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课件:第三章--病因病机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0970070 上传时间:2024-05-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课件:第三章--病因病机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护理课件:第三章--病因病机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护理课件:第三章--病因病机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病因病机第三章 病因病机【学习内容】1.病因的概念和分类。2.六淫、疠气、七情、痰饮、瘀血的概念及致病特点。3.正邪斗争对发病和预后的影响,发病的基本病机。4.根据发病的原因和机理进行辨证施护。【学习内容】1.病因的概念和分类。第一节 病 因【含义】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中医病因学特点】1.强调正邪关系 2.相对性 3.辨证求因第一节 病 因【含义】病 因 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疠气精神致病因素:内伤“七情”其它致病因素:饮食劳逸、外伤及虫兽伤继发致病因素:痰饮、淤血、内生五邪病 因病 因 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疠气精神致病因素:内伤“七情病 因一、六淫【含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淫总的致病特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 2.季节性:与季节气候有关 3.地域性:与居住环境有关 4.相兼性:单独或合邪致病 5.转化性:互相影响,相互转化 病 因一、六淫病 因一、六淫(一)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 3.风性主动 4.风为百病之长 附:内风证病 因一、六淫病 因一、六淫(二)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 4.寒性清澈 附:内寒证病 因一、六淫病 因一、六淫(三)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多挟湿 病 因一、六淫病 因一、六淫(四)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附:内湿证病 因一、六淫病 因一、六淫(五)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附:内燥证病 因一、六淫病 因一、六淫(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附:内火证病 因一、六淫病 因二、疠气(一)疠气的含义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因素。疠气又称“疫气”、“疠气”、“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病 因二、疠气病 因二、疠气(二)致病特点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 因二、疠气病 因二、疠气(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气候因素 环境和饮食因素 防治失时 社会因素 病 因二、疠气病 因三、七情(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 因三、七情病 因三、七情(三)“五志相胜”法“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病 因三、七情病 因四、饮食劳逸(一)饮食损伤 饮食不节 饮食偏嗜 饮食不洁(二)劳逸损伤 过劳 过逸 病 因四、饮食劳逸病 因五、痰饮(一)含义 痰饮: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障碍而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质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二)分类 有形的痰饮 无形的痰饮病 因五、痰饮 病 因五、痰饮(三)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或饮食劳逸,或内伤七情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而成。(四)致病特点 具有阻碍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神明和症状复杂、变幻多端等特点。(详见表3-1)病 因五、痰饮 病 因六、瘀血(一)含义 是指血液滞留或凝结于体内,包括血溢出于经脉外引起的瘀积和血脉运行受阻而滞留在经脉内,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继发性致病因素。(二)形成原因 气虚、气滞、血寒、血热、出血 病 因六、瘀血 病 因六、瘀血(三)致病特点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病 因六、瘀血 病 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外力损伤 烧烫伤 冻伤(二)虫兽伤病 因 七、外伤、虫兽伤 第二节 病 机一、发病(一)正邪斗争与发病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原因 致病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二)内外环境与发病 外环境与发病 内环境与发病 第二节 病 机一、发病病 机二、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实病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虚实变化:由实转虚,因虚致实,虚实错杂,虚实真假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盛则邪退 邪盛则正衰 邪正相持 正虚邪恋 病 机二、基本病机病 机 二、基本病机(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 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2.阴阳偏衰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 病 机 二、基本病机病 机 二、基本病机(三)阴阳互损 3.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4.阴阳格拒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5.阴阳亡失 “亡阳”“亡阴”病 机 二、基本病机病 机二、基本病机(三)气机失常 1.气滞 气滞:是指气的运行不畅而郁滞的病理状态。2.气逆 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于上的病理状态。3.气陷 气陷:是以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多由气虚发展而来。病 机二、基本病机病 机二、基本病机(三)气机失常 4.气闭与气脱气闭:即气的外出受阻气脱:即气失内守而散脱于外气闭与气脱都是以气的出入异常,或为闭塞,或为脱失的严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病 机二、基本病机【小结】病机正气不足(内因)发病后向愈正邪斗争邪胜正负(发病)气机失常:正胜邪退不发病阴阳失调邪气侵袭(外因)阴阳偏盛(邪气盛则实)阴阳偏衰(精气夺则虚)极阴阳格拒正不敌邪阴阳亡失阴阳离决发展阴阳互损发展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小结】病机正气不足发病后向愈正邪斗争邪胜正负气机失常:正胜【思考题】1.说出六淫、疫疠、七情的概念和总的致病特点。2.简述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和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因饮食致病的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举例说明。4.痰饮是如何形成的?概述其分类和致病特点。5.形成瘀血的原因有哪些?概述其致病特点。6.联系实际谈谈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7.简述中医发病的基本病机。【思考题】1.说出六淫、疫疠、七情的概念和总的致病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