二、记忆的基本过程6(一)识记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唐诗,有时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唐诗,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候孩子们不能完全记牢,但他们偶尔听到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如脑的某个童谣,看到的某个电视广告(如脑白金的广告),只需要一两次就能熟记心白金的广告),只需要一两次就能熟记心中。中。反复感知某事物并在头脑中加深印象的过程。反复感知某事物并在头脑中加深印象的过程。(一)识记教师花大力气教幼儿记住某首唐诗,有时候孩子们不能完7识记的两种形式(按目的性分类)识记的两种形式(按目的性分类)记唐诗记唐诗有意识记有意识记记广告、童谣记广告、童谣无意识记无意识记识记的两种形式(按目的性分类)记唐诗有意识记8记唐诗记唐诗机械识记机械识记记童谣记童谣意义识记意义识记识记的两种形式(按理解性分类)识记的两种形式(按理解性分类)记唐诗机械识记识记的两种形式(按理解性分类)9(二)保持保持:识记过的事物在大脑中保存、巩固的保持:识记过的事物在大脑中保存、巩固的过程。过程。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即识记的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即识记的事物没保持住。事物没保持住。(二)保持随时间增长,记忆的保持量如何变化?保持:识记过的事10以下哪条是真正的遗忘曲线保持的百分比保持的百分比日数日数间隔间隔20分钟重新学习,可以节省诵读时间分钟重新学习,可以节省诵读时间58.2%,一天后可节省一天后可节省33.7%,六天后可节省,六天后可节省25.4%。以下哪条是真正的遗忘曲线先()后()保持的百分比日数快 11(三)回忆回忆是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回忆有两种水平:回忆有两种水平:再认再认和和再现再现(三)回忆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12习题判断下列情况是再认还是再现的表现:判断下列情况是再认还是再现的表现: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对于这个旋律的耳边响起熟悉的旋律。(对于这个旋律的意识)意识)对面走来一个人,发现他是以前的班主任。对面走来一个人,发现他是以前的班主任。谈论起过去同学的名字,想起了她的形象。谈论起过去同学的名字,想起了她的形象。习题判断下列情况是再认还是再现的表现:13小结小结一一.什么是记忆?什么是记忆?二二.记忆的基本过程有哪些?记忆的基本过程有哪些?小结一.什么是记忆?14课后练习课后练习1、记忆是人脑对(、记忆是人脑对()的反映。)的反映。2、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和()和()。)。3、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A再认再认 B再现再现 C保持保持 D识记识记4、想一想:为什么一节课上完后会有课堂、想一想:为什么一节课上完后会有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练习,课后练习以及课后作业?过去经验过去经验保持保持识记识记回忆回忆课后练习1、记忆是人脑对(15作业作业1.记忆的概念记忆的概念2.记忆的作用记忆的作用3.记忆的基本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作业1.记忆的概念16(一)根据记忆内容分类(一)根据记忆内容分类三、记忆的种类(一)根据记忆内容分类17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为内容的记忆。内容的记忆。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幼儿的形象记忆是依靠表象进行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起主要作用的是视觉视觉表象。表象。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18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19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20形象记忆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21春节榴莲西瓜臭豆腐蛆虫你喜欢这些东西吗?22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的记忆。记忆。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都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表现。是情绪记忆的表现。2、情绪记忆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233、逻辑记忆、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逻辑记忆是以概念、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维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这种记忆是随着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逐渐掌握语言的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发展起来的。3、逻辑记忆244、运动记忆、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人的运动或动作作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的记忆。一切生活习惯上的技能、体育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运动或其他活动中的动作,都是依靠运动记忆来掌握的。记忆来掌握的。4、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25 动作记忆 26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逻辑记忆这四种记忆出现的顺序是怎样呢?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27 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出生后2周左右),周左右),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然对喂奶姿势的条件反射就是属于这种记忆。然后是情绪记忆(后是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个月左右),再后是形象记忆(忆(612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逻辑记个月左右),最晚出现的是逻辑记忆(忆(1岁左右)。岁左右)。从儿童这几种记忆发生发展的顺序来看,最早28(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分类(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分类(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分类29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30(1)左上角的男人在做什么?)左上角的男人在做什么?(2)图中有几个动物?什么动物)图中有几个动物?什么动物?(1)左上角的男人在做什么?