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929083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主要特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世界主要自主要特点。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等。原因,虫灾、鼠害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等。3.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自然灾害与环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等。域差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等。4.防灾与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防灾与减灾。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主要自然灾害的适当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人类利用或应急措施,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等。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等。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主要特点。1.总体上高考侧重考察某一种自然灾害的形成、特点、总体上高考侧重考察某一种自然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规律、危害以及由此种灾害而引发的相关后果。分布规律、危害以及由此种灾害而引发的相关后果。并以国际、国内热点地区、热问题为背景,以材料或并以国际、国内热点地区、热问题为背景,以材料或区域图来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程度。区域图来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程度。2.在中国的自然灾害方面,高考侧重考查我国主要自在中国的自然灾害方面,高考侧重考查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成因及影响等知识,多以近期发然灾害的分布特点、成因及影响等知识,多以近期发生或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灾害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基础生或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灾害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这部分是高考的重中之重。知识与应用能力,这部分是高考的重中之重。3.防灾与减灾方面,高考侧重考查自然灾害的监测措防灾与减灾方面,高考侧重考查自然灾害的监测措施及求助方法。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或综合施及求助方法。以某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线索或综合分析某一地区如我国西南地区,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分析某一地区如我国西南地区,考查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的掌握。的监测和防灾、减灾措施的掌握。1.总体上高考侧重考察某一种自然灾害的形成、特点、分布规律、4.以自然灾害为载体,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尤其是考以自然灾害为载体,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尤其是考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5.以非课本出现的自然灾害类型(如风灾、雪灾、森以非课本出现的自然灾害类型(如风灾、雪灾、森林火灾等)为非礼勿视,以热点材料的形成呈现,考林火灾等)为非礼勿视,以热点材料的形成呈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6.以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基础,考查学生对救援以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基础,考查学生对救援与求助中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的了解以及与求助中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的了解以及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实践能力。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实践能力。4.以自然灾害为载体,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尤其是考查遥感与地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象或一系列事件。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是要有自然异变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承受灾害的客体。自然灾害 1.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自然灾害 2.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孕灾环境孕灾环境 灾情灾情 致灾因子致灾因子 受灾体受灾体 自然灾害 2.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 孕灾环境 灾情?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程度可大可小,如果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环境没有影响,就只能是自然现象而不是自然灾害,例如:在无人区火山爆发,就不能形成灾害;若洪水没有对人类造成危害就不能称为洪灾。?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程度可大可小,如果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财产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3.自然资源与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一)热带气旋(1)定义: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定义: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压涡旋(2)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充足的水汽来源充足的水汽来源 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常用气温垂直常用气温垂直递减率描述)递减率描述)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带气旋最多的地方 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1)定义: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台风台风 定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定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一年四级以上的热带气旋。一年四季皆有,以季皆有,以711月最为频繁。月最为频繁。生命周期:形成生命周期:形成发展并移发展并移出源地出源地减弱减弱消亡消亡 结构:如图结构:如图 致灾因子:狂风、暴雨、风暴致灾因子:狂风、暴雨、风暴潮潮 台风 定义: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与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热带气旋主要集中与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国东部海岸。热带气旋主要集中与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二)干旱(二)干旱(1)定义:长时期无)定义: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封缺水成空气干燥、封缺水的一种现象。的一种现象。(2)特点:渐发性、)特点:渐发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围广。(3)分布:降水不稳)分布: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气象灾害(二)干旱(1)定义: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气象灾害气象灾害(三)寒潮(三)寒潮(1)定义:大范围)定义: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于中高纬地区的发生于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深秋到初春季节。(2)形成:冷锋)形成:冷锋(2)致灾因子:降)致灾因子:降温、大风、雨雪、霜温、大风、雨雪、霜冻等冻等 气象灾害(三)寒潮(1)定义: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一)地震(一)地震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的限度时,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开式向四周传播,使地以地震波的开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图构造地震示意图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质灾害(一)地震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积累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滑坡:(1 1)定义:是山地斜坡上不)定义: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动的地质现象。(2 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都是滑坡多发区。(3 3)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造成人员伤亡。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1)定义:是山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二)滑坡和泥石流 2.泥石流泥石流(1 1)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2.泥石流(1)概念:是山区山区爆发泥石流的条件:山区爆发泥石流的条件:(1)地形条件)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山区坡陡谷深。(2)岩石条件)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3)植被条件)植被条件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缺乏保护植被覆盖较差,地面缺乏保护 (4)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形成泥石流灾害。山区爆发泥石流的条件:(1)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为什么我国泥为什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分石流和滑坡分布较广?布较广?地质地质地貌地貌 我国山区面积广我国山区面积广,地表起伏大地表起伏大 位于板块交界处位于板块交界处 季风气候典型季风气候典型 加强重加强重力作用力作用 多地震,多地震,岩石破碎岩石破碎 气候气候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 多暴雨多暴雨 破坏植被和破坏植被和不合理工程不合理工程 我国我国泥石泥石流和流和滑坡滑坡分布分布较广较广 为什么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分布较广?地质地貌 我国山区面积广,?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7年3月6日上午10点49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在西苏门答腊造成70人死亡。?