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滚动规划中关于流量经营的考虑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0972223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5.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移动滚动规划中关于流量经营的考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移动滚动规划中关于流量经营的考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移动滚动规划中关于流量经营的考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0 页第 0 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中移动滚动规划中关于流量经营的考虑中移动滚动规划中关于流量经营的考虑20132013年年第 1 页目录目录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二、二、对对流量经营的理解流量经营的理解三、三、流量经营流量经营规划思路规划思路四、流量经营规划经验分析四、流量经营规划经验分析第 2 页智能终端引发的大流量给网络带来巨大挑战国外运营商:智能终端引发的大流量、高信令对网络造成巨大影响对比国外的3G和LTE网络,以2G承载主要数据流量的中国移动带来更大挑战AT&TiPhone消耗大量资源,影响3G语音O伦敦部分用户周期性无法打电话或传数据n8%的智能终端产生了55%的信令流量,以及90%的数据流量,数据流量增长了18倍n斥资3000万英镑改善伦敦的网络,仅2009年就新增基站1500个n2009年iPhone3推出时,仅占用户总数的3%,但所消耗带宽却高达40%,掉话、拥塞频发n网络升级费用2009年170多亿美元,2010年超过230亿美元,曾被评为美国最不受欢迎运营商DoCoMo:永远在线冲击,小故障易引发连锁反应Verizon:建设新网络引发和现网融合故障n2011年,VerizonLTE网络多次故障,遍及全美,用户反应强烈;12月更是连续三次n急于引入新网络,解决大流量问题,但新网元设计存在缺陷,缺容错机制,和现有网元融合能力差n2012年1月25日,NTTDoCoMo,发生大规模网络故障,这是两个月内第四次故障n要求Google改进Android操作系统,建议Android应用开发者降低应用发送保活数据包的频率第 3 页移动数据流量已对公司网络产生重大影响动摇根本?动摇根本?动摇根本?动摇根本?BBE EC CDDAA移动数据流量迅猛增长,流量增速远远超过收入增速移动数据流量主要跑在高成本2G网络上,TD及WLAN分流效果差IM、QQ等新型互联网业务在移动网络中迅速普及,造成无线网络资源过度使用,冲击语音业务网内内容源少,导致互联互通出口流量大,结算费用高,宽带接入越发展越亏损流量增长后,不同价值的流量没有得到区别对待,少量用户占用大量带宽,网络资源被不公平使用语音业务受影响数据业务体验差2G网络压力大量收差距不断加大互联互通费用高第 4 页发展数据业务是移动互联网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从全球来看,数据业务发展已逐步超越话音业务数据来源:四川省公司分析数据n运营商的数据业务收入开始逐步超过语音收入语音业务萎缩呈现加速趋势,数据业务成为运营商的增长点宽带化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也是运营商未来业务增长的来源流量经营比话音经营能够潜在提升ARPU40%45%50%55%60%NTT DOCOMOHi3G(Austria)SoftbankHi3G(Ireland)50%52%53.10%57%数据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2011Q2)50%来源:财报n数据业务ARPU值的增长趋势能够弥补语音业务ARPU值的下降(NTT Docomo)数据业务收入占比数据业务收入占比20102010年年24.9%24.9%20112011年年26.4%26.4%第 5 页话音通信宽带通信超宽带、内容通信杀手级应用时代长尾应用时代ARPU如何提升收入?Bandwidth如何满足带宽增长超摩尔定律需求?Cost如何降低组网成本SMS话音专线移动宽带Internet上网IPTV海量的长尾应用?ACB每Bit价值HDTV打造智能管道,全面迎接流量经营建设高性价比网络支持业务可持续发展占据竞争优势战略目标战略目标v根据从全球现网采集的数据预测,未来五年以iPhone和安卓为代表的智能终端将带动无线网流量增长10倍(软银公司甚至预测将增长32倍)v移动互联网时代话音等传统通信业务IP化,也成为流量的一部分,流量经营更加重要第 6 页目录目录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二、对流量经营的理解二、对流量经营的理解三三、流量经营规划、流量经营规划思路思路四四、流量经营规划经验分析流量经营规划经验分析第 7 页流量经营是智能管道目标之一,智能管道是流量经营的基础u更多用户带来更大广告价值u质量保障扩展前向收费空间u用户拥有更好的业务体验u用户更方便的获取内容、应用和服务u提升用户数量和业务质量,解决宽带填充问题u业务合作扩展新的收入来源个人或企业用户SP/CP运营商$业务收益+用户流量$管道租用费$管道租用费用户体验使用效果流量货币化用户粘性和数量$体验保障服务费$体验保障服务费p智能管道的目标是提升管道的bit价值:发现价值用户(用户)、聚合价值业务(业务)、提高资源利用率(运营)p流量经营是智能管道的目标之一,智能管道是流量经营的技术手段第 