(2)31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含义:含义: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中,感觉信息在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中,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做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实际上是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之后的瞬时记忆实际上是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之后的感觉暂留感觉暂留现象。现象。1、瞬时记忆(Sensory Memory):32视觉后像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随着刺激的终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暂的时间的现象。这种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来的感觉印象称为后象。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视觉器官时,细胞的兴奋并不33特点:特点:1、保存时间短、保存时间短 2、容量较大、容量较大 3、信息是以图像编码形式(以形象的方、信息是以图像编码形式(以形象的方式)为主式)为主特点:34 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含义:含义:短时记忆是指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不超短时记忆是指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存储不超过过1分钟的记忆分钟的记忆 特点:特点:1、保存时间短、保存时间短 2、容量小、容量小(72个信息单位)。个信息单位)。3、主要编码形式是听觉编码、主要编码形式是听觉编码 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35 短时记忆操练(1)718354291634 短时记忆操练(1)71835429163436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37短时记忆操练(2)184019492008短时记忆操练(2)18401949200838学前儿童记忆发展讲义课件39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含义:含义: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大脑中较长时间地保持下来深度的加工后,在大脑中较长时间地保持下来(储存起来)。(储存起来)。特点:特点:1、保存时间长、保存时间长2、容量无限、容量无限 3、信息一旦储存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就、信息一旦储存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就变成无意识状态变成无意识状态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40 短时记忆就像一张小桌子,它放在一个装满了文短时记忆就像一张小桌子,它放在一个装满了文件盒(长时记忆)的档案库之前。当信息进入档件盒(长时记忆)的档案库之前。当信息进入档案库时,它首先被放在小桌子上处理。但这张桌案库时,它首先被放在小桌子上处理。但这张桌子很小,必须随时清理以备放置新的信息。而有子很小,必须随时清理以备放置新的信息。而有意义的和重要的信息则被作为永久性文件在长时意义的和重要的信息则被作为永久性文件在长时记忆中存档储存。记忆中存档储存。短时记忆就像一张小桌子,它放在一个装满了文件盒(长时记41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正确性记忆的正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敏捷性四、记忆的品质42(1)含义: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通常)含义: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记忆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感知过的事记忆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物的形象。(2)特征:)特征:第一、形象性:记忆表象是感知后留下的具体形第一、形象性:记忆表象是感知后留下的具体形象,故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象,故具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第二、概括性:记忆表象往往是综合了多次感知第二、概括性:记忆表象往往是综合了多次感知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中国人?中国人?五、记忆表象43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表明了记忆保持时间的不同。短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一分钟以上乃至持续人的一生的记忆。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出现和发展稍晚。2、幼儿记忆独特的现象(1)幼儿期健忘幼儿期健忘是指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记忆恢复或回涨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过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这一现象最早是由巴拉德在1913年发现的。(二)记忆的发展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44(1)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意记忆。3岁以前的儿童基本上只有无意识记。而在整个幼儿期,无意识记的效果都优于有意识记。到了小学阶段,有意识记才赶上无意识记。无意识记的效果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三)记忆的特点(1)无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的效果优于有45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几个因素: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几个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直观、形象、具体、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意注意。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客观事物与幼儿主体的关系。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对幼儿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儿兴趣的事物。能激起幼儿愉快、不愉快或惊奇等强烈情绪体验的事物,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都比较容易成为幼儿注意和感知的对象,也容易成为无意记忆的内容。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幼儿认识活动的主要对象或活动所追求的事物。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如果使识记对象成为儿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童活动任务中的注意对象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不能离开对该对象的认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知。