材料二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场近百年来罕见的8.9级强烈地震,地震引起高达10米的海啸,造成沿岸国家数万人丧失。?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7年3月6?材料三 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材料三 罕见地震海啸袭击多国示意图。?(1)苏门答腊岛地震的致灾因子是_,承灾体是_。?(2)按成因苏门答腊地震属于_灾害,按表现特征属于_灾害。?(3)2004年印尼海啸发生时,斯里兰卡比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距离震中远,但遇难人数却是后者的几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1)苏门答腊岛地震的致灾因子是_,承灾体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中地震的原因、类型及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第(1)题,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和海啸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第(2)题,地震是一种突发型地质灾害。第(3)题,斯里兰卡岛地狭人稠,承灾体数量多、密度大,灾情严重,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答案】(1)地壳运动 人类财产和生命(2)地质 突发型 原生(3)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承灾体的数量和密度不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中地震的原因、类型及人类活动对水文灾害水文灾害(一)洪涝(一)洪涝 1.两种类型: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发地区成因和多发地区 类型类型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多发地区多发地区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的低湿洼地。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洪水洪水 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涝渍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涝灾害?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两者两者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联系联系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文灾害(一)洪涝 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 2.成因和多(二)风暴潮(二)风暴潮 1.概念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 发生季节发生季节 发生地区发生地区 特点特点 来势猛、速度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相对增水过程相对平缓平缓 多在夏秋多在夏秋台风风台风风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季节台风季节台风暴潮暴潮 地区均可能发生地区均可能发生 鼎盛时期鼎盛时期 中纬度沿海地区,以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温带风温带风欧洲北海沿岸、美国欧洲北海沿岸、美国春秋季节春秋季节 暴潮暴潮 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方海区沿岸为多。(二)风暴潮 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24.6。?(2009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析图示区域干?【解析】首先根据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A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A地应为温带季风气候,再根据图中纬度和地形、河流等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图中流经A地的河流应为辽河。第(1)题,要从流量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分析辽河的水文特征。第(2)题,辽河流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主要与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特点有关,其中洪涝灾害的发生还与地形有一定的关系。?【解析】首先根据图文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根?【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答案】(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一)病害(一)病害 病害发生的原因:病害发生的原因: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良环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境使得作物对病害抗性降低。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外来病原体入侵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流行的主要原因。(二)虫害和鼠害(二)虫害和鼠害 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特点: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形成因素:形成因素: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 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敌减少等 生物灾害(一)病害 病害发生的原因:气候变异等造成的不 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功效”:洪水泛滥能带来肥沃的土壤,台风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地壳活跃的地方多地热和温泉;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能形成肥沃的土壤等。自然灾害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注意其“功效”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 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2 2)北纬)北纬2020一一5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分析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原因?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下表所示:灾害带灾害带 自然地理背景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人口集中、经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济发达地区 板块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多火山、地震环太平洋环太平洋 多海啸多海啸 灾害带灾害带 热带、副热带海域热带、副热带海域台风台风风风暴潮暴潮 不同气候带的边缘不同气候带的边缘水旱灾害水旱灾害 近热带、副热带海洋近热带、副热带海洋台风台风北半球中纬北半球中纬 风暴潮风暴潮 度灾害带度灾害带 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山地山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 位于中低纬度位于中低纬度地带,人口稠地带,人口稠密,经济密度密,经济密度大大?分析两大自然灾害带的原因?应该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的原理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结合实例分析人(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的原理(2)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稳定性降低的原理 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自身易损性的因素 2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影响人自身易损性的因 (2)人类活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的影响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2)人类活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易损程度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4.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3.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概括为下图所示。读图并结合有关资料,回答问题。1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100年降水量 100(mm)400 泥石流量 百分比(%)2 8 401 600 16 601 800 18 8011 001 1 1 400 000 24 22 1 400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暴发频率0 0 0 2 9 18 34 24 10 2 1 0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100年降水量 1(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发生泥石流的三项必要条件。(2)人类的某些经济活动,如_、_等产生的大量弃渣随意堆于斜坡上,倾于沟谷中,或由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加重的水土流失等,都直接、间接地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_来源。(3)阅读材料,分析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季节及其原因。(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发生泥石流的三项必要条件。(2)人【答案】(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2)采矿 采石(修路、水利工程建设)疏松固体物质(3)我国约80%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夏季(6、7、8月),因为该时期较多的降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答案】(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2(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次)(单位:次)134567891011122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贵21 35 54 州 四23 川 7 26 5 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6 8 0 0 0 0 3 6 53云25 104 4 南 1519 0 0 5 2(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解析】解读图表,获取信息,联系火灾成因,分析原因;联系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分析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时需要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高中人教版地理ppt课件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