8 页智能管道的提出智能管道的发展总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针对网络面临的实际问题,构建多种管道智能能力2)实现管道能力的协同,有效提升流量管理的效果3)联动管道能力与市场、用户、业务策略,精细经营流量,拓展管道新价值终端硬件平台网络和基础服务能力应用/业务开发应用商场和业务优化平台体验优化智能管道资源优化开发优化终端侧应用/业务侧网络侧网络服务系统终端操作系统平台化运营智能网络管道智能管道的理念是在基础通信网络上叠加一系列网络服务系统,针对用户、业务及流量建立分层管理和控制机制,优化资源利用率,提升用户体验,并开放管道能力,与终端、业务协同服务实现流量经营与智能管道无缝映射!第 9 页智能管道发展重点需具备五个能力ACGGSN/SAE-GWAFInternet其它运营商SGSNBTS/NodeBCMNETeNodeBBSC/RNC自有业务平台BRASIDCCacheWeb网关WAP网关OLTONUPCRFDNS1.智能疏导通过管道建设、网络协同,合理分布网络流量,避免拥堵2.智能感知全面感知网络状态,获取用户和应用特性,透析网络3.智能管控构筑管道的精细化、差异化经营能力,构建公平使用环境4.智能分发合理分布内容源,提供个性化内容适配,优化流量5.能力开放通过向终端和应用开放智能管道能力,与终端、应用协作共赢AF智能疏导:智能感知:智能管控:智能分发:能力开放:第 10 页智能管道建设有三个层次,逐级深入,同步推进应对问题p2G网络仍承载了全网80%以上的手机流量p数据业务用户体验差,语音业务体验也受到影响p互联互通结算费用高,宽带业务发展受到限制p尽量避免各种管道能力垂直发展,以及同类型管道能力的重复建设p各种能力间应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从端到端整体优化流量管理效果 p将电信级的管道能力向终端平台和云服务平台开放,拓展网络价值,优化网络性能p创造新的流量价值增长点,是流量经营的最终目的协同服务创造价值智能管道的三个层次管道端到端实现协同,有效提升流量管理的效果端管和管云开放,创造管道新价值引入多种管道能力(PCC、IDC/Cache、信令监控/DPI),解决现网问题三个层次逐级深入,同步推进WLANLTETD2G网络规划运营管理管API?云端第 11 页目录目录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二、对流量经营的理解二、对流量经营的理解三三、集团公司规划思路、集团公司规划思路四、四、四川公司规划思路探讨四川公司规划思路探讨第 12 页流量经营是复杂的系统工程1.用户如何挖掘潜在的流量用户?如何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数据业务推广?2.感知能力通过DPI和信令检测系统,获取用户和应用的特性以及网络状态2.终端如何引导推广有流量增值潜力的终端?如何限制数据卡和低价值终端的流量滥用?3.网络网络是否有能力保障流量运营策略的执行?如何限制流量的破坏性冲击?4.业务资费如何通过资费策略限制超高流量使用?如何通过资费策略引导流量在时间上合理分布?策略目标商业策略超套餐流量大粒度递增地点分流时间分流限制应用限制终端降低服务质量代表运营商对超出套餐流量用户,只提供较大的流量单位供消费,以获取更大的流量收益针对超流量用户,通过停止服务和限制带宽等方式限制大流量应用的继续使用将忙时的流量引导到闲时进行数据交互,如通过为用户提供额外闲时流量进行错峰分流通过WiFi或Femtocell对用户密集区域或特定使用场景产生的流量进行分流对流量应用较多的PC类终端设置更高的无线接入门槛,如采取较高的资费标准或收取额外费用运营商直接对部分应用如P2P、IM等信道及流量消耗型业务采取限制使用政策UKUKUKUK二级阶梯式计费提供一种价低量少的套餐,超出后按标准流量单位计费,另提供一个昂贵的不限流量套餐,引导用户使用高价格套餐第 13 页l以四网协同为基础,以互联网营销方法为手段,构建智能管道,通过网络、终端、业务、市场营销联动,保持和提升流量价值第13页网络终端业务营销流量经营总体策略l1、从客户体验角度,网络、终端、业务是流量经营的基础l2、从客户使用行为角度,需要根据不同人群设计合适的营销方案,一体化将“终端+资费+业务”在合适的渠道呈现给合适的客户,并通过互联网化的营销方法,逐步培育客户使用习惯,促进客户对流量的使用l3、根据流量业务经营特点,推动建立面向市场导向的流量经营策略和管理体系,从网络、终端、业务、市场营销四个方面提出流量经营发展思路第 14 页现网已部署大量智能管道相关能力ACGGSN/SAE-GWAFInternet其它运营商SGSNBTS/NodeBCMNETeNodeBBSC/RNC自有业务平台BRASIDCCacheWeb网关WAP网关OLTONUPCRFDNS通过网络协同,合理分布网络流量,特别是提高WLAN的分流效果,避免拥堵3.管控能力:通过PCC和流控等系统,提供精细化、差异化经营能力,构建公平使用环境4.分发能力通过IDC/Cache/DNS技术,优化流量流向,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及用户体验2.感知能力:通过DPI和信令检测系统,获取用户和应用的特性及网络状态支撑系统:网管、日志、BOSS、业务平台统计等系统,综合分析和深入挖掘网络、业务、用户特征网管系统BOSS系统日志留存系统5.