那么对这种对象进行无意识记的效果也较好。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活动中感官参加的数量。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多种感官参加的无意识记效果较好。活动动机。活动动机。幼儿无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以下几个因素:客观事物的性质。直观46(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中最重要的质的飞跃。23岁儿童出现有意记忆的萌芽,但是有意记忆在学前末期才真正发展起来。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有以下特点:幼儿的有意识记是在成人的教育下逐渐产生的。有意识记的效果依赖于对记忆任务的意识和活动动机。幼儿有意再现的发展先于有意识记。(2)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有意识记的发展。是幼儿47 案例: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儿教师花费很大的力气去教幼儿背诵一首歌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谣,有时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儿童各种产品的广告,只需一视上看到关于儿童各种产品的广告,只需一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请从幼儿记忆的两次就对广告词熟记于心。请从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幼儿的这一类行为。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幼儿的这一类行为。案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教师花费很大的481、强调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强调教师的教学内容是直观、具体、形象直观、具体、形象和贴和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才能使幼儿记得住、记得牢近幼儿生活经验,才能使幼儿记得住、记得牢2、强调教师的教育活动尽量安排是能激起孩子无、强调教师的教育活动尽量安排是能激起孩子无意识记意识记(自然而然自然而然)的,提高记忆效果)的,提高记忆效果3、强调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强调教师要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运用成人的,运用成人的言语指导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言语指导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四)幼儿记忆的教育组织1、强调教师的教学内容是直观、具体、491、记得少,忘得快得少,忘得快2、记忆缺乏目的性缺乏目的性3、记忆方法呆板方法呆板4、记忆不精确不精确案例: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案例: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今天舅舅到幼儿园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看你了吗?他回答说是的,事实上他舅舅今天没有来而是前几天来过,请用记忆的原理进行分析孩子这种前几天来过,请用记忆的原理进行分析孩子这种“撒谎行撒谎行为为”?1、记得少,忘得快案例:一个母亲问幼儿园回来的孩子,50三、提高幼儿记忆力的方法三、提高幼儿记忆力的方法1、运用教具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鲜明的物体,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如:学习数的组成、加减法,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利用教具演示、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讲解,幼儿就能理解知识,加之幼儿动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识。识。2、开展游戏开展游戏: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兴趣记忆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如:故事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教师讲述故事后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教师讲述故事后让幼儿进行表演游戏,小蝌蚪寻找自己的妈妈在哪里,幼儿在表演的浓厚兴趣中戏,小蝌蚪寻找自己的妈妈在哪里,幼儿在表演的浓厚兴趣中记住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记住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三、提高幼儿记忆力的方法1、运用教具:形象记忆具体形象、生动513、多种感官:多种感官: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尝试记触觉参与活动,能获得最好的尝试记忆效果。忆效果。如:小班认识苹果,通过看、摸、闻、尝,如:小班认识苹果,通过看、摸、闻、尝,了解了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最后让了解了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最后让幼儿画苹果,加深了尝试后对知识的记忆幼儿画苹果,加深了尝试后对知识的记忆。3、多种感官:尝试记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524、动作演示:动作演示:准确记忆有些知识,利用动作演示,幼准确记忆有些知识,利用动作演示,幼儿就会准确理解并记忆。儿就会准确理解并记忆。如:看图讲述如:看图讲述“猴子过河猴子过河”,图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对岸有许,图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对岸有许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学中可让幼儿学猴子着急的动作,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学中可让幼儿学猴子着急的动作,通过模仿,引出通过模仿,引出“抓耳搔腮抓耳搔腮”这个词,幼儿理解了词意,就这个词,幼儿理解了词意,就能很准确地用于讲述中。能很准确地用于讲述中。5、善用比喻善用比喻: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善于运用一些浅显易懂的比喻手法破解难点,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难点,在幼儿的脑海里留下难忘的印象。4、动作演示:准确记忆有些知识,利用动作演示,幼儿就会准确理53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又能一片片的柳树叶,幼儿记住了尾巴的样子,又能较容易地画出来。较容易地画出来。6、找准异同找准异同:比较记忆在引导幼儿认识类似的事物比较记忆在引导幼儿认识类似的事物时,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幼儿比较记时,可通过比较,找出异同点,帮助幼儿比较记忆。忆。