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46038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9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讲第六讲 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第六讲 早期儒家的性命学说一、孔子仁学思想留给后学的问题一、孔子仁学思想留给后学的问题1、人性本质的进一步明确2、人性与天道关系的探索3、性、命、情之间的关系,性、心、习、以及教化之间的关系4、人性修养与平治天下的具体展开一、孔子仁学思想留给后学的问题二、郭店楚简的发现二、郭店楚简的发现|郭店楚简,又称郭店楚墓竹简,是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郭店楚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的竹简有726枚,字数有13000余个,全部为先秦时期的儒家和道家典籍,共18篇。儒家典籍有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四篇);道家著作有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二、郭店楚简的发现郭店楚简出土的意义:郭店楚简出土的意义:|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德国汉学家瓦格纳教授评价说:“世界上只有1947年埃及出土的大批基督教的佚书可与郭店楚简的出土相提并论”。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说:郭店楚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郭店楚简出土的意义:|通过分析郭店文献,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儒学自孔子创始以来至孟子之间的发展状况,以及孟子对儒学的深化所作的贡献。从出土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这些早期儒家人物已开始致力于为“仁学”建构形上学。他们把“仁学”与天道、性命贯通起来,即体现了这一努力方向。通过分析郭店文献,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儒学自孔子创始以来至孟子三、性自命出的“情性”说 学界认为,性自命出为公孙尼子或世硕一派的作品。三、性自命出的“情性”说(一)情、性、命之关系(一)情、性、命之关系|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虽过不恶。不以其情,虽难不贵。苟有其情,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一)情、性、命之关系(二)性、心、习之关系|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养性者,习也。|习也者,有以习其性也。(二)性、心、习之关系四、大学的“修齐治平”思想(一)何谓(一)何谓“大学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包含有使青年大学,即大人之学,包含有使青年男子得以成为男子得以成为“大人大人”(即君子、(即君子、大丈夫)的学问。大学一文的大丈夫)的学问。大学一文的主张即是主张即是“内圣外王内圣外王”的大学问。的大学问。四、大学的“修齐治平”思想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安人安人修己修己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心正心齐家齐家治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 明明 德德 亲亲 民民大学之道安人修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 德 五、中庸“致中和”的体用论(一)“中庸”思想的起源与发展1、尚书:“中”作为一种不偏不倚的方法,强调“中”即是中正平和、大中至正。2、论语:“中庸”成为“至德”。五、中庸“致中和”的体用论3、中庸:中庸的作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一方面,它仍然肯定“中”的方法意义,把智者、贤者“过之”,愚者、不肖者“不及”看作是“道之不行”、“道之不明”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又把作为价值理念的“中”赋予本体论的意义,并由此构造了一个源于天道达于人道、“诚致中和”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3、中庸:中庸的作者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二)中庸的内涵:(二)中庸的内涵:|“中中”即是人获自于天的人性之至道,是即是人获自于天的人性之至道,是完美的人性精神;而完美的人性精神;而“庸庸”则是以一种极则是以一种极庸常的行为方式把这种完美的人性精神展庸常的行为方式把这种完美的人性精神展现于人的具体生活中,实现于日用常行中。现于人的具体生活中,实现于日用常行中。“中中”是天地之大本,亦是人之为人的根是天地之大本,亦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本,“庸庸”是依于人性之根本而在具体生是依于人性之根本而在具体生活中的变通与实践。儒家以活中的变通与实践。儒家以“中中”来表达来表达人性之本是因为他们相信人性之道即是人性之本是因为他们相信人性之道即是“常道常道”,是人人可以实践、应当实践的行,是人人可以实践、应当实践的行为生活,并不是说中道就是无原则、无是为生活,并不是说中道就是无原则、无是非的折中,相反那种圆滑的非的折中,相反那种圆滑的“和事佬和事佬”以以及自认为聪明的及自认为聪明的“糊涂虫糊涂虫”则被孔子斥为则被孔子斥为“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德之贼也”。(二)中庸的内涵:|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三)中庸全篇的总纲中庸全篇的总纲 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之谓教。(三)中庸全篇的总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1、性与天道的贯通 “天命之谓性”,“性”与“天道”的合一,这表明“天命”或“人性”既是超越的,又是内在的;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是超越性与内在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1、性与天道的贯通2、“中和”乃天下之至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中和”乃天下之至道3、“诚”致“中和”的人道教化|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3、“诚”致“中和”的人道教化|“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本课练习与作业:本课练习与作业:预习:孟子本课练习与作业:预习: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