能力开放:通过向终端和应用开放智能管道能力,与终端、应用协作共赢智能疏导:智能感知:智能管控:智能分发:能力开放:支撑系统:1.疏导能力第 15 页智能疏导现状(2012年及以前)用户需要手动选择接入网络,无法基于信号强度、接入网络去优选网络基于web认证的WLAN接入存在不便,需提升用户体验目前通过WLAN无法访问自有业务近期(20122013年)试点通过多连接管理实现2G/3G/WLAN的智能选网实现WLAN自动认证推动WLAN访问自有业务的试点工作中远期(2013年后)推动多连接管理的商用产品化与部署,实现2G/3G/LTE/WLAN的智能选网试点通过Hotspot2.0实现不同WLAN接入点的智能选择LTE2/3G终端多连接管理器选网策略服务器(ANDSF)Internet与自有业务平台BOSS为用户优先服务(WLAN接入体验提升,分流Hospot2.0)WLAN第 15 页第 16 页WLAN分流终端支持WLAN是分流的前提WLAN能力是目前智能终端的标配,应大力推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实现WLAN的精确覆盖是分流的基础根据蜂窝网络数据流量分布情况,结合用户、终端和业务特性,精确选址,保证覆盖区域的分流效果优化体验改善认证体验、消除业务访问差异、实现智能选网是提升接入体验的3个关键因素积极部署EAP-SIM和PEAP认证,改善认证体验推动实现WLAN访问自有业务,消除业务访问差异提供“多模多连接”管理服务(CMS),实现自动、智能的选网智能疏导-推动智能终端普及、做好WLAN精确覆盖,改进WLAN接入体验,提升分流效果第 17 页方案业务体验改造要求业务直连方案:业务客户端通过短信向业务平台传送手机号,进行业务认证和业务访问适用于有客户端的自有业务客户端、业务平台改造终端隧道方案:标准I-WLAN方案,终端通过隧道方式连接WLAN网关,进而访问自有业务所有自有业务终端支持,Radius引入PDG戒TTGWLAN接入业务网关:AC配置自有业务IP白名单,通过MPLSVPN将自有业务前转至业务网关除彩信外的自有业务Radius业务网关改造WLAN接入分组核心网:AC将自有业务前传至隧道网关,隧道网关通过GTP隧道接入业务网关务除彩信外的自有业务引入隧道网关智能疏导-WLAN访问自有业务Web认证SIM认证PEAP认证改造,改造,访问自有业务方案的选择与WLAN的认证方式有关,推荐使用终端无影响的方案终端无影响方案第 18 页31智能疏导-“多模多连接”的连接管理服务多连接管理服务基于终端能力、用户偏好、网络能力及状态、业务类型、运营策略选择可用网络连接,实现网络精细化流量卸载不分流。WLANLTE2/3G终端连接管理器选网策略服务器(ANDSF)Internet与自有业务平台BOSS酒店订购了WLAN套餐,但却不知道哪里有WLAN热点机场咖啡厅策略服务器(ANDSF)策略服务器告知终端附近的WLAN热点信息CMCCBTS/NodeB终端上报当前所在位置(CellID)终端收到周围WLAN热点信息提示2多连接管理举例:WLAN热点提醒第 18 页第 19 页智能疏导-以HotSpot2.0为代表的WLAN新技术进一步增强接入和选网能力HotSpot2.0新一代WLAN技术,快速选网、认证、无缝切换不漫游集成了WLAN信号的自动发现与选择、安全、无缝的认证等关键技术精简用户认证接入WLAN的手动操作过程辅助终端在多WLAN信号环境下自动智能选择本地/漫游网络多个行业组织共同推进HotSpot2.0依托于IEEE802.11u,802.1x和802.11i三大技术标准3GPP等多组织将以现有选网机制为基础,结合HotSpot2.0,提升终端在异构网络下的选网能力NEXTSTEP3GPPSA2于2012年4月正式立项,进行场景的分析、现有ANDSF选网机制的增强、选网策略的协同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WBA将于2012年下半年启动Hotspot2.0Phase2关键技术的测试工作WFA将继续进行Hotspot2.0Release2的工作第 20 页现状(2012年及以前)集团统建的骨干网出口DPI已实现部分整合(流控、webcache、非法voip检测、异常流量清洗)移动分组域核心网、IDC出口、省网出口部署DPI设备存在多套DPI系统,功能部分重复,未实现复用近期(20122013年)完成统一DPI建设方案及设备规范,逐步推进网络关键点的DPI设备整合中远期(2013年后)完善关键点DPI系统的数据共享,流控等系统的策略联动,研究端到端DPI部署后的数据共享和分析智能感知流量清洗不良信息IDC流量流向分析CMNet省网IDC出口第 21 页智能感知-DPI重复建设带来维护问题vDPI系统出现重复建设问题v问题一:同一位置重复分光v有的Gn接口已部署了3套分光设备,给3套DPI系统SGSNGGSNGn信令监测系统公安相关系统上网日志留存系统DPI是实现“业务可识别”的基础手段,主要实现业务识别、数据分析功能DPI已在现网17套流量管理系统中应用,如流控、WebCache、PCC等DPI系统存在重复建设,带来维护问题vDPI系统重复建设造成影响v链路质量及可靠性下降:多分光器串入链路造成光路衰减、链路质量下降;光放(有源)串入链路,提高中断风险v链路扩容和割接时,需协调考虑多个系统,维护难度增大v光放、重复建设DPI增加投资v问题二:同一位置DPI功能重复v8个省自建DPI系统与集团正在建设系统部分功能重复v存在Gn接口3套DPI系统发生功能重复数据业务分析系统(省内)信令检测及投诉处理系统(省内)数据业务分析和信令检测系统(集团建设中)SGSNGGSNGn第 22 