如:认识鸭子,可在认识嘴、脚时,出示鸡,让幼如:认识鸭子,可在认识嘴、脚时,出示鸡,让幼儿比较鸡嘴和鸭嘴的形状,鸡脚和鸭脚的样子,儿比较鸡嘴和鸭嘴的形状,鸡脚和鸭脚的样子,根据不同,明确记住鸡、鸭各自的特征根据不同,明确记住鸡、鸭各自的特征。如:画金鱼的尾巴时,可告诉幼儿尾巴分开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树叶,54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第二节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55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情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简述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简述幼儿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简述幼儿依恋的产生和类型简述幼儿依恋的产生和类型学习目标情绪与情感的区别56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 1、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人对客观事物的(的(态度态度)和)和(相应的行为反相应的行为反应应)。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如幼儿见到妈妈高兴,见到医生恐惧。兴,见到医生恐惧。基础知识1、情绪和情感:57基础知识基础知识2 2、情绪与情感的区、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别:(1 1)情绪为)情绪为(人和人和动物动物)所共有,所共有,而情感只有(而情感只有(人人类类)才有。)才有。基础知识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58动物也有情绪动物也有情绪动物也有情绪59动物也有情绪动物也有情绪动物也有情绪60(2 2)情绪是()情绪是(外现外现的、暂时的的、暂时的)如:快乐、愤怒、恐如:快乐、愤怒、恐惧、悲哀等惧、悲哀等。情感是(情感是(内隐内隐的、稳定的的、稳定的)。)。如:道德感、理智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美感等。(2)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61思考思考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什么?情绪,是这属于什么?情绪,是外现的、暂时的外现的、暂时的外现的、暂时的外现的、暂时的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人们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和尊严感,这又属于什么?情感,这又属于什么?情感,内隐的、稳定的内隐的、稳定的内隐的、稳定的内隐的、稳定的思考北京申奥成功,人们欢呼雀跃,十分兴奋,这属于什么?情绪,62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中的作用(1)(1)是儿童心理活是儿童心理活动的动的激发者激发者。如:情绪愉快,儿童愿意学习。(2)(2)推动幼儿的推动幼儿的认认知活动。知活动。如: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猴子。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是儿童心理活动的激63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婴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情绪色彩非常浓厚。情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绪直接指导、调控着儿童的行为。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64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抑制、延缓作用。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不同情绪状态对智力操作的影响:1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在外界新异刺激作用下,婴幼儿的情绪可以在兴趣与惧怕之间浮动。趣与惧怕之间浮动。2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愉快情绪有利于婴幼儿的智力操作及效果,而痛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苦、惧怕等对婴幼儿智力操作不利。3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同一情绪在不同强度水平时对智力操作效果的影响也不同。响也不同。情绪是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654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能使智力操作达到最优。到最优。5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痛苦、惧怕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直线相关,即痛苦、惧怕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效果越差,操作效果随其强度的增加而下降。降。4愉快情绪强度差异与操作效果间呈倒U字相关,即适中的愉快情绪66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研究猴子观察研究猴子观察研究猴子观察研究猴子幼儿喜欢猴子,不喜欢河马。喜欢观察研究猴子67(3)(3)是儿童是儿童交往交往的的重要手段。重要手段。如:用表情(情绪的外如:用表情(情绪的外部表现)与人交往。部表现)与人交往。(4)(4)影响影响个性个性的形的形成。成。得到父母关心、爱抚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反之则孤僻胆怯。用表情交往用表情交往用表情交往用表情交往(3)是儿童交往的重要手段。用表情交往68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儿与人的交往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中占特殊、重要的地位。婴幼儿掌握语言婴幼儿掌握语言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之后,表情仍然是婴幼儿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的人际交往。它与语言一起共同实现着儿童的人际交往。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特别是在婴幼69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的不同的情绪态度。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态度。儿童经常、反复受到特定环境刺激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的影响,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态就会逐渐稳固下来,形成稳定的情绪特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征,而情绪特征正是个性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部分。儿童在与不同的人、事物的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对不同人、不同事物70情绪情感的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初步发展发生和初步发展一、情绪的起源一、情绪的起源伊扎德伊扎德:美国当代著:美国当代著名情绪专家。