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课件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0950520 上传时间:2024-05-2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5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9山西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 朱志君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19山西省卫生1v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卫生学或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参考美国、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的职业接触德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限值及其制定依据而修订和制定的,是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作为工业企业设计及预防性和经常性监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督、监测使用的卫生标准。本标准是根据职业性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国内外毒理学及现场劳动2范围:范围:v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限值。v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各类用人单位。v包括毒物标准包括毒物标准330项、粉尘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项、生物因素1项、物理因素项、物理因素9项。项。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3定义:定义:v 1、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2、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定义:1、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4v3、最高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浓度。4、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5、工作场所、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6、工作地点、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管理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3、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5职业接触限值的作用职业接触限值的作用:v1、制定、颁布、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改善、制定、颁布、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改善作业环境、促进工人健康的重要保证。作业环境、促进工人健康的重要保证。v2、用来防止劳动者的过量接触、监测生产装、用来防止劳动者的过量接触、监测生产装置的泄漏及工作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置的泄漏及工作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工作场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劳动者免受所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是保障劳动者免受有害因素危害的卫生标准。有害因素危害的卫生标准。v3、作为工业企业设计的卫生标准以及预防性、作为工业企业设计的卫生标准以及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定量识别评价标准。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定量识别评价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的作用:1、制定、颁布、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改善6制定依据:制定依据:v1、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v2、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v3、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v4、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制定依据:1、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7制定原则:制定原则:v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可行。科学性科学性可行性可行性制定原则: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8v根据有害因素特征提出不同的接触限值根据有害因素特征提出不同的接触限值v(1)对毒性大、刺激性大并容易导致急性中毒的)对毒性大、刺激性大并容易导致急性中毒的毒物只提出最高容许浓度一个卫生标准值,共毒物只提出最高容许浓度一个卫生标准值,共53项。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项。该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的浓度必须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以下,而不容许超过此限值。超过此限值。v(2)其他毒物和粉尘均提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其他毒物和粉尘均提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两个卫生标准。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两个卫生标准。根据有害因素特征提出不同的接触限值9应用应用v毒物毒物v(1)对于只有最高容许浓度一个卫生标准的毒物采)对于只有最高容许浓度一个卫生标准的毒物采样,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工作日中工作场所毒物浓样,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个工作日中工作场所毒物浓度最高时,并应尽量选择采样时间较短的国家标准度最高时,并应尽量选择采样时间较短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方法。v(2)短时间接触浓度一般采集)短时间接触浓度一般采集15分钟的空气样品,分钟的空气样品,如果时间短于如果时间短于15分钟,以分钟,以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计算。度计算。v(3)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要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以品,以8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浓度与其相应持续时间小时工作日内各个浓度与其相应持续时间的加权平均值来表示。的加权平均值来表示。应用毒物10v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计算: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计算:v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按下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可按下式计算vE=(CaTa+CbTb+CnTn)/8(A.1)v式中,式中,E为为8小时工作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小时工作日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8为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为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小时小时)Ca,CbCn为为Ta,Tb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Ta,TbTn为为Ca,CbCn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时间浓度下的相应接触持续时间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计算:11v例例乙酸乙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乙酸乙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0mg/m3,劳动者接触状况为,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浓度,接触浓度,接触2小时小时;160mg/m3,接触,接触2小时小时;120mg/m3,接,接触触4小时。代入上述公式,小时。代入上述公式,E=(2300+2160+4120)mg/m38=175mg/m3。此结果。此结果200mg/m3,未超过该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未超过该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同样是乙酸乙酯,如劳动者接触状况为同样是乙酸乙酯,如劳动者接触状况为:300mg/m3浓度,接触浓度,接触2小时小时;200mg/m3,接触,接触2小时小时;180mg/m3,接触,接触2小时小时;不接触,不接触,2小时。代入小时。