页智能感知-加强全网DPI复用复用方法统一DPI工作原理适用场景DPI设备分光完全复制光路信号、分发系统策略库特殊(如安全类)系统处理流量大(如内容分析类:不良信息检测)原始报文镜像过滤报文、镜像报文、分发报文过滤策略简单且镜像量不大(如Cache类)指定格式数据复用处理、生成指定格式数据、分发(分钟级)系统以处理指定格式数据为主(如信令分析类)指定结果数据复用处理、生成指定格式报表、分发(小时、天级)系统以处理指定报表数据为主(如流量清洗类)v明确DPI复用原则v相同位置的多套系统,优先考虑复用DPIv优先复用整体能力强的DPIv硬件性能高:处理能力强、镜像端口个数多v软件能力强:策略库丰富、数据输出格式多v采用不同DPI复用方法以适应不同系统的需求,复用方法包括四种第 23 页智能感知-统筹部署网内关键位置DPI建设l在网络中四个关键位置建设统一DPI:l包括GnGiGGSN、IDC出口、省网出口、骨干网出口l各关键点建议选取以下系统作为统一DPI:lGn/Gi/GGSN接口l数据分析功能以“数据业务监测和分析系统”的DPI作为统一DPIl流量控制功能以PCC的DPI作为统一DPIlIDC出口,以“IDC流量流向分析系统”的DPI作为统一DPIl省网/骨干网间出口,以“出口流控系统”的DPI作为统一DPI流量清洗不良信息僵木蠕系统数据业务监测和分析网间流控非法VoIP信令检测及投诉手机防病毒数据业务分析IDC流量流向分析流量清洗未统一PCRF骨干网WebCacheDPIPCC已统一省网出口流控P2PCache不良信息省网出口SGSN上网日志留存GGSNInternet其它运营商省网GnGiGGSNWebCacheIDC出口不良信息骨干网间出口图例:第 24 页LTEWLANGGSN高清视频即摄即传高清会议SAE-GWBRAS固网能力开放BOSS2G/3GOCSIMS智能策略中心PCRFANDSFSPRPM多接入管控和分流网管系统网络状态上报短信网关用户签约信息用户实时账户2G/3G分组网络策略控制系统(PCC)已部署,提供管控能力目前PCC策略制定仅能依靠人工预配置方式,不能有效与网络状态信息相联动支持四网协同下的智能分流智能管控现状(2012年及以前)近期(20122013年)PCC系统实现与数据监控和分析系统之间的联动,实现基于网络负荷的策略控制,形成闭环体系支持LTE接入,向业务侧提供网络开放能力中远期(2013年后)蜂窝网、wlan、固网的协同管控第 24 页第 25 页智能管控-PCC可基于多维度,通过多种手段实现精细化流量管控PCC主要管控能力示例提供区分业务类型的流量管理为无线音乐下载等自有业务设置高优先级,拥塞时可优先使用网络为P2P类业务设置低优先级,限制使用网络提供区分用户类型的流量管理为全球通金卡用户设置高优先级,拥塞时可优先使用网络为欠费风险高或黑名单用户设置低优先级,拥塞时限制其使用网络对总使用流量超高用户进行控制对月使用量超过5G的无限量包月用户,限速到16kbps通过阶梯资费进行控制基于位置、时间的控制早8:00晚8:00金融街区域,数据卡限速16kbps基于接入类型的控制限制数据卡用户接入到2G网络时使用P2P等业务;若该用户接入到TD网络,则不对其进行限制PCC可基于业务、用户、总使用流量、位置/时间、接入类型等多个维度进行管控;管控手段包括端到端QoS、流控、门控以及差异化计费。GGSNPCRF/SPRDPIUEBTS/NodeBBSC/RNCBOSSSGSNHLR业务侧管控规则生成管控能力应用:端到端规则执行PCEF,管控规则应用用户策略无线资源调控第 26 页智能管控-加快全网部署PCCv现网PCC尚未完成部署,需加快推进部署进度,尽快完成PCC的全网部署。vPCC部署只是第一步,用好PCC是关键。PCC管控规则需由市场策略映射生成,如:如何定义金银铜牌用户(用户级别)如何定义业务类别,如何管控业务,如:对P2P业务是忙时限制,还是全时段限制?忙时忙闲时,如何定义热点小区如何定义用户管控流量上限等现网各大分析系统的数据是PCC策略制定的有效输入,需充分利用PCC现网问题CMNet业务应用SGSNGGSN/GW2G/TD/LTEPCRF如何利用已有数据制定策略网管系统BOSS系统经分系统Gn口数据分析系统数据第 27 页BSCSGSNGGSNGrWAPFTPVOD智能管控-需要闭环的PCC策略制定与反馈系统PCC策略产生只能依靠PCEF上报或PCRF预设,缺乏网络状态的获取途径和有效的评估机制?在缺乏实际网络运行状态统计的情冴下,很难制定有据可依的管控策略来应用PCC系统?PCRF在生成规则时,网络状态和流量等信息无有效的获取渠道控制策略实施后,无法及时获得策略执行效果,PCC策略缺乏有效的反馈措施?IPServices2G/3GNetworkApplicationRServerRServerRServerHLRCGPCRFGiPCC架构及现有技术方案短信网关BOSSGxGbGnIu-PSGaRNC基于时间触发策略10:00-18:00基于位置触发策略小区变更基于用量触发策略80%25%基于业务触发策略业务变更EventPolicy时间QoS控制流控速率最大速率非P2PP2P时间门控?PCRFPCC的策略产生和规则下发第 27 页第 28 页智能管控-不断改进优化PCC部署现网数据分析市场策略映射端到端管控执行管控效果评估v全面分析现网和市场,用户数据,因地制宜生成多种管控策略v通过现网数据分析评估管控策略的实施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改进或增加新的管控策略,实现有效的闭环控制系统。v对于缺乏保障手段的2G网络,以管促保,限制少量用户对网络资源的滥用,从而保证大多数用户对有限网络资源的合理使用。