名情绪专家。(1)儿童出生就有)儿童出生就有5种种情绪,是天生的情绪,是天生的惊奇、惊奇、痛苦痛苦、厌恶厌恶、最初步微笑最初步微笑、兴趣兴趣(2)第)第5周出现周出现“社会社会性微笑性微笑”情绪情感的发生和初步发展一、情绪的起源71判断说明:判断说明: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错误,错误,儿童出生就有儿童出生就有5种情种情绪。绪。惊奇、惊奇、痛苦痛苦、厌恶厌恶、最初步微笑最初步微笑、兴趣兴趣判断说明: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错误,72(3)4个月:出现个月:出现愤怒、悲伤愤怒、悲伤(4)6-8个月:个月:害羞、认生害羞、认生,(5)1.5岁:岁:自豪、骄傲、同情、内疚自豪、骄傲、同情、内疚(3)4个月:出现愤怒、悲伤731.5岁的幼儿会产生岁的幼儿会产生同情心。同情心。1.5岁的幼儿会产生同情心。74(6 6)情绪情感逐渐)情绪情感逐渐)情绪情感逐渐)情绪情感逐渐社会化社会化社会化社会化 3 3岁前幼儿情绪产生岁前幼儿情绪产生岁前幼儿情绪产生岁前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主要原因: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否满足3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是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否满足否满足否满足(6)情绪情感逐渐社会化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性需要75都不和我玩!都不和我玩!都不和我玩!都不和我玩!为什么哭?为什么哭?为什么哭?为什么哭?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社会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都不和我玩!76思考:为什么教师要特别注意自思考:为什么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3 3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岁后幼儿情绪产生原因:社会社会社会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性需要是否满足性需要是否满足性需要是否满足(1 1 1 1)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小班儿童喜欢身体接触,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希望老师摸一摸、亲一亲、牵着手。牵着手。牵着手。牵着手。(2 2 2 2)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大中班的幼儿希望老师重视、注意、表扬。视、注意、表扬。视、注意、表扬。视、注意、表扬。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幼儿最高兴的:老师表扬、喜欢欢欢欢 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幼儿最难过的:老师批评、不喜欢喜欢喜欢喜欢思考:为什么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3岁后幼儿77(7)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高级情感高级情感道德感道德感理智感理智感美感美感(7)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78道德感:由(道德感:由(道德感:由(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是否符合是否符合是否符合道德而引起的情感。道德而引起的情感。道德而引起的情感。道德而引起的情感。幼儿幼儿幼儿幼儿3岁后出现道德感岁后出现道德感。站台前工作人员追打老人站台前工作人员追打老人道德感: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而引起的情感。79(8)幼儿晚期,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具有内隐性。大班幼儿能控制不愉大班幼儿能控制不愉快情绪,哭减少了。快情绪,哭减少了。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式表达情感。如:摔倒。如:摔倒。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幼儿在幼儿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能努力控愉快的事情能努力控制不哭,但家长接出制不哭,但家长接出幼儿园立即大哭。幼儿园立即大哭。小班幼儿情绪外露小班幼儿情绪外露小班幼儿情绪外露小班幼儿情绪外露(8)幼儿晚期,情绪从外露到内隐,具有内隐性。大班幼儿能控制80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他情绪没问题。错误,大班幼儿错误,大班幼儿情绪情绪具有具有内隐性内隐性能在不同场合用能在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表达情不同方式表达情感。感。判断: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闹,就说明他情绪没问题。错误,81二、关于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二、关于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一)初生情绪的分化性(一)初生情绪的分化性1华生的研究华生的研究主要观点主要观点: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分化的,分化为怕、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分化的,分化为怕、怒、爱三种主要情绪怒、爱三种主要情绪 对该观点的质疑对该观点的质疑二、关于儿童情绪发展的理论822布里奇斯的研究布里奇斯的研究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激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主动,是一种杂乱无章的未分化的反应。主要由一些强烈的刺激引起,包括内脏和肌要由一些强烈的刺激引起,包括内脏和肌肉的不协调的反应。在以后学习和成熟的肉的不协调的反应。在以后学习和成熟的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情绪才逐渐分化出来。作用下,各种不同的情绪才逐渐分化出来。2布里奇斯的研究83(二)儿童情绪的分化(二)儿童情绪的分化1布里奇斯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的情绪分化理论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的激动,表现为皱眉和哭的反应;眉和哭的反应;3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个月时分化为快乐、痛苦两种情绪;到绪;到6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个月时,痛苦又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厌恶、害怕三种情绪;到害怕三种情绪;到12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个月时,快乐情绪又分化出高兴和喜爱;到高兴和喜爱;到18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个月时,分化出喜悦与妒忌。