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0923784 上传时间:2024-05-18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前言医院是各类病人聚集诊疗的场所,也是易感者相对集中的地方,各种病原体广泛存在,极易造成感染性疾病发生,因此必须采纳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术语及定义感染源: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传播途径: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隔离防护标准预防及措施手卫生指征、方法个人防护用品正确适时使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防护标准预防的定义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依照预期估计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的原则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估计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因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目的是预防疾病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标准预防的措施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正确适时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估计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感染性因子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鞋套、帽子等;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的传播媒介;安全注射,正确处置锐器,预防锐器伤的发生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呼吸卫生/咳嗽礼仪医务人员在接诊患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且需接触他人时,应戴口罩。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并马上丢弃用过的纸巾;或用臂弯遮掩口鼻;或者能耐受时佩戴外科口罩。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鼓舞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卫生部公布卫生部公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第1部分部分:管理规范管理规范等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通告项卫生行业标准通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通告卫通200910号现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等6项卫生行业标准。其编号和名称如下:一、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一)WS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二)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三)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二、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一)WS/T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二)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三)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以上标准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特此通告。手卫生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能够减少20-30%的医院感染。是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把感染控制在我们把感染控制在我们“手手”中中常居菌与暂居菌常居菌:能从人体皮肤上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不致病。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告清除的微生物。直截了当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紧密相关。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洗手前后细菌数量对比洗手前后细菌数量对比洗手前洗手前洗手后洗手后手卫生的概念手卫生(hand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handantisepsis):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截了当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患者污物之后不管有无肉眼可见的污染,必须先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进行卫生手消毒(必须)。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除去上述列出情况),宜直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直截了当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WHO手卫生的五个时刻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三)消毒方法:1、取适量的(2-3ml)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2、严格依照七步洗手法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揉搓时间至少15秒。3、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揉搓直至手部干燥。卫生手消毒方法卫生手消毒方法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原则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时行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洗手方法与要求洗手之前应当先摘除手部饰物,并修剪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取适量的清洁剂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应注意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手部皮肤的皱褶处。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使用干手物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外科手消毒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涂抹至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min6min,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无菌巾完全擦干。至消毒剂干燥,至少消毒二遍,即完成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的监测免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免冲洗手消毒剂涂抹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直至消毒剂干燥。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外科手消毒注意事项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使水由手部流向肘部洗手与手消毒可使用海绵、其他揉搓用品或双手相互揉搓术手摘除外科手套后,用肥皂(皀液)清洁双手揉搓用品每人使用后消毒或一次性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每日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幸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一、口罩的使用一、口罩的使用应依照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应正确佩戴口罩。您会正确佩戴口罩不.将口罩罩住鼻、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及下巴,金属软条金属软条应该向上应该向上(纱布层向纱布层向里里).头带分别绑于头带分别绑于头顶中部及颈后头顶中部及颈后您会正确佩戴口罩不.用双手将金属软条向用双手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形成鼻梁内按压至该部份形成鼻梁形状。形状。.完成时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至下巴,紧贴面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摘口罩方法: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污染面)。先解开下面的系带,再解开上面的系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不可一只手捏鼻夹。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每次佩戴医用防护口罩进入工作区域前均应进行密合性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二、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估计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三、手套的使用应依照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手套使用的注意事项手套使用的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戴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操作完成后脱去手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套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在估计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传染危险的物在估计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具有潜在传染危险的物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必须使用手套质、粘膜或皮肤破损处时必须使用手套 在诊疗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假如要把手从一个污在诊疗护理同一个病人时,假如要把手从一个污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染的身体部位移至清洁的部位时,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触清洁的部去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如果要再接触清洁的部位或附近的物品,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位或附近的物品,必须更换或脱去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1、应依照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估计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四、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估计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使用注意事项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衣服有无破损,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及时更换,脱时注意幸免污染。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时更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五、鞋套的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六、防水围裙的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估计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七、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马上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防护隔离:采纳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依照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但床间距须大于1、1m。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医院建筑布局的隔离要求明确服务流程,保证洁污分开,防止因人员流程、物品流程交叉导致污染。依照建筑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宜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科室宜相对独立,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应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配备合适的手卫生设施。接触传播概念: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截了当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隔离标志:蓝色适用:多重耐药菌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感染源: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引流物患者的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减少转运,的确需要转运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周围环境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有被感染源喷溅估计时戴口罩及护目镜;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有伤口时需戴双层);离开隔离病室前及接触污染物品后应及时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并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飞沫传播n概念: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n隔离标志:粉色n适用: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毒性腮腺炎等n感染源:飞沫核n患者的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病情容许时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减少转运,的确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做好防护;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戴外科口罩)之间相距在1m以上。n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依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1m以内接触,戴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进行估计产生喷溅的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空气传播n概念: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n隔离标志:黄色n适用:肺结核、水痘、喉结核等n感染源:微粒子n患者的隔离:需有独立的呼吸道传染病区及负压隔离病房;无条件时尽快转诊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其病情容许时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严格限制探视;严格空气消毒。n医务人员的防护:严格依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疑似患者房间时戴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进行估计产生喷溅的操作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估计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使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室、内走廊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a)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估计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感谢您的聆听!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