结合市场策略、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形成闭环PCC管控机制闭环生成PCC策略v开放Gx接口能力,实现异厂家Gx接口互通,解决BOSS多营帐、SPR投资浪费及本地网流量无法累计等问题;v采用中继路由方式,新建DRA实现PCRF信令路由,简化GGSN配置;v按需开启PCC功能,区分用户有针对性地进行PCC控制,减少网络负担。PCC部署需改进方面第 29 页智能管控-监控和分析系统的数据源输入智能策略中心PCRFOSS系统Gn分析设备BOSS系统经分系统利用现有网管系统,衡量无线和核心网资源情况,给予智能策略中心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提供用户签约信息、提供用户流量信息,给予智能策略中心制定基于用户的策略提供依据提供基于区域、终端类型、接入方式、业务多维度的流量信息,给予智能策略中心制定策略提供依据提供客户关系、客户与网络、客户位置、客户业务使用、客户上网偏好、客户价值等信息,给予智能策略中心制定基于用户行为的营销、资费、服务控制策略性能采集点第 30 页维度具体功能用户按照用户号码、号码段、任意号码组、黑白名单进行分类位置按照LAC/RAC/CI进行分析设备按照SGSN/GGSN进行分析时间按照规定的时间点/段进行分析APN按照不同的APN(CMNet/CMWap等)进行分析网站(URL)按照不同的访问网址进行分析接入类型按照不同的接入网络(2G/3G)进行分析为PCC策略制定提供分析数据输入为2G/TD协调提供数据业务分析具体功能可统计PDP报文激活次数、时延、成功率等性能参数可按照APN、域名、小区、终端等维度进行质量分析v与PCC联动,实现对PCC的输入v按照用户、位置等不同维度分析业务使用情况,为PCC管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v充分用好分析数据和信令,如与市场策略联动实现2G/TD协调v分析2G/TD用户的小区流量,做出最优选网判定,进行流量管控或通过市场/终端策略引导用户选网Gi信令监测和数据分析服务器Gn接口InternetSGSNGGSNDPIPCRFGn数据业务监测与分析系统PCC2GTD2G/TD协调智能管控-充分用好Gn系统,实现与其他系统的联动第 31 页智能分发现状(2012年及以前)集团开始在网内IDC中引入TOP1000的网站内容,并对流量流向做过优化部分省份已部署了Webcache系统,使用第三方的P2Pcache但IDC内容引入质量缺乏完整评估体系,IDC、cache之间缺乏协同近期(20122013年)通过ICP引入质量要求技术规范和IDC内容引入质量要求技术规范,综合评估内容引入质量IDC与cache的协同Cache之间的协同DNS重定向及智能解析中远期(2013年后)IDC内容管理系统,实现全网各种内容的管理互联网应用自有业务IDC分发系统CMNet接入网核心网策略服务器BOSSSGSNGGSN/GW承载网缓存系统第 31 页第 32 页CMNet骨干网DPI+调度器WEBCache服务器P2PCache服务器问题一:WEBCache和IDC内容源重复,导致IDC无法使用DPI+调度器IDC引入的网站省网A问题二:P2PCache无法利用IDC引入的P2P内容IDC引入的P2P资源省网BWEBCache和IDC内容源重复,导致IDC无法使用某省对WEBCache缓存的域名进行梳理,发现382个指向WEB缓存智能分发-IDC与Cache的协同问题Cache没有和IDC已引入内容协同将导致已引入资源的浪费,甚至将导致ICP由于访问量小而进行投诉的域名中有217个域名已引入P2PCache无法利用IDC引入的P2P内容某省在IDC内引入了PPS等P2P内容提供商,但PPS曾经对已经引入的内容被缓存进行过投诉第 32 页第 33 页第三方出口路由器IDC其他运营商网络第三方网络IDCCMNet省网重要保障用户访问IDC已引入的资源问题三:IDC引入资源仍走第三方出口省出口路由器CMNet骨干网IDC引入资源仍走第三方出口某省为保障一些重要客户,通过策略路由配置这个源IP的所有流量(含IDC引入流量)直接走第三方出口智能分发-IDC/Cache与第三方出口的协同问题对于网内IDC/Cache已引入的资源,可能依然存在走第三方出口的情况,这样会造成结算费用增加、引入资源的浪费、用户体验下降第 33 页第 34 页IF2智能分发-建设IDC内容管理系统对全网内容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引入内容质量拨测手段,可视化互联网客户感知建设IDC内容管理系统,准确掌握ICP引入资源列表并进行质量呈现制定ICP引入质量要求技术规范、IDC内容引入质量要求技术规范,实现IDC资源引入工作的闭环管理IDC内容管理系统Web网站质量呈现示例管理子系统IF8配置系统IF9网管系统已引入Web资源管理子系统子域名数据库Cache黑名单管理功能资源Peer数据库资源Peer管理功能呈现和报表子系统Web资源报表P2P资源报表已引入P2P资源管理子系统IF6IF7省公司上报IF1上报已引入子域名IDC内Web服务器探测IDC引入资源质量IF3下发Cache黑名单WebCache调度器IF5-下发资源Peer地址P2PCache调度器IDC内P2P节点IF4探测资源索引及其Peer地址IDC质量拨测子系统门户网站新浪网综合评分:54服务全网率:99%引入深度:80%子域名数目:200已引入子域名:170引入省公司:河北、北京质量指标:Ping时延、DNS解析时延、TCP时延、服务器响应时延、下载速度服务全网率:40%引入省公司:河北质量指标:Ping时延、DNS解析时延、TCP时延、服务器响应时延、下载速度服务全网率:50%引入省公司:北京质量指标:Ping时延、DNS解析时延、TCP时延、服务器响应时延、下载速度服务全网率:50%引入省公司:无搜狐网视频类网站下载类网站第 34 页第 35 