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0927639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6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名师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第第2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时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以洞庭湖区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1湿地的含义考点一湿地的含义与功能知识整合 沼泽沼泽滩涂滩涂水库水库稻田稻田陆地与陆地与水体水体1湿地的含义考点一湿地的含义与功能知识整合 沼泽滩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别提醒】(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深度思考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深度思考 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湿地)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大河中下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主要目的是调(2015湖南十二校第一次联考)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2)题。题组递进(2015湖南十二校第一次联考)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1)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解析第(1)题,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第(2)题,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答案(1)A(2)C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2题。走进高考(2013海南地理,1314)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 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结合宁夏平原是西北干旱区主要粮食种植区可推知,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人们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排水造田,破坏湿地,C项正确。第2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银川地处干旱区,故恢复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减小气温年较差,而对城市排污能力影响不大,故B项正确。答案1C2B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材料中“恢复湿地”并32014课标,36(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解析本题考查沼泽分布广的原因。沼泽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来水多,损耗少。来水多主要是因为该地地表径流较多且易发生春汛和凌汛,河水易泛滥。损耗少主要包括: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或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层,不易下渗。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入手。(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_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_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考点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知识整合 沉积物沉积物湖泊和沼泽湖泊和沼泽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考点二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_导致入湖_围湖(海)造陆使_和_面积剧减,乃至消失加剧加剧泥沙量大增泥沙量大增湖沼湖沼海滨滩涂海滨滩涂(2)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_、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_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_过程大量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_、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水草繁茂水草繁茂营养物营养物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减少减少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_2保护湿地案例措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_、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_的措施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退田还湖退田还湖疏浚河道疏浚河道2保护湿地案例措施地区具体措施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1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深度思考 1不同类型湖泊萎缩原因及危害深度思考(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2006年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题组递进 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1)洞庭湖面积变化的趋势是_,主要原因是_、_。(2)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湖泊湿地。洞庭湖面积的这种变化,将严重削弱其_、_ _等生态价值和_、_ _等经济价值。(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需注意哪些问题?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运用相关资料对某一环境问题进行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第(1)题,统计图直观反映了洞庭湖逐渐萎缩的趋势,其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要从当地、上游两个视角加以分析。第(2)题,注意区分生态和经济价值,然后一一列举即可。第(3)题,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对症下药,根据原因找对策,有的放矢。答案(1)变小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供水(蓄水)水产业(航运)(3)退田还湖;搞好水土保持;防治污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及治理措(2012江苏地理,78)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12题。走进高考(2012江苏地理,78)下图是20062011年各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2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1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解析第1题,读图可看出,图示时期两湖水体面积有时增加,有时减少,但变化基本同步。第2题,在图示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不断变化,有增也有减,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答案1B2A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2011天津文综,67)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34题。(2011天津文综,67)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3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ab草原广布、温差大 Bbf地表崎岖、降水少Cce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多4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Ac Bd Ce Df3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特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解析第3题,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b为沙漠广布的新疆和甘肃,位于绿洲地区,地形平坦,c地光照充足、风沙强烈;e地处于青藏高原上,光照充足;f地地形崎岖,但降水较多;dg处于东北和东南地区,为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林地多。第4题,e地地处青藏高原,为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有较多的高原湖泊和河流,因此该区域的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护湿地和涵养水源。其他区域主要是以保护林草和生物多样性为主。答案3D4C解析第3题,从图中各生态功能区来看,abc位于西北干旱半5(2013课标,3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下图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5(2013课标,37,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8分)解析本题以速生桉种植对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表述能力。第(1)题,上游植被截留大气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为沼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第(2)题,读图可知,种植速生桉后,地下水水位下降,并导致天然次生林、灌丛退化以及沼泽萎缩。原因是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第10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课时)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ppt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