(二)儿童情绪的分化84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一)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一、情绪情感的社会化851岁半和半和3岁儿童三儿童三类微笑的比微笑的比较1岁半和3岁儿童三类微笑的比较86(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在在3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岁前儿童情绪反应动因中,生理需要是否满足是其主要动因。是其主要动因。34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岁幼儿,情绪的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不仅不仅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与成人的交往需要及状况是制约幼儿情绪产生的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重要社会性动因,而且,同伴交往的状况也日益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成为影响幼儿情绪的重要原因。(二)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87(三)表情的社会化(三)表情的社会化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理解(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 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运用社会化表情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一般而言,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一般而言,辨别表情的能力一般高于制造表情的能力辨别表情的能力一般高于制造表情的能力(三)表情的社会化88二、情绪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二、情绪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情绪情感的丰富化情绪情感的丰富化情绪情感的深刻化情绪情感的深刻化二、情绪情感的丰富与深刻化89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哭哭笑笑 恐惧恐惧 依恋依恋学前儿童几种基本情绪的发展哭90一、哭一、哭 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儿童出生后,最明显的情绪表现就是哭。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哭最初是生理性的,以后逐渐带有社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啼哭会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啼哭会减少。一、哭 91二、笑二、笑(一)自发性的笑(一)自发性的笑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的,或称内源性的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笑,这是一种生理表现,而不是交往的表情手段。情手段。二、笑92(二)诱发性的笑(二)诱发性的笑1反射性的诱发笑反射性的诱发笑 2社会性的诱发笑社会性的诱发笑 4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有差个月左右,婴儿出现有差别的微笑。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二)诱发性的笑93三、恐惧三、恐惧1本能的恐惧本能的恐惧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3怕生怕生 4预测性的恐惧预测性的恐惧三、恐惧94怕生怕生怕生95四、依恋四、依恋(一)定义(一)定义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四、依恋96依恋依恋依恋97(二)婴幼儿依恋的特点(二)婴幼儿依恋的特点1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婴幼儿最愿意同依恋对象在一起,与其在一起时,儿童能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儿童能得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满足;2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在儿童痛苦、不安时,依恋对象比任何他人都更能抚慰孩子;能抚慰孩子;3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依恋对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当在依恋对象身边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时,孩子较少害怕;当其害怕时,最容易出现依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恋行为,寻找依恋对象。(二)婴幼儿依恋的特点98(三)婴幼儿依恋的发展(三)婴幼儿依恋的发展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个月)3 3个月前:喜欢看所有人的脸。个月前:喜欢看所有人的脸。(三)婴幼儿依恋的发展99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阶段(36个月)个月)3-63-6个月:偏爱母亲,个月:偏爱母亲,不反感他人。不反感他人。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100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个月2岁)岁)6 6个月:依恋母亲,别人一抱就哭,害怕陌个月:依恋母亲,别人一抱就哭,害怕陌生人。生人。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岁以后)7 7个月后:依恋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老师。个月后:依恋父亲和其他家庭成员、老师。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101四、依恋类型(性质)依恋类型(性质)1 1安全性依恋:安全性依恋:母亲离母亲离开时苦恼,回来后平静,占开时苦恼,回来后平静,占70%70%。贝贝贝贝2 2回避性依恋:回避性依恋:母亲在母亲在不在无所谓。不在无所谓。“无依恋无依恋”,占占20%20%3 3反抗性依恋:反抗性依恋:母亲离母亲离开大哭大闹,回来后又拒绝开大哭大闹,回来后又拒绝亲近。亲近。“矛盾型依恋矛盾型依恋”,占,占10%10%四、依恋类型(性质)102判断:幼儿与人形成依恋的性判断:幼儿与人形成依恋的性质是一样的。质是一样的。错误错误性质不同,性质不同,分为安全性、回避分为安全性、回避性、反抗性三种类性、反抗性三种类型型判断:幼儿与人形成依恋的性质是一样的。错误103判断题判断题婴儿婴儿6 6个月前喜欢所有的人个月前喜欢所有的人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大班幼儿情绪具有内隐性3 3岁后出现高级情感。岁后出现高级情感。中班幼儿好告状是由于逐渐形成道德感中班幼儿好告状是由于逐渐形成道德感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初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情绪是情绪是内隐的、稳定的内隐的、稳定的内隐的、稳定的内隐的、稳定的动物也有情感动物也有情感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幼儿情绪产生主要原因:生理需要是否满足判断题婴儿6个月前喜欢所有的人1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