页智能分发-解决IDC、Cache系统协同问题思路CMNet骨干网第三方网络第三方链路各省上报IDC已引入资源(含P2PTracker地址)P2PCache服务器省网B省网ADPI+调度器IDC引入的网站IDC引入的网站WEBCache服务器下发黑名探测IDC引单入资源质量DPI+调度器下发已引入资源的Tracker地址IDC内容管理系统IDC引入的P2P资源问题三问题一问题二思路一:建设IDC内容管理系统、汇总和可视化网内引入的Web/P2P资源近期采用IDC流量流向分析控制中心与cache内容管理平台互通的方式实现IDC与cache的协同远期将建设IDC内容管理系统汇总网内引入子域名列表、探测IDC引入资源质量,以质量为判断标准,在IDC内容质量好于cache的情况下,WEBCache不缓存本省IDC内容资源,WebCache进行内容去重;汇总网内引入P2P资源的Tracker地址,并向P2PCache同步该信息,P2PCache根据该信息执行去重操作思路二:对于网内已引入资源的访问,配置策略不走第三方出口在省出口路由器配置重定向策略,对目的地址是移动地址的情况,不走第三方出口第 35 页第 36 页一类/二类IDC智能分发-不同Cache节点间缺乏协同,导致内容重复出网等一系列问题现网不同Cache节点独立部署,缺乏协同,未能实现网内缓存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额外增加结算费用1.各省Cache系统独立部署,缺乏协同2.3.,相同内容重复出网,额外占用网间带宽;一级Cache与省级Cache缺乏有效协同;部分省用户请求直接通过第三方出口4.疏导,没有利用网内缓存资源,增加出网结算成本;铁通-移动两网缓存内容缺乏协同,缓存内容无法共享利用。A省CacheB省Cache1.内容多次出网获取第三方网络3.未利用网内缓存资源4.共享不充分铁通网内资源一级CacheCMNET2.未有效协同第 36 页第 37 页智能分发-建设Cache内容管理平台,实现缓存内容的全局管理升级Cache内容管理平台,支撑多Cache节点的协同及内容共享,支持缓存策略和参数的全局管理,准确掌握全网Cache系统的缓存内容及资源利用情况。Cache内容管理平台Web内容视图P2P内容视图省级内容管理平台省级P2PCache节点省级WebCache节点一级WebCache节点本地内容视图:Cache节点本地缓存的网站域名/内容、P2P内容的相关信息,以及Cache节点的IP地址等网络层信息;全网内容视图:根据各Cache节点或省级管理平台上报的本地内容视图,整合生成的全网Web/P2P资源分布信息;缓存策略参数:与缓存设备相关的域名白名单、黑名单,以及缓存周期、时间、文件类型等具体参数。本地内容视图上报全网内容视图下发缓存策略参数下发第 37 页第 38 页一级间协同方案一级与省级WebCache间协同:分级协同机制:一级Cache网络位置高于省级Cache,省级Cache不命中时,由一级WebCache作为内容源,由省级Cache提供缓存服务;视图同步协同机制:内容管理平台定期收集并生成全网内容视图,热点内容通过该视图实现共享。一级WebCache间的协同:域名分组协同机制:将热点域名分组,并为每组域名指定出网访问点,内容通过分组出网实现共享;视图同步协同机制:内容管理平台定期收集并生成全网内容视图,热点内容通过该视图实现共享。上海一级Cache其他运营商网络北京一级Cache广州一级CacheCMNET骨干网Cache内容管理平台智能分发-WebCache节点间的协同基于Cache内容管理平台进行WebCache节点间协同,实现缓存内容的共享,有效降低出网流量。省网省级WebCache第 38 页第 39 页通过内容管理平台管理全网P2P内容视图,P2PCache依据内容视图进行灵活调度和内容下载。热点上报:省P2PCache向内容管理平台上报本地缓存的热点内容;视图下发:内容管理平台将全网内容视图下发各省P2PCache节点。A省P2PCache智能分发-实现P2PCache节点间的协同基于Cache内容管理平台进行P2PCache节点间协同,实现P2P内容的全网共享和跨域调度,降低出网流量,加速用户下载速度。Cache内容管理平台内容视图上报内容视图下发B省P2PCacheC省P2PCacheCMNET骨干网第 39 页第 40 页CMNET骨干自营业务IDC内容网外内容内容管理调度中心新建CDN服务节点省级Cache节点/CDN服务节点智能分发-整合现网设施向中国移动特色的融合CDN演进,实现多样化业务内容的主动分发与被动缓存加速整合现网分布式部署的Cache节点,打造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CDN体系,实现签约内容的主动分发加速、以及非签约内容的被动缓存加速,全面提升用户及业务源站对访问质量的需求。基于内容管理平台升级为内容管理调度中心,支持内容管理、运营管理、用户调度功能;由一级Cache及新部署节点构成全网节点,可对终端用户提供服务,也可面向二级内容节点提供服务;由省级WebCache升级演进为CDN服务节点,支持主动分发/被动缓存功能,面向终端用户提供服务。第 40 页第 41 页终端终端侧业务平台应用/业务侧网络侧位置能力Qos保障能力保活能力计费能力视频点播、IPTV其它数据业务能力开放-提升管道价值,开放网络能力CIPS:将带宽分配给有价值的业务,使得盈利的业务得到更好的带宽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体验高清晰流畅不失真差异化的服务体验通过给用户提供高价值的业务来换取用户的付费意愿,针对不同层次用户提供不同层次质量的差异化服务体验。