代入上述公式,上述公式,E=(2300+2200+2180+20)mg/m38=170mg/m3,结果,结果200mg/m3,未超过该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未超过该物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例乙酸乙酯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0mg/m3,劳动12v注意的问题:注意的问题:v(1)当劳动者工作(接触)时间不足)当劳动者工作(接触)时间不足8小时时,分母以小时时,分母以8小时计算;小时计算;v(2)当工作(接触)时间超过)当工作(接触)时间超过8小时时,分母仍以小时时,分母仍以8小时计算;小时计算;v(3)当评价个体接触水平的采样时,应采用个体采样器;)当评价个体接触水平的采样时,应采用个体采样器;v(4)当评价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危害状况时,可采用常规的定点采样仪器。)当评价工作场所有害物质危害状况时,可采用常规的定点采样仪器。v(5)有下列情形之一,考虑毒物的协同相加作用(联合作用:外来化合)有下列情形之一,考虑毒物的协同相加作用(联合作用:外来化合物在机体中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交互作用。或彼此影响代谢动力学过程,物在机体中往往呈现十分复杂的交互作用。或彼此影响代谢动力学过程,或引起毒性效应变化,最终可以影响各自的毒性或综合毒性。毒理学把或引起毒性效应变化,最终可以影响各自的毒性或综合毒性。毒理学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交互作用称为联合作用。v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具有相同的毒性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具有相同的毒性作用;v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v已知这些有毒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已知这些有毒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v(6)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资)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资料,应测定各自物质的浓度,并分别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料,应测定各自物质的浓度,并分别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价。注意的问题:13v粉尘粉尘vGBZ22019卫生标准提出了卫生标准提出了47项粉尘标准,其中项粉尘标准,其中绝大多数含有呼吸性粉尘标准,均提出了短时间接绝大多数含有呼吸性粉尘标准,均提出了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标准要求尽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标准要求尽量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来评价,但不具备测定呼吸量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来评价,但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条件时,可测定总粉尘浓度来评价。性粉尘条件时,可测定总粉尘浓度来评价。粉尘14v噪声噪声v参见参见GBZ1-2019噪声15v对监测提出的要求对监测提出的要求v1、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制定有、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制定有TWA和和STEL的有害物质,必须监的有害物质,必须监测测TWA;在有过高的波动浓度(峰浓度)情况下,还需要进行;在有过高的波动浓度(峰浓度)情况下,还需要进行STEL的监测评价。而且,都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的监测评价。而且,都必须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v2、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制定有、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制定有MAC的有害物质,只需要进行的有害物质,只需要进行MAC的监测。的监测。v3、TWA是是8h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检测时间越接近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检测时间越接近8h,检测结,检测结果越准确、越真实。因此,最好进行全工作日的监测。果越准确、越真实。因此,最好进行全工作日的监测。v4、STEL是是15min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要求采样检测时间越接近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要求采样检测时间越接近15min,监测结果越准确、越真实。因此,最好进行,监测结果越准确、越真实。因此,最好进行15min的采样检的采样检测。测。v5、MAC是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能超过的浓度。采样检测时间确定是工作日内任何时间都不能超过的浓度。采样检测时间确定为不超过为不超过15min。v6、容许浓度都是工作日中不能超过的浓度,要在工作日内,有害物质、容许浓度都是工作日中不能超过的浓度,要在工作日内,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检测。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检测。对监测提出的要求16v职业卫生标准应用的注意事项:职业卫生标准应用的注意事项:v它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绝对界限,因此即使符合卫生标准,它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绝对界限,因此即使符合卫生标准,也要对接触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也要对接触人员进行健康检查。v它只是一种限量标准,应当尽量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它只是一种限量标准,应当尽量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而不应以达到卫生标准为满足。度,而不应以达到卫生标准为满足。v空气中同时存在数种毒物时,要依据它们之间空气中同时存在数种毒物时,要依据它们之间联合作用联合作用的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v注意高危人群的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一小部分人在接注意高危人群的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一小部分人在接触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一种或几种个体因素的作用,触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一种或几种个体因素的作用,而使其对毒物作用的反应较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严重,这样而使其对毒物作用的反应较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严重,这样的易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制定车间空气中毒物接触限值时,的易感人群称为高危人群。制定车间空气中毒物接触限值时,如以高危人群的反应作为制定依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如以高危人群的反应作为制定依据,显然是不合理的,对于这类人的保护可通过健康监护使其脱离接触。这类人的保护可通过健康监护使其脱离接触。v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该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粉尘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该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接触上限值。度的接触上限值。职业卫生标准应用的注意事项:17v对现有毒理学和工业卫生学资料不足以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时,对现有毒理学和工业卫生学资料不足以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时,按下表推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按下表推算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值。)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大小与超限倍数关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大小与超限倍数关系PCTWA值值(mg/m3)超限倍数超限倍数1001.5v例如,某物质的例如,某物质的PCTWA为为5mg/m3,从上表查出超限倍数为,从上表查出超限倍数为2.5,则,则PCSTEL为为12.5mg/m3。v对于标以对于标以(皮皮)字的有毒物质,应积极防止皮肤污染。某些化学物质字的有毒物质,应积极防止皮肤污染。某些化学物质(如如有机磷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有机磷化合物、三硝基甲苯等)在工作场所中经皮肤吸收是重要的侵入途在工作场所中经皮肤吸收是重要的侵入途径,应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皮肤的污染。径,应采用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皮肤的污染。对现有毒理学和工业卫生学资料不足以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值18谢谢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课件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