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课件部编版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0936775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87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的发明》课件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纸的发明》课件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纸的发明》课件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10、纸的发明、纸的发明人教版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1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2.了解课文内容,想象造纸术的发明为什么是我国对世了解课文内容,想象造纸术的发明为什么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难点)(难点)课时目标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2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3术术复习导入复习导入册册存存录录保保伟伟 sh wi l c bo cn术复习导入册存录保伟 sh 4约约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欧欧社社阿阿洲洲验验 yu yn u zhu sh约复习导入欧社阿洲验 yu 5精读课文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课文总共有多少段?你是如何分段的?课文总共有多少段?你是如何分段的?学生回答上述学生回答上述2 2个问题,明白作者造纸术的发展经个问题,明白作者造纸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过程?历了哪些过程?精读课文自主学习:6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学习第学习第1212自然段,了解自然段,了解“造纸方法造纸方法”发展的的景象:发展的的景象:合作思考合作思考“造纸术造纸术”发明前,人们是如何记录的?发明前,人们是如何记录的?集体交流,了解人们记录的方式和方法。集体交流,了解人们记录的方式和方法。精读课文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造纸方法”发展的的景象:7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学习第学习第3 3自然段,了解西汉时期自然段,了解西汉时期“造纸方法造纸方法”发展的情况:发展的情况:听录音,思考:西汉时期人们是如何听录音,思考:西汉时期人们是如何“造纸造纸”的?的?找一找课文中描写西汉时期造纸的材料以及效果。找一找课文中描写西汉时期造纸的材料以及效果。精读课文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西汉时期“造纸方法”发展的情况:8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学习第学习第4 4自然段,了解东汉时期自然段,了解东汉时期“造纸术造纸术”发明的过程:发明的过程:东汉时期,东汉时期,“造纸方法造纸方法”的道路怎样的改善?的道路怎样的改善?“造纸术造纸术”是谁发明的?他是如何做的?是谁发明的?他是如何做的?“造纸术造纸术”发明后的效果怎样?为什么他能够得到传承发明后的效果怎样?为什么他能够得到传承?精读课文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东汉时期“造纸术”发明的过程:9精读课文精读课文学习第学习第4 4自然段,了解自然段,了解“造纸术造纸术”发明后的贡献。发明后的贡献。精读课文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造纸术”发明后的贡献。10整体感知整体感知1 1听录音,轻声读,注意将课文中描写听录音,轻声读,注意将课文中描写“造纸方法造纸方法”和和“造纸材料造纸材料”的句子找出来。的句子找出来。2.2.学生齐读,注意语音语调。学生齐读,注意语音语调。3.3.画一画,记一记。画一画,记一记。整体感知1听录音,轻声读,注意将课文中描写“造纸方法”和“11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造纸发明造纸发明造纸方法发明以前造纸方法发明以前 用龟甲、兽骨、竹简等记录文字用龟甲、兽骨、竹简等记录文字西汉时代西汉时代 懂得用麻造纸,比较粗懂得用麻造纸,比较粗糙,不好写糙,不好写东汉时代东汉时代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来后来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板书设计造纸发明12课时作业课时作业一、我会组词。一、我会组词。录:录:录取录取 记录记录 社:社:社会社会 社稷社稷 保:保:保存保存 保护保护 洲:洲:欧洲欧洲 大洲大洲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1、东汉时期,(、东汉时期,(蔡伦蔡伦 )发明了造纸术,主要的材料是()发明了造纸术,主要的材料是(树皮树皮 )、()、(稻草稻草 )、()、(破布破布 )等原料剪碎或切断,侵在水中捣烂成浆,)等原料剪碎或切断,侵在水中捣烂成浆,再捞出来晒干即可。再捞出来晒干即可。2 2、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用(、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用(麻麻 )造纸。)造纸。三、找找我国的其他三大发明,说给大家听。三、找找我国的其他三大发明,说给大家听。课时作业一、我会组词。13今天的你们很棒哦!今天的你们很棒哦!明天继续加油!明天继续加油!今天的你们很棒哦!明天继续加油!141课文线索清晰,说明有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梳理线索,再质疑问难,在交流中理解课文的意思。太空育种培育出的蔬菜、花卉,有的学生可能有所接触,可以在交流中让学生说说,也可以提示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留意。文中的一些科技术语,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学生难以准确理解,但这些词语并不影响学生粗知文章内容,可以不必深究。2用词准确、表达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重要特点。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在交流时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语或句子表达得很清楚,或表达得很生动。3课文中有些字的字音容易读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提醒。如,“特殊”的“殊”应读sh,不读ch;“处于”的“处”字作动词用时应读ch,不读ch;“差异”的“差”字当“不同”这个意思讲的时候应读ch,不能读ch;“比较”的“较”字应读jio,不要误读为jio。4学习本课之后,教师可以推荐选读课文中的人造发光植物一文让学生阅读,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热情,产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努力探索科学的愿望。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1课文线索清晰,说明有序,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梳理线索,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