对用户实行分档收费的模式网络和业务分成或网络与业务按能力级别结算挖掘网络能力,开放网络能力,提升管道价值高清视频通话、会议第 41 页第 42 页能力开放-加快永远在线解决方案的现网部署智能终端和永远在线类应用对移动网络造成极大冲击,甚至引发多个运营商的网络瘫痪,危害极大,需高度关注,加快部署无线资源优化方案,同时推动终端、应用、网络协同解决永远在线问题。加快部署永远在线近期方案:无线资源优化机制无线控制信道优化方案:扩容无线控制信道,变单CCCH为多CCCH进展及效果:目前在部分省试点,可缓解无线控制信道拥塞,提升话音寻呼成功率无线用户面资源分配优化机制:基于PCC的无线资源动态调度方案原理:优化永远在线类应用在无线PDCH的资源分配机制进展:相关功能要求已纳入规范及集采范围,并已在四川、上海等多省市试点效果:无线信道利用率可提升10%-60%,网络设备性能负荷没有明显增加,业务体验基本无影响,网络无投诉 关注并推动终端、应用、网络协同的永远在线解决机制第 42 页第 43 页加强终端支持n通过加大TD/TD-LTEMi-Fi产品推广,提升具备WLAN功能手机和其他终端的上网体验,将更多的流量引导至TD/LTE/WLAN网上n加大支持WLAN功能智能手机的集采与销售,通过预装WLAN客户端,方便客户使用业务营销策略n严格把控移动数据流量资费水平,按照满足客户需求、兼顾市场竞争、确保流量价值的原则,进行流量资费定价,促进量收合理同步增长n优化体验营销平台,拓展营销渠道,创新流量营销新模式n围绕流量使用行为,加强热点查询、流量提醒等服务举措的推广,提升客户使用感知终端、业务协同策略业务发展策略n加快适用于高带宽、高速率网络的业务储备,提高客户流量体验n围绕客户需求,积极预装第三方业务,促进流量增长n优化自有业务客户端优选WLAN体验第 44 页端、管、云有效协同,提升端到端流量价值网络管道API业务云智能终端端、管、云有效协同智能终端技术协同网络智能发现策略在线机制协同策略业务应用协同策略在线机制协同策略文件压缩协同策略业务运营协同策略终端发展策略业务、客户发展策略业务营销策略第 45 页总结与展望l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冲击已成为全球运营商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流量成为近期影响生存,远期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l流量经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长期的过程,流量经营涉及规划、运营、市场的多个角度协同,涉及终端、网络、业务等多个系统的协同,需统筹考虑l智能管道规划可从五个能力出发,系统梳理现网存在问题及规划期发展思路l通过智能疏导,使得业务流量合理分布在不同接入类型的网络中,为智能管控提供基础网络能力l通过智能感知,透析网络状态,为智能管控和智能分发提供策略依据l通过智能分发,提升用户体验,构建基础网路能力l通过智能管控,实现差异化经营l通过能力开放,实现网络和应用之间的协同,力求通过丰富的管道能力创造更大的管道价值!第 46 页材料应用场景及专业衔接要求n应用场景中东部发达省份建议在梳理五大能力的同时,重点可考虑能力间的协同及网络、终端、业务的有效协同联动;提前探索部署智能管道能力其他省份可重点梳理五大能力,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开展n专业间衔接智能疏导、感知、管控、分发、能力开放分别开展分析即可智能疏导主要涉及无线、交换、数据(WLAN接入自有业务)智能感知主要涉及数据专业,DPI智能管控主要涉及交换、支撑系统、无线专业智能分发主要涉及数据承载网专业网络、终端、业务协同方面还需要规划专业第 47 页目录目录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一、流量带来的挑战及趋势二、对流量经营的理解二、对流量经营的理解三、流量经营规划思路三、流量经营规划思路四四、流量经营规划经验分析、流量经营规划经验分析第 48 页流量经营的必要性和其现有存在形式u各运营商流量经营的必要性l在过往相当长的时间内,语音通信是满足远程沟通的最主要、最高效的手段,而电信网是语音通信的唯一提供者。l如今,语音通信仅仅是满足社交需求的诸多手段之一,而且即使是语音通信也并非只有电信网能提供,智能终端+高带宽无线网络已经将语音通话引入到移动数据网络。l包括移动在内的运营商即将在通信手段和通信模式创新方面沦为互联网的跟随者,因此,以传统语音通信为核心的电信业成长前景堪忧。第 49 页传统移动语音行业面对的挑战移动终端智能OS+VoIP成为标配,正如Android有google voice,IOS有facetime,MS有skype 据IDC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2.24亿部,比2011年的5200万部增长430%,占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的26.5%,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国家据IDC统计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2.24亿部,比2011年的5200万部增长430%,占全球智能终端出货量的26.5%,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最大的国家智能手机的发展为客户畅游移动互联网提供了工具,也为客户在沟通需求方面提供了多选择方案,IM结合语音,视频通话(微信米聊facetime等)对我们移动传统短信和语音业务都造成了很大冲击。流量经营的必要性和其现有存在形式第 50 页中国移动在流量经营更需要加强的理由中国联通每用户的月流量平均值超过150M,中国电信以80M次之,中国移动以38M排在最后。(取自互联网)实际上移动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发力抢夺流量。例如,某省全球通G3用户每月可以享用500M省内3G免费流量,但用户只有在使用TD网络上网时才可享受到此项优惠,若在2G网络中产生的流量将继续按照正常资费收取。(刺激用户使用TD网络,避免高成本的2G网络突发流量导致拥塞。)流量经营的必要性和其现有存在形式因此流量经营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个工程,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市场策略就能够完成的,实际上他贯穿于整个公司经营运作,运行维护,计划建设等等各个方面。第 51 页用户端到端到达业务的价值链条简要启示入口(无线有线接入手段)资费(市场/支撑/经分)分析(运维/经分)网络质量(计划建设/运维)内容(如含流量经营则包括推送部分)相互作用(分析流量成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内容推送)支撑-分析管控(PCC/流量检测/资费引导)通过分析取得网络质量的关键点(OMC/网管数据等)相互作用(网络质量提高到可以提供分析基础数据和分析能力,分析又反作用提供网络建设效率,最终提高网络质量)第 52 页内容-流量经营的终点和制胜决策点2011.12-2012.062011.12-2012.06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使用占比中国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使用占比20122012年年6 6月月20112011年年1212月月网络应用网络应用用户规模(万)用户规模(万)应用占比应用占比用户规模(万)用户规模(万)应用占比应用占比即时通信44514.99.7334%41509.89.6436%搜索引擎42860.59.3716%40740.19.4648%网络音乐410608.9779%38585.58.9642%网络新闻39231.78.5782%36686.78.5231%博客/个人空间35331.37.7253%31863.57.4025%网络视频34999.57.6528%32530.57.5575%网络游戏33105.37.2386%32427.97.5337%微博27364.55.9834%249885.8052%电子邮件25842.85.6506%24577.55.7099%社交网站250515.4775%24423.65.6741%网络购物20989.24.5894%19395.24.5059%阅读19457.44.2544%20267.54.7086%网上银行19007.24.1560%16624.43.8622%网上支付18722.24.0937%16675.83.8741%论坛/BBS155863.4079%14469.43.3615%团购6181.41.3516%6465.11.5020%旅行预定4257.50.9309%4207.40.9775%网络炒股3780.60.8266%4002.20.9298%合计合计457343457343430440.1430440.1上述数据是移动固定上网的总结流量分布,基本上符合移动数据用户和固定数据用户的网络习惯,IM/搜索/新闻/个人空间/媒体/游戏/Mail的占比为绝对优势,其中IM又会对移动公司的短彩信业务造成相当冲击,对语音通信业务造成一定影响。第 53 页四个维度进行流量经营的要素分析第 53 页第 54 页承载层面,在已具备有线无线(2G/3G)接入上,2G/3G/IMS核心网,目前对流量贡献较大的无线网络还是2G网络,这也是移动落后于联通电信用户平均流量的一个原因,因此从承载层面看,目前还不能不惜代价的扩大单用户平均流量,因为高成本的2G网络可能尚不容许大数据量的冲击。因此分小区分时段的进行套餐包的推荐能够避免2G网络的压力,并且提高用户驻留3G网络和WLAN进行分流也是一个手段(市场资费和推送引导)。有线承载层面,专线和宽带用户接入的开通流程已经具备,但网络运行维护流程尚未具备,固定数据网基本流量运营能力已经具备。尚需优化运维流程。支撑层面有线接入需完善端到端运营流程的支撑,目前小区宽带接入部分的支撑方为铁通,采用常用的原始人工方式进行网络资源的掌握和分发,集团专线的支撑手段也需完善。无线接入部分后台支撑和前台营业直接的流程已非常完善,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计费,套餐,营业,投诉,排障等全流程,目前需要挖掘支撑数据(经分和网管信令采集)对用户的行为分析反馈至经营和建设,对市场策略的支撑和优化建设内容。四大元素的对流量经营的意义管控方面则通过现有的网络运行数据具备无线数据的pcc无线侧优化控制,apn融合能够控制用户的流向,isg则对用户业务层面进行优化控制。有线数据的管控相对完善,智能DNS能有效地尽可能使流量保持在CMNET域内或者CNNET域内,流量检测与清洗和ACL能够有效使用户数据流得到管控。业务层面则可以根据前三个层面提供的数据发掘到用户行为习惯、时间、空间分布、业务分布,充分使用户通过热点业务,将流量停留在移动的四